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無路退 5

秋妙笛聽出這詩中:秋江蒼茫,遠接天際。秋雨瀟瀟,酒遍江天,舉目關河,寥廓迤邐。人瞰畫閣,獨自生愁,秋煙暮靄,一派肅殺之氣。亂鷗陣飛,驚破詩句難續。冷眼望斷江岸,看隔岸一帶人家,多是漁村,日暮斜陽之中,便有炊煙裊裊,歸帆點點。下片寫荒涼之境,心目俱悽,只有借酒澆愁,想驛站行旅之中,尚幸有郵亭歌妓相伴,聊共還樂,而今望斷淮山,殘照影單,喬土之上都掛滿離愁,天遠故人,誰曾有一紙的消息,一字的慰問?心想:“作這首詞的是個男孩子,其中的‘須信風流未老,憑持尊酒,慰此淒涼心目。一鞭南陌,幾篙官渡,賴有歌眉舒綠’寫的是有歌妓在旁,歌酒相伴,聊供歡樂,她一個少女吟誦這樣的詞似有不妥。但最後的一句‘應難奈,故人無際,望徹淮山,相思無雁足’用的表達對遠方之人的期待,以及尚未收到一紙消息,一字慰問的若愁,卻是不錯的,細細回味一下這最後一句,想我與大哥莫言一路同行,方自分離,在心中卻也有了分別良久的感覺,只盼着能收到的一紙的消息,回首的一顧。”

他想到這裡,竟是不由自主地取出自己之蕭,放在口邊,吹出了一曲《雲中錦書》:“離別時,萬語千思,不知當言,一句問候,一聲平安,不枉兩相識;遙遙千里,不得見,不能言,唯有託雲中彩虹,寄上心中祝福。”

這首詞乃他所作,詞牌名《雲中錦書》乃是取自女詞人李清照的《月滿西樓》中的一句:“雲中誰寄錦書來”,雖是隻有短短的四十七個字,卻簡明上口,聞者即懂。

那立在山丘上的少女聽到有蕭聲傳來,也是一愕心想:“這人也會*,而且還是個行家。他這首詞中的最後一句‘遙遙千里,不得見,不能言,唯有託雲中彩虹,寄上心中祝福’。是說我與自己想見的人雖不能見,卻可以將一腔相思之心化作祝福之意捎寄於他,這個人對蕭之一道如此精深,竟聽出了我對遠方之人的一片相思。”想到這裡不由臉頰菲紅。

秋妙笛將蕭收起,來到山丘之上。

只見那少女也已將蕭收了,那襲白衣,再加上她那絕世的容顏,尤叫人動。

秋妙笛實在想不到天地間會有這樣的一位姑娘,而自己心中詞彙頗豐,竟也想不出一句以用來形容她的。

只是覺得那些“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詞已不知被多少人用過,若用來比她,又怎麼形空得出她這般的風韻?他發誓若是有時間的話,一定靜下心來,爲那少女找到一個形容貼切的詞。

那少女見他登上山丘,更顯嬌羞。

秋妙笛施了一禮道:“在下方纔聽到姑娘蕭聲,便忍不住來答姑娘曲中之意,舉止冒昧,唐突佳人,還請恕罪。”那少女心想:“原來他真的聽出了我曲子一片相思之意。”滿面通紅,那嬌羞之意使她一直紅到了耳根之下,輕啓朱脣:“公子曲子吹的好,詞也作的好。”

秋妙笛道:“那裡!那裡!我這是關公門前舞大刀,讓姑娘見笑了。”

這時只見馬蹄,得,得之聲,待得近了,才見是一位少年,遠遠便叫道:“雲妹!雲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