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下)

第671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下)

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美國留學生還是想回到美國進行軍事改革的,因爲他們看到了差距,覺得美軍必須改變才能跟上時代潮流。

然而這些人所不知道的是,他們的仕途大多已經斷了,即便是再回到美國陸軍也很難再得到重用。

這當然不只是因爲弗蘭茨從中作梗和詹姆斯·波爾克的多疑,更因爲此時的美國陸軍是個熬資歷的地方。

簡而言之就是要想出人頭地,先得有工齡。這羣人出國留學,顯然會造成工齡嚴重缺失自然也就和高官無緣了。

其實除了這羣美國留學生以外,貝利特和烏爾裡希·薩利斯這兩個瑞士正統聯盟的留學生也很愁,他們在奧地利呆得越久,越覺得自己國家的軍隊難堪大用。

實際上奧地利帝國軍方給出的評價也差不多,他們覺得這些留學生都難堪大用,並不認爲這些人有成爲優秀統帥的潛質。

但這些傲慢的奧地利老教授們所不知道的是,未來奧地利帝國將會陷入將軍荒。

歷史上奧地利帝國在拿破崙時代的老將軍退場之後,軍事人才迅速凋零,到了後期甚至只能拿一些軍樂隊的軍官當將軍。

這種趕鴨子上架的行爲自然只能遭遇一場又一場地大敗。

在弗蘭茨的計劃之中,如果這些人實在不堪用,還可以將其送回美國去,至少可以幫南軍多撐一段時間。

實際上弗蘭茨招收的美國留學生,大多數都是南軍的將領。所以這也算是個雙保險,即便是奧地利帝國用不上,也可以放回去噁心美國北軍。

有人歡喜便有人憂,此時的大不列顛島上。

身處白廳的羅伯特·皮爾愁的頭髮都要白了,來自印度的求援信和各方用來推脫責任的說辭。

其實此時的英國還面臨着很多挑戰,俄國作爲爭奪世界霸權的老對手就不多講了,主要是以後會經常講,而且此時俄國正在車臣戰爭的沼澤裡,兩者可謂是難兄難弟。

不過最直接的問題便是近東霸權,俄國人始終對奧斯曼帝國虎視眈眈,而英國人是不可能放北極熊出海的。

除此之外英國的殖民霸權也受到了挑戰,此時的法國正在美洲和亞洲瘋狂地擴張,到處扶植自己的勢力,更是有重奪北美霸權的趨勢。

法國是和英國在殖民地直接衝突最多的國家,從中美洲、西非、大洋洲的虛與委蛇。

再到拉普拉塔總督區的劍拔弩張和北美洲的瘋狂擴張,甚至直接在英國的印度殖民地買下了塞倫坡殖民地,豪取越南,涉足遠東事務,同時還擔起了西班牙的殖民事務。

面對這個老牌對手,羅伯特·皮爾已經頭疼了。未來如果法國成功聯統西班牙,那麼法蘭西帝國將再臨人間。

到那個時候英國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不過說到底法國人之所以能翻盤,還得怪前者自己。

畢竟維也納條約幾乎已經將法國束縛住了,但是英國爲了削弱神聖同盟的影響力,便默許了法蘭西的擴張,並在同時打擊奧地利的勢力。

結果便是現在法蘭西無人能治,而奧地利帝國正在自己的圈子裡瘋狂鞏固影響力。

此時的法國人正在瘋狂地造軍艦,意圖恢復殖民帝國的榮光。在可預見的未來,英國和法國將會在全球展開殖民競爭。

這裡指的是附庸和奴役王國,或者叫跑馬圈地,不過這個時代列強依然沒有深入內陸的能力。

最讓羅伯特·皮爾感到惱火的是英國的經濟霸權也遭到了挑戰,不過說是經濟霸權倒不如說是科技霸權。

奧地利帝國由於技術的進步,導致在一些領域已經領先英國,並且開始反向對英國輸出商品。

這讓英國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雖然此時號稱世界工廠,第一強國,但是它的工業能力相較於它的市場來說有些過剩了。

經濟危機,沒錯就是經濟危機,英國曆史上差不多每十年就要爆發一次經濟危機。

其實這主要是因爲英國奉行的自由主義,導致資本經常過分集中,這不但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大大增加了出現金融危機的風險。

結果就是英國部分商品和行業的利潤在短時間內暴增,或者暴降,繼而造成整個國家經濟動盪。

其次英國自身市場有限,對外部市場依賴嚴重。弗蘭茨其實一直都十分避諱和英國發生正面衝突,但是在後者看來前者已經是其一大威脅了。

英國的那些資本家紛紛要求懲治奧地利帝國,而對付其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封鎖亞得里亞海。

這對於英國海軍來說並不難做到,但是現在他們拉的戰線太長了,在全世界的戰爭和大事件都牽扯着他們的精力。

尤其是南美洲烏拉圭和巴西的這場戰爭,如果英國能借機控制巴西,那麼就能將南美變成自己的後花園。

到時候英國就能從西半球再造一個印度,兩個“印度”足以讓大英帝國登上世界的頂峰。

同時也將真正彌補,當年失去北美殖民地的遺憾。

無論是派兵進駐阿爾巴尼亞南部,還是將太平洋出海口讓給美國都是爲了削弱奧地利的海外競爭力。

但是以上兩次嘗試顯然都失敗了,非但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反而讓自己陷入到了阿爾巴尼亞的泥潭之中,同時又給美國續了一波命。

此時的英國資本家要求羅伯特·皮爾採取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方式來保證他們的利益。

首相大人自然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但是此時印度已經岌岌可危,這羣人還在相互指責和爭權奪利。

現在羅伯特·皮爾不想管那些只能看到眼前利益的白癡,也不想管其他什麼有的沒的,他現在只想要保住英國在南亞次大陸上的基業。

於是乎,羅伯特·皮爾連下了十二道命令,命令所有能支援印度的軍隊和地區,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大英帝國這顆最璀璨的明珠。

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上,只有英國人能在“短期內”(相對)從海上投送二十萬以上的兵力。

羅伯特·皮爾的行爲看似瘋狂,但實則有他的道理。此時的印度幾乎已經是英國的囊中之物了,它對於英國的貢獻不只是原材料,還有一個相對寬廣的市場。

同時印度次大陸還是英國經略遠東的跳板,不誇張地說如果失去了印度,那麼英國早晚會淪爲二流國家。

爲了不賭上英國的未來,羅伯特·皮爾只能選擇賭上自己。

憑此時英國的國力,印度是一定可以保住的。

但是諸如南美洲的戰爭、封堵俄國的政策、削弱奧地利的計劃、減慢法國殖民速度的部署可能都要讓步於保衛印度的戰爭。

而這一來一回的六個月,究竟會對世界的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尚未可知.

(本章完)

第528章 血腥的裁判(上)第970章 提前開香檳第178章 燃燒的海第263章 拿破崙的遺產第841章 第一槍第253章 風波暫息第733章 起義界的“泥石流”(下)第278章 大蒜素第69章 勢不可逆(免費,沒寫完)第186章 大斯拉夫計劃第828章 又是一個災年第467章 家庭宴會第5章 組建德意志關稅同盟的二三嘗試(下)第288章 情竇初開的卡羅麗娜第240章 最後一站第698章 傷心的路易菲利普第266章 代理人第1051章 欠條第661章 坦桑尼亞總督區第376章 謀劃第237章 另有其人【加更1000字】第310章 西婆羅洲第664章 聖誕節第895章 滾第553章 弗裡蒙特投了第24章 入盟之後第1021章 勝負對錯第437章 潦草收場第1022章 聚會第931章 又見援軍第933章 採訪第158章 康格里夫火箭第513章 反客爲主第696章 南征北戰第258章 總統競選(上)第60章 英國入局第219章 霸權第471章 第一次加裡曼丹之戰(上)第935章 虛假的勝利第348章 畢業之後乾點啥第147章 來自中美洲的邀請(上)第30章 真臘第1032章 約翰羅素下臺第31章 夜襲第944章 五路齊出第711章 各奔東西(下)第753章 塞萊斯蒂娜第997章 範妮柯特的決意慶祝高考結束,祝各位考生前程似錦。第603章 不忿第104章 地獄繪圖第1024章 又見《戰時法典》第400章 內戰終止第419章 卡爾大公第411章 蟲豸第291章 帕麥斯頓的計劃第630章 切割業務第112章 海軍陸戰隊第494章 禍水東引(上)第73章 毫無波蘭第463章 人如草芥第444章 索羅斯的野心第516章 一場災難第532章 意外之喜第1000章 焚棺慶功第635章 “石牆”傑克遜第88章 相遇第93章 A計劃作廢第146章 開門紅和閉門羹第379章 那慕爾之戰第1039章 不信第89章 不吵不相識第826章 新Deutschland第1051章 欠條第946章 對策第880章 民族之歌第901章 殺戮的大天使第1097章 有苦難言第476章 龐大艦隊第614章 戰端再起第500章 吃幹抹淨第219章 霸權第912章 反面教材第340章 各奔前程第112章 海軍陸戰隊第434章 一地雞毛第727章 深坑裡的魔鬼第785章 新官上任點火難第409章 幾件小事第869章 血脈覺醒第251章 馬匪是一定要剿滴第826章 新Deutschland第377章 拿破崙在世第232章 “神聖 正義與救贖”第695章 達利特人的計劃第537章 亮相第904章 羅馬王第959章 巷戰第464章 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