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新年(二)

不得不說,如果這三篇《原鬼》流傳後世,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靈性學說了。後世歷史學家肯定不會吝嗇讓樑成開宗立派,成爲百家中的一家。

或許會叫靈家?鬼家?氣功家?

“自古凡人弘道,在世安能稱神?你可見過上古聖王留下這些驗證鬼神的文字?”我問道。

“呃,這倒沒有。”樑成老實道。

“你想過其中緣故麼?”

樑成搖了搖頭。

“人心易散,貪高求遠。若是讓他們知道生而有靈,必然會走上斜路,忽略眼前生活。”我道,“你這《原鬼》問世,恐怕入山求仙的人倒會比投身墨義的人更多。”

“那……”

“這些文章倒也算不錯,大可以留給後人評說。”我道,“不過你還是得從凡人的角度上闡述墨義。凡是不能人皆而感應的事,不要說。孔丘不語怪力亂神,也是由此。”

“諾,夫子。”樑成上前收起竹簡,有些失落。

“去把樑惠叫進來吧。”我道,“正要與你們說些事。”

樑惠就在門口沒有離開,樑成一開門就把她叫進來了。不知道她有沒有偷聽,反正看那副樣子似乎暗含得意。

“樑成,”我道,“你的墨學修養已經不弱於人,我想請教一下。”

“不敢當,請夫子考校。”樑成拜倒在地。

“子墨子的哪句話裡說女子不如男兒?”我問。

“這個……”樑成語結,結巴了一會兒,方纔道,“弟子不曾讀到過。”

我看了一眼樑惠,那姑娘正在她哥身後偷笑。

“既然如此,你怎麼可以因爲妹妹是女兒身就否決她當助教呢?”我道,“若是她學識不足,墨義不精,你不願意聘她,我也不會反對。然而你以男女區分,實在有失偏頗。”

樑成回頭看了一眼妹妹,轉過頭對我道:“夫子,男主外而女主內,這不是自古以來的綱常所在麼?”

“你被儒生騙了呀。”我笑道。

樑成樑惠同是一臉求知若渴的神情,這對兄妹還真是一家人。

“上古之時,這個天下是女子做主的呢。”我道。

樑成嘴巴不由張大,像是難以接受這種說法。

“當那時,女子採摘野果蔬菜,男子出外漁獵。野果蔬菜生於天地之間,生長有數,興敗有時,故而女子只需要按時而動,自然能夠取得養家的食物。而男子出外漁獵,因爲工具簡陋,所獲不定,有時還要被虎狼所傷,故而寄居於女子之下。部族之間以走婚爲俗,這也是上古之人,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緣故。”我說完之後覺得有些太過驚世駭俗,樑成顯然有些接受不了。

“走婚?”樑惠重複了一遍。

我點了點頭,將走婚的含義複述了一遍。

樑成喃喃道:“難怪有那麼多感足而孕的故事,原來是爲了遮醜。”

“這種醜,其實是人設的。”我道,“天道之下,有什麼美醜?難道現在就的婚俗就是美麼?”你們以爲女子穿上深衣曲裾是美,卻想不到還有吊帶衫齊X裙流行的那天吧?這些就是典型的價值判斷,價值判斷只能規範自己,不能加諸他人,否則就是****。

“樑成,”我嚴肅道,“你這些成見應當擯棄,否則終究難成大器。”

“謹聞訓!”樑成拜倒。

“後來,”我繼續道,“人們發明了漁網弓箭,狩獵所獲漸漸超過了採集蔬果,故而男子開始當家作主。這纔是咱們現在的天下。”

“原來如此。”樑惠激進道,“正是男子們怕女子再當家,所以纔要欺壓女子,看不起女子!”

“惠子!”樑成不滿地叫了妹妹一聲。

樑惠委屈的垂下頭。

“你們沒聽懂麼?”我無奈道,加重了重音,“‘所獲’——這兩字纔是最根本的。一家之中,爲何男尊女卑?因爲男子所獲多於女子。一國之中,爲何君侯尊而百姓卑?因爲君侯佔有的土地多。放眼天下,爲何周天子若乞兒,而諸侯稱王侯?因爲天下土地人口都已經入了諸侯手中!這些可讓人生存於此間的物事,便是成產資料。誰佔有生產資料,便能佔有這個天下。”

樑成聽得若癡若醉,樑惠卻一臉迷茫。看來樑成在天下這個問題上,也有過不淺的思索。

“夫子,這些話能夠傳出去麼?”樑成回過神來,低聲問我。

我想了想,道:“以後我會專著一書,你們先姑且聽之吧。”說罷,我話鋒一轉:“現在你知道因爲女子就必須要主內,這是何等荒謬了吧?”

“是,弟子將聘樑惠爲助教之一。”樑成道。

“這只是最粗淺的一層。”我道,“以你的身份才智,應當好好想想,如何才能‘人盡其力,物盡其用’,而不以男女老幼爲成見,矇蔽智慧。”

“弟子明白了。”

“你若是得空,泮宮開學之前就將這文章寫出來吧。”我道。

“諾。”

我走上前拍了拍樑成的後背,讓他起身送我出去。雖然也不急着回新城君府,但是作爲鉅子總有這麼大一幫人圍着我,讓我有些不自在。雖然作爲尹伯驍我身邊的護衛也不少,但在那種身份下我有危機感,而作爲墨家鉅子時我卻沒有。同樣的冰鎮飲料在夏天是千金不換的至寶,在冬天就是避之不及的病原體了。

對了,現在是冬天,可以弄個冰窖存點冰,到了夏天就能享福了。唔,還沒見過有人存冰的,說不定這事還能在邯鄲拉一把風。正好泮宮還有工程隊,讓他們在泮宮也弄一個大型的冰窖,到了夏天給教室降降溫,簡直就是活廣告。

“重要的是防熱氣進入冰窖。”我沒見過古代冰窖,不過從小就見識過棉襖隔熱保證棒冰不化的小木箱子。我很快就設計了一種雙層地窖。最底層是放冰的地方,地下一層是過渡層,除了不讓地表的熱氣下來,還可以放置一些井水。井水的溫度本就較低,放涼之後再淋到下面那層去,理論上可以取多少冰就可以再製多少冰。

匠人們雖然不知道我這麼做的緣故,不過有了各項數據他們還是能夠幹好的,連連應承。我看着他們找來紙筆直尺畫圖紙,心中騰起一股成就感。

“鉅子!”馮實遠遠地叫我。

我走了過去:“什麼事?”

“燕國樂毅已經進入趙國境內,該到靈壽了。”馮實道。

“這麼快?”我有些驚訝。

“是,是邊哨的飛鴿傳書,”馮實道,“樂毅從武陽出發,前日過的河水。”

“哦,知道了。”我點頭道,“他打的什麼旗號?”

“是燕國上大夫樂。”馮實道。

我點了點頭,估算了一下時日。如果現在他到了靈壽,那麼也就不上十天功夫就能到邯鄲了。現在時值冬日,官道不怎麼好走。外加冬天總是盜賊最多的時候,希望他別在路上耽擱了。

“找些人去迎接一下。”我道,“府裡安排好接待的事。”

“主公,”馮實低聲道,“以上大夫之禮接待麼?”

“以封君之禮。”我道。

府上接待公子無忌也是按照封君之禮,雖然他還沒有受封信陵君。樂毅這樣的強人,哪怕用上士之禮接待他他也不會介意,但那純粹是給自己找不痛快。把別人擡高點,皆大歡喜不是挺好麼?

十三郎今天不在工地上,我交代了工頭幾句,讓他們儘快安排人去新城君府上幹活,很快就帶着馮實回到了府上。外面的寒風被隔絕在府門之外,換上柔軟保暖的絲綿衣,整個身子都熱乎起來。

我在屋裡走動了一下,看了看筵几上堆砌的竹簡,突然有種倦怠的感覺。曾幾何時,我讀書純粹是爲了遊戲消遣,現在卻成了工作。正在感慨的時候,寧姜進來了。

“主公。”她現在已經很自然地將自己的位置放在門下,這或許是我還有丁點人格魅力的證明。

“何事?”

“舒龍今天覲見趙王,想取得大司寇的王命。”寧姜道。

舒龍開始下手了。我突然有些不捨得大司寇這個位置,雖然趙成的滅亡是必然的,但是日後舒氏佔據着司寇,我做事將會受到很大的牽制。作爲極力將大司寇權柄擴張到現在這個高度的始作俑者,我太清楚大司寇的位置所帶來的力量。

“我們去聽聽徐劫怎麼說。”我對寧姜說。

第119章 九尾(二)第189章 處士(一)第114章 墨社(四)第126章 撤離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239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一)第192章 崩塌(一)第174章 牽引(三)第124章 九尾(七)第144章 小吏(三)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235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二)第41章 敵友(二)第195章 九尾(一)第195章 九尾(一)第44章 大司寇(二)第116章 墨社(六)第192章 崩塌(一)第216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一)第77章 喋血沙丘(三)第240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二)第235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二)第207章 新年(一)第236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三)第262章 封君與成婚(三)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92章 共濟(一)第40章 敵友(一)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196章 九尾(二)第258章 秦國的震怒(二)第79章 喋血沙丘(五)第127章 狐穴第76章 喋血沙丘(二)第252章 摧枯拉朽(二)第25章 審案(一)第155章 站隊(一)第48章 問鬼神(三)第152章 立身(一)第40章 敵友(一)第157章 站隊(三)第126章 撤離第111章 墨社(一)第96章 共濟會(二)第122章 九尾(五)第10章 諍臣第62章 劍士第173章 牽引(二)第105章 墨學(三)第201章 年尾(一)第91章 墨徒(三)第271章 伐齊之前(一)第206章 新年(三)第74章 沙丘大朝(五)第249章 大軍出發(二)第239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一)第87章 夢蝶(一)第216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一)第38章 眼線(二)第280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三)第75章 喋血沙丘(一)第221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三)第75章 喋血沙丘(一)第155章 站隊(一)第229章 農家(二)第31章 間諜(三)第179章 狐影(三)第101章 陶朱(二)第153章 立身(二)第71章 沙丘大朝(二)第118章 九尾(一)第165章 朝爭(二)第193章 崩塌(二)第138章 陣中(二)第64章 破局第103章 墨學(一)第115章 墨社(五)第220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二)第42章 敵友(三)第27章 審案(三)第11章 廟算第188章 報仇(四)第115章 墨社(五)第104章 墨學(二)第90章 墨徒(二)第160章 司徒(一)第64章 破局第107章 墨學(五)第162章 司徒(三)第129章 新城(一)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150章 故里(二)第159章 站隊(五)第118章 九尾(一)第46章 問鬼神(一)第276章 我們也行動吧(二)第259章 秦國的震怒(三)第133章 信陵(一)第58章 相邦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