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獨佔大別山

“大別山急報!”

“隨我來!”

郢都上演着“楚漢和睦”戲碼的時候,順着溠水以東的“漢陽故道”,騎傳、舟傳並用,漢軍斥候無視了本地區的大大小小武裝力量,用時兩天,將大隧、冥阨的戰況,終於傳到了南方。

通傳鱷人氣喘吁吁,在渚宮見到李解之後,立刻將紅漆蠟封密件奉上:“首李,商君急件!”

“趕緊躺下歇會兒。”

擡手指了指一張躺椅,大冬天的,這樣趕路很容易死人。

躺椅上除了軟墊之外,還有毯子可以裹着,人歇下來之後,哪怕身上還在發汗,也不至於一會兒就着涼。

“謝首李。”

通傳鱷人也沒有矯情,趕緊拿起一條毯子,裹在了身上,然後躺在躺椅上休息,呼吸過了好一會兒,才平緩下來。

而此時,李解也差不多把商無忌的密信看完了。

“這就牛逼了,原來鬥尊老兒,居然就降了?這真是……萬萬沒想到啊。”

李解沒有特別激動,只是不曾想到這次伐楚,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好處。

南北兩線作戰,幾乎都可以說是達成了最理想的戰果。

整個大別山,現在算是徹底落在了他的手中。

加上柏舉山口也早就爲他掌控,整個大別山區,楚國人就算是想要打游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楚國那邊。

此時的楚國的實際控制範圍,已經退縮到了當初跟“漢陽諸姬”大戰之前的規模,而且影響力還是走低的。

楚國人當初是以“篳路藍縷”起家,硬要說一條楚國人的祖訓,那大概就是“三年不戰是不孝”,這一條,算是楚國爲了爭奪生存權,不得已做出的選擇,最後成了“祖訓”。

當初的“漢陽諸姬”,現如今還算得上是個角色的,也就是隨唐兩國,至於賴國之流,因爲列國紛爭的緣故,已經退化到了最初的“國野之別”,地方上的自治非常嚴重。

而且哪怕是隨唐兩國,也處於牆頭草的境地,要不是楚國人滅國之後,手段實在是有點髒,隨國上大夫曾善,也不會一咬牙,就選擇了站隊吳國。

然後又在吳國和李解之間,選擇了李解。

可以這麼說,現如今的隨唐二國,那是真的菜。

漢陽諸姬作爲當初晉楚爭霸的最前線,早就不復存在,也沒有了當年的威風和國際政治地位。

現在漢子國拿下了大別山,隨唐兩國更是沒有太好的選擇,當初曾善的選擇,其實是有點借勢的意思。

小國嘛,找個靠山威脅恐嚇一下曾經的強敵,也就行了。

只是讓漢陽諸姬有點心情糟糕的是,楚國這條狼是打趴下了,可來的漢國,那是妥妥的一頭猛虎,一巴掌下來,楚國想要翻本的機會,幾乎就是沒有。

驅虎吞狼不是不行,但老虎來了不走,這就坐蠟了。

伴隨着楚國大隧關守將鬥尊的投降,那麼隨唐二國連暗中拉攏楚國軍頭,資助楚國強力人物的希望,都徹底破滅。

鬥尊的投降,是徹底的投降,三關的一應權柄,都轉交給了漢軍。

這就對漢子國來說,有了一個極大的利好,隨時可以吞併漢陽諸姬。

早晚的事情,而且不用遮掩,哪怕面對隨國,都是如此。

無非就是多一道手續,扶持一個聽話的隨侯之子上臺,然後借用隨國公主的名義,就可以搞事。

實在不行,還能直接放鬥尊出去,讓鬥尊把隨國、唐國滅了,之後漢子國再來接收,全程還是無瑕疵,還能賺口碑。

至於說隨唐二國跑去國際上,宣傳什麼李解跟斗尊早有默契,那也得有人信啊。

此時鬥尊就算全面投降,可並沒有公開,哪怕三關將士遷徙到了羅汭,也可以用楚漢已經和談來解釋。

現如今李解更是楚王熊生的“伯父”,那楚漢親善,還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商無忌作爲漢子國國君李解的左膀右臂,奉主君之命,招待一下友邦之臣,很正常嘛。

所以當商無忌的密信到了李解手中,讓李解小小地驚訝了一把之後,李總裁就很清楚,漢子國這家公司,是真的要從鄉鎮企業,變成國際巨頭了。

而且按照情報彙總來判斷,加上子車氏的稟報,李總裁大膽揣測,把楚國摁下去之後,他之後要面對的,就是秦晉交戰之後的贏家。

大概率,是晉國。

秦國想要打贏晉國,真的只能靠爆種,當然也不排除晉國自己出問題,讓秦國打一個漂亮的反擊。

而且即便秦國抓住了機會,也多半隻能是慘勝。

已經稱王的晉國,本就有着極爲龐大的體量,現在爲了“王號”的正確性、強大性,就不得不讓戰爭機器瘋狂地運轉起來。

“你來得時候,商無忌是不是做了什麼,才讓鬥尊老兒,乖乖地交出了大隧關、冥阨關?”

“稟首李,商君只是照例送了一些禮物給楚國鬥尊。”

“禮物?”

“是。”

聽到這個,李解略微分析了一下,“看來這應該是個重要原因了。”

沒好處,誰願意老老實實地投降啊。

只有好處給得到位,這投降投得才爽快乾脆。

就跟“滄浪君”鄂滄一樣,李解很爽快地就給他升職加薪,那麼原本在楚國內部不得志的老倒黴蛋,自然願意給李解效命辦事。

且先不說效率高低問題,只說心甘情願的態度,肯定是不差的。

鄂氏之後,好歹也是正經貴族,給誰賣命不是賣命?

“鬥氏的人安排在羅汭,房舍數量夠嗎?”

“都是仿造‘大榭’的房型,商君在息城囤積大量毛竹,楚人的臨時住房,還是夠的。”

“內外牆除了竹排,還有什麼?蒲草和竹編,開了天窗,有全家遷徙的,便在臨時房舍中,開了火坑,架設煤爐。”

“嗯。”

李解滿意地點了點頭,“商無忌思慮倒是周到。”

通傳鱷人想了想,又道:“楚人遷往羅汭,商君還請了隨唐諸國的人前去做了見證,隨國上大夫曾善,是親自來的。”

“噢?”

李解一愣,“隨國前往羅汭,走的是淮南還是山南?”

之所以這麼問,那是因爲當初隨國借糧,是拼了老命,靠人把糧食背過大別山的。這條繞過楚國三關的路,並不好走,先要借道賴國的漂水,然後穿過大別山,再找到一條名叫油水的淮水支流,才能順流直下,進入淮水。

接下來的水路,纔會顯得輕鬆。

當初隨國能夠借糧,除了隨國下定決心之外,更因爲蔡國落在李解手中,李解有那個人力資源來調配接應。

但總體算下來,借糧的主要損耗,都在路上民夫們的自我消耗。

拿下冥阨關、大隧關的意義,就在於隨國東出大別山,就不必這樣繞七繞八,往東雖然還是丘陵地帶,但哪怕組織民夫,也只需要走百幾十裡山路,就能進入楚國的衡山三關。

以往淮、漢交流,非常的不便利,交通要道,不是被吳國搞成一團廢墟,就是被楚國把持在手中,於漢陽諸姬而言,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其情況,多少有點像秦國想要東出函谷的意思。

但主動權不在自己手上,也就只能窩在老家憋悶。

現如今的情況,那是大大的不同,至少漢子國對於關隘的管控,不可能跟楚國一樣亂來。

“稟首李,走的是山南。”通傳鱷人回答之後,又道,“隨國上大夫曾善,還組織了馬隊。”

“嗯。”

李解點了點頭,隨國組織馬隊,那也是因爲淮中城的扶持。

運輸糧食的主力,山區就是要靠這種挽馬,耐受性強,對優質糧食消耗不高,不過目前能夠玩得轉的國家,只有漢子國。

這年頭的列國貴族,並非不知道長距離運動,會對馬蹄有極大的磨損,只是他們沒有釘馬掌的技術,也不敢像李解那樣敗家,直接把大量的金屬消耗在馬蹄上。

所以通常列國貴族對馬蹄的保護,就是“裹蹄”,馬掌底部用木皮保護,然後用繩索綁在馬腿上,有點類似綁腿,基本也起到了釘馬掌的效果。

只是這到底不是真的釘了馬掌,長距離運動之後,該磨掉的,還是得磨掉。

所以淮中城扶持隨國組建馬隊,那是根本不怕隨國馬隊跳反,成本太高,隨國這樣的體量,根本玩不起。

於是乎,聽到通傳鱷人對隨國上大夫曾善的行爲描述之後,李解頓時明白,這隨國老兒,怕不是看到鬥尊投降之後,有點急了。

768 宋人之憂不在廟堂499 晉國底蘊344 和藹可親的微笑第十五章 蓬蓽生輝666 套娃翻臉第一百八十章 站隊時刻第三十八章 嫮澤516 頂禮膜拜第九十三章 霸主氣概661 我爲上國大夫也671 陬邑大夫子紇223 喜從天降第一百四十五章 先進技術第十七章 渡江551 鱷人之喜358 皋鼬力夫(爲水友“~主公~”加更3/5)473 養殖場刺殺715 風波詭譎第一百零七章 不能忍726 會玩第九十五章 爲將379 賢妻第一百二十三章 口舌開疆702 賭對了581 那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第八十一章 新生第八十一章 新生第三十八章 嫮澤373 萬衆一心779 有人生不逢時319 老奸724 如果魯國解體463 賺上山來646 蹭吃蹭喝多運動325 略有可惜747 要抓住重點363 和想的不一樣776 宋國使者的想法第十二章 持節出使539 江東亂局第五十章 行事風格591 又一次加班305 自我進步第三十三章 惡意揣測623 果實熟了265 天塌地陷616 有人在忍辱負重?516 頂禮膜拜第一百零一章 虐菜有意思嗎第六十九章 你怎麼罵人545 萬幸是自己老闆559 教化寶地啊686 送你一樁富貴468 爽快人540 真正的挑戰459 垃圾700 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陽701 不坑還是人麼?第六十七章 驚人之舉269 用兵360 早做決斷(爲水友“~主公~”加更5/5)583 姬豆子劫人264 學習483 炮灰赤木829 就算是真的,你也不能說出來288 邢國人乾的203 板蕩569 崗亭制度732 早已不是李工頭737 魯人不差套路(爲水友“控病嬌真是太好了”加更)543 圍獵272 危機並存397 煎得兩面金黃的豆腐(爲書友“滔滔不絕2”加更2/10)第十九章 收穫735 宋國特產第十四章 目標和計策324 趙姬349 姬甲688 嚇一跳445 “獫狁”入周471 串聯起來第九十章 加戲第一百八十二章 宋國大危機第九十二章 爲人表率626 李某人“匡扶姬姓”678 密謀攻魯第四十二章 籌碼730 沒人不喜歡任性的土豪312 高爾夫球場第五十一章 人不如畜第七十三章 溜第一百二十二章 至誠待人290 王命詔書316 變通304 鬥氏好戰234 天氣775 互相控盤第一百四十八章 常識667 剛柔並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