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流民蜂擁,氣候漸成

(新的一週,求新的支持!)

時日悠悠,光陰荏苒,已是入冬,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到了十一月下旬,每天陰雲密佈,看着想要下雪的樣子。

這般季節,田野作物難以生產,不好耕種,而之前的一大批菜蔬薯豆之類都獲得收成。

談不上豐收,但足夠解決許多人家的肚子問題了,起碼能安然度過這個寒冬。

這便足夠。

而且有了這一批收成,府衙糧倉的壓力也大減。

沒有下雪,卻下起了冬雨,淅淅瀝瀝的,鋪天蓋地,澆得天寒地凍,澆得人心淒冷。

在十多天前,嶗山府管轄範圍內,已經出現了流民難民的蹤跡。剛開始的時候人數還不是很多,稀稀落落的,但隨着入冬,漸漸成羣結隊地蜂擁而至,每天都絡繹不絕。

這些難民來自四面八方,來自雍州境內各地。

雍州難民潮發生過多次,規模最大的一次當然是蠻軍入侵的那段時期,有條件的,幾乎都逃了。他們逃往的方向都是相鄰的州郡,或豫州,或青州,或揚州。

那一次後,雍州人口幾乎少了一半,再加上戰火喪生的,總共有十之六七人家不見。剩下的人有的躲進深山老林,有的四下流浪,這些人都是掙扎在生死線上,溫飽無望,朝不保夕。

當冬季來臨,氣候惡劣,缺少衣食的人們只能成爲流民難民,看別的地方是否能夠活命,生存下來。

這個地方,叫做嶗山府。

隨着陳三郎入主嶗山,關於嶗山府的動靜訊息就不斷傳播出去,口口相傳,使得許多人知道嶗山府局勢穩定,可能有口吃的。

所以,他們便來了。

來到之後,立刻發現不同。區域邊界處便有盔甲明亮的兵甲鎮守,見了他們,當即有專人引導,帶他們去地方。

見到如此陣仗,難民們還心思忐忑,想着會不會被帶去哪裡然後挖坑埋了,有些人都退堂鼓來,當驚疑不定地來到地方,卻發現那是一整塊安置地,搭建着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木屋子,而空地上架着一口口大鐵鍋,鍋內熱氣騰騰,正煮着粥。

聞着濃郁的粥味,許多人當場便哭了。

……

一份份記錄名冊不斷地被送進府衙內,放到周分曹的案上。

成千上萬的逃難難民入境,有地方住,有粥吃,也就代表他們從此將成爲嶗山府的民衆,要就地安居下來。

如此多的人口,光糧食消耗就是巨大的數目,給予各地縣城,以及府城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無大魄力,根本不會如此作爲,全盤接納。

但陳三郎就這麼做了,而且做得還不錯。

亂世人命賤如蟻,但對於有志發展的人而言,人口,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相比別處,嶗山府雖然還算穩定,但一路來民生凋敝,人口銳減,現在也是地廣人稀的局面,特別下面縣城管區內,拋荒的土地還佔據極大的比例。有地沒人,這地的價值就等於荒廢掉,甚是可惜。

這就是陳三郎膽敢大量接納流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練兵也得招收大量青壯,想要從本地羣體中招收幾無可能,已經達到了極限,必須吸收新鮮力量來。

下面各地,募兵的告示張貼得很多,隨處可見,但凡符合條件的,都可以報名。

當然,被點上兵的待遇可比普通流民要好得多了。尋常流民,每頓基本都是一碗熱粥,有個地方住就差不多了。但當兵的可是能吃上乾飯,還有肉。熱肉熱湯,那般誘、惑難以抵禦,天天有肉吃,即使上戰場拼命搏殺又何妨?再說了,要是殺敵有功,可是會升官發財的,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有得搏總比沒得搏強。

因而多日以來,參軍的人都是非常多。被選上的新兵當夠了一定人數,就會被帶到府城軍營來,由江草齊操練。

這是必經流程。

一來下面縣城缺乏練兵的條件;二來,兵甲乃是重中之重,不可輕假人手。

這段時日來,陳三郎在軍營的時間都前所未有的長。

到了十二月中旬,軍營招收新兵已達兩萬;而莫軒意在新宜縣也練了三千兵。再加上本來的兵,總數量直逼三萬大關,蔚然可觀。

兵有優劣,一些上了年紀的,體質跟不上訓練的便派遣到下面縣城中去,成爲當地縣兵,設縣尉一名,縣尉直接受縣衙主事統領,每一縣,基本都有千名兵丁。這些兵丁能夠維持當地治安,能夠緝捕殺盜,作用非凡。

陳三郎之意,便是以府城爲核心點,輻射到下面各縣城,形成一張網,不管是民生還是軍事,都緊密聯繫在一起。那樣的話,下面的縣城就不會孤立,經營得好,便能成爲屏障,即使有強敵入境,也難以一下子就攻打到府城來。至於如何經營,就得看當地主事了。也已制定了相關的考覈制度,對於不作爲或做得不好的主事,可撤職換人。

諸多律令條例,寫得清楚分明,裝訂成冊,只要在境內任職的,不管高低,人手一本,務必背熟謹記,身體力行。

此冊有名,名爲《原律手冊》。

其中的“原”字,正是源自陳三郎的本名。

隨着《原律手冊》的發行,以及無數流民的擁戴,從早到晚,難以估量的氣息源源不斷地蜂擁到府衙來,然後被陳三郎吸納。

此等玄妙,實在無法形容。

過往衙門,不管大小,在其上還有朝廷壓着,因此即使爲官者如何得民心,也難以成根基,諸多威信,都被王朝吸了去。因爲朝廷只要一封令下,調遣,而或革職,就等於被連根而起,民衆再愛戴,也只是送頂青天傘罷了。

但由於整個雍州,朝廷都失去了統治,嶗山也不例外,民心民意,盡皆落實在陳三郎的身上,那就截然不同了。各種變化,若他還留在涇縣,無論做得再好再出色,也不可能得到。

某夜,逍遙富道立於嶗山之頂,舉首觀望天象,再遙看府城方向,見此氣象,不禁嘆了一句:“書生,氣候漸成矣!”

第四百八十三章:陳家有後,馬車論勢第五百四十章:再到洞庭,他鄉故知第三百八十四章:踏破鐵鞋,魔騎行蹤第五百六十章:寶塔島到,下馬威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連中三元,禍福相依第兩百七十八章:長纓在手,縛妖索成第兩百零六章 :圍城而居,冢中枯骨第兩百八十二章:南陽之行第五百四十五章:滄海一粟,島上人家第四十七章 :豪門少將,命氣時運第四百二十三章:尾巴乍現,兵力問題第四百二十一章:今日大喜,今晚大樂第四百三十四章:吞噬龍氣,黑影閃現第三百五十九章:少將軍死,青城山傷第三百三十四章:喬遷之喜,大禍臨頭第兩百三十七章 :因果糾纏,趁亂脫身第五百零六章:一路逃亡,傷者誰人第八十一章:君去洞庭,我去揚州第九十三章 :十里秦淮,紙醉金迷第三十章:奮筆疾書,守株待兔第二十七章:荊棘滿布,謀生之路第三百一十一章:自尋死路第五百一十七章:此消彼長,自有興衰第七十八章:河神之爭,初戰建功第三百六十八章:府衙得人,又有客到第四百七十三章:峽谷設伏,蠻軍殺到第五百四十章:再到洞庭,他鄉故知第三百一十八章 :揚州無法第五百九十章:許你相見,請進門吧第兩百二十五章 :人在刀在,莫攖其鋒第五百五十二章:蛤蟆投誠,一探究竟第四百八十一章:有道自來,捷報傳城第五百八十六章:龜蛇交鋒,耐人尋味第八十五章:大人如虎,老僧難纏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見逍遙,富道有難第九十三章 :十里秦淮,紙醉金迷第三百一十三章:目標方向第五百五十三章:古有黃粱,今有云夢第四百零八章:應蠻之策,新縣練兵第四百八十九章:家族人脈,百廢待興第三百七十二章:朝野問罪,道觀問路第四百一十章:婚期臨近,老僧入城第四百零一章:驚弓之鳥,不堪弦響第四百二十九章:王爺遇刺,皇帝駕崩第一百零尾九章:甘附驥尾,敢砍人頭第三百四十一章:裡外結合,攻無不克第一百四十二章 :水調歌頭,水泡饅頭第一百七十六章 :龍氣壓身,帛書受困第三百六十二章:梅花社長,又見故人第五百六十一章:寶在此地,塔在何處第四百四十一章:夢中糊塗,有賊來犯第七十八章:河神之爭,初戰建功第四百四十八章:巨鰲現身,蛇妖拼命第四百五十七章:新宜見將,軍營閱兵第三百四十三章:縣城兵至,利民新策第四百七十二章:春耕伊始,人馬初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水中大戰,螃蟹立功第五百一十五章:尊主入城,潛龍勿用第三百二十二章:千里赤地,屍骨生寒第三百二十八章:使者傲慢,不識擡舉第三百二十九章:刀槍列陣,故人不故第四百九十三章:聖旨之意,接或不接第一百四十章 :赴會吟詩,先聲奪人第四百一十二章:一人一城,一儒一僧第三百五十八章:魔騎陰影,嶗山之行第五百七十五章:蛤蟆獻策,半路搶親第兩百零五章 :書生意氣,民心所歸第四百八十九章:家族人脈,百廢待興第一百一一十一章:苦盡甘來,有功必賞第五百一十五章:尊主入城,潛龍勿用第三百一十八章 :揚州無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捨命一擊,奮身擋劍第五百二十八章:飛劍斷腿,大勢已去第五百六十三章:希望新生,後知後覺第三百四十二章:氣運所在,風雲自動第二十七章:荊棘滿布,謀生之路第五百零五章:五陵危矣,江山危矣第四十九章 :閉門造車,法器開光第一百五十九章 :逍遙招童,危機四伏第四百九十六章:出城求才,登門拜訪第三百二十七章:嶗山有主,道士傳書第六十七章:怒火中燒,名聲初揚第三百八十九章:圍而殲之,勝而賞之第五百五十章:龍宮變故,龍君出海第二十九章:文壇秩事,考場之上第四百三十六章:通天河中,大榕樹下第四百九十一章:見字凝神,望氣成象第四百二十八章:不能將兵,而善將將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開殺戒,屠戮乾淨第兩百六十三章 :道觀危機,急轉而下第五百零九章:帶頭大哥,所圖不小第五百一十六章:行蹤暴露,大勢壓人第三百三十五章:搬弄是非,漁翁得利第一百零六章:縣尊丟官,解元歸家第一百零三章:雙妖護主,再宰一豬第五百零六章:一路逃亡,傷者誰人第五十六章 :妖物裝死,月下晚餐第三百七十八章:道長來援,修身齊家第三百五十九章:少將軍死,青城山傷第一百二十章 :姑娘留步,道士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