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

中土兩年東征,兩次攻打扶余城,最後都功虧一簣無功而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契丹人和靺鞨人對高句麗的支持,尤其契丹,因爲與遼西、遼東接壤,在中土東征期間陳兵邊境,給中土造成了一定威脅,牽制了中土一部分兵力,讓中土惱怒不已。但契丹人非常狡詐,看到高句麗已經不行了,立即調頭向突厥人搖尾乞憐,贏得了突厥人的大力支持,堅決不給中土攻打它的藉口。

然而契丹人就是一根刺,刺在中土的背後,拔又拔不掉,非常難受。中土耿耿於懷,想找個藉口滅掉契丹人,拔掉背後這根刺,但契丹人現在是突厥的有力別部,打契丹就等於打東胡諸種、打突厥,牽一髮而動全身,後果很嚴重,所以中土始終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東北已經亂了,奚虜已經大敗,東胡諸種惶惶不安、自顧不暇,而磧東南的突厥人已被安州所牽制,正是我們攻打契丹虜的最好機會。”封德彝的手指在扶余城上點了點,繼續說道,“安州興師動衆北上征伐,第一個目標必定是已不堪再戰的契丹虜,而契丹虜爲避鋒芒,必定沿弱洛水而下,等待反擊時機。安州大軍窮追不捨,契丹人迫不得已,只有退入高句麗,進入扶余城,以贏得喘息時間。”

虞世基心領神會,撫須而笑,接着封德彝的話說道,“我們乘機攻打扶余城,契丹人就背上了與高句麗聯手對抗我們的罪名,就此堵住了突厥人的嘴。然後我們拿下扶余城,與安州軍隊前後夾擊契丹虜,此仗契丹虜即便逃出天生,也是一蹶不振,未來很長時間都無法對我中土形成威脅,更重要的是,契丹虜的敗亡,可以讓安州再無後顧之憂,可以集中力量攻打步利設阿史那咄爾和霫虜,如此勝算大增。”

“不是勝算大增,而是必勝無疑。”封德彝笑道,“擊敗契丹虜後,我遼東大軍可以藉口剿殺叛賊,沿弱洛水急速推進,對突厥人和霫虜形成夾擊之勢,如此一來,我遼東大軍只須擂鼓助威,搖旗吶喊,就能嚇得東北諸虜魂飛魄散,狼奔豕突而逃。”

虞世基點點頭,輕輕揮手,“等到明年春暖花開,突厥人大舉進攻,安州軍隊即可全線回防,而我遼東大軍則躍馬揚鞭於弱洛水兩岸,名義上是剿殺叛賊,實則與安州形成南北呼應之勢,這樣我們就有足夠把握阻御突厥人於東北之外,如此出塞作戰的預期目標全部實現,可謂戰果輝煌。”

說到這裡,虞世基面容一整,話鋒陡然一轉,“此策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我倆紙上談兵,不但無法說服聖主和諸宰執,反而陡留笑柄,顏面盡失。”

他倆都是文官,雖然涉獵極廣,通讀兵書,略曉兵事,但理論和實踐懸殊太大,紙上談兵毫無意義

“此策是否可行並不重要。”封德彝不慌不忙地說道,“我們在說服過程中,只要抓住兩個要害就行,其一,就是藉此良機剷除契丹這個無恥的東胡蠻種,這是聖主、中樞和衛府的癢處,一撓即中,其二,就是以此爲藉口開始第三次東征的準備,把前期預想變成既定事實,如此不但有助於聖主和中樞通過第三次東征的決策,還能提前完成第三次東征的全部準備工作,比如先行渡過遼水攻佔高句麗西北重鎮扶余和新城,這樣當第三次東征開始,我們只要集中力量攻打平壤即可,如此我們的攻擊速度會更快,用來攻打平壤的軍隊會更多,我們甚至可以搶在雨季到來之前包圍平壤,以前所未有的大捷結束這場耗時三年的遠征,而這同樣是聖主、中樞和衛府的心病所在,只要對症下藥,必能妙手回春。”

虞世基笑了,意味深長。封德彝不愧是政壇上的“不倒翁”,這揣摩上意、投其所好的手段,正是官運亨通的秘訣所在,只是這一手段看似簡單,若想運用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之境卻是難之又難,而封德彝無疑就是其中“高手”,此刻就連虞世基也是自嘆弗如。攻敵之計重要嗎?計策必須符合軍事常識重要嗎?實際上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個計策能否達到政治目的,實現政治利益,否則就算它再精妙,結果再美好,也無濟於事,相反倒有可能幫助了敵人。

“善!”虞世基稍加考慮後,當即決斷,“某親自去找新安王(蕭瑀),說服他加大對安州的支持力度,但衛府那邊……”

軍方“山頭”太多,派系太複雜,尋求支持的難度太大,而就這件事本身而言,軍方首要考慮的是計策的可行性,其次纔是政治需要,畢竟政治目的的實現建立在軍事勝利上,如果計策不可行,必敗無疑,那還談什麼政治需要?

當然,軍方勢力雖然複雜,但目前位於中樞核心層的軍方統帥,都是聖主的親信股肱,只要聖主堅持,他們也不會反對,然而此刻恰好處在一個特殊時期,聖主爲了發動第三次東征,爲了贏得軍方的支持,以商討南北形勢急劇變化下國防戰略的調整爲藉口,向十二衛府的衆多統帥發出了“召喚”,最近一大批衛府將軍從四面八方趕到高陽宮,其中包括從遼東趕來的太僕卿檢校右翊衛將軍楊義臣、右武衛大將軍李景、左御衛將軍薛世雄、右御衛將軍張瑾等遠征軍統帥,還有從東都趕來的兵部侍郎明雅、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左翊衛將軍郭子和、右驍衛將軍李渾、左武衛將軍崔弘升,還有從太原趕來的右候衛大將軍郭榮,右候衛將軍楊子崇和右屯衛將軍潘文長,以及從彭城趕來的左驍衛將軍董純。

新形勢下國防戰略的調整重心在北疆,雖然西疆那邊也是危機重重,但南北大戰的主戰場在北疆,北疆防禦策略的調整是重中之重,而當務之急便是把包括幽燕在內的整個東北疆地區的形勢迅速穩定下來,把南北大戰場的側翼穩固下來,以便集中力量於代北、靈朔一線的正面戰場上擊敗大漠北虜,爲此就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徹底解決高句麗,結束曠日持久的東征,所以中土是否發動第三次東征就成爲此次中樞和軍方商討的重點;同時因爲安州易主,東北劇變,磧東南的突厥人和弱洛水兩岸的東胡諸種迅速陷入戰亂,已經危及到幽燕和遼西遼東的鎮戍安全,所以中土是否藉此機會公開介入東北戰場以謀取最大利益,亦成爲必定商討內容之一。

由此不難推及,這份剛剛從古北口送來的奏章,必將在中樞和軍方掀起波瀾,而虞世基和封德彝所議之計,實際上就是推動中土公開介入東北戰場,從突厥人的嘴裡奪走東胡諸種這個“獵物”,摧毀突厥人位於東北的有力別部,斷其一臂,如若成功,必將幫助中土在南北大戰前搶佔有利先機。這從政治上來說對軍方有利,可以藉助這一功勞恢復衛府的聲譽,同時也可利用東北戰場來吸引和牽制突厥人,幫助遠征軍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心無旁騖一鼓作氣攻克平壤,就此贏得東征的最後勝利。

總之行宮當前的特殊局面,對加大支持安州的力度還是非常有利,關鍵就在於必須爭取一些軍方將領的支持,否則在波詭雲譎、爾虞我詐、不擇手段的高層政治鬥爭中,不論是安州的北征弱洛水之計,還是虞世基和封德彝的公開介入之策,都有可能成爲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當前高層政治鬥爭愈演愈烈,尤其在楊玄感兵變失敗,改革派借“清洗”之名打擊保守派,導致兩京政治危機急劇惡化,改革派和保守派已經箭拔弩張一觸即發,稍有刺激就要反目成仇、大打出手了。這種極端惡劣的政治環境下,雙方理智正在逐漸喪失,集團利益已經凌駕於中土和國祚利益之上,雙方爲了打擊對手已經無所不用其極,某些政治立場激進者甚至已經喪心病狂,不惜出賣中土和國祚利益,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兵部侍郎斛斯政,東征戰場上有這樣一個裡通外國的中樞核心存在,遠征軍焉能不敗?

正因爲如此,現在中樞核心中,像虞世基這樣的堅定改革派,像封德彝這樣的******,都已成爲保守派的眼中釘肉中刺,可以想像,這一計策如果由虞世基和封德彝提出來,結果如何可想而知,因此虞世基“知難而退”,把“艱鉅”任務交給了封德彝,讓封德彝去遊說一些軍方統帥,然後由這些軍方統帥提出以公開介入東北戰場來加大對安州的支持力度,再由他們“裡應外合”,默契配合,如此方能小心翼翼地繞過保守派的阻礙,達成目的,得償所願。

封德彝一口答應。此事虞世基的確不便出面,他既是堅定的改革派又是中樞宰制,樹大招風,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有心人的眼睛,而封德彝這個“******”就不太引人注意了,更重要的是,封德彝與山東籍軍方統帥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和紛繁複雜的利益糾葛,遊說成功率很大。

“這個不能耽擱太長時間。”虞世基拍拍案几上的奏章,憂心忡忡地說道,“今夜必須呈奏,否則後果嚴重。”

“事關重大,古北口那邊肯定要提前告知段達,變相脅迫段達給予支持,而段達的支持非常重要,畢竟地方重鎮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了中樞決策。”封德彝思索了片刻,說道,“等到段達奏章送達,再一起呈遞,這樣可以多爭取一點時間。另外突厥人對東北變局的態度也很重要,也直接影響到了中樞決策,所以某打算立即找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談一談,試探一下他們的底線。”

虞世基眉頭深皺,想了一下,說道,“突厥人肯定不會放棄東北之利。東北對他們而言太重要,南北大戰一旦爆發,東北諸虜大軍就是大漠左中右三路大軍的左路,進可以攻打幽州,威脅我北疆側翼,甚至可以深入我河北,危及我中原,而退則可以堅守大漠側翼,保護牙帳安全,必要時可對我北伐大軍形成迂迴包抄之勢,威脅我北伐大軍的退路。”

“表面上看的確是這樣,但細思,卻未必如此。”封德彝有不同看法,“突厥人與東胡諸種之間矛盾重重,屢有衝突,東北三族中,真正忠誠於突厥的只有霫虜,而奚虜與中土走得近,借中土之威對抗突厥,對突厥敬而遠之,至於契丹虜更是牆頭草,朝三暮四,與突厥仇怨甚深,所以關鍵時刻,這三個有力別部未必願意爲突厥人衝鋒陷陣,而突厥人也未必敢信任他們。所以在某看來,東北之利對突厥人並沒有預想得重要,而在大漠的左中右三路大軍中,其左路的磧東南牙旗纔是其左路大軍的核心力量,磧東南牙旗在南北大戰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東北之有力別部。”

虞世基微微頷首,“也有道理。如你所言,突厥人或許在東北之利上可以妥協更多。”

“據某估猜,突厥人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應該可以放棄奚族,讓出安州,畢竟安州是鮮卑人的祖地,早已納入中土版圖,二十多年前因中土忙於統一,無暇他顧,纔給奚虜抓住機會鳩佔鵲巢,所以只要突厥人不想提前引爆南北大戰,它就不能不放棄安州。”封德彝說道,“但弱洛水至關重要,其西北是霫虜,其東南是契丹虜,這兩個有力別部若被中土征服,東北全境丟失,則大漠的側翼就完全暴露在中土的攻擊下,僅靠磧東南一個牙旗,已經無法抵達來自幽燕和東北的左右夾攻,所以對於弱洛水,突厥人絕無可能放棄。”

突厥人不放棄弱洛水,要最大程度保存東北之利,以便在軍事上形成對中土的三路夾攻之勢,那中土爲贏得南北大戰,首先就要破掉突厥人的三路夾攻,如此安州北征弱洛水之計和遼東大軍公開介入東北之策,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善!就以安州陷落爲基礎,試探突厥人的底線。”虞世基說道,“若突厥人的底線僅僅就是一個安州,必然有利於我們加大對安州的支持力度。”

封德彝當即告辭,正要離去,就看到一名虞世基的親信僚屬神色驚慌地飛奔而來。

“江都急奏,江南賊劉元進據吳郡而稱天子,以賊帥朱燮、管崇爲尚書左右僕射,置百官,開諸府,毗陵、東陽、會稽、建安等郡無數豪望雲集響應,江南大亂,江左震盪,形勢萬分危急。”

虞世基駭然色變,封德彝目瞪口呆。江南大亂?劉元進自稱天子?國內形勢已經惡化到了這種匪夷所思的地步?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八百八十三章 松漠牙旗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六百零一章 宇文述的妥協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一百一十四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第兩百六十五章 一夜白頭第七十四章 樑德重罵人了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四百零六章 誰打誰的臉?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796章 響鼓也要重敲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起去發財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六百八十一章 輔車相依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三百二十九章 張須陀要一吃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你知道磧南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762章 上當了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俠隱秘第九百二十九章 難看的吃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劉黑闥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九章 蕭郎高義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796章 響鼓也要重敲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二十四章 自救第六百零一章 宇文述的妥協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八十一章 玉未琢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婪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七百零八章 同牀異夢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一十七章 桃園五結義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臉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六百三十一章 陰謀論者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下攻擊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線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