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

“真的要撤退?將軍,其實末將覺得或許還可以嘗試一下。”尉繚看上去顯然有些不甘心,道:“將軍剛剛派出去的只不過是萬餘人的先頭部隊,這支先頭部隊即便失敗了,也並不能夠說明什麼。”

尉繚的頭髮已經再一次的被束了起來,能夠看得出來,如果有機會的話,這位秦軍的副將還希望自己能夠再度上陣,從趙國人那裡討回一些面子。

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失敗,對於尉繚這麼一個自視甚高的傢伙來說更是如此。

王翦搖了搖頭,嘆道:“這場戰鬥已經結束了,沒有再繼續打下去的必要了至少今天不需要繼續打下去了。”

作爲秦國之中的老牌軍功貴族家族王氏的一員,王翦可是完整的參加了從長平之戰到現在以來的幾乎每一次秦趙戰爭,對於秦國在這些年來的實力衰退有着十分直觀的理解。

在長平之戰之中,秦軍損失了大量的有生部隊,這是世人所共知的事情。

但更加重要的是,那些受到損失最爲嚴重的部隊往往都是秦軍的主力部隊,也就是秦軍的常備軍。

而在之後的每一次失敗,都會有大量的秦軍常備軍、尤其是常備軍的精銳部隊在戰爭之中大量的損耗。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精銳部隊通常情況下都會投入到最爲激烈的戰場之中去對抗敵軍的精銳,所以死亡率自然也是最高的。

如果是在之前那些能夠打勝仗的年份裡,雖然秦軍會戰損一定的常備軍精銳,但是勝利一方的戰損是肯定比失敗一方要少的,加上打勝仗必然會導致一些普通的士兵像精英老兵進化,所以一仗仗打下來之後秦軍的精銳部隊不但沒有越打越少,反而會越打越多。

這就是爲什麼歷史上的秦國明明年年出征年年大戰,但是卻越來越強直至橫掃六國的奧秘所在。

但這種模式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失敗。

一次失敗其實沒有什麼,畢竟所有的精銳老兵不可能被一次大戰就消耗完畢,只要擁有着足夠的精銳老兵作爲底子,那麼過幾年之後就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論起底子來說,秦國當時的底子無疑是非常雄厚的,即便是在輸掉了長平之戰後,仍舊足以和趙國並列爲當時兩大超級強國之一。

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失敗仍舊不斷的接踵而至。

在不停的失敗之中,秦軍的精銳部隊和老兵們逐漸的損失殆盡,而新一代的新兵們由於缺乏勝利的磨礪,又完全無法成長起來。

一個重來沒有打過勝仗的士兵,又怎麼可能知道如何去爭取和獲得勝利呢?

這就是失敗所帶來的惡性循環。

除此之外,秦軍還面臨着另外一個問題。

在接連不斷的吃到敗仗之後,關中的兵源已經非常告急了。

衆所周知,秦軍之所以能夠在先前的歷次戰爭之中威震天下,靠的就是堅韌不拔的老秦人。

老秦人就是關中人。

在長平之戰時,六十萬秦軍之中足足有四十五萬關中男兒。

而現在,王翦麾下所率領的二十萬秦軍之中,只有十萬不到的關中男子了!

這絕對是一個讓任何有識之士都感到觸目驚心的下降比例。

所以看上去秦軍的數量這幾年來似乎一直都沒有太大的減少,但是王翦的心中卻非常的清楚,自己所率領的這支二十萬秦國大軍,和七年前的二十萬秦軍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了,戰鬥力也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上的了。

缺少足夠數量的精銳老兵作爲骨架,缺少足夠數量的關中老秦人作爲底子,現在的這支秦軍,已經不再是那支能夠打大仗、打硬仗的鐵血之師了!

所以無論王翦願意還是不願意,只要他還想要勝利,那麼就得暫時的收兵,先穩住自己的陣腳和士氣。

隨着前鋒軍的接連失敗,秦軍的士氣已經下降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地步。

如果這個時候王翦還執意繼續出擊的話,那麼一旦再吃到一場敗仗,李牧很有可能就會挾勝利之威,對秦軍發動全面進攻了。

那個時候,秦軍就會遭到一場極爲可怕的大敗,什麼大秦崛起的理想,也就只好到夢裡去做做了。

所以王翦現在必須穩住!

聽着遠方傳來的尖銳鳴金之聲,李牧的臉上露出了遺憾的表情。

www▪ ttκǎ n▪ ¢○

“這個王翦,果然是非常穩重的啊……好了,傳令下去,鳴金收兵吧!”

很快的,鳴金的命令也開始從趙軍的後陣之中傳出。

雖然僅僅是一次前鋒軍之間的短暫交手,但是李牧依舊感受到了王翦用兵時候的穩重。

這是一個用兵風格和年齡全然不相符的傢伙,對於這樣的傢伙,想要依靠一次奇襲就打垮他是很不現實的行爲。

而且剛纔義渠勝的遭遇也給李牧敲響了警鐘,誰知道王翦這個傢伙還有多少沒有用出來的手段呢?

反正李牧的終極目標就是將王翦牽制在關中,能夠在這樣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殺傷秦軍,其實就已經是可以接受的結果了。

於是這麼一場大戰就有些虎頭蛇尾的在雙方主將的同時收手下結束了。

在集合完畢之後,李牧帶領着自己的騎兵部隊開始緩緩北撤,在二十里之外紮下了大營。

而王翦完全沒有任何的移動,就地在洛水以東的河畔紮營,在王翦看來,如果這時候繼續行軍的話說不定會被李牧殺一個回馬槍,那就很虧了。

從結果來說,趙軍無疑是勝利的一方。

在付出了一千多騎兵的傷亡下,趙軍殺死殺傷了將近一萬的秦軍將士,取得了差不多十比一的戰損比。

但是將近兩百米具裝甲騎兵的傷亡又給這份勝利帶來了一份不小的陰影。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雙方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寸步不動,就這麼隔着二十里的距離遙遙的對峙着。

無論是王翦也好李牧也罷,心中都非常的清楚自己這邊其實只是分戰場,真正的主戰場其實還要在中原地帶。

如果等待就能夠等來主戰場的某些改變的話,到時候說不定就會因此而成爲自己這邊獲勝的契機!

兩人可都沒有什麼想要放過對方的意思,他們的目標一直都沒有變,那就是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重創甚至消滅自己面前的這支敵軍!

只不過問題在於,有時候選擇等待的話也不一定會等到什麼好消息,等來自己並不希望聽到的壞消息那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趙國使者來到了郢都第一百六十四章 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例行推書第八百五十七章 王翦的困難抉擇第二百六十七章 從河東郡傳回來的消息讓趙丹很高興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五百三十六章 羋夫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一百零四章 廉頗的應急反應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王稷的急躁讓趙丹覺得很意外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齊、魏、楚、韓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屠斜衝陣第七百一十八章 今個兒真高興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六章 微操第三百一十九章 該輪到寡人和趙國來執掌這天下之牛耳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終決定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二十一章 蘇代使齊 4第六百一十五章 趙丹的決定第九百七十八章 趙括南下第五百零七章 破趙良機?魏無忌的猶豫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園進宮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六百六十六章 甘泉宮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如議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五百零三章 形勢看上去很不錯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五百零二章 蘇代,汝這是在威脅寡人?第六十二章 燕國風雲 1第九百零九章 李牧的試驗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十一章 田單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屠斜衝陣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牧的攻城不一樣第三百一十九章 該輪到寡人和趙國來執掌這天下之牛耳了!第四百章 激烈的關中前線戰場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一百六十四章 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九百一十一章 慘就一個字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鬱悶的楚國君臣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八百九十七章 出師不利?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澤獻計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四百六十三章 魏國君臣之間的爭吵第七百二十九章 魏王圉的艱難決定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七十八章 樂乘奪皮牢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第六百九十三章 上黨危情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各自較勁第四百一十九章 尉繚第二百二十六章 先廢掉秦國的一個幫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龐煖和劇辛之間的爭吵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西攻城戰第七十九章 韓國之辯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五百三十八章 秦王柱的最終決定第三百一十九章 該輪到寡人和趙國來執掌這天下之牛耳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蔡澤再獻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趙丹聽到的兩個“驚喜”第七百九十三章 布衣派的謀劃第九百一十三章 趙國說客第七百八十一章 說齊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五百九十六章 選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