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宜城保衛戰一

岸上的投石機,因陸地戰使敵我雙方的短兵交接,相互交戰交纏在一起,而無法投石,就把一股腦的怒火發泄在了江面上,一塊塊巨大的石頭彈射而出,落入戰艦中,此時應戰艦的密度太大,造成了命中率特高,結果就是大多數艦船縷縷中彈。

中彈創面打、造成了破爛不堪的船隻,一艘接一艘的在江面上傾斜、沉沒,沉船上的士兵拼命逃生,有的在江面上拼命向岸邊游去;也有的向其它艦船上攀爬;還有的乾脆順江游到木柵欄,成了守軍的俘虜。沒擊沉的艦船開始突圍,爭先恐後的向後方退去。

這一天的戰鬥,以雙方巨大的慘烈犧牲爲代價,終於結束了。沐英很快的指揮部下,清理戰場,救援傷員,將戰死的將士遺體送至安全地帶,登記造冊,準備火化。敵軍的屍體也堆在一起火化了,敵軍傷員能動的,予以送回,不能動的送至後方醫治。

繆永忠將軍則帶着剩餘的水師,在加強最後的一道防線——宜城。宜城在長江的江北岸,緊靠着長江,在這裡長江江面較窄,南岸是高山區,山勢陡峭,山邊是一個天然的湖泊。在南岸與湖泊之間是一片沙灘,這個沙灘卻讓繆永忠將軍大傷腦筋,不知道如何佈置防守纔好。

他派人請沐英前來查看,沐英將第十道防線的指揮權,暫時交給了繆永安將軍,自己帶着孟達等親衛,騎馬直奔宜城,這段路程也就十里左右,一陣疾馳就到了。

趙權從應天帶來的三萬新兵,就在這裡協同防守着,由王正明的助手陳宇旺都尉統領。

沐英仔細的查看了這裡的地段,心裡默默的計較着,繆永忠跟着自己的女婿身後,默默地打量他,這段時間把他累壞了,整個人顯得又黑又瘦了,眼眶都凹下去了,老丈人心疼着自己的女婿。

沐英看了這個地形後,對老丈人說:“北邊可以利用宜城城牆進行守城,估計陳友諒暫時不會去攻城,他會將大部分兵力放在南岸,南岸是塊三里路寬的沙灘地,此處不易防守,乾脆就不守,他的水師士兵就是過去了,沒了船,他們只能望江興嘆。”

“我們到了宜城,只要守住宜城和江面的木棧道就成功了。可江面的木棧道不好守啊,怎麼辦?在木棧道的南岸周圍,用木柵欄圈出兩到三層的空地出來,放上弩箭和投石機。說白了,最後的這道防線,只有兩路作戰,一路是江面;另一路是南岸的這塊開闊地。”

“我們現在手上有一萬騎兵,我立刻再從應天城調來一萬騎兵。將二萬騎兵隱藏在山邊峽谷裡,作爲奇兵,關鍵時候殺出來。”

爺兒倆商量完畢,這裡由老丈人負責執行,沐英給馬伕人寫了一封信,讓孟達派出一名親衛迴應天城送信,自己率領衆親衛回到了第十道防線。

晚上,沐英又給義父朱元璋寫了一封書信,言明瞭目前的狀況,並預計自己還能堅守十天至半個月的時間,希望義父早點率大軍返回,令一名親衛前往淮北送信。同時,令孟達用飛鴿傳書給王正明,急需大量的投石機和弩箭、弩弓。

這一天的鏖戰,除去傷員外,南岸只剩下了一萬五千來人,北岸只剩下了一萬三千人,上次王正明送來的五千新兵,大部分戰死了。一萬重型弩兵只剩下了六千來人,貳佰來架弩弓只剩下了八十來具,其餘盡皆損壞,三十臺投石機,壞了十臺,其餘二十臺也需要修整。巢湖水師傷亡了四萬多人,虎威軍傷亡了三萬多人。近兩個月的阻擊戰,估計斃敵十多萬,擊沉戰艦六十來艘。

在夜色中,沐英在第十道防線上巡視着,到處可見身上血跡斑斑的士兵,倒在一遍躺着,睡着了,一天的戰鬥,他們太累了。

沐英知道,陳友諒的大軍在消耗戰中,一挫再挫,銳氣盡失,但其實力仍然不可小覷,不是自己目前的實力可以抵擋的。

走在黑暗中,衛兵們遠遠地跟在身後,都不敢驚動這位,在沉思中的年輕將軍。沐英想起了先生,如果先生在此,他會怎麼做?如何破局?借力?無處可借了,借勢?如何借?

先生常講,兵法雲: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混混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其大意是說,在旌旗紛飛人馬混雜的情況下指揮作戰,要使自己的軍隊保持一定的秩序而不至於混亂;在併入潮涌、混沌不清的情況下組織作戰,要能是自己的軍隊守衛詳解,園運自如,而不會被打敗。善於用兵打仗的人,總是重視造成一種必勝的態勢,而不苛求於下屬,所以他們能夠選擇人才去利用和創造必勝的態勢,能夠利用和創造必勝態勢的人,他們打起仗來,就像轉動木石一樣。木石的性質是放在平坦安穩的地方就靜止不動,而一旦放在險峻陡峭的地方,就會往下衝滾,勢不可擋。而這正是所謂的勢。

自己這段時間,每次都是在與陳友諒大軍在硬拼,雖然有時是在借勢,可實際上就是在硬碰硬,結果殺敵十來萬,自己也損失了八萬人左右。實在是得不償失啊,不能這樣硬碰了,得想個辦法,否則,不等義父的大軍回來,自己恐怕就要折在這裡了。

沐英腦海裡靈機一動,何不就在宜城南岸的開闊地上大幹一場,置之死地而後生。那片開闊地既是自己的劣勢所在,何嘗又不是陳軍的墳墓所在。狹窄的地方,險要好守,可雙方的消耗太大,這些天來,騎兵一直在做後勤保障,就是因爲地方狹窄,施展不開啊;開闊的地帶不好守,可是迂迴的空間卻比較大,能發揮我軍的靈活機動性。敵軍的優勢是在水上,而我方的優勢是在陸地上,我只要堅守江面,而把大量的敵人引入開闊地,發揮我軍騎兵、步兵陸戰的優勢,大量的消滅敵軍,爲義父掃清障礙。

沐英叫過傳令兵,通知各部將軍連夜議事。繆永安、繆永忠、俞通海、張德勝、趙猛、趙權、顧德強、陳宇旺等人,說明了放棄第十道防線,連夜移防至宜城,因陳軍拆除第十道防線的設施,至少需要三天。我軍正好利用這三天的時間,在宜城佈防,全軍堅守宜城。

繆將軍等人均無意見,這些天的仗打下來,大家都很信任這位小沐將軍,加上又是繆家的女婿,所以巢湖水師都很服氣沐英。

各部回營後,按照規定不許點火把,在黑夜中,悄悄地收拾各部的物資、器械,利用小木船運往宜城防線。

天亮後,沐英帶領各位將軍站在南岸的大堤上,看着這一片開闊地,沐英命令水師士兵在開闊地上,挖三道壕溝,寬兩長、深一丈。使敵人無法衝鋒,要想越過壕溝,只能搭建木橋,只要敵軍敢來搭橋,我方用弓箭招呼他們。

在最後的一道壕溝邊,即我軍這邊,建立一道木柵欄,搭設三層戰臺,一層依然是長槍手,二層是重弩,三層是弓箭手。

如果敵人從山邊湖裡泅渡過來,我軍則不阻止,待敵人批量過來後,交給我軍騎兵來對付。

這麼一佈置,各位將軍們都心底開朗了,出現了少有的笑容。繆永安將軍問:“假如陳軍從湖裡直接繞過我們,怎麼辦?”

沐英笑道:“陳友諒沒了船,他過去了也沒用,步行到應天城?好幾幾百里路,沒有給養、後勤、輜重,他什麼都不是,隨便一個守城部隊都能收拾他們。”

繆永安將軍笑了,你小子鬼精鬼精的,陳友諒碰上了你算他倒八輩子黴了,沐英說:“是他惹上了義父,倒黴了”。

天亮後,陳友諒大軍發現對面守軍陣地上,一片寂靜,毫無動靜,於是有膽大的士兵走近一看,高興的手舞足蹈,大叫:“他們撤走了,他們撤走了。”

陳友諒的軍隊一反常態,到處都是歡笑聲,陳友諒心情也很舒暢,跟身邊的將軍們有說有笑的,這段日子太壓抑了,近兩個月了,一直在攻堅,打的太辛苦了,總算是出頭了。

陳友諒笑着笑着,突然臉色好像疑固了,他對身邊大將說:“對方爲何主動撤退?不會是朱元璋大軍回來了?”

大將餘椿說:“馬上派出騎兵探子,向北面出去打探情況。”下面的校尉應了一聲,出去安排去了。

陳友諒吩咐其他大將們負責,命令水師迅速拆除陸地水面上的障礙,準備向下面推進。

第六十四章 洪都保衛戰一第一百零一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八十四章 芒街爭奪戰第四章 一身膽氣第八十七章 朱元璋的召見第二十章 整軍第一百七十章 午夜的截殺第五十九章 劉福通的求救第五十八章 重挫陳友諒第七十七章 新的起點第一百八十一章 安南海戰四第八十四章 遇救第三章 少年的磨礪第六十四章 洪都保衛戰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琉球中山國應戰第三十六章 大戰滁州四  合圍滁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水師一第七十七章 新的起點第七十七章 新的起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崇安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詭異的靈源山第六十七章 宜城保衛戰一第七十七章 新的起點第二十五章 再次出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組建閩東四府第四十八章 暴走的藍玉 新婚的沐英第七十七章 新的起點第一百五十一章 胡惟庸的尷尬第六十五章 洪都保衛戰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水師進入安南海域第八章  淪爲孤兒第六章 惹禍上身第九十二章 除惡務盡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闖琉球中山島國第一百八十二章 安南海戰五第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九章 練兵第一百五十章 沐帥判案第三十六章 大戰滁州四  合圍滁州第八十三章  殺出重圍第五十四章 途中遇刺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南海戰二第二十章 整軍第四十八章 暴走的藍玉 新婚的沐英第七章 山村慘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敬香紫林寺第一百八十四章 芒街爭奪戰第五十五章 背後的指使者第十章 明安小鎮第三十一章 備戰第四十一章 趙德興的悲哀第五十章 一院不掃 何以安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富屯溪阻擊第十六章 朱元璋收義子第六章 惹禍上身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水師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組建閩東四府第八十章 再見林忠豪第一百七十八章 安南海戰一第四十七章 徵糧徵稅第七十七章 新的起點第五十一章 安居才能樂業第一百七十四章 逼迫遷移海外第一百一十八章 經略閩西第一百七十四章 逼迫遷移海外第一百五十五章 琉球中山國應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福州之戰四第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五十七章  征戰北山國第八十八章 朱文正的下場第一百二十章 血染福安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水師九第一百五十章 沐帥判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水師八第八十章 再見林忠豪第一百四十九章 福州新任知府第十六章 朱元璋收義子第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密令第二十八章 化整爲零第一百三十二章 經略閩東第四十四章  丹徒城三大家族第六十三章 涇江口阻擊戰四第二十七章 張千千的煩惱第八十二章 大運河上的畫舫第一百三十二章 經略閩東第一百七十二章 悲催的陳氏一族第一百五十二章 繼續打臉第三十九章 渡江第一百四十九章 福州新任知府第八十五章 青青姑娘的禮物第八十二章 大運河上的畫舫第十四章 再戰張家第二十章 整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組建閩西四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闖琉球中山島國第一百零四章 沈家態度的改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水師九第一百一十四章 長途奔襲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沐講禪師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