戴着鐐銬的舞蹈

我急於接近那個女人。

我想再看到那女人眼中的所有景象。我知道那美麗的四季依舊,那永遠的大自然。但畢竟洛河干涸了,寬大的河牀上只遺留下一道渾濁的小溪。寬大的梧桐樹葉上落盡夏日的塵埃。而她,卻坐在燦爛而又古老的車輦中,做很多女人想做而唯有她一個女人做到了的事情。

她戴着沉重而華麗的皇冠,在漫天的血紅中從天邊走來。光焰四射的美麗籠罩着她,而她手中握着的,卻是一柄無情的權杖。於是她變成黑色的魔鬼,在漫天的血紅中揮舞着生命,成爲了那段永不逝去的歷史。她失去至親骨肉,腳下鮮血淋淋,但她卻始終不渝地頑強爬向那天子的尊位。到處是血。血流成河。堆積如山的,盡是親人的屍骨。而四面楚歌,無辜的鬼魂在詛咒。但是她全然不管不顧,只要能坐在皇帝的寶座上。她終於如願以償,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氣勢。泱泱國中歷史,竟唯有這唯一的女皇帝。

她笑着,燦爛而悽然的。她說她深知人的脆弱,所以爲了生,便必得有人冤屈地死。她說她已身不由己,而殺人如麻是一切君王無奈的選擇。她說她看不見血。血總是流淌在她視線以外的什麼地方。她說她也聽不到哭聲看不見眼淚,那是因爲,她面前永遠矗立着一道由權力鑄成的嚴酷屏障。她的丈夫情人兄弟姊妹子孫後代們,那些她以女人的胸膛所深愛過的諸多親人。她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流血流淚的,她只是在那個時辰突然覺出了心的疼痛。然後他們便消失了。從此無影無蹤,灰飛煙滅,化作她腳下的泥土、耳邊的輕風了。於是她只能心有慼慼地遙望着天邊的那一縷浮雲,想着,那些曾與她心心相印的親人的音容笑貌……

然而,她卻依然不能停止她的殘酷。那是她作爲帝王的唯一選擇。她一如既往地執着於帝國的夢想,她堅信那纔是人類最偉大的詩篇。於是當有一天她終於坐在了那把至高無上的皇椅上,她才得知了她所要面對的,不是生存,便是死亡。那是宮廷中唯一的法則。她別無選擇。她已經信誓旦旦地登上戰車,唯有竭盡全力纔不會辜負她對自己的誓言。

那麼,誰來幫助她?

是的,她的天生麗質、百媚千嬌。女人的資質無疑讓她獲得了無窮機會,她便也順勢傑出地運用了這“天賦神權”,一次一次地接近着龍牀。她知道那是確保她不斷升遷的唯一戰場,她將不遺餘力地同那些能夠給予她生存權利的男人同牀共枕,不論他們是皇帝還是太子。這樣的故事從她十四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正在懵懂中悄悄鼓脹。那時候她還不知道什麼叫相愛,什麼是**。然而她被**,在威嚴的龍牀上,那個她所無限崇敬的唐王李世民。但轉而又被莫名其妙地遺棄。她怎麼會知道這就是她不平凡的人生的開始?怎麼會知道從此她要嚐盡人間的苦辣酸甜,方死而後生。

在後宮暗無天日的生活中,她終於懂得了爭寵的意義。那所有的全部,聽到的和看到的,生的和死的。從此她諳知了宮中女人必須爭寵,這是她們得以活下來的唯一的路。於是她將四十歲以前的全部智慧都用在了你死我活的爭寵中。她爲此戰鬥,不惜鮮血淋漓,哪怕九死一生。那時候她還不知道殺戮原來是一件很殘酷但卻也很輕易的事,或者她原本知道卻故意以爲自己不知道。她的手總是纖纖玉指鮮嫩白皙,人們不曾在她的指縫中看到過一絲的血污,她自己也從來沒有看到過。

然而春去秋來,在四季的輪迴中她一天天老去。那曾經屬於她的青春無情凋落,美麗也在不經意間悄然而逝。儘管風韻猶存她卻再也追不回她對男人的魅力,於是她纔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地緊緊抓住了皇宮裡的那柄權杖。她於是對歷來本屬於男人的那些政事倍感興趣。她覺得一個人(無論男女)能擁有整個王朝纔是人生的極致。她從此將全部生命致力於此。她甚至不再熱心於用女人的方式征服男人。

是的,有天命在召喚她,她不能不走。

於是她毫不猶豫地走進了那個男人的世界。她英勇地,頑強地,雖九死而不悔的。幸運的是天下只有她一個宮婢氣宇軒昂地如願成爲了那個男性世界的主宰。

這需要怎樣的氣魄與謀略?

從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到年近八十的女皇。那時候女皇躺在屬於她自己的龍牀上已經動轉不能。而她的頭上卻依然是那麼闊大的屋頂。那個時代的工匠總是建造恢宏的殿宇,所以她在那恢宏的籠罩下才會顯得那麼渺小而弱不禁風。是的,她享盡一生的輝煌又能怎樣呢?

她不記述什麼,只任着生命的流淌,任着她不息的靈魂在天命、權力和人性之間苦苦地掙扎。冥冥天意中當她閉上眼睛,不知道是否還記得做民間女孩時的那一段歡樂,或者,第一次被皇帝恩寵時那撕心裂肺的疼痛、抽搐、喊叫和眼淚?那從未經歷過的女人的初夜?

所有的恩恩怨怨終於一筆勾銷。她走了,不再記得那個屬於她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有碑而無字。那是她自己的選擇。唯有她如此選擇了消解自己的一生。她覺得無論功與過、枯與榮,也無論燦爛還是凋敝,被後人的敬仰還是唾罵,總之那都是她自己的事情,並且她再也聽不到也看不見了。她沒有了。

她壽終正寢,安息長眠,在雄偉而悲壯的陵墓中超越世俗。那種終於被解脫了的自由與放鬆,她甚至都不再能感受得到。唯有死亡的宮殿,浩大的黃土,以及黃土上那蒼遠的青綠。這就是她,在權力的角逐中奔波了一生的那個女人。

是的,我急於接近她,接近她謎一般地美麗,和她作爲女人的畢生;接近她充滿神性的每一寸肌膚,以及她浩大心靈中的每一個角落;接近她孜孜以求的那個大唐帝國,還有她苦心建立的那個武周王朝。在接近的途中我想看清她,看清她生存的伎倆,與男人周旋的手腕,不斷爬升的韜略,把玩衆生的狡詐,以及操控社稷的膽魄……

便是這樣的女人。

於是,我把自己藏進了故紙堆,在層層看不見但卻分明能感覺得到的灰塵中,去尋覓她的蹤跡。我感謝父親書架裡有那麼多史書。我埋進去,拼命搜尋。在相關的每一本書中找她,並記錄下來,融進思緒。如此殫精竭慮,直到有一天,我終於覺得自己彷彿已經和她很近了。然後我便帶上十歲的女兒,在那個炎熱的夏天踏上離她更近的那個旅程。從洛陽,到長安。我們穿越黃河,任憑酷暑。我們幾乎走遍了她所有曾經駐足的地方。我們看她的樹,望她的山。無數階梯,漫漫古道,那所有曾經的她的景觀。

一路上我感受她聆聽她,努力去理解她爲什麼這樣那樣,又爲什麼不這樣不那樣。當我從中原大地和西北的荒遠中返回的時候,我知道在我的心裡,她已經不再那麼讓人捉摸不透,也不再那麼神秘而高遠了。我知道我與她的距離已經在旅途中被縮小,我覺得我已經慢慢了解她了,也能夠嘗試着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她了。

然後我便告別煩擾,拔掉電話,縮進了自己的小屋。我開始睡不好覺,也動不了筆,終日處在一種莫名的緊張和煩惱中。我繼續讀史,夜以繼日,重溫那些古人對她的記述和評判。直到有一天我徹底厭倦了,不再想聽別人講起她的故事。然後在一個清晨五點的時候我突然醒來。天矇矇亮。矇矇亮的夏日的涼爽中,我坐起來。我突然想,這個時辰是不是她也該起牀了?

我知道這就是她那個時代早朝的時間。她要梳洗打扮,將天生麗質公之於衆。那時候她剛剛進宮,住在掖庭的永巷中。永巷深遠而狹長,伸展着後宮的悲哀。那時候她還不知道自己從此要遠離親人,住在永巷陰冷潮溼的房子裡度日如年。她帶着十四歲少女的浪漫在這個灰濛濛的清晨走出她的小屋。她端着手中的銅盆到井邊去打水。她揉着眼睛,然後擡起頭,便剛好看見了從終南山飛來的一羣烏鵲。那烏鵲鳴叫着穿越皇宮。她懷着憧憬懷着未曾脫盡的少女的童真。然後她走向聚集着宮女的井邊。她知道新的生活開始了……

因爲她天生是女人。是女人她便必然知道美貌之於女人的價值。

因爲她又是這樣的一個擁有美貌的女人,她便必得會爲了獲取男人的寵愛而使用美貌。

美貌是後宮女人相互傾軋的武器,也是她們爲了活着而拼力奮爭的一部分。她們妒忌自己以外的任何女人。她們認爲女人便是女人的天敵。她們如此不惜傷害他人地爭來爭去,無非是爲了保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天子的寵幸。

便是這種你死我活的後宮生活養育了武曌,讓她慢慢體察到帝王的寵愛對一個後宮的嬪妃意味了什麼。權力,是她過去不曾想的,過早開始的後宮生活讓她在被冷落的痛苦和絕望中學會了做一個聰明人。她是在變得聰明起來之後才意識到,女人單靠美貌是不夠的。要想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她必須不惜一切地擁有權力。於是她開始在權力的階梯上步步攀升,從唐太宗那裡成爲才人,又在唐高宗身邊榮膺皇后。幾經風雨之後她終於大權在握,而權力又使她這樣的女人逐漸超越了性別。在不斷前行的路上,她變得愈發地老謀深算,慢慢地竟也學會了將宮廷政治玩得爐火純青。不過她的身上也有與衆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殘忍中附麗的那一份女性溫婉的色彩。

後來她開始在政治的海洋中游泳。她遊得很好,因此便成爲了一個有野心的女人。但是爲什麼歷史就不能把她說成是一個有理想的女人呢?野心和理想的差別究竟有多少?總之歷史在一位女性的偉人面前搖擺着失去了公正。那歷朝歷代正統的歷史學家們,似乎都被這個敢怒敢恨敢想敢做並最終登上王位的女人嚇壞了。於是他們口誅筆伐,女人怎麼可以當朝?天下豈不因此而失了方圓?他們甚至不願在記述歷史的文字中,將一絲的理解施捨給這個氣吞山河的女皇帝。

我曾一直被這些男性文蠹的歷史話語所控制,好像唯有經由他們的引導才能真正瞭解那段歷史、那個女人。但他們卻在很多方面不能夠給我一個正確的結論,更不要說那種性別的起碼公允。在他們的筆下,武曌始終是一個心狠手辣、荒淫無度的女人,她除了濫殺無辜,就是竊取國器。如此方圓百里,上下千年,武曌的作惡多端好像已是板上釘釘。一度我曾被他們的結論所左右,直到有一天,我想,去它的歷史吧,我再不願戴着他們的眼鏡去思考了。於是我終於下定決心,當即把一摞摞的關於這個女人的史書全都塞回了書架。

然後開始。

記得寫作前我曾經反覆對自己說:我一定要以我的方式,用我自己的目光。我要站在人性的立場,把她當作一個純粹的女人來寫。我要以我的一顆女人的心去理解另一顆女人的心,自始至終設身處地地爲她着想。我要能夠感覺得到她的所有情感情慾,還要觸摸到她的那所有的魂牽夢縈,長歌當哭。我要在她作出的每一個選擇背後看到她心靈的真實軌跡。我要寫的,將不是一個女人的奮鬥史,而是一個女人令人震撼的心史。

於是我想,此刻如果是我被關進了那個人間地獄般的感業寺呢?如果是我被迫棄絕世間的所有慾念與願望呢?

是的,她還那麼年輕那麼美麗。她已經知道了愛情是一個怎樣的境界。她觸摸過那些她愛與不愛的男人,她也承受過那些愛她與不愛她的帝王。她還需要那些男人就如同那些男人也需要她。她還有今生今世都不得相見的母親和姐妹……但是她此刻卻只能斬斷這一切人間的絲絲縷縷。是的,沒有退路。她從此只能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寺院中了此殘生。

洛陽。

我並不能從這個古老的城市中尋到她一絲的蹤影。這裡沒有她的痕跡。她彷彿從沒有在這裡生活過。這裡哪還有一絲的大周帝國氣派?那女人的氣息也彷彿早已蕩然無存。炎熱的酷暑,沒有風。碩大的梧桐樹葉上落滿灰濛濛的塵埃。空氣是凝滯的,水也不流動。沒有氣象萬千,而山,總是很遙遠,很迷茫。

而我爲什麼要來這裡?爲什麼還要那麼費心費力地苦苦尋找?

天氣那麼熱。唯有當我們的汽車穿越橫跨在伊河的那座大橋時,風纔會從很遠的山中和水上吹來,而那深藏的浩大氣象也纔會赫然映入我們的視野……

終於看到,龍門石窟就那樣氣勢恢宏地懸掛在峭壁之上,使人覺得那是天工。然後沿着崖壁的一個個佛龕向前走,直到終於看到了與武則天息息相關的那尊頂天立地的盧舍那佛像。佛像神聖宏偉、寧靜**,就那樣端坐在石壁中央,任江河日月。佛像是用武則天的脂粉錢建造,傳說那就是女皇的模樣。於是我爲石壁上的那個女人拍照,不知道那是否真的就是那個儀態萬方的武則天。總之我拍下多少張照片,那佛像就有多少種神態。她或者恬靜超然,或者驕矜傲慢,或者目空一切,或者慈悲善良。總之你無法參透。那麼的不可捉摸,但又是無限的完整。據說這裡曾有一座叫作奉先寺的佛院,但終因年深日久,木結構的建築被徹底毀壞,只留下石壁上鑲嵌木榫的石眼供後人唏噓。但幸好石雕的女皇在,永遠矗立在那裡,閃動盛唐風采。

驅車穿越古隋唐東都城的遺址,在一片片綿延起伏的田野中。車沒有停,只看到一塊界碑匆匆閃過。而我一直寄厚望於洛河,因爲那是助武則天最終登上王位的一脈神水。我想那水應當是滔滔滾滾,被兩岸叢林掩映……但卻依舊地事與願違,我所看到的洛河竟然只是一道蜿蜒的斷斷續續的泛着渾濁污水的小水溝。我千里迢迢來尋的難道就是這樣的一個所在?後來我只好安慰自己,畢竟滄海桑田,當年托起武則天的那條洛河肯定氣象萬千。

後來又去了那個聲名赫赫的白馬寺。如果不是武皇帝曾與這裡的住持薛懷義獻演過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悲劇,我大概是不會在此駐足的。白馬寺紅色的高牆炫耀着一種熱烈的情感,彷彿火在燃燒。可惜寺院中修行的僧人們都說不知道薛懷義這個人。我於是惶惑,想或許純正的寺院歷史中,不會記載薛懷義這種曾與女皇有過戀情的和尚。於是不再抱希望,只隨手買下了一本關於白馬寺的小書。

回到賓館後翻讀那本書,得知白馬寺歷史悠久,甚至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它北依邙山,南望洛河,綠樹紅牆,梵殿寶塔,想來如此**肅穆的地方是容不得愛和欲的。但是讀下去,竟讀到了這樣的文字:隋唐二代,佛教極爲興盛,寺院有了自己的產業,中國式的佛教業已形成。武則天極力提倡篤信佛教,特指派懷義爲白馬寺住持。從此懷義大興土木,擴建寺院。武則天也曾多次親臨這裡,形成風靡一時的崇佛熱潮……

這本小書如此巧妙地暗示了武曌與薛懷義間的宗教關係,但卻迴避了他們之間被史書言之鑿鑿的**。這種爲尊者(尊者一爲佛教,一爲武則天)諱的傳統自然應該尊崇。

據說武皇帝經常來此進香時的白馬寺比現在氣派許多,寺門前有高大的石牌坊,寺周有寬闊的河水環繞,寺內殿閣輝煌,偏院多處,栽滿梅、蘭、竹、菊、楊柳梧桐……可惜這一切今天都沒有了,只留下那嫋嫋香火和鐘磬之聲繞樑不去,也算是對斯人的某種懷舊吧。

疾駛的汽車沿着舊時古道離開白馬寺。兩岸是蒼翠的聳入藍天的梧桐。想這可能就是當年通往武曌寢宮的那條故道吧,我計算着這裡與唐皇城遺址之間的距離,彷彿就已經看到了當夜色降臨,高大偉岸的薛懷義便騎上他的高頭白馬,伴隨着明月和璀璨的星辰,從這裡直抵武曌溫暖的懷抱。

後來又去了洛陽城外的邙山。在寬闊的山脊上看到了成羣結隊的墓冢。古往今來,九朝國都,邙山已是漫坡王公貴胄的屍骨。那是一派怎樣蒼涼的景象,由一座座隆起的墳冢組成的山脈。古墓展覽館陳列着無數從邙山挖掘出來的稀世珍寶,那些已深埋千年的陶器與彩俑。在那裡我第一次看到了那個騎在馬上的女人。那麼生動的一個唐代的彩俑,就高傲地裸露在玻璃的展臺中。這個騎馬的女人穿着懸垂的長裙,頭上裹着柔軟的絲巾,絲巾外面是一頂男人的氈帽。馬上的女人顯得既優雅又英勇,那種女人騎馬時獨有的英勇和獨有的美。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彷彿真的看到了武曌。我知道她騎在馬上狂奔的樣子就該是這樣的。

然後又看了翠峰崗上的上清宮。據說這裡也是唐時留下的一處行宮。只是宮門緊鎖,鎖住了那將近兩千年的凋敝。這裡凋敝得實在令人感傷。到處是散落的石碑,那石碑或深埋地下,或傾斜躺倒,或者乾脆被當作半段牆基,支撐着荒無人煙的舊園。而你只能站得高遠,才能透過古樹看出這座唐時殿宇的舊時氣象。

沒能去的那個地方是偏遠的恭陵。我一直爲此而心懷遺憾。想去恭陵是爲了武曌留葬洛陽的太子李弘。後來高宗武后舉家遷回長安,弘就被永遠地留在了這個本不屬於他的故鄉。弘是武則天生下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她最最疼愛的。弘的誕生無疑給武曌帶來了無盡的歡愉和生存的安全感。她曾經那麼愛弘,不願把他單獨留在任何地方。在她與高宗帶着所有家人前往洛陽的路上,每當她想到弘要獨自一人留在長安那冰冷的太極宮中監國,就不禁滿心傷痛,潸然淚下,以至於必得讓皇家浩蕩的車隊停下來,直到禁軍把幼小的李弘接來,直到她以母親的溫暖把弘緊緊地裹在懷中。她是那麼愛他,而他卻偏偏要在二十四歲的青春上溘然長逝。弘的死至今是一個難解的謎。或說弘對殘酷的母后已完全絕望,不願再承受無辜的罪名了;或說弘的反叛激怒了武曌,於是她便用鴆酒毒死了自己的兒子。總之弘被埋在了景山的白雲峰。高宗特意爲這個早夭的太子修建了宏大的陵墓。墓地的氣勢體現了武曌的思念與哀傷。如今那綿延的牆基依然,一對對偉岸的石雕依然。而陵墓東側與太子冢遙遙相對的,則是那個被諡號爲哀皇后的淒涼墳冢……

登基並不是終點。

這個終於稱帝的女人有着江河日月的氣派,亦有着氣壯山河的偉業。她還要懷抱起她的大周帝國,那曾是她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如今那夢已經被她抱在了胸前。抱在胸前時的那一份沉重,那本不是一個女人所能承受的。一個偌大的建立在大唐基業上的來之不易的大周帝國。多麼偉大。此時站在則天門樓上的女皇滿眼所見,應該盡是大紅的旗幟,血樣的飄揚,還有如排山倒海般呼嘯着的她的子民的歡呼……

紅色,一個女人喜歡的顏色。而唯有武曌使那女人喜歡的顏色變成了國家的顏色,於是武曌不朽。不知道歷史面對這樣的景象,是應該驕傲,還是悲哀?

如此一個六十二歲的女人站在高高的門樓上,向天下宣佈一個新的帝國誕生。而她就是這個帝國的創造者,並且還將引導帝國走向強盛……

在如此壯麗輝煌、登峰造極的時刻戛然而止,結束對一個做了女皇的女人的全部描述,我原以爲是明智的。於是我告別她,掩去了她生命中最後那十五年的滄桑歲月,也掩去了她白髮蒼蒼、力不從心,最終無奈在上陽宮孤獨死去的悲涼結局。然而隨着時間的流轉,慢慢地我才意識到,如武曌般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女人,止於六十二年歲月的描述是不能窮盡她轟轟烈烈的一生的。而她在最後的生命中所獻演的那驚心動魄、跌宕起伏、鏤骨銘心,亦是古往今來所絕無僅有的。

於是便有了我在結束了《武則天》“上篇”“中篇”“下篇”之後的那個詳盡的“附錄”,以作爲這個女人登基後十五年漫漫生涯的一個備忘。這個備忘僅只是一個簡單的交代,並不能將這個女皇帝最後十五年的人生展現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才決意將“附錄”推衍開來,續寫“終篇”,使之與以前的三“篇”匯合起來,形成整部小說的構架。應當說每一“篇”都是這個非凡女人的一段生命之河流,也是這位千秋帝王的奮鬥之心路歷程。尤其“終篇”將敘寫這位女皇帝的霸業輝煌以及一個老女人的悲涼之歿。我要透過歲月的蝕痕去觸摸那個女皇晚年的一顆蒼涼的心。而此時距離我寫作《武則天》的前三“篇”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

從女皇繼續與和尚薛懷義的戀情到這戀情的結束,從她和這個男人急不可耐的牀笫之歡,到最終將他殘忍地杖殺,發生在這十五年。而女皇以其年近八十的老邁年華,卻還要在如花似玉的美少年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身邊享盡風流的宮闈醜聞,也發生在這最後的十五年。如此,我們可以判斷則天大帝這個非凡的女人是有着卓越而飽滿的情和欲的。她竟然不曾覺出四季的無情、時光的匆促,而只任憑着生命耽溺於她其實早已力不從心的激情中。

但畢竟不盡的年輪已經無法爲武曌保住她昔日的美麗,而日復一日剝蝕着她的,還有大周帝國強加給她的那無盡的政務、邊陲的戰亂頻仍、朝臣的鉤心鬥角。還有更讓她疲憊不堪的,那就是李姓與武姓子嗣間爲了爭奪繼承權的角鬥。她對此總是心存猶疑,進退兩難。李姓的子嗣是她親生的,但讓親生兒子繼承王位就等於是復辟了被她自己推翻的那個大唐王朝,就等於是背叛了自己。而堅持武周帝國,就等於是將王位交給武姓的遠親,而她又從來不曾真的信任過那些心懷叵測的“外人”。女皇被如此政治風雲折磨着。她想急流勇退,但又不能不全力以赴。她忽而衝進急風暴雨,忽而又從風雲變幻中淡出。在如此進退兩難之間,她終於再也抵不過年輪的荏苒,以至於最終只能心力交瘁地躺在上陽宮的淒冷荒涼中,從此挨着動轉不能的最後時光。

多麼悲哀。

她最終將有滋有味有光有彩的生命堅持到了七十八歲。那一年由她欽定的年號叫“神龍”。

在女皇年老體衰、再無還手之力的時候,她被自己的兒子趕出了洛陽的皇宮。當生命垂危,她的政治的使命自然也就完結了。她終於失去了權杖——她一生的最愛。當那架昔日華麗的車輦載着奄奄一息的女皇離開宮城的時候,那是怎樣的悽愴與悲涼……

當我看着已淪爲“上皇帝”的武曌在上陽宮的荒寒中死去,我知道,我終於以我的方式完成了她。

算是壽終正寢,也算是無悔無憾了。女皇在“神龍革命”的劍戟中被迫離開了皇位,但她卻幸運地沒有死於非命。她死在已經先她而去的大周帝國的神都洛陽,沉沒於中原大地的那一派浩大的氣象中。她是半年後才被她的兒女浩浩蕩蕩地送回長安與高宗合葬的。她終於有了葬身之地,多不容易啊!她曾經爲此而痛苦,痛苦到絕望。那時候她已經不再有任何奢望,唯一的要求是找到一個命的歸宿。這歸宿十五年來困擾着她,那是因爲她一直不能肯定,百年以後究竟是由她的兒子還是她的侄子來爲她送葬。不過她最終還是以她的大智慧解決了這個難題。於是她便也如願以償地爲自己找到了那個氣勢恢宏的去處。

與高宗李治的墓碑咫尺相對的,就是女皇武則天那高高聳入雲天的無字碑。

是非功過留待未來,這也是她作爲偉大女性的偉大情懷。

登基對於武曌來說當然是生命的巔峰。當她站在高高的則天門城樓上,她以爲她的生命纔剛剛開始。她是在擁有了武周帝國之後纔開始凋落的,一天一天地,生命從巔峰之上墜落。但是她卻很久很久都不曾自知。那是生命自己的流程,不是武曌的,所以它徑自完成。緩緩地,循序漸進地,走向衰落。然後在茫茫的黑夜中,隕滅。

我知道創作歷史小說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用今天的筆去駕馭那些塵封的往事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儘管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方式,但歷史似乎永遠是真理性的。那些最基本的歷史事實不容違背。所以我們必須要鑽進故紙堆。我們要盡力弄清歷史人物的複雜關係,以及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還要了解當時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人文景觀、風土民情,以及服飾的特點、建築的風格,等等。繁瑣考證無疑會扼殺想象力,但我們又不能不耗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大量珍貴的文獻。只有當這一切被我們翔實地佔有後,只有當我們對那段歷史中所發生的所有事件都耳熟能詳,此後似乎才談得上我們的方式。總之我們的方式是建築在堅實而博大的歷史基礎上的,擁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夠真正地隨心所欲,恣肆汪洋。

所以,寫作歷史小說其實很難。

我便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創作了《武則天》。我知道,只有當我了悟了歷史我纔可以駕馭它,但是我又不願淪爲歷史的應聲蟲。我不想在重塑歷史時重陷歷史的泥潭。我必須擺脫那種貌似公正的男權歷史的圈套。爲什麼古人的論斷就一定是不可逾越的呢?我只有堅持那種批判的意識,歷史也許纔會閃出新的光芒。

如此我選擇了自己的方式。我的方式讓我在寫作中充滿激情。而更加令我興奮的,是這些歷史話題所給予我的無限的創作空間。我可以在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時,充滿了想象力地去探討一種人性的可能性、心靈的可能性,以及生存選擇的可能性。一個怎樣博大的可以供人性舞蹈的舞臺!在歷史提供的已變得僵硬的脈絡中,你可以天馬行空地填充鮮活的生命進去;在千年遺留的已經乾枯了的骨骼中,你可以揮灑自如地讓那些可感可觸的血肉靈動起來。

在《武則天》的寫作中,衆多歷史的禁忌多少束縛了我的感覺。所以我一直說寫歷史小說就如同戴着鐐銬的舞蹈。你將永遠被史實限制,但又永遠想讓人性飛揚。如此我完成了她,完成了這個女人。這就是我的方式,讓武則天穿越遙遠的時空,來到今天的你們面前。

當我終於記述完這個女人的一生,很深的深秋已經到來。棕色的落葉開始隨風飄舞,手指神秘地疼痛着。那一刻我身邊沒有親人。我突然覺得孤單,一種莫名的蒼涼和恐慌。我知道告別她的時刻已經到了。

然後是溫暖而又感傷的夢想。

我獨自一人走在悠遠的古道上,向前,向着那個將她深埋的墓地。有靈魂在飛舞。石人石馬的儀仗在身邊匆匆閃過。而我一直在想的,卻只有那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女人。她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意志,才能如此沉靜地告別她喧囂的一生。四季是永恆的。墓道向前伸延,有金黃的秋草颯颯搖動,在山野的風中奮力支撐。大自然沉默,信守着忠誠,對那段血腥的往事秘而不宣。古老而沉重的,是那四季的永恆,就如同某些永恆的生命。我這樣向前走着。那時候我已經心緒平靜。因爲我終於參透了一個天地之間的真理,那就是無論我怎樣地企圖接近她,我都無法真正地了悟她。她是那麼遙遠,我將無法靠近。

是的沒有誰能改變那個大自然。斯人已逝,便帶走了她的全部,全部的心靈與肉體,全部的思緒與真實。那麼留給我們的還有什麼?企圖接近的願望,費盡心機的揣度,以及,永遠不可能與真正的真相吻合的那萬般無奈。

所以我不再奢求,決意合上那本書,合上那段往事。

我獨自站在高高的秦嶺之上,想象着被掩埋在大自然中的那個女人,她真的擁有過那些嗎?她的愛和她的帝國?她的心確曾破碎過嗎?帶着淚水和血滴?可我們爲什麼看不見,那一直被她掩藏的憂傷?

於是,在瑟瑟冷風中,唯有她的那一份女人的偉業,她的那一番英雄的壯舉,留了下來。讓人們看到的,就是那樣的一份驚心動魄,就是這樣的一番地久天長。她因而融化在高山流水中,融化在四季的輪迴中。她於是成爲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成爲了歷史,也因此永恆。

但是,她心裡的那支真實而悽婉的長歌呢?

我屏住呼吸向前走。很冷的山野的風吹過來。然後黃昏慢慢降臨,黑夜張開了它無情的翅膀。一切無辜的或有罪的靈魂,又開始在曠野的瀰漫中巡遊。然後我便扭轉身,在驚恐中離開了那條漫漫古道。

哦,我終於聽到了背後的竊竊私語,還有那首被深深隱藏的悠遠的長歌。

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5一本打開的書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5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15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4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 13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 12上官婉兒(選章)7武則天(選章)上篇 3無調性短歌巫和某某先生流動青樓 3一本打開的書誰讓夢想變得低沉從這裡到永恆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6電影故事漫隨流水(選章)她連一個字也不曾留下從這裡到永恆誰讓夢想變得低沉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8一本打開的書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9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4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7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8上官婉兒(選章)2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 13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6左岸,左岸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6一本打開的書戴着鐐銬的舞蹈左岸,左岸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10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6上官婉兒(選章)7和英雄舞蹈和英雄舞蹈戴着鐐銬的舞蹈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7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7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 12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7巫和某某先生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7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14漫隨流水(選章)她連一個字也不曾留下無調性短歌上官婉兒(選章)3無調性短歌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4死亡也不能將他們分離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14誰讓夢想變得低沉左岸,左岸流動青樓 4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9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8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 12一本打開的書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15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3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5上官婉兒(選章)2左岸,左岸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14上官婉兒(選章)7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 13上官婉兒(選章)7流動青樓 5和英雄舞蹈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9戴着鐐銬的舞蹈上官婉兒(選章)7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1一本打開的書誰讓夢想變得低沉武則天(選章)上篇 3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 11上官婉兒(選章)6武則天(選章)上篇 3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9漫隨流水(選章)哪怕破碎中帶着血腥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7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3上官婉兒(選章)7無調性短歌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56漫隨流水(選章)哪怕破碎中帶着血腥漫隨流水(選章)哪怕破碎中帶着血腥流動青樓 4上官婉兒(選章)2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2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7上官婉兒(選章)2我們家族的女人(選章) 12巫和某某先生左岸,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