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1835年

第39章 1835年

弗朗茨二世逝世的餘波依然在擴散,之前同奧地利打得火熱的小邦國們,也都如同霜打了的茄子一般。

很多邦國政府都對奧地利失去了信心,畢竟他們的大使在見到新皇帝和他的首席顧問之後,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斐迪南一世皇帝是一位好人,但是他恐怕無法駕馭這個龐大的帝國。

而首席顧問,卡爾·馮·斯魯特先生是個十足的蠢貨。

新皇帝和他的帝國會在今後的日子裡,不斷面對各種挑戰和壓力。

若是我們站到奧地利一邊,就不得不和他們一同面對挑戰和壓力,這並不符合本國的利益。

奧地利已經完成了1400公里鐵路建設計劃中的20%,維也納和摩拉維亞之間的鐵路已經建成,世紀工程塞默林鐵路也已開始修建。

塞默林鐵路的造價預計是普通鐵路的三倍以上,但意義也十分重大,不僅可以讓海濱地區與維也納的聯繫加強,更溝通北意大利,從而盤活全局。

普魯士人瘋狂建設了兩百公里鐵路,只不過並不在他們的國土上。

而普魯士的新經濟顧問,對北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加盟國提出了一個新的鐵路標準。

這個鐵路的軌距,與奧地利人的鐵路軌距並不相同,更寬也就意味着能裝載更多的貨物。

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真實目的是,幫助普魯士將奧地利的影響力控制在南德意志。

老實說,弗蘭茨打心裡佩服這位經濟學家,居然能想到用這種方法來排擠奧地利。

其實,此時的奧地利也有反制的辦法,那就是改變軌距,或者是強行要求德意志關稅同盟的成員按照奧地利的標準建設鐵路。

但是無論哪種選擇都會影響奧地利在德意志關稅同盟的聲譽,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個穩定強大的政府。

攝政議會讓奧地利政府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科羅拉夫伯爵和梅特涅親王,根本沒有認識到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險惡用心。

不過這也難怪,因爲無論科羅拉夫伯爵,還是梅特涅親王,他們對鐵路的瞭解都十分有限。

弗蘭茨看到這件事的時候,基本上大局已定,現在補救的意義也不大。

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計謀,讓弗蘭茨看到了未來奧地利的一種新可能。

此時英國已經建成了超1000公里鐵路,而法國也有了將近300公里鐵路。

俄國,一位對鐵路癡迷的奧地利工程師弗蘭茲·格斯特納給尼古拉一世寫了封信。

信上描述了一個宏大的計劃,他計劃修建一條鐵路將聖彼得堡和喀山連接在一起,以加強沙皇對西西伯利亞的控制。

這條鐵路全長超過1000公里,這是一個令當時人難以置信的計劃。

然而這卻引起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極大興趣,覺得這鐵路是上天賜給俄國的禮物。

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想法更加大膽,他想用鐵路連通整個大斯拉夫帝國。

君士坦丁堡——聖彼得堡——喀山——雅庫茨克(俄國遠東城市)——阿拉斯加

爲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沙皇尼古拉一世成立了一個鑄路委員會。

結果當然是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權貴們不同意皇帝的意見,公開反對在國內建任何鐵路。

其中最反對的是財政大臣康克林伯爵,他在一份給沙皇的報告中說,財政部沒有一分錢是留給鐵路的。

而俄國的專家們也紛紛跳出來,爲康克林伯爵站臺。

他們提出火車的運貨量太少,還不如三百匹馬的運量多,而俄羅斯帝國有騾馬五百萬匹,完全可以應對任何情況。

此外俄國缺乏煤炭,爲了驅動火車不得不將森林砍伐,這會導致俄國平民沒有生火的木材。

俄國的生鐵產量嚴重不足,若是鑄造如此長的鐵路必須從外國進口大量生鐵,而這將使俄國的冶金業進入寒冬。

尼古拉一世最信任的手下,柳拜公爵更是提出,這極有可能是奧地利人的陰謀,利用鐵路來削弱俄國國力,好在瓜分奧斯曼的行動中佔得先機。

最後尼古拉一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宏偉藍圖,但是他並沒有心灰意冷。

俄國依然沒有鐵路。

美國人一年間修建的鐵路,比此時法國鐵路的總長還要長,400公里。

由於美國的棉花產量超過了預期,所以導致棉花的價格下降。

但是此時英美的小麥都經歷了超級大豐收,種小麥的農民經歷了虧損之後,紛紛改種棉花。

棉花價格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總體依然走俏,至少不會賠錢。

而美國政府這一年出售的土地收入,已經完全可以償還美國政府欠下的債務,預計明年會出現大額的財政盈餘。

薩克森又向奧地利購買了500臺蒸汽織布機,奧地利的加入再加上德意志關稅同盟的成立,讓薩克森的財政收入幾乎是翻倍增長。

這不僅因爲薩克森是德意志的紡織中心,更因爲他是德意志關稅同盟中最大的二道販子。

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摩擦不斷,而夾在普魯士和奧地利中間的薩克森則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畢竟商人不會和錢過不去,兩國摩擦,並不能阻止兩國商人做生意。

奧地利的機械製造業雖然得到了不少訂單,但是依然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這主要是因爲英國人的競爭,因爲此時英國已經允許向外出口機械。

英國的機械製造起步比奧地利要早得多,工藝水平自然也高得多。

若不是有德意志關稅同盟保護,再加上漢諾威拒絕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奧地利的機械製造業會像歷史上一樣,奔着農業技術的方向越走越遠。

奧地利由於內部出現了混亂,增加了軍隊的開支,但是削減了奧地利陸軍人數,現爲44萬人。

法國出於自身安全考慮,又增加了兩萬名士兵和憲兵,以及若干土著軍隊,總兵力達到53萬。

普魯士依然是二十萬,俄國發動了對國內遊牧民的戰爭,兵力依然保持在六十萬不變。

這一年法國和奧地利都開始更新自己的武器裝備,更加穩定的新式前裝擊發槍。

法國研製出了新式的野戰炮,更輕,更準確的4磅炮。

而奧地利研製出了歷史上有名的自殺神器,這種火炮擁有遠超同時代同口徑火炮的射程和威力。

但是由於鑄炮技術和沒有更好的鑄炮材料,這種火炮的炸膛機率高達20%,比後世的俄羅斯轉盤還要刺激。

奧地利的海軍迎來了他們十年內的第四位海軍元帥,這位元帥的身份依然不是一名職業軍人,而是一名經營內河航運的商人—瓦魯斯·塔菲。

奧地利的財政收入爲了1億5800萬弗羅林,高於歷史同期的1億3200萬弗羅林。

(本章完)

第960章 大炮上刺刀第289章 帝國墳場第318章 “銀行家”們的反擊(下)第344章 美酒第100章 第二次投資第20章 平靜第231章 死不悔改第201章 壞消息第19章 投資第129章 水火無情第862章 巷戰第868章 不刮骨焉能療毒?第1017章 薩爾堡之戰(上)更新推遲公告第73章 毫無波蘭第744章 齊山平嶽第1120章 打地鼠行動第80章 亞歷山大的任務今天沒靈感,實在寫不出來。第775章 貴客來訪第6章 陛下與貴族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第1103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872章 落井下石第105章 紫羅蘭的煩惱(爲第四位執事加更)第1039章 不信第795章 排兵第814章 搶地盤第1113章 就在今夜第590章 利比里亞人要逆天第747章 “故人”第379章 那慕爾之戰第831章 1847年經濟危機(上)第295章 普魯士人的前途第658章 搭臺唱戲第605章 乘風破浪第735章 觀光團第502章 有始有終第286章 俾斯麥的擔憂第879章 皮爾瓦克斯咖啡館第875章 賭一把第715章 你該成年了第790章 援助?(下)第551章 “請客 斬首 收下當狗”第213章 您還小第549章 荒唐第115章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第345章 酒道第362章 林肯先生第956章 走爲上第918章 “瀆聖同盟”第22章 亂點鴛鴦譜第849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上)第589章 預言第426章 混亂第28章 安布羅修斯的來信第218章 第三日第976章 同人不同命第412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第518章 目標聖迭戈第499章 酒話醉話第996章 “參見”第528章 血腥的裁判(上)第210章 捷報(上)第68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6章 聰明人第443章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第582章 教父第769章 尋找希望第1063章 薩維利亞諾之戰第210章 捷報(上)第331章 勇者勝第1008章 嚴肅軍紀第289章 帝國墳場第1013章 暗流涌動第1069章 辭舊迎新第351章 奧地利版M42第919章 中北美,及加勒比宰相第952章 一意孤行第89章 不吵不相識第516章 一場災難第834章 移花接木第820章 防不勝防第962章 虛張聲勢第701章 日本勞工的正確用法第1099章 新邦聯第666章 雨果來了(6)第450章 成王敗寇第408章 試點教育(N)第629章 香濃河畔的愛爾蘭人第102章 非與平民治天下(普魯士版)(爲上第634章 雨果來了(2)第88章 相遇第1036章 大伊利里亞第612章 戰爭開始第357章 第一次聖彼得堡會議第646章 禍福相依(上)第605章 乘風破浪第102章 非與平民治天下(普魯士版)(爲上第242章 打野結束第446章 巴黎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