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李牧的新想法

猶如雷鳴一般的鼓聲在每一個人的耳邊不停的迴盪着,李牧站在高大的戰車之上,注視着自己的部下們猶如潮水一般的涌向高宛城。

攻城其實是一件很無聊而漫長的事情。

首先,要想辦法解決掉各種城外的障礙物,比如說護城河之類的。

其次,要弄一些重型的攻城器械,諸如衝車塔樓,當然最不可缺少的還有投石機。

這些東西都準備齊全之後,那麼攻城方就開始得用人命去填了。

從開戰到破城爲止,這是攻城方傷亡最爲慘烈的階段。

但是等到破城之後,守城方的死亡就會急劇上升了。

在這個年代,入城之後的劫掠和殺戮幾乎已經成爲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唯一的區別只在於劫掠和殺戮程度的輕重罷了。

作爲一名宿將,李牧當然對此心知肚明。

所以李牧非常不喜歡攻城時候的感覺。

即便是這種情形早就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但是當李牧看到自己的士兵們一個個的倒在了衝鋒的路上之時,心中還是有些不太好受。

如果沒有這該死的城牆,那麼李牧麾下的將士們就不需要白白承受這麼多的傷亡了。

這一階段的攻城持續了整整十天的時間。

在這十天的時間之中,趙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終於在齊軍的箭雨之下將高宛城外的那條護城河給填平。

從這一天開始,戰爭進入了新的階段。

雲梯、衝車等等這些需要近距離才能夠派上用場的武器,終於開始發威了。

在李牧的面前,許多架投石機正在發威,一顆又一顆的巨石被投石機投上天空,然後朝着遠方的高宛城轟擊而去。

李牧默默的看着這些投石機,心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如果能夠將震天雷放入投石機之中,然後將其投到高宛城之中呢?”

在這一天的戰事結束之後,李牧叫來了隨軍的大將,向這名大匠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這名大匠在聽完了李牧的想法之後,看向李牧的目光頓時就變得頗爲奇異。

李牧聳了聳肩膀:“怎麼,這樣的想法實現不了嗎?”

大匠搖了搖頭,猶豫了一下才說道:“其實……大都督有所不知,大都督所說的這個辦法,大將作已經在研製之中了。”

李牧一喜,道:“什麼時候能夠研製出來?”

大匠咳嗽一聲,道:“事涉機密,就不能詳細說明了。但吾可以告訴大都督的是,這方面經過大將作以及所有大匠們的探討,得出來的結論是——暫時無法成功。”

李牧並不知道的是,現在趙國人其實研究的東西並不是他自己所想的東西,而是一個更加爲後世所熟知的兵器——火炮。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這是德意志帝國首任總理,有“鐵血宰相”之稱的奧托·馮·俾斯麥公爵在著名的鐵血演講之中提出來的。

在熱兵器時代,大炮毫無疑問是陣地戰的王者,作爲穿越者的趙丹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所以趙國自從火藥出現之後,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這方面。

只不過限於知識水平的侷限,現在火炮的研究仍舊處於一個極爲初級的階段,連個原型機都沒有造出來,投入戰場的時間就更加的難以期待了。

李牧當然不知道這些,他有些不解的說道:“不就是一個將震天雷投入城中的工具,有這麼麻煩嗎?”

在李牧的眼裡,這個震天雷好像和石頭也沒有多大的區別嘛。

大匠頓了一下,說道:“若是大都督想要將震天雷投入城中,這倒並不算難,只需要稍微調整一下引線的長度就可以了。只不過投石機的落點和引爆的時間這兩者實在是難以做到精確配合,而且震天雷這樣使用的話,恐怕很難炸燬高宛城的城牆。”

李牧想了想,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行,最好試試。汝去準備一下,吾希望在三天之內看到一個初步的方案。如果汝不放心的話,可以讓那些隨軍的犯人去嘗試操作投石機。”

戰爭年代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所以幾乎每一個國家出征的時候都會帶上大量的罪犯,只要這些罪犯能夠在戰爭之中立功的話就可以免罪甚至得到升遷。

李牧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算是不能夠炸燬城牆,那麼當震天雷在齊國人的身邊轟隆一下爆炸開來,那種感覺一定會讓齊國人非常舒暢的。

高宛城之中畢竟集結了齊軍最強的一支軍隊,只要打垮了這支軍隊,那麼這一次滅齊之戰基本上就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爲了儘快達成這個目標,李牧願意去嘗試一下。

在送走了大匠之後,李牧沉思良久,提筆寫就了一份奏章。

“臣李牧呈於大王面前:

臣自進入齊境以來,所遭遇之抵抗甚爲激烈,雖歷下這等小城,以我軍之精銳,亦需數日方纔克之。

究其原因,臣以爲乃是因我軍將士自滅魏韓燕諸國後心生自滿,作戰之時多驕傲而不盡力也,此事臣已注意,今後當不會發生。

除此之外,齊國雖闇弱四十載,但齊國數百年傳承,歷來爲東方霸主,又經歷田單復齊一事,故此齊國中多有愛國者,作戰之時極爲悍勇,常常可以一敵衆,遠非魏韓燕三國所能比也。

臣如今和敵將周奮戰於高宛,周奮堅守不出,臣雖有信心攻克,但是以目前之戰局,若是等到拿下高宛再克臨淄,恐將需要大量時間。

故此,臣以爲大王不妨另遣一名得力將領,率領一支偏師自齊國南方琅琊、莒城方向朝北方臨淄進軍,以從南側威脅臨淄。

如此一來周奮必定顧此失彼,齊軍將不攻自亂,或將有機會速勝齊軍。

臣李牧敬上。”

在寫完之後,李牧稍微猶豫了一會。

如果這封奏章呈上去,大王會不會覺得這是李牧在爲自己能力不足而開脫的藉口?

在短暫的猶豫之後,李牧還是取來了火漆,鄭重的將其封好,然後喚來了自己的親衛隊長。

“速速遣人將此信送往邯鄲宮中!”

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個婚禮不一樣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八章 蘇代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氣急攻心的後勝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一千零二章 這個劇本不對啊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六章 微操第一千零二章 這個劇本不對啊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第二百五十章 繆賢帶來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七百九十五章 秋遊第二百九十七章 如姬之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襲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九百一十八章 趙國使團要來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鬱悶的司馬靳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章 目標-故關!第六百二十七章 李牧的憂心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優留的決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對於趙國的未來,趙丹有那麼一些想法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三百七十四章 韓非的建議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內訌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王稷的急躁讓趙丹覺得很意外第八百五十九章 有備而來的秦國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九百五十六章 呂不韋進宮第九百一十章 這是什麼鬼東西?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國來使第八十七章 藺相如之死第六十三章 燕國風雲 2第八百五十四章 初遇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一百四十四章 趙丹小兒去得,寡人亦去得!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三百一十五章 願獻五百里河東郡之地與趙!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二百零六章 讓寡人放了高基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有兩個條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興的儒家第二百五十八章 差之毫釐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找罵的法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五百六十三章 白起做得,吾亦做得!第二百一十六章 搗毀這座烽燧臺!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七十七章 廢立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將駐守的西城門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四百三十九章 我看你趙勝就是拿我們尋開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趙丹的新政和齊王建的怒火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五百四十五章 雄心壯志的劇辛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二百二十九章 樓昌的決心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六百六十五章 奪咸陽第四百七十三章 匈奴人的內訌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終決定第八百五十八章 暴烈如火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八十三章 長平戰火 3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史爭奪戰第八百九十九章 黃歇之死第九百八十七章 去XX的馬服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趙國使者來到了郢都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丹的農業大殺器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