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箕子朝鮮(第一更)

遼東如今被箕子朝鮮所佔領。

這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單以建國時間而言遠勝趙國。

建立朝鮮國的箕子是商朝末期的重臣,和比干、微子並稱爲商紂王時期的“三賢”,也曾經做過《洪範》一書獻給周武王,算得上是周武王在禮儀方面的老師。

不過和微子在中原商朝故地所建立的宋國相比,箕子所建立的這個朝鮮國就是比較弱小的國家了。

沒辦法,誰讓這個國家位於這種苦寒之地呢?

幾百年的時間過去,箕子朝鮮雖然一直生存下來,但卻一直處在燕國和北方東胡等遊牧民族的陰影之下。

由於燕國大將秦開擊破了東胡的緣故,數年前箕子朝鮮曾經向燕國臣服,然後又在燕國被趙國滅亡之時捅了燕國一刀。

這一次,面對趙國征伐的變成了箕子朝鮮自己。

平壤城中,得知趙國大軍前來的朝鮮君臣已經亂成了一團。

國君箕正坐在最上首,臉色難看一言不發。

在下首,一名憂心忡忡的大臣正在開口說話:“大王,如今趙國人橫掃天下,其國勢之強就連當年之帝辛、周武王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我們若是在遼東和趙國人對抗只能是死路一條。不如將兵馬撤回平壤,憑藉平壤的山地作爲防守,遲滯趙軍的進攻纔是上策啊。”

這名說話的大臣名叫李政,乃是箕子朝鮮的司寇。

李政的話立刻就遭到了反駁,一名年紀輕輕的貴族站起來沉聲道:“李司寇此言,大謬!想當年我國初獲封之時乃是位於遼西,後來燕國逼迫我們不得不遷移至遼東,然後又再遷至如今這朝鮮苦寒之地。若是依照你這般做法,難道等到趙國人佔領了遼東打到朝鮮來之時,我們還要繼續南遷到馬韓去不成?”

年輕的貴族名叫箕旃,乃是國君箕正的親弟弟,也是箕子朝鮮國的大將軍。

李政嘆了一口氣,道:“大將軍此話未免過於剛硬了。以我國如今的兵力,滿打滿算也不過能夠湊出五萬兵馬,難道能是趙人的對手嗎?”

箕旃冷冷的說道:“趙國人都是騎兵,根本無力攻城。襄平城在我們這幾年的經營下已經成爲了一座堅固的城池,完全可以據守襄平城來消耗趙國人的軍力。只要堅守個半年時間,冬天一到趙國人就必然退軍。這難道不比直接放棄遼東,任憑趙國人打到平壤城更好嗎?”

李政道:“趙國人都是騎兵,根本不可能翻越山嶺抵達平壤城!”

箕旃嗤笑一聲,道:“簡直是胡言亂語!平壤城難道是與世隔絕的嗎?只要有道路騎兵就能通行!你給我三萬騎兵,你看看我能否從平壤城抵達遼東?”

兩人一番爭執,誰也沒有能說服誰,只能讓國君箕正來做決定。

箕正沉吟半晌,咬牙道:“就依照王弟所說,集合大軍前往襄平城吧!”

在箕正看來,兩名重臣所說的話其實都有道理,真正讓箕正做出決定的因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箕正不希望看到戰火推到平壤城下。

如果可以的話,箕正寧願選擇在遠離平壤的襄平和趙國人一決勝負!

做出決定之後,箕正發舉國之師總計五萬人,由王弟箕旃作爲主將浩浩蕩蕩前往襄平城,準備在那裡來一場轟轟烈烈的阻擊戰!

趙何騎兵大軍前進的速度並不算快,整整十天時間過後才抵達了襄平城。

趙何並不着急前進,既然這裡將來要成爲趙國的一部分,那麼他作爲國君當然要好好的觀察一番這片土地。

和被東胡人搞得民不聊生的遼西郡相比,被箕子朝鮮統治的遼東郡簡直就是天堂。

雖然距離中原更遠,但遼東的人口顯然比遼西多了很多。

一路過來,衆多村落和小城都還算是井然有序安居樂業,而且看得出來對於箕子朝鮮的認同感也不低,趙軍甚至還遭到了激烈的抵抗。

對此,趙何的命令很簡單:“開炮!”

哪來的炮?

對於征服朝鮮,趙何事先當然也是做了預案的。

打朝鮮和打東胡完全不同,箕子朝鮮畢竟是商王朝的餘孽,還得到過周天子的分封,屬於正經的周朝諸侯一員,農耕民族建城狂魔。

攻城嘛,當然就要有炮纔是最方便的。

但是重炮的運輸是相當不方便的,那怎麼辦呢?

答案很簡單——造個輕的。

現在,趙何的手中就有五門“輕炮”。

這每一門的輕炮威力僅僅有原先重炮的不到六分之一,但勝在重量大大減輕,任何一輛普通的馬車都可以把它裝上並且運走。

輕炮的產生其實也是必然的。

在後世,炮之所以越造越重,那是因爲城牆越來越高越來越厚。

在攻略中原的時候,趙國所面對的確實是又高又厚的城牆,可是得到將來西征的時候,那些西方小國有這裡的國力和技術建造出像臨淄、新鄭、大梁這樣的大城嗎?顯然是沒有的。

所以,更輕便但依舊足以攻破敵人城池的輕炮纔是趙軍將來的好幫手,尤其是對於機動性有很高要求的趙國騎兵更是如此。

看着面前的襄平城,趙何想了想,道:“派一名投降的官員進去勸降。”

從箕子朝鮮對遼東的經營來看,趙何是願意給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們一條活路的。

趙何甚至可以允許箕氏一族將來繼續在趙國當官,算是對箕氏幾百年來在這邊兢兢業業傳播華夏文化的一種嘉獎。

要知道其他六國的王族,至少一百年內是肯定和官職無緣的。

朝鮮國王弟,這一次襄平城之中的最高統帥箕旃看着面前趙何親筆寫就的勸降書,冷笑一聲:“趙王的名聲我也是聽說過的,這般年輕而雄才大略的大王自然是不會欺瞞我箕氏小國。但箕氏雖然是小國寡民,但畢竟也是傳承近千年的祖宗基業,我輩即便再怎麼不才,又豈能坐視這些基業毀於我等手中呢?”

一個時辰之後,看着城牆之上高掛的使者人頭,趙何搖了搖頭,開口道:“趙奢,開炮吧。”

第18章 韓魏兩國必敗無疑第279章 新舊更替,蘇秦使趙(第一更)第37章 平地起驚雷第29章 李兌見趙成第375章 平亂,候亡(今日一更,抱歉哈)第526章 馬踏龍城(第一更)第69章 敵駐我擾第184章 主父南下,白起攻陶(第二更)第264章 白起示警,廉頗出擊(第二更)第275章 秦軍敗,燕人驚(第一更)第130章 主父,給大秦一個面子第509章 謠言(第二更)第467章 給臣的妻子找個好人家(第一更)第338章 秦王喋血(第一更)第482章 戰鬥剛開始就無比激烈(第二更)第504章 葭萌破(第一更)第42章 收尾第140章 秦齊盟,楚宋驚,趙何決定要發兵第31章 李兌,不要說寡人沒有給你機會第64章 田甲之亂第521章 破襄平,定箕氏(第二更)第409章 趙國太強,還是遷都吧(第一更)第15章 安陽君的五百甲士第473章 寡人還有別的選擇嗎?(第三更)第247章 屈原獻計,子蘭受斥(第一更)第305章 說服韓王(第二更)第513章 東胡王(第二更)第490章 戰後清點,三路進軍(第一更)第209章 三個月打下臨淄!(4.2K章節,第一更)第40章 懟主父第372章 秦國人幫了大忙(第一更)第488章 死亡地帶(第二更)第436章 儒法爭鋒,迷途知返(第一更)第62章 趙國有王如此,非天下其他諸侯之福第499章 葭萌關有點煩,壽春有點茫然(第二更)第141章 和氏璧第356章 秦王昭氏各有計(第一更)第73章 孟嘗君來趙國爲相?第417章 西羌亂(第一更)第147章 大王真乃當世之扁鵲也第166章 你看什麼看(第四更)第105章 蘇代說穰侯第84章 矛與盾,鐵甲與鋼甲第351章 就這麼放過魏王了?(第一更)第492章 廉頗定江漢(第一更)第65章 是否回援邯鄲?主父的猶豫。第526章 馬踏龍城(第一更)第250章 鬱悶的蘇秦(第二更)第358章 蘇代見韓文,蘇秦說昭齊(第一更)第404章 關中郿縣白氏(第四更)第420章 趙何班師,白起辭官(第二更)第372章 秦國人幫了大忙(第一更)第291章 宜陽破,武遂陷(第二更)第430章 幸福的一天(第一更)第382章 讓秦國人永遠回不去(萬更完畢求訂閱)第394章 趙何渡河,韓文掌軍,屈原開戰(第二更)第358章 蘇代見韓文,蘇秦說昭齊(第一更)第222章 新齊王田法章,風雲突變(5.5k章節,第一更)第69章 敵駐我擾第410章 韓王和秦王的艱難決定(第二更)第26章 安陽君的臭棋?第164章 四王聚澠池(第二更)第195章 匡章要反?(第一更)第195章 大王,這樣下去不行啊(第二更)第288章 藺相如的以退爲進之計(第一更)第381章 趙人計窮?薛公亡(第二更)第99章 樂毅VS白起?不如……第197章 白起議戰(第二更)第29章 李兌見趙成第517章 滅屠耆(第二更)第57章 固陽城破第334章 寡人給你看一個好東西(第二更)第139章 樓緩信期,宴無好宴第474章 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高興上一個時辰(第四更)第276章 秦燕兩王皆驚恐(第二更)第508章 邯鄲暗潮,絕望季節(第一更)第437章 寡人要磨礪一下荀況(第二更)第526章 馬踏龍城(第一更)第322章 廉頗的驚人想法(節日快樂)第375章 平亂,候亡(今日一更,抱歉哈)第304章 楚韓風雲(第一更)第11章 太傅,你這個人思想出了問題第416章 繼續打趙國!(第五更,求訂閱)第14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63章 且讓王兒去澠池走一遭(第一更)第118章 趙王稱象,主父出兵第506章 冬至(第一更)第27章 及時雨樓昌第204章 短兵相接(第一更)第527章 平定漠北(第二更)第21章 黑火藥第419章 月氏敗(第一更)第270章 夜話,林胡(第二更)第87章 戰!第404章 關中郿縣白氏(第四更)第190章 可飛馬躍城(第一更)第357章 昭雎亡(第二更)第525章 龍城(第二更)第48章 伊闕之戰第526章 馬踏龍城(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