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報功宗廟

“當。。當。。當。。當。。”

宏大而又沉悶的鐘鳴聲從秦國的王宮中響起。迴響在整個王城裡。鐘聲連續響了九聲。方纔停止。

而隨着鐘鳴聲的響起。一輛一輛高大的駟車冒着冬季凜列的寒風。從咸陽城的大街小巷中駛馳出來。將無數還有剿中安睡的鳥雀驚醒。呼啦啦的飛上了天空。

衆多的駟車從咸陽的四面八方一直彙集到了秦王宮見停下。秦國的王室宗族、卿士大夫們走下高車。依身份尊卑。官爵高低。魚貫的進入王宮。首先在朝堂上向秦王政行朝拜大禮。然後在太祝的引導下。恭恭敬敬的跟在秦王政的身後。一起神情肅然的來到了秦國的宗廟。

今日是秦國每個月例行祭祀先祖的時候。不過這一次的祭祀。和過去相比。又有一些不同的內容。因爲在今天的祭祀中。秦王政要正式的向先祖宣告。魏國已經被秦國滅亡。三晉之地。己經全部都納入了秦國的國域中。

類似的祭祀。在韓趙兩國滅亡以後。也曾經舉行過。但只有這一次舉行的最爲隆重。因爲直到現在爲止。趙魏韓三晉終於徹底的滅亡了。

三晉和秦國之間的冤怨可謂是曠日持久。時代悠長。早在春秋時期。三晉的前身晉國一直以來都是秦國東進的攔路虎。秦國想要強盛。就必須擊敗晉國。而晉國則必須壓制住秦國。才能保持自己的強大。領導中原的各諸候國家。因此兩國之間一直爭鬥不斷。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就是通過擊敗晉國之後。才獲得霸主之位。

不過晉國的國力要比秦國強大。而且晉國直晉文公稱霸之後。一直都是中原各諸候國之首。因此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秦國都被晉國壓住了一頭。

後來三家分晉。進入到戰國時代。但由晉國分裂的趙魏韓三國。仍然是秦國的最大的威脅。由其是在戰國初期。魏國強盛一時。一度打得秦國幾乎到了亡國的邊緣。後來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才強大了起來。而魏國因爲一糸列戰略失誤。衰弱下去。在此消彼漲之下。秦國才終於可以強勢的態度對態三晉。

但並沒過多久。趙國就通過“胡服騎射”的變法強大起來。取代了魏國成爲秦國最強大的對手。雙方又經過了長達數十年的對抗。秦國終於在長平之戰中。擊敗趙國。使趙國衰弱下去。更多更快章節請到。但偏偏在這個時候。魏國又出了一個信陵君。兩度組成五國合縱。擊敗秦軍。一度打得秦國退守函谷關。不敢出戰。好不容易熬到了信陵君去世。趙國的李牧又橫空出世。又以一己之力。擋住了秦軍。

因此也有人說。秦國與三晉的爭鬥之間的此消彼漲。也決定着整個戰國的歷史走向。到是一點也沒錯。

不過這一切總算是都結束了。和秦國纏鬥了近二百年的三晉終於徹底亡滅。並且全部都併入了秦國。最終的勝利也屬於秦國。因此這樣重大事情。取得了這樣重大的功績。秦王政自然要向秦國的歷代先君誇耀報功。由其是在秦國幾乎用盡了全國之力。才滅亡了魏國。秦國爲此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也就更顯得這一次勝利的不易了。如果是向以前滅亡韓國那樣輕輕鬆鬆。那麼這次祭祀也就沒有必要弄得這麼隆重了。

等秦王政帶領着衆人來到宗廟前的時候。早己得到通知的荷華一身黑色的巫服。在宗廟門口恭迎秦王政的一行。

見了秦王政之後。荷華立刻上前施禮。道:“參見父王。”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可準備好了。”

荷華道:“父王放心。仙師就在宗廟裡。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

秦王政呵呵笑道:“好。我們進去吧。”

荷華又向秦王政施了一禮。這才引領着秦王政和一應大臣進入到宗廟裡。

秦國的宗廟依然還是那樣的莊嚴肅正。第一時間更新?氣氛凝重。由其是放置在供奉着秦國曆代先君神位之下的祭臺上的八隻寶鼎。更是讓人覺得沉悶壓仰。在步入宗廟的大殿之後。不少大臣都不由自主的放緩了呼吸。彷彿怕驚擾了歷代秦國的先君和九鼎一樣。

這時在九鼎中己經按照各自所代表的方位。盛滿了各種祭品。而赤松子就站在祭臺前。向秦王政施了一禮。道:“恭喜大王。攻佔了魏國。三晉歸附一統。秦國統一天下。也是指日可待了。”

秦王政也笑道:“多謝仙師了。”

赤松子道:“一切都己經準備好了。大王可以開始了。”

秦王政點了點頭。這才整了整衣冠。跪在神位前。恭恭敬敬的連拜了三拜。隨後開始宣讀祭文。祭文的內容自然就是向秦國曆代先君報告。秦國是如何經歷了艱辛。才滅亡三晉。並將三晉全部都納入到了秦國的領域之中。叧外也提到了一些過去秦國和三晉。主要是魏國之間的冤仇。當然都是魏國怎樣欺負秦國的。而現在自已終於爲先君們徹底了結了這一段冤仇之類。

祭文讀完之後。秦王政又向神位獻上了特別的祭禮:魏王假的王冠、青銅劍和王璽。這三件東西都是像徵着國君的權力。在滅國之後。做爲特殊祭禮敬獻給先祖。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而且這樣的祭品。在宗廟的祭臺上還供奉着兩套。分別是趙國和韓國的。

而在拜祭結束以後。秦王政和衆大臣依照慣例。在宗廟的大堂中按秩序跪座在草蓆上。神情肅然的聽着樂工們演奏莊重的大雅之樂。以祝頌冥冥中的上蒼神靈。在宗廟演奏歌舞。也是祭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因爲歌舞樂曲在最初就是從祭祀的活動中發展而來。

應照周公制定的周禮。大雅之樂是以編鐘、石磬、玉笙、桐木琴、犀鼓、土壎等樂器演奏。而隨着悠揚舒緩的樂聲響起。六十四名樂女揮動着長袖。隨着聲樂的節奏。邊歌邊舞起來: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啓之闢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臨衝閒閒。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衝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這首歌名叫《皇矣》。是《詩經 大雅》中的一首。是頌揚周室開國的頌詩之一。內容以頌揚周文王爲主。同時也兼對周文王以前的兩代周室君主:古公亶父(太王。即文王祖父)和王季(文王之父)也進行了讚美。第一時間更新?從古公亶父經營岐山、打退昆夷寫起。再寫王季的繼續發展和他的德行。最後重點描述了文王伐密、滅崇的事蹟和武功。這些都是周部族得以發展、得以滅商建國的重大事件。可以說太王、王季、文王三代。對周部族的發展和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詩中對他們盡極讚美之詞。

這首《皇矣》也是列國在宗廟祭祀中經常演奏的樂曲。而喜歡聽這首樂曲的君王。自然都是希望以周文王爲自己的目標。建立如他們一般萬世仰慕的宏偉大業。

雖然秦國一向被中原各國視爲蠻夷之國。但秦國一直都在盡力的想溶入到中原的文化當中去。並且積極的吸收着中原文化中的優秀部份。孜孜不倦地改變着自己。強大着自己。在秦國人的意識當中。仍然是以中原文化的繼存者自居。因此對周室的禮法制度基本全盤吸收。

儘管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在國家體制上做出了重大的變革。但根基依然是從中原文明發展而來。雖然中原諸侯依然咒罵譏刺秦國的風習野蠻愚昧。但多少都出於一種酸忌心態。其實並不是真的將秦國視爲異族。因此秦國才能不斷的吸納中原的人材。爲我所用。而中原各國中得不到重用的人材。也都喜歡到秦國去尋找自已的前途。

因此太王、王季、文王三位周室的開國君王。同樣也是秦王政最敬重的先王。而在秦國的宗室祭祀中。頌讚周室的《皇矣》之曲。也是常奏的曲目之一。同時也是秦王政最喜歡的歌舞。

而這一次聽着《皇矣》之曲。秦王政的心裡卻是思潮起伏。秦國和周室確實在不少相似之處。兩者都是發起於偏處西方的小國。都一度處於亡國的邊緣。都經歷了一段相當長時間。數代君王的勵精圖治。才走向強大。而且更爲重要的是。秦國正是在得到了當初周室發祥的岐山之地。纔開始正式的封候建國興起。因此在冥冥之中。這是否就是天意註定了呢。

周室最後滅亡了強大的商朝。成爲天下共主。一共沿續了八百餘年。而現在秦國滅之了三晉。盡佔中原之地。雖然還沒有統一天下。但論實力己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周室。那麼秦國爲什麼就不能向周室那樣。收服天下。建立萬世仰慕的宏偉大業呢。自己又爲什麼不能向周文王那樣。成爲千古傳頌的聖王呢。

而且當時周室還僅僅只是名議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不過是一個實力稍大的諸候國。因此周室的強大僅僅只維持了不到二百年的時間。然後就陷入諸候紛戰。不尊王室的混亂局面中。而秦國則不同。因爲秦國實行郡縣制。因此秦國將來統一了天下之後。也決不會是名議上的天下共主。而秦國的強大。也一定會世世代代。永遠的維持下去。那麼將來傳頌自已的功績。是不是會超過周文王呢。

想到了這裡。儘管秦王政也知道在宗廟大堂上演奏雅樂的時候。應該肅然正坐。不能則目斜視。但還是忍不住偷偷回頭向供臺上看了一眼。像徵着韓趙魏三國國君權力的王冠、青銅劍和王璽己經供奉在秦國的宗廟裡。那麼剩下的齊楚燕三國。還會再遠嗎。

第232章 初戰匈奴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97章 秦軍追擊(下)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676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85章 撤離邯鄲(三)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924章 挑戰(二)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849章 進駐邯鄲第567章 燕國滅亡第827章 秦軍來襲(一)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第569章 猶豫(下)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580章 弱點(上)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666章 問責(二)第553章 燕國的希望(二)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228章 謀劃上第415章 擴軍備戰(二)第925章 挑戰(三)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85章 撤離邯鄲(三)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623章 退軍(五)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第529章 刺秦(四)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682章 鬥獸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621章 退軍(三)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753章 迴歸第279章 蕃勇軍第827章 秦軍來襲(一)第14章 ,招降(上)第21章 ,取弘城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354章 和睦相處第373章 入城(下)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905章 長街之戰(十四)第742章 內訌(下)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384章 秘密第192章 秦國春祭(下)第86章 撤離邯鄲(四)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596章 傷亡(下)第23章 ,水軍第165章 攻取代郡(三)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960章 結局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812章 進駐陶邑(上)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712章 再次出擊(四)第95章 突襲第539章 代郡的計劃(下)第10章 ,成山之戰(中)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183章 人材第246章 繼續巡視第770章 求親(上)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722章 墨家(三)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