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 國運莫測

晉國的大戰略之下,魏氏內部還有別的考量,尤其是魏操自己,他既然主持魏氏大局,顯然也沒打算自己退位讓賢之後,接任的是外人。

所以爲了牢牢地控制住整個魏氏,他必須打造堅不可摧的權威。

除了執掌國政之外,魏操還要重新奪回魏氏的“祖庭故土”。

這其中涉及到的故事,就比較久遠,但對魏氏而言,基本可以等同重現鎬京一樣,屬於盛舉。

晉國魏氏並非憑空冒出來的,其中的一個重要根基,是來源於當年的畢伯。

也就是改朝換代時候,周天子賜封的畢國之君。

但後來因爲時局動盪,穆天子時期就“失其國”,這才散落在外。

當時的大背景,就是徐國稱王,然後穆天子沒有足夠的本錢去單刷徐國,哪怕穆天子還在徐國附近旅遊過。

最後配合楚國軍事行動的一票聯軍之中,就有畢伯。

之後沒多久,隨着徐國的衰敗,連同畢伯在內,風伯、函君也陸續被除國。

整個鎬京周圍的優質土地,基本被穆天子收了回去。

最肥美的一片土地,大概就是“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滮池”附近,能夠享受這片土地的貴族,基本也就是姬姓親族,畢國雖然小,但地位相對較高,自然也有門路享受。

只是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項原本在鎬京工作的福利,就取消了,久而久之,實力每況愈下,也就有了後來很多看似非常古怪,甚至匪夷所思的故事甚至是事故。

不過隨着鎬京的徹底衰敗,這片土地放荒之後,幾乎就是無主之地。

名義上還是歸周天子,但現在在這片土地上耕種的,秦晉戎狄都有。

還有像姜姓夨國、風姓程國等等外姓之後,因爲秦晉之間的長期作戰,也導致了國家的滅亡,社會制度崩壞之後,顯然就是大倒退。

在這片廣大地區苟活蠻夷的威脅程度,對晉國來說,根本就是等同於無。

晉國上卿魏操,遠期目標是滅掉秦國,至於近期的戰略訴求,就是把秦晉的對峙線,從河西推到涇水以西,把秦國的涇陽,拿到手中。

此時不管秦國實力比晉國小多少,至少涇陽實實在在爲秦國所掌控,同時槐谷以東的沮水,秦國也早就建設好了長城,晉國就算實力勝過秦國,想要在這種條件下輕取咸陽,不付出點代價,想都不要想。

這也是爲什麼晉軍調動到河西之後,魏操並沒有急於動手,而是在等待時機。

等到秦國的“銳士”正式進入楚國地盤之後,然後趁着天氣還不是特別寒冷,一舉突破北洛水,先把秦國的幾塊飛地吃掉,讓秦國無暇整合渭汭附近的人力物力財力。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靠着土工作業,慢慢推進,天寒地凍都是無所謂,只要能推到咸陽城,就是勝利。

入冬之後,以秦國的國力,顯然沒辦法再把“銳士”調回來,那麼這一批秦軍,很有可能會被玩成孤軍。

要麼原地待命等待冬天過去,要麼就是翻過商阪直接進攻晉國腹地,以求本土呼應,互相拉扯晉國的力量。

不過顯然老秦後也是不傻,在晉國調動武卒進入河西之後,秦國就派出了使者,從咸陽出發,直接前往大荔詢問晉國意圖。

晉國有所動作,秦國的處境就變得很不好,六百里商於之地,講白了就是東南走向的谷地,主要就是洛水兩岸的大量耕地,加上特殊的山脈走向,成爲了天然的爭霸戰場。

當年晉國稱霸,把楚國摁在地上摩擦,東線的勝利,掠奪的什麼人口、土地、財富,都不如在西線上的蠶食鯨吞。

整個楚國的北地門戶,是徹底暴露在晉國兵鋒之下的。

以武關爲界,谷地北部山脈和丘陵高低,就是晉國掌控的商阪。

武關之南,就是楚國地界。

但是隨着吳國的崛起,老妖怪勾陳的不按常理,那種毫無前戲直接大力進入楚國深處的做法,給晉國分攤了大量壓力。

晉國釋放了國力之後,自然也就沒必要在南部地區再多加駐紮存在部隊,之後晉國的戰略重心,也的確就是由南向北轉移。

主要就是加強晉國東北方向,以及開拓太行山、黃河一帶的優質土地。

商阪地區對晉國而言,就是個包袱,至少在吳威王勾陳在位期間,晉國幾十年來,就沒有在意過南部安全問題。

這也就導致了晉國在南部地區的軍事設施,基本就是廢弛,大量存在部隊縮編,然後收縮到上洛以北,連熊耳山的駐軍編制,也徹底裁撤。

因爲在當時的晉國國內山頭看來,除非晉國自取滅亡,否則秦國怎麼可能繞道商阪?

腳踩涇渭,背靠函谷,秦人有幾條命拿來送的?

當時的觀點,不可謂不正確,實際上晉軍突襲秦國,也很少直接沿着渭水就開幹。

即便渭南擺放了主力,也會在河西拉一波大軍出來,把秦軍的大量部隊吸引過去,卡死在槐谷動彈不得。

地利上的優勢之大,晉國是空前的。

甚至也逼得秦國不得不在沮水以東修建長城,來抵禦晉國。

效果非常不好,對本就國力處於弱勢的秦國來說,這種資源上的大量消耗,根本耗不過晉國。

按照歷代秦君的經驗,有個二三十年太平,晉楚之間,肯定是要搞點事情的,那麼到時候,秦國就能喘口氣。

偏偏就是出現了兩個偏差,一是周懟王讓全天下都是“猴兒”;二是吳威王這個妖孽自從跟楚國卯上之後,就沒有見收過神通。

老妖怪在位期間,晉國除了在老妖怪稱霸一事上吃了虧,全程就是享受老妖怪帶來的稱霸紅利。

幾十年來的相對和平期,讓晉國積攢了前所未有的資源財富。

這也逼迫得秦國不得不找地方回血,實在不行,吃點大補的東西,也能續一下小命兒。

然後老秦人就找上了戎狄,“秦伯稱霸”這個事情,跟中原諸夏完全不搭界,因爲秦國的稱霸,主要是稱霸在戎狄身上。

什麼義渠,什麼犬戎,大量的虐菜戰爭,讓秦國的國內老世族,得以回血的同時,還能開闢大量渭水兩岸的耕地。

唯一麻煩的,就是在築城咸陽的時候,不得不在咸陽城以東修建長城。

國都之外五十里不到就是長城,這就是秦國的現狀。

秦國東面邊境,完全沒辦法做到進攻態勢,只能戰略防禦。

也就是義渠之流還算比較壯陽,服用之後,老秦人表示效果不錯,這纔有了開拓西域路線。

經過多年的錘鍊,老秦人的基層部隊的戰鬥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就是打羣戰不行,晉軍只要在河西和渭南擺出車陣,秦軍就只能後撤,然後縮到長城或者霸水以西。

霸水的由來,也是因爲秦君稱霸於西戎,所以才討個好彩頭,將藍田附近的那條渭水支流,命名爲“霸水”。

只是晉國人打過來之後,表示你他孃的這也叫稱霸?

爺纔是北地方伯,你看爺到處吹這個牛逼了嗎?

於是好好的“霸水”,就被晉國人加了三點水,從“霸水”變成了“灞水”。

秦國跟晉國的幾次玩命,主要依仗,就是這條“灞水”和驪山。

也正是手中攥着一半灞水,秦國纔有了底氣冒險,從霸水進入南山山脈,然後進入六百里商於之地。

經過幾次三番的研究論證,加上李解這條惡狗的出現,讓秦國君臣都覺得,這是一個天賜良機。

只要拿下商於之地,先不管能不能把楚國怎麼樣,至少從商於之地往北,繞過商阪,就能直接進攻函谷關!

這對晉國來說,是尤爲致命的。

一旦函谷關易手,秦國就可以直接放棄灞水、長城的防禦體系,整個渭水以南的廣大土地,將會成爲秦軍的主戰場。

晉國是沒辦法迅速救援這片地區中的部隊,渭南本來就是個沿岸平緩,往南陡峭的狹長地形。

一旦函谷關失守,大量的戰車就成了擺設,完全沒辦法機動,甚至不要說機動衝陣,連找個地方像樣陣列,都是做不到。

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要看步兵的靈活性。

而靈活性除了步兵素質之外,還要看勇氣。

老秦人表示玩命這個事情吧,它就是個日常。

秦晉兩軍各有長短,秦國顯然是要以長擊短,哪怕嚴格說起來,秦國的步兵也沒有比晉國強多少。

但玩命程度只要高那麼一點點,就是要強那麼一點點,就這麼一點點,足夠秦國吃下渭南的晉國土地。

只要從咸陽到函谷關的狹長土地,都掌控在老秦人自己手中,那麼剩下的壓力,就只有河西一塊地方而已。

這種壓力的釋放,足夠讓秦人有自信跟晉國玩對峙。

拼消耗已經拼得起了,宗周完蛋之後,鎬京故都周圍的土地幾近放荒,但這麼多年沒折騰,同樣又是一種恢復,秦人只要略作開發,就能重現天府之國的盛況。

宗周還沒玩脫之前,渭河兩岸的肥沃土地,被稱作“陸海”“天府”,周天子靠什麼就近養活大量王師?

真要是全靠入貢,根本玩不起。

正因爲渭河兩岸的土地產出極高,才使得歷代秦侯,拼了老命也想把整塊地盤守住,只要守住了,就算一時擴張受挫,也能關起門來休養生息。

宗周徹底玩廢之後,歷代秦君的努力方向,就是復現當年周人起家的套路。

周天子能夠“王天下”,家底就是這關中沃土。

只是秦國人能想到的,晉國人同樣能想到,所以纔有晉國爭霸,卻又長期把持河西、渭南的大量土地,並且始終保持戰略進攻的態勢。

時勢變幻莫測,東南吳國連續出了兩頭禽獸之後,對晉國也好,對秦國也好,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轉變。

秦國在冒險,晉國同樣在冒險。

當秦國的精銳步兵,進入南山,迅速佔領楚國邊塞的同時,晉國的大部分,也迅速在河西集結。

微妙的戰場氣氛,讓秦晉兩國的邊境百姓,都感覺到了不尋常的地方。

戰爭顯然又要來了,相對太平了沒幾年,這一次,大概又是要開打。

老秦侯知道晉軍動向之後,先行派出使者,爲的就是拖延一下晉軍的行動。

使者分了兩批,一批是直接前往絳城,說是要給晉王獻禮;另外一批則是前往河西,說是秦君聽聞晉國上卿駕臨河西,特來問詢,有沒有什麼是秦國可以幫忙的。

秦侯的使者抵達河西之後,見到了晉國上卿魏操,走完流程之後,在大殿之中,面帶微笑很是關切地行禮說道:“君上聽聞上卿巡視河西,故命吾前來,代爲傳話,若上卿欲征討戎狄,秦國願出兵相助。”

使者不卑不亢,風度不凡,便是在晉國之中,這樣氣度拔羣之輩,也是少見。

晉國上卿魏操同樣也是面帶微笑,拂鬚看着對方:“樗里氏相較子車氏,果然要忠誠不少。”

聽得晉國上卿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樗里氏的秦國使者面色坦然,並沒有感覺遭受羞辱。

“子車氏護送公主前往吳國,成全‘吳秦之好’美談,亦是忠誠。”

“呵呵呵呵……老夫適才,不過是戲言。”

言罷,魏夫子站了起來,緩緩地走了兩步,然後扭頭看着樗里氏,“貴國願意相助,老夫自然是欣喜。晉國欲除渭北之戎,貴國若是願意相助,便出兵前往槐谷,截斷渭北之戎北逃之路。”

秦國使者樗里氏面色如常,微微一拱手,還是面帶微笑:“既是相鄰友邦,如此行事,不過是等同舉手,秦國自無不應之理。上卿若是同意,此時便可擬下盟約,吾也好早早返回國中,將國書遞呈君上。”

“此去平陽,想必是需要些時日,只怕延誤戰機啊。”

“快馬加鞭,定能早去早回。”

“如此甚好。”

雙方的交談相當的友好,絲毫沒有劍拔弩張的氣息。

直到樗里氏的秦國使者返回,晉國方面也沒有什麼爲難的意思,反而禮遇有加,讓秦國的使節團,都感覺不到晉國的惡意。

只是在返程的路上,秦國使者樗里氏對左右嚴肅道:“我等在外,當早做算計。”

“君子何出此言?晉國待我等極爲和善……”

“和善?呵。”樗里氏冷笑一聲,道,“只怕晉國此時,已有滅秦之意!”

“滅秦?!”

左右大驚失色,講這種話,是要負責的。

但是樗里氏卻是依然說道:“此行使晉,不過是緩兵拖延,只求入楚大軍,能早有準備。倘若晉國此時不開戰,未必是好事啊。”

“君子……”

左右都是被他嚇到了,來的時候,使節團是有心理準備的,那就是晉國打算開戰,準備偷襲秦國,他們這些使者,等於來晉國就是送死。

但是現在不但沒死,還在晉國又吃又拿的,還順順利利地回家,心理上的變化,自然是就是不同。

陡然被樗里氏的話嚇着了,顯然是難以接受。

只見樗里氏面色肅然,眼神閃過一絲愁容:“若是前往咸陽的路上,晉國埋伏我等,那便是好事,說明晉國最近就會動手。若是沒有……”

樗里氏心知肚明,現在秦國就在冒險,冬天一到,秦國能不能把商於之地中到手的部分拿住,都是小事。

萬一晉國在冬天跟秦國開打,那麼秦國能拿來打仗的精銳,就少了很大一部分。

一個冬天,能改變太多事情了。

以往冬季很少有作戰,但是現在不一樣,有了逼陽之戰這個樣板工程,列國也是琢磨了一點技術和打法出來,晉國哪怕只是殺過灞水,秦國就只能發動男女老少拖家帶口繼續玩命。

對樗里氏來說,穩妥的做法,就是把商於之地的部隊,拉回來一點。

但樗里氏同樣很清楚,這不過是對現在的秦國,屬於穩妥的做法。

長期來看,就是死路一條。

晉國稱王之後,必定要擴張,一定要打一場像模像樣的“稱王之戰”,沒有比秦國更好的目標了。

秦國要想保命,對付以前的晉國,龜縮死守是有用的,因爲晉國不會跟你死磕。

但是對付現在的晉國,沒用。

所以秦國想要續命,就得找到反殺晉國的辦法。

而商於之地,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只要經營哪怕一年,一年,也足夠讓前線秦軍有了自持能力,到時候東西夾擊,吃掉渭南晉國的土地,有很大的把握,有很大的希望。

這種甜頭,樗里氏並非沒有看到,也認爲秦國的選擇原本就不多,而現在是個天賜良機。

一旦錯過,真的可能就再也沒有什麼機會。

放棄商於之地這個誘惑,絕無可能。

“秦國興廢,正當此時啊。”

樗里氏一聲感慨,誰能想到呢,東南之國的劇變,居然就影響到了西北之國的國運。

此時樗里氏的秦國使者,竟然有點羨慕投靠夜月公主的子車氏起來,至少子車氏現在,沒什麼煩惱。

350 工具人(爲水友“馬叉蟲還是你馬叉蟲”加更)734 威逼利誘皇氏(爲水友“Blackfire”)282 頭皮發癢?405 紛紛激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口舌開疆565 大骨熬成湯510 靈魂太髒822 天心即民心,君上讓我滾251 出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佯攻不佯240 人盡其才679 寡人何懼哉377 會稽來信(爲水友“孤泣心”加更)482 相當的糾結241 伐蔡就是發財689 重賞之下751 跟着陳田君準沒錯!574 不簡單的夏糧368 子車白臀511 奇葩小國第三十八章 嫮澤303 角色扮演345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月票加更)775 互相控盤358 皋鼬力夫(爲水友“~主公~”加更3/5)第一百四十二章 國之幹臣第一百七十五章 今時不同往日447 白撿便宜第一百二十九章 超神buff203 板蕩312 高爾夫球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常識462 不務正業的一天第九十四章 別亂豎旗676 預案第三十五章 堂堂之師239 夠野766 文姜公主混日子348 五鄙長456 行跡441 以正合378 一字之恩449 超神那點兒事604 國之將亂必有妖孽526 先王,是先王766 文姜公主混日子331 暗自慶幸526 先王,是先王386 識時務者爲俊傑503 非同一般第一百零二章 趕羊749 不要跟我嬀田講邏輯333 愉悅395 奔吳372 沸騰(月票加更!順便求月票!)644 焦慮597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404 招賢納士收費版(爲書友“滔滔不絕2”加更5/10)第三章 炫富302 硬挺第一百十七章 往事466 雌威廣告第四十六章 訓話310 老驥伏櫪244 陳田出使267 傳達意志694 這劇情看過752 帝解的金玉良言351 心態爆炸(月票加更)469 無懈可擊第一百十六章 祀223 喜從天降第五十二章 出乎意料第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387 各有掙扎537 我喜歡575 此謂大丈夫618 唱大風315 詐敗小勝547 “尚賢”和“不尚賢”750 謀前程嬀田秀操作823 如果是真的,那我就……680 掩人耳目820 哪有什麼時機450 子車效力第一百八十八章 刻舟求劍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目標490 妙啊第一百三十三章 關懷460 信念要堅定第五十六章 少年努力709 楚起的推斷569 崗亭制度第一百四十二章 國之幹臣629 子起赴齊553 輝煌之思241 伐蔡就是發財第六十二章 商姬嫁資269 用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