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替周最去對魏王說:“秦國深知趙國懼怕與齊國對抗,同時它又恐怕趙、齊兩國結盟,因此必定會暗地裡輔助趙國,使其強大起來,並叢恿它與齊國作戰。但趙國不敢與齊國作戰,因爲他擔心秦國陰奉陽違,表面假意與自己結盟,實際上卻先與齊國聯合。秦、趙兩國都想與齊國結盟,一旦成功,大王您便將失去實力強大的同盟國,這真是得不償失啊。大王爲什麼不派周最前去爲趙國去聯合齊國呢?而等到秦國緊急出兵去攻打齊國的時候,這件事情辦起來就不是那麼方便了。”
謂周最曰魏王以國與先生
[原文]
謂周最曰:“魏王以國與先生①,貴合於秦以伐齊②。薛公倍故主③,輕忘其薛,不顧其先君④之丘墓,而公獨修虛信爲茂行,明羣臣據故主⑤,不與伐齊者,產以忿強秦,不可。公不如謂魏王、薛公曰:‘請爲王入齊,天下不能傷齊。而有變⑥,臣請爲救之;無變,王遂伐之⑦。且臣爲齊奴也,如累王之交⑧於天下,不可。王爲臣賜厚矣,臣入齊,則王亦無齊之累也。’”
[註釋]
①魏王:魏昭王。②貴:重視,想要。③薛公倍故主:薛公背叛齊王。④先君:指靖郭君田嬰,田文之父。⑤據故主:依從原先的君主。⑥而有變:如果發生事變。⑦伐之:指討伐齊國。⑧累王之交:猶言妨礙了大王與天下各國交結的計劃。
[譯文]
有人對周最說:“魏昭王把舉國的重任託付給先生,是想聯合秦國去對付齊國。薛公田文背離了齊湣王,輕易地就把自己在薛的封地拋之腦後,竟然連他父親的墳墓也棄之不顧,而您卻一味排斥聯秦伐齊並以此作爲可以標榜的美德,又向羣臣表示您的忠心:依從而不欺矇原先的君主,不聯合秦國去討伐齊國,如此衍生出很多事端從而引起秦國的忿恨,這是不行的。您不如去對魏王、薛公說:‘請允許我替大王到齊國去,天下諸侯可能因此就不會作出傷害齊國的事情。如果發生什麼突發事變,請允許我替魏國去救助齊國;如果未發生什麼事變,只要靜觀其變,一旦秦國被孤立了,大王就可以發兵討伐它。再說我雖然之前是齊臣,若是拖累了大王廣交天下諸侯的謀略,那是太不近情理了。大王對我有如此深厚的恩惠,一旦我到了齊國,那麼大王對齊國就不會有後顧之憂了。’”
趙取周之祭地
[原文]
趙取周之祭地①,周君患之,告於鄭朝②。鄭朝曰:“君勿患也,臣請以三十金復取之。”周君予之,鄭朝獻趙太卜③,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太卜譴之曰:“周之祭地爲祟④。”趙乃還之。
[註釋]
①祭地:祭田,生產所得收益專用於祭祀的田地。②鄭朝:周大臣。③太卜:掌管國家占卜的長官。④祟:鬼神作怪。
[譯文]
趙國強取豪奪了東周的祭田,周君憂心忡忡,便把此情告訴了鄭朝。鄭朝說:“大王不必爲此憂慮,我懇請用三十斤金去把那祭田重新收回來。”周君給了鄭朝三十斤金,鄭朝把它獻給了趙國的太卜,並把祭田的事請告訴了太卜。等到趙國君主生病了,召太卜前來卜問,太卜斥責說:“這是東周祭田的鬼神在作祟。”於是趙國就歸還了東周的祭田。
杜赫欲重景翠於周
[原文]
杜赫欲重①景翠於周,謂周君曰:“君之國小,盡君之重寶珠玉以事諸侯,不可不察也。譬之如張羅者,張於無鳥之所,則終日無所得矣;張於多鳥處,則又駭②鳥矣;必張於有鳥無鳥之際,然後能多得鳥矣。今君將施於大人,大人輕君;施於小人,小人無可以求,又費財焉。君必施於今之窮士不必且爲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註釋]
①重:在這裡的意思是使之被重視,受到敬重或重用。②駭:使受到驚嚇。
[譯文]
杜赫打算讓東周重用景翠,就對東周君說:“您的國家面積很少,您傾盡舉國的金銀珠寶來討好諸侯的做法,不能不慎重考慮一下。您的這一做法無異於張網捕鳥,如果把網撒在沒有鳥的地方,那麼即使天黑了也抓不到一隻鳥;如果把網撒在鳥多的地方,那麼就會驚嚇到鳥;所以必須把網撒在現在無鳥但必有鳥來的地方,那麼就能抓到很多的鳥了。現在您打算把錢財用在居高位的人身上,但居高位的人瞧不起您;把錢財用在小人的身上,但小人對您卻一無是處,從而又浪費了錢財。您必須把錢財用在雖然現在沒有地位但將來必成大器的人身上,這樣才能達到您的目的。”
周共太子死
[原文]
周共太子死,有五庶子,皆愛之,而無適立①也。司馬翦②謂楚王曰:“何不封公子咎③,而爲之請太子?”左成④謂司馬翦曰:“周君不聽,是公之知困而交絕於周也。不如謂周君曰:‘孰欲立也?微告翦,翦令楚王資之以地⑤。’公若欲爲太子,因令人謂相國御展子、嗇夫空⑥曰:‘王類欲令若爲之,此健士⑦也,居中⑧不便於相國。’”相國令之爲太子。
[註釋]
①適立:指確立太子。②司馬翦:楚臣。③公子咎:周王五庶子之一。④左成:楚臣。⑤資之以地:把土地封給公子咎。⑥嗇夫空:小臣名叫空的人。⑦健士:猶言桀驁不馴的人。⑧居中:意即以其桀驁不馴在國中。
[譯文]
東周武公的共太子死了,周武公另外還有五個庶出的兒子,他對他們都很喜愛,但始終沒有拿定主意確立誰做太子。大臣司馬翦對楚懷王說:“您何不趁此給公子咎封賞,以此替他申請爲太子呢?”大臣左成也對司馬翦說:“周君不採納您的建議,這樣您的謀劃也只能付之東流,而且楚國會因此與東周交惡。不如去對周君說:‘主君打算立哪位公子做太子,請私下裡告訴我,我會讓楚王把封賞給他。’公子若想做太子,您可以派人去對楚相國的車伕展子和小臣嗇夫空說:‘楚王似乎有意讓公子若做太子,公子若一向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如果他當了太子,對相國可是百害無一利。’”於是楚相國便讓公子若做了太子。
三國隘秦
[原文]
三國隘秦①,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輕也②,留其行。有人謂相國曰:“秦之輕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國之情,公不如遂見秦王曰:‘請爲王聽東方之處③。’秦必重公④。是公重周,重周以取秦也。齊重故有周,而已取齊⑤,是周常不失重國之交也。”
[註釋]
①隘:阻絕。②輕:輕視,輕慢。③聽:偵察。④重:重視,看重。⑤而已取齊:又取得了齊國的重視。
[譯文]
韓、趙、魏三國阻絕了秦的勢力向東方擴展,周君派遣自己的相國出使秦國。但唯恐受秦國的輕視,這次出訪的計劃便停止了。有人對相國說:“相國出訪秦國,秦國的態度是輕視還是重視,尚不明確。秦國此時很想一探韓、趙、魏三國的的虛實,您不如立馬動身前去見秦王說:‘請允許我替大王前去偵察東方韓、趙、魏三國的虛實。’秦王必定會看重您。這樣您就使東周受到秦國的尊重,這樣一來,就是爭取到秦國了。齊國向來就尊重東周,東周在齊國的威信已經樹立了,這樣看來,我們實際上已經爭取到了齊國,這種既得秦又得齊的謀劃,纔是東周能長久受到大國重視應該採取的正確的外交策略。”
昌他亡西周
[原文]
昌他①亡西周,之東周,盡輸②西周之情於東周。東周大喜,西周大怒。馮且曰:“臣能殺之。”君予金三十斤。馮且使人操金與書,間遺③昌他。書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來。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東周之候④曰:“今夕有奸人當入者矣。”候得而獻東周,東周立殺昌他。
[註釋]
①昌他:一作宮他,西周的臣子。②輸:泄露。③間遺:間,間諜。遺,送給。④候:偵察敵情的人。
[譯文]
西周臣子昌他從西周逃到了東周,將西周的秘密情報全都泄漏給了東周。東周的國君爲此龍顏大悅,西周的國君卻爲此心生憤恨。大臣馮且對西周的國君說:“我能殺掉昌他。”於是西周君就賜給馮且三十斤金子。馮且派人潛進東周去做間諜,把這三十斤金子和一封密函送給昌他。信上寫道:“告訴昌他:假如事情能夠辦成,就傾盡全力去辦成;如果事情無望,就即刻返回!唯恐時間長了,夜長夢多必定會泄漏,那就會白白地去送死。”而後,馮且又派人假扮成告密者,假意告訴東周偵查敵情的人說:“今天晚上會有奸細偷渡到東周國境來。”偵察敵情的人悄悄等候在那裡,果然就逮到了那個前來送密信和三十斤金子的人,並搜出了那封信,並將其交給東周君,東周君立刻下令殺了昌他。
昭翦與東周惡
[原文]
昭翦與東周惡,或謂照翦①曰:“爲公畫陰計。”照翦曰:“何也?”“西周甚憎東周,嘗②欲東周與楚惡,西周必令賊公,因宣言東周也,以西周之於王也。”照翦曰:“善。吾又恐東周之賊己而以輕西周惡之於楚。”遽和東周。
[註釋]
①照翦:應作昭翦。楚臣。②嘗:通常。
[譯文]
昭翦與東周的關係惡化了,有人對昭翦說:“我想替您謀劃一個陰謀。”昭翦說:“什麼陰謀?”這個人說:“西周異常憎恨東周,多次想讓東周和楚國交惡,西周必定派刺客暗殺您,藉此對外宣稱東周派刺客殺人,目的是使楚王憎恨東周。”昭翦說:“對。我又恐怕東周也派人暗殺我,最後使楚國與西周關係惡化,從而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於是昭翦立即與東周講和。
嚴氏爲賊
[原文]
嚴氏①爲賊,而陽豎②與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載以乘車駟③馬而遣之。韓使人讓④周,周君患之。客謂周君曰:“正語⑤之曰:‘寡人知嚴氏之爲賊,而陽豎與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國不足以容賊,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也。’”
[註釋]
①嚴氏:即嚴仲子。此句是說嚴遂派聶政刺殺韓相國俠累。②陽豎:聶政的副手。一作“陽堅”。③駟:一車駕四馬。④讓:譴責。⑤正語:直言。
[譯文]
嚴仲子指使聶政暗殺了韓相國俠累,陽豎也參與了此事。他們二人路過東周時,東周君留他們在東周住了十四天,之後用四匹馬駕的馬車把他們送回去了。韓國派人來指責東周,東周君爲此感到十分憂慮。一位門客對東周君說:“您去直截了當地對韓國的使者說:‘我知道嚴仲子的暗殺行動,也知道陽豎也參加了此事,所以特意留他們在東周滯留了十四天,以便等待貴國的指示。可我們國小勢弱,長時期地收留殺人犯的也是不太方便的事情,加之貴國的使臣又遲遲不來,所以我們才把他們打發出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