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事要說

倒也巧,姚崇現正寄居在甘靜他們以前住的那個院子,劉協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他

不過此等人才,雖是落魄,但氣高骨傲,不是劉協三言兩語就能說得其納頭便拜、俯首稱臣的。

所幸劉協尚記得系統在給姚崇植入身份的時候,說過其對自己以民爲本的治政理念深感認同的事情,劉協也就以此作爲突破口,向他問道:“遠之飽讀詩書,腹含大才,卻不知認爲如何纔是治國理政之道?”

姚崇卻並不直接回答,反而將問題拋回給了劉協,說道:“殿下既有此問,肯定早有思慮,必有非常人所得的高見,姚崇一介寒衣,豈敢班門弄斧,願洗耳恭聽。”

劉協彷彿早就知道他會這樣說一樣,笑了笑,道:“先聖曾言:‘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使國家昌盛興隆,百姓安居樂業,則掌權者必施仁政,順民心,親賢臣,遠奸佞,不斷修德於天下,朝夕持恆,寒暑不輟。”

姚崇搖搖頭說道:“正如殿下所說,此乃先聖之言,荀子語錄,上可規勸君王,下可教導百姓,興國安民,利致千秋,雖是金玉良言,但終非殿下之言。”

“遠之爲何如此執着,什麼先聖之言,什麼百姓之見,只要能利國利民,便是有用之法,便是治國之策,我便可以聽而納之,推而行之。大道三千,小道更甚,效仿賢者古人已經很難,又何必還要強迫自己去開闢一條連諸多先賢都未曾走過的道路呢?”劉協沒有否認,反而藉機強勢反駁道。

“殿下倒是灑脫,此等不拘一格的胸襟讓人欽佩,反而看得比我透徹多了。殿下的來意,我也清楚,只是殿下要我出仕,還須得答應我幾個條件。”

姚崇倒是沒有想到劉協竟然如此能言善辯,但他說得又確實有道理,猶如暮鼓晨鐘醍醐灌頂,讓他茅塞斷開,以前許多迷惑偏執之處竟然變得清晰明瞭起來。佩服之餘,不再矯情,坦言將要自己效忠的請求說了出來。

“孃的,這姚崇難道不是我召喚出來的麼?要收服就算了,怎麼還如此困難。剛纔那一堆狗屁不通的話已經是自己絞盡腦汁,極爲勉強才湊出來應付的,現在還要我答應他條件,這傢伙是把我當成了唐玄宗,要搞一個十事要說麼?”劉協面上不動聲色,可是心裡已經浮想聯翩,翻江倒海了。

“遠之但說無妨!”都到這個地步了,劉協也不能不聽下去了。

“殿下行事,第一者,爲政先仁義;第二者,行法治;第三者,不論出身,禮賢下士。此三者,殿下答應,則姚崇爲臣。”姚崇目光有神,認真地說道。

“還真的是十事要說,不過怎麼到我這裡就變成三事要說了?這是看不起人啊,區區一個李隆基,能跟我比麼?”劉協很不服氣。

“好,孤答應了。”心裡雖然那麼想,可劉協不會傻到真說出來給自己憑白增加難度,見好就收就行了,可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

“姚崇拜見主公。”見劉協答應下來,姚崇沒有再猶豫,當即就跪下行了君臣之禮定了主僕名分。

“好,今日得遠之,則兗州無慮也。”終於收服了姚崇,劉協還是很高興的,馬上就走上前去親自將他扶起來。

“聽殿下剛纔的話,殿下是要我輔助宋公共同治理兗州一地?”

姚崇有些驚訝,若是說劉協知道自己有些才華還可以說是自己表妹告訴給他的,但現在他竟然敢這麼大膽地就有意把自己提拔到宋濂副手的位置,他是真的難以置信了。他雖然對自己的才華有信心,但劉協是如何知道並且堅信自己有這個能力的。

“非常之際,當行非常之事。我馬上就要率軍趕赴討董會盟,兗州新下,百廢待興,我不忍宋公獨木而支,太過勞心。我現在直接把你提拔爲宋公的副手,這既是你的機遇,也是對你的考驗。我現在可以爲你力排衆議給你高位,但你要是真沒有那個能力做出成績來服衆,不用他們進諫,我就先將你罷免懲治了,明白麼?”

“殿下放心,姚崇定不負殿下信任,必定全力以赴,使兗州煥然一新,讓世人知曉殿下並沒有看錯人。”

“好,你有這個信心,我也相信你有這個能力,那我就拭目以待,看遠之大展才華了。”

“仲康,一會你就帶遠之過去,將我的意思告訴給宋公。記住,請宋公一視同仁,不用給遠之什麼特殊待遇。”劉協對着許褚吩咐道,直言不諱,顯然這話也是說給姚崇聽的。

“喏。”許褚和姚崇齊齊躬身應道。

把姚崇的事情解決了,劉協倒算是短暫無事可以休息一下。他已經給諸將傳令,三日之後,帶兵趕往潁川前去赴會。

現在,他麾下的討董規模倒算是基本定型了。文臣這邊有虞允文和韓侂冑,一個奇策計謀無雙,一個情報靡有遺失;武將這邊,李存孝、典韋、許褚、加上剛召喚的薛禮,四個武力過百的絕頂猛將,當真是龍潭虎穴也絲毫不懼,再加上李典和于禁統兵一萬策應,此行已經算是萬無一失了。

不過劉協倒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演義中的十八路諸侯,因爲自己的出現佔據了兗州,其中,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以及兗州刺史劉岱,整整五路諸侯,死在自己手裡的有三個,還有兩個現在也只是虛有其名,並無實權,在自己麾下掛個太守頭銜而已。

喬瑁袁遺二人雖然並無大罪之行,但劉協肯定也不會傻到還其讓他們也兵馬去參加會盟,這十八路諸侯一下子變成了十四路諸侯,這可就有意思了。劉協很期待,到時候是否會有別的諸侯加入進來。

會是荊州刺史劉表,漢中太守張魯,還是益州刺史劉焉呢,劉協不得而知。

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角之女第四百七十一章 兄弟和好第四百一十六章 小將淩統第五百四十七章 回憶一刀第一百四十四章 校場賜甲第三百七十九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一十二章 絕境求生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許褚逞威第七十三章 羣臣進諫第五百一十三章 比武祝融第四百零八章 牆倒人推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事要說第三百零六章 糜家被劫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將破陣第四百九十章 一探虛實第四百九十九章 各有盤算第四百五十一章 封號將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暫時落幕第一百二十七章 資助寒門第三百七十七章 密室竊聽第七十七章 陳留雪災第五百四十四章 被嚇傻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靖劉基第一百一十九章 父女交心第二十章 枕戈待旦第一百九十九章 虎癡惡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王平張鬆第三百一十一章 劉協動怒第五百二十三章 野心膨脹第三百七十三章 夢中錯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抽絲剝繭第六百零三章 博望之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將忠心第五百零五章 一勝一負第一百一十六章 抓個現行第四百八十四章 焦慮之夜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宵苦短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命反殺第四百零六章 瘋魔元霸第五百三十一章 激勵士氣第八十四章 張家密謀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戰鐵槍第六百五十章 制勝之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山外花轎第三百九十一章 交換進行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妒英才第一百九十二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五十二章 幷州之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笑個錘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兵危陳留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招降張任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三十五章 劉協算賬第一百七十五章 典韋中箭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童對決第六百二十七章 攻城受阻第二百一十八章 太宗武皇第五百四十七章 回憶一刀第五百一十章 月英身世第三百零五章 奸詐曹操第一百七十八章 開刀療傷第五百零二章 跌宕起伏第五百一十四章 威脅點醒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孫無忌第三百三十一章 旗借天水第一百零六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零四章 黃巾遺脈第四百三十三章 父女夜談第二百八十五章 求親糜家第四十二章 脫身而去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明擇主第三百二十六章 袁術出兵第四百四十章 劉封之死第六百六十八章 率軍送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戰事迭起第四百零八章 牆倒人推第二百零六章 志在何方第六百零一章 幽州袁譚第五百九十四章 爾等受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殘酷之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暗助豫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蔡珏情思第一百六十三章 死戰殺敵第六百五十九章 下邳鬥將第六十四章 險死還生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懷心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飛箭救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亡國之君第九十三章 儀式開始第四百八十六章 玄感衝關第四百五十一章 封號將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太宗武皇第七十七章 陳留雪災第六百零二章 與虎謀皮第三百四十三章 拯救三將第三百七十章 奸臣仍奸第四十章 李氏長生第三百四十二章 幽州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