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一路風土,流民修路

天下六大水系各有特點,涇江磅礴、衡水深邃、長河綿長……至於通天河,則是狂野,險灘遍佈,峽谷險峻。從上流到下流,水勢無一處不急,無一處不迅猛。正因爲如此,使得此河船運航行極其困難,一年到頭,不知出了多少事故,死了多少人。

古諺有云:行使此水上,動輒可通天!

因此得名。

通天河流程不算長,源自雍州之北,止於蠻州之中,戛然而息,所流經過之地,多是雄山峻嶺,人煙稀落。其中一段,恰恰從嶗山府武平縣穿過。

陳三郎此去,便是到武平縣。

正因爲如此,他只帶兩人,而周分曹等人最後也是同意。畢竟武平縣還是屬於嶗山境內,不算出境,而縣裡有陸清遠主事,他是陳三郎的同科,爲人穩重,辦事可靠。前一陣子,中州大捷,嶗山境內人心浮動,但陸清遠巍然不動,家裡來人來信,要他回去梅花谷,他卻不同意。

由此可知,陸清遠乃是信人。

若不是此,陳三郎要離開嶗山府管轄的話,無論如何都得帶幾百兵甲去。即使他不願意,下面的人也絕不同意。

今時不同往日,當坐到了某個高處的位置,往往也會身不由己。

去往武平縣,陳三郎也不預先告訴陸清遠,便裝而行,身邊兩個伴當,都是軍中挑選出的英勇甲士,武藝精湛,算是保鏢。他們兩個,一個名叫“阿武”;一個叫“大魁”,是從小習武的武夫,後來從軍,跟了江草齊,立下不少功勞,如今已是軍中衛長。

這次陳三郎出行,江草齊不放心,特意讓他們兩個跟隨,負責安全。對於兩人而言,這也是一次不錯的機會,表現得好,直接成爲陳三郎的心腹,日後前程不言而喻。

其實陳三郎更喜歡一人行走,書生意氣,仗劍江湖,不亦快哉!事實上他以前都是如此,連書童都沒有一個,跟隨最久的,當是蟹和,這廝可是妖身來着。

可惜蟹和不在,否則的話就不用阿武大魁了。陳三郎身上藏有秘密,並不願在人前表現得過於驚世駭俗。他一路習武練劍,既是爲了強身健體,也是爲了掩飾。

晨曦熹微,三騎馳騁,離開了府城,直奔西南方向而去。待奔出百餘里後,陳三郎放緩了速度。

這次出行,有着多重含義,無需太趕。一路緩行,還可巡察鄉野,體會風土人情。畢竟入主府城後,其實下面很多地方他都沒有去過。只可惜當下冬天大寒,野外蕭條,難得見到些行人。

這般氣候之下,尋常人家若無事,誰願意出來挨寒受凍?窩在家裡頭燒炭取暖,不知多舒服。

難見行人,卻也沒遇到凍僵在路邊的難民,足見安排工作做得到位,幾乎所有的難民都得到了比較穩妥的安置,纔沒出現“路有凍死骨”的狀況。

對此,陳三郎暗暗點頭:收穫民心,任重道遠,細微處見真章,當民衆口口相傳,便如細雨潤土,點點滴滴,可成涓流。

陳三郎深有感悟,皆因每天做起功課,腦海古書嶄然,無數氣息噴薄,其勢簡直可稱爲“蜂擁”。

一府如此,日後若有機會,得一州之地,那豈不是“磅礴”了?

心想之,欣然向之。

一路無話,這一日進入到武平縣管轄地區。

嶗山府六大縣城中,以武平縣最爲貧瘠落後,皆因此縣地貌多山少地,產出微薄,稅賦稍稍重些,管轄民衆便苦不堪言,紛紛逃亡。久而久之,縣裡人口大大減少,更增艱苦。

陳三郎也是從情報訊息中得知此縣情況,當其時陸清遠來投,陳三郎稍作思慮,便做出讓陸清遠來武平縣擔任主事的決定。

這是蘊含着考覈之意。

陸清遠和自家一樣,都是新科進士出身,之前並無任何管理得經驗,而陸清遠遭遇戰禍,舉家逃亡,後躲進梅花谷中,遭遇此打擊後,從此頹廢。雖然下定決定出山投靠,但實地裡是否能稱職做事並未確定。只有在武平縣這樣差劣的地方幹出名堂來,才能夠證明其堪大用。

如今陳三郎來到武平縣裡,一路仔細觀看,見此地果然是窮山惡水,道路崎嶇。

不過第二天,三人在去往縣城的路上,看到了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卻是有數以百計的人在前面幹活,修路。

這些人衣裝簡陋,反正不管什麼,三五件爛衣服套穿在身上,儘量穿得厚實,籍此禦寒。他們手中拿着各種各樣的工具,有鋤頭,有鏟子,有鐵鍬等,在不斷挖土填泥,又有割木取材的,很是忙碌。

修路是好事,記得有句老話叫“要致富,先修路”。

武平縣山多,礦藏也多,陸清遠主事以來,便抓住這一點,不斷髮動民衆上山挖礦。礦藏挖出來,就得運輸走,沒有好路的話,得靠人力挑擔,十分吃力,效率也不高,但有大路通達即可改變這個局面,能夠用車,一大車礦藏,比好幾個人挑擔都要多得多。

現在這些修路的人,應該都是流民來着,陸清遠能想到讓流民來修路,確實不錯。擱在以前,武平縣內人口稀少,很難組織這麼多勞力來做事。流民來了,倒讓這問題迎刃而解。一來流民有口飯吃,不會餓死;二來縣裡也得了勞力。

聽見馬蹄聲響,不少勞作的人紛紛擡頭,目光中帶着驚詫。

馬匹乃奢侈之物,這些民衆生逢戰禍,聽到馬蹄聲都有些心驚膽戰,因爲蠻軍橫行,其中不乏鐵騎踐踏。三番幾次,這心裡都形成條件反射了,聽到馬蹄聲趕緊觀望,若是大隊人馬殺到,立刻逃走。

人羣有些騷亂,驚動了監工的管事,他帶着數名老兵趕緊迎過來,攔在陳三郎三人面前,疑問:“這位公子,你們是?”

陳三郎微笑道:“我們是過路人,要去往縣城的。”

聽着口音,那管事心裡泛起嘀咕:“你們去縣城做什麼?”

“去拜會縣城陸主事。”

聞言,那管事頓時放鬆下來,笑道:“公子莫非是主事大人的好友?主事大人不在縣衙,他就在此地。你且稍候,我讓人去稟告。”

說着,揮手吩咐一名老兵去了。

第九十一章:文章道理,英雄之論第五百八十三章:一劍御水,許氏三刀第三百九十三章:泰山來歷,可怕之人第九十七章 :鄉試放榜,新官上任第三百九十一章:遠方風來,夜雨敲窗第八十章:門第藍圖,未來之計第三百八十章:狼鼠大戰,蒼鷹搏梟第五百八十四章:彌天大禍,圍困重重第五十三章 :男女一船,順水尋妖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子門生,聖意難測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世刀光,龍城在望第四百八十四章:道法封城,凶煞之地第六十九章:天下大勢,坐井觀天第六百零二章:大結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場,夢中一箭第五百四十六章:湖風吹煙,真氣烹火第八十八章:鄉試開考,考題公佈第四百二十一章:今日大喜,今晚大樂第三十九章:原形畢露,妖孽兇猛第兩百一十七章 :調虎離山,豔福不淺第四百九十二章:道人吃癟,欽差到來第五百九十三章:毫無破綻,以劍破軀第四百二十一章:今日大喜,今晚大樂第二十五章:小劍,大人動怒第四百零四章:嶗山無事,朝野震動第三十八章:衣衫半解,船上大戰第四百九十章:用人之荒,有道求見第兩百五十五章 :烏合之衆,作鳥獸散第兩百章 :揚州將出,洺水神現第一百八十六章 :釋道對弈,再入洞庭第四百九十三章:聖旨之意,接或不接第四百零九章:書信求情,未雨綢繆第三十七章:邪魔作祟,人心惶惶第四百六十二章:龍氣新生,玄武印成第三百四十八章:恍若隔世,兵臨城下第三百四十章:峰迴路轉,盡在掌握第五百七十八章:憑風而來,踏浪而去第兩百七十四章 :蠻軍如獸,十室九空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劍出鞘,橫財就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攜美遊玩,會試放榜第三百五十九章:少將軍死,青城山傷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學政判決第一百九十六章 :豢養道兵,風起雲涌第兩百八十三章:樹欲靜止第三百二十七章:嶗山有主,道士傳書第四百八十四章:道法封城,凶煞之地第二十一章:民心若鐵,官不可欺第五十五章 :非禮勿視,林中伏妖第八十三章:施主留步,與佛有緣第五百一十七章:此消彼長,自有興衰第三百五十七章:驚鴻一瞥,敬畏之心第四百五十章:災後之困,龜潭之局第五百零二章:州郡之氣,修爲漸長第一百五十九章 :逍遙招童,危機四伏第四百一十九章:命數劫數,不合時宜第五百零七章:強敵到來,防不勝防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器晉級,長安在望第十八章:風起波惡,下筆落墨第三百九十三章:泰山來歷,可怕之人第五百五十四章:有妖代勞,啓程尋寶第兩百一十章 :初戰正名,直搗黃龍第三百四十八章:恍若隔世,兵臨城下第兩百六十章 :書生畫符,筆走龍蛇第五百八十三章:一劍御水,許氏三刀第兩百三十章 :生死對決,針鋒相對第六十四章:曹公仗言,氣數有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玉人吹簫,佳人有請第四百七十五章:先鋒中伏,箭雨立功第一百一庭十章:龍出洞庭,大海撈針第八十九章:秋風秋雨,秋意煞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狂侼之徒,會試之首第一百八十六章 :釋道對弈,再入洞庭第五百五十五章:神秘老者,言出法隨第四百四十九章:蛇妖中套,金身攝神第一百三十一章 :捨命一擊,奮身擋劍第五百一十五章:尊主入城,潛龍勿用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分兩處,甕中捉鱉第一百二十四章 :隕星寶石,靈通法器第四百六十五章:專心做事,自有獎罰第三百八十四章:踏破鐵鞋,魔騎行蹤第五百一十六章:行蹤暴露,大勢壓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高山仰止,一文鎮樓第八十八章:鄉試開考,考題公佈第三百三十一章:公門無主,小人有私第十五章:熟人不熟,親人不親第一百六十二章 :選秀之年,雞毛令箭第三百一十四章:郎情妾意第五百三十二章:房中練劍,伊人伺候第五百七十九章:蛇妖太伏,奪妻之恨第三百六十九章:進士赴任,魔騎來襲第五百零五章:五陵危矣,江山危矣第三百二十三章:書生遇兵,一箭落馬第兩百八十五章:一夫當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子孫計,有大乃容第四百八十一章:有道自來,捷報傳城第九十三章 :十里秦淮,紙醉金迷第四百零一章:驚弓之鳥,不堪弦響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入內城,會元歸來第四百九十章:用人之荒,有道求見第兩百二十四章 :何爲刀決,誰是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