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鬥氏好戰

淮上亂戰的消息傳回大國核心決策圈,其實不會很快,根據李解的判斷,像吳國這樣十分重視騎傳、舟傳的新興霸主,通傳全國,也要一旬時間,也就是十天左右。

而吳國的勢力範圍,遠沒有楚國來得那麼廣大。

同時吳國的地理複雜程度,也沒有楚國那麼誇張。

以進出淮河流域爲例,因爲雲夢澤和大別山的緣故,楚國反而從北方領土出發,前往淮水,要比從郢都出發快得多得多。

這也是爲什麼楚國在淮水兩岸,多是據點型的軍事基地,並沒有真正長久經營的痕跡。

無非是想着時機成熟,再從本土平推,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運氣好,那就是一波橫掃。

運氣不好,碰上吳國崛起這種未知狀況,那就是損失慘重。

此刻,在大別山以南,柏舉城邑之內,前來作客的那處大夫已經快瘋了。

同爲鬥氏一脈,那處大夫這一支是權邑的地頭蛇,主要靠郢都和漢水吃飯,在中央很有影響力。

而柏舉則是軍方大佬更多一點,鬥氏好戰之徒,大多都出自柏舉鬥氏這一支。

可是萬萬沒想到,最近幾年柏舉最引以爲傲的後起之秀鬥士,居然在收復州來城之戰中戰死?!

但這不是那處大夫關注的重點,重點是:州來城丟了?!

“吳蠻李解犯我大楚疆土,殺我鬥氏子弟,此仇,不可不報——”

咆哮不止的,是柏舉鬥氏的“武鬥派”領袖之一,曾經拱衛過楚王的鬥師。先王最慘的時候,吳王勾陳的戰車,相距只有二十步。

一箭,就能改變很多事情的距離。

可惜當時太過緊急,年輕的鬥師根本沒有反殺勾陳的想法,而是毫不猶豫地貼身保護先王。

爲此,身負六箭的鬥師,當年差點直接戰死。

但最終還是挺了過來,被人稱作“負箭國士”,先王對鬥師自然是極爲感激,大別山的廣大地區,基本上都是鬥氏的獵場。

雲軫甪這個州來大夫,想要在淮水站穩腳跟,就得獲得鬥氏的支持,所以每年州來城的收入,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給鬥氏的保護費。

現在柏舉鬥氏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損失了精英子弟的羞辱,還有州來城這個淮水大城的收入。

想要維持“武鬥派”的大嗓門,沒錢,是萬萬不行的。

州來城的特殊性在於,它還是非常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可以通過和淮夷以及滅亡的淮夷國家後裔,進行大量的實物貿易。

很多柏舉鬥氏生產的垃圾,其實都可以從淮北交換來非常不錯的東西,比如說蒲草、麻絲、糧食甚至是桑葉。

州來城,是柏舉鬥氏的重要組成部分,少了這一部分進項,整個柏舉鬥氏的運轉,都會出現極大問題。

當鬥師開始鼓吹戰爭的時候,整個柏舉鬥氏立刻響應,冷靜言論根本發表不出,也正是因爲財政壓力巨大,根本沒有別的辦法。

除非向中央討要補助,但是此刻的郢都,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再摻和進去,柏舉鬥氏必須拿出合格的籌碼。

而他們,除了將軍、大夫還有士兵,並沒有其它東西拿得出手。

盤算一下,最終都是要通過武力來說話,對內,政治鬥爭最後的掙扎就是武力;對外,恢復正常財政的方法還是武力。

都是武力,柏舉鬥氏號召對外,自然更加得人心。

不過那處大夫鬥皇卻是相當冷靜:“今吳人來勢洶洶,又裹挾淮上列國之精銳,若無雄兵,頃刻間,弗能速勝。”

“可令隨、唐、英、夷共討之。”

“聞隨國曾響應號召,前往逼陽國。”

“此一時彼一時也。”

老邁的鬥師持劍正色,“彼時隨國恐懼我大楚,自求響應強援。今李解攻滅淮水城邑,兵鋒直抵淮上,孰能知曉劍之所向?”

聽了鬥師的分析,那處大夫鬥皇點了點頭,國與國之間,談感情都是比較扯淡的事情。

隨國響應李解號召,派出士兵參加逼陽之戰,也是爲了有一個名分和強援,到時候楚國要是交惡隨國,或者說楚國進攻隨國,就不得不考慮國際影響力。

以前可能只要晉國出面,就能調停,但現在,可能隨國就不需要請來晉國,直接就是淮上十幾個國家一起組成聯軍抵擋楚國。

這種可能性,在以前是相當困難的,互相扯後腿,又或者互相暗地裡給楚國當舔狗,都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但現在不一樣,“正義聯盟”就是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只有一起共進退,才能從江陰邑搞來“赤霞”布。

這還只是君主貴種最看重的,對於那些掌握實權的小國貴族而言,跟江陰邑的往來,發生了極大的商機,豐厚的利潤,足夠讓他們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行事。

共進退的常態,自然會延伸到國家合作中去。

那麼淮水兩岸大大小小的國家,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吳國老妖怪,而是楚國這個苟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牌流氓。

不過對於貴族們而言,道理都是一分爲二來說。

能夠一起跟楚國幹起來,自然也能一起跟楚國發財。

現在李解在淮水大發橫財,還不帶人一起玩,要說“正義聯盟”中的成員沒點想法,根本不可能。

有了楚國的支持,搞死李解之後,這江陰邑的東西,還不是想搶就搶?

動了念頭,那楚國跑來賣好,就成了陽謀。

“除隨、唐、英、夷各家,只怕還是兵力不足。”

那處大夫鬥皇略作判斷,根據手頭的情報進行了分析,“吾嘗聞逼陽之戰,李解麾下兵卒,多以戰士爲主,鮮有輔兵、壯丁。若是如此,‘義軍’號曰兩萬,縱有吹噓誇大之嫌,亦不能相差太過,萬餘正兵,定在彷彿之間!”

那麼以這個兵力爲基礎,按照楚國的慣例,可以直接把部隊數量膨脹到十萬以上。

出現大混戰的時候,十萬人馬就會分散在不同的戰場,可能十幾個戰場,可能三四個戰場,總之就是一擁而上,靠人力物力財力,直接堆死敵軍。

別的地方很難出現這種複雜的狀況,但是大別山和淮水交界處,地形太過複雜,天然河道和沼澤地隨處可見,而農田很有可能和樹林相互毗鄰。

這種地形地貌,想要出現中原堂堂正正會師的狀況,基本很少。

當年吳國老妖怪橫推淮水打破楚國,也是各種詭異戰術發揮,楚國的兵力優勢,完全沒有發揮出來。

不過正如鬥師所說的“此一時彼一時”,李解不是吳王勾陳,“義軍”也不是姑蘇“吳甲”,在柏舉鬥氏看來,此次任性一搏,勝敗除了看天意之外,還有自身的努力。

“如今江淮洪澇,羣舒之國數次爲李解侮辱,或可遣說客請出兵馬。”

鬥師說罷,又道,“蔡國五路出擊,凡蔡國所奪之地,皆可招募勇士,以應變化!”

這些操作,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是慣例操作。

但爲在於,這些操作,需要花錢,而且不是一點點,是一筆絕對驚人的鉅款。

看着鬥師侃侃而談之後,目光直接轉向自己,那處大夫頓時暗道不好,然而並沒有什麼好辦法拒絕,楚國鬥氏同出一脈,他不可能視而不見……

343 新蔡陷落516 頂禮膜拜461 秀才406 感動人心350 工具人(爲水友“馬叉蟲還是你馬叉蟲”加更)第四十九章 估計不足第十九章 收穫550 聖人保佑782 老姬家的臉面不要了!388 唯唯諾諾719 心是髒的730 沒人不喜歡任性的土豪592 奇珍換奇畜543 圍獵第二十六章 雙贏701 不坑還是人麼?667 剛柔並濟第一百四十五章 先進技術251 出兵210 無可奈何254 中士田有功739 魯侯的小老弟793有的人會變,有的人不變493 要啥妹妹?545 萬幸是自己老闆500 東郭白衣258 青青子衿355 決定坑人827 我李老闆喂人吃餅,何須多問?第一百二十四章 沒得選550 聖人保佑532 投資背後271 自己人才有資格捱打第七章 態度和道理544 令人失望369 隨侯震驚第五十五章 努力少年295 合法搶劫776 宋國使者的想法441 以正合第九章 前進321 小感動801 應該就是他乾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和349 姬甲707 過家門而不入751 跟着陳田君準沒錯!370 曾子獻寶763 皇氏南臺變南宮541 水多則肥600 這是在製造體制問題第十一章 當場去世310 老驥伏櫪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比熱鬧455 節奏521 心態炸裂小青蛇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陽第七十八章 都在酒裡360 早做決斷(爲水友“~主公~”加更5/5)501 一飯之恩699 要賭就賭大的第八十八章 友邦416 都是神人253 前進第三十章 規矩561 搖起來!535 後宮智囊團今天這章晚點更新,有返工車輛過來。260 猜測418 淮水伯359 戰爭野狗(爲水友“~主公~”加更4/5)245 忍無可忍234 天氣511 奇葩小國361 來不及反應622 四面楚歌738 舞干鏚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比熱鬧第一百章 都不正常271 自己人才有資格捱打795 衛人降否?第六十八章 金牌猛夫322 不歡而散第一百零三章 混亂之中417 要啥蓋世英雄?640 埋伏他一手第五十五章 努力少年707 過家門而不入822 天心即民心,君上讓我滾731 要想辦法爲國家作貢獻(爲水友“孤泣心”加更~)795 衛人降否?589 軍事採購639 一句話!第十四章 目標和計策496 打哭了也挺好看的第二十九章 安置706 看在日月的份上238 恐怖如斯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陽458 子羽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