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棄民

公議剩下的時間,主要是飲酒、閒扯:凡屬軍政要務都屬有司管轄,犯不着麻煩主持大事的公卿們,他們只管坐而論道。一直坐到餉午,魏齊傳膳上來,八簋九鼎,聲言系大王賜宴。諸公安坐,魏齊分膳,芒卯和大梁尉一份份擺到諸公席前。衆人吃罷御膳,又各飲一爵醇酒,才陸續辭去。魏齊隨請芒卯和大梁尉同到相府再議。兩人遂隨魏齊一齊出南宮門。

南宮牆下隔一丈小巷,是一溜高宅大院,只不過正門都開在另一側,這裡只有後門;深巷臨近宮牆,有人持節巡視,如非親近,斷不可能從此通過。魏齊爲示友好,在大梁門將公父、公叔之類的給送走了,就帶着芒卯和大梁尉從禁巷直入相國府。

由於是從後門而入,芒卯和大梁尉兩人唯恐看到什麼不該看的事情,個個眼觀鼻、鼻觀口,目不斜視,隨着魏齊穿過後院,直入前堂。可能事先有人報了信,也可能是魏齊持家嚴謹,一路上除了遇到幾名僕婦和家僮,並未發生什麼意外。這之前,魏齊叫來一名家僮,低聲囑咐了幾句,家僮跑着出去了。

進到大堂,兩人就要向魏齊見禮,魏齊連忙攔住道:“你們別看我當了相,各個典儀裝模作樣的,其實最討厭繁文縟禮了。諸卿自便就好。如要演禮,我還得請諸卿出去,從正門迎入,那時纔講呢!”衆人大笑,各自作了個揖。

魏齊道:“吾等移席相近,促膝而談,置酒於前,自酌自斟,可乎?”兩人道:“正要如此,方是放開襟懷。”

三人一齊動手,把三張席子拖到一處,一衆舍人在下手擺上一張承盤,燒着些木炭,上置溫酒的斝;另一隻承盤內放着三隻爵;再擡來一隻甕盛滿酒,放在堂下。魏齊便要來斟酒,兩人連忙攔住道:“相國相約自酌,怎可言而無信!”推讓一會,魏齊到底拿起斝把三隻爵都斟滿,只說“聊盡東道之誼,而後諸卿隨意”。三人舉爵同飲,隨將爵放在席前。

魏齊道:“請衆卿相會,其議有三。其一,西南如何列陣;其二,四鄉之兵如何安置;其三,信陵公子如何妥置。”

芒卯道:“前二議並不難,只要秦軍必入啓封,大梁尉想已有成策在胸。”

大梁尉道:“偏俾之見,若秦軍必入啓封,則明晨一偏出西門,一偏出南門,分至城外三十里屯紮。北鄉河右軍至西門外與武卒合;東鄉軍繞至城南,沿河據守。北鄉左軍自水門入,以充各門守備。至於西南守備,西、南兩鄉各遣本地鄉軍歸裡即可,不必他調。餘軍仍駐原地,可相機轉用於各方。”

芒卯道:“大梁尉所言可行。惟西南一線還要派武卒靖邊,否則鄉民歸裡,恐生混亂。”

大梁尉道:“將軍思慮周全。派至歸里民軍各營的武卒,即時靖邊,所有閒雜人等不得通行,各里鎮靜,不得喧譁!”

芒卯道:“善!”

魏齊道:“如是則二議皆定,唯信陵公子一事,如何是妥?”

芒卯道:“此事最是棘手。公子千金之軀,武卒萬餘正是用武之時,均需妥爲撤回。然中堅一動,全軍立呈崩解。散軍遍野,必然生亂,爲害甚大。如按例散軍,則軍勞而無功,何以對天下,何以對士卒!”

魏齊行禮道:“大王一時發仁心,欲荒鄉之民得安其身,卻落得狼狽至此,思之令人感慨。芒卿身負重任,無功而返,反受顛沛,又何嘗不使人嘆息。信陵君貴家公子,荼食塊臥,櫛風沐雨,王心難安。甚有望於衆卿矣!”

二人一齊回禮道:“臣等怎敢不盡心竭力,以報王恩!”

芒卯道:“大略而言,圃田城外民軍要在秦人佔啓封后,即時解散。不可在此之前,恐秦人乘隙攻圃田。此事二難,一難在未卜秦人何時佔啓封,如遷延時日,軍中糧盡,則變亂自起,而至不可收拾。二難在散軍後,得保公子與萬餘武卒萬全,如無妥法,激起民變,則有不可言者。萬全之策,必在散軍時各加軍功一等,免當年本家糧賦。”

魏齊哭喪着臉道:“哎喲,我的芒大將軍,我都說了,此策不可行……別爭,我給你交底:臨近年關,慶典、大宴、賞賜,一應宮內開銷;武卒、朝臣、公卿、鄉老、工匠,一應錢糧應支;……咳咳,這麼說吧,全都收上來也不夠開支的。五六萬戶一年糧賦,怎麼少得!”

芒卯道:“相國稍安,此五百里本報饑荒,大王仁心,焉得不救。救則必開倉。如以軍功折之,正好相當。豈不兩全!”

魏齊道:“賬不是這麼算。開倉賑濟只算得仁政,賑濟多少全在大王裁斷。而免糧賦那可是實實在在啊!”

芒卯道:“相國之見如何?”

魏齊道:“我哪裡有什麼策。我只把信陵公子和武卒撤回城內,民軍由他散也罷,聚也罷。但必是不可!”

芒卯道:“自是不可。武卒一撤,民軍無首無靠,如一路劫掠,其暴更甚秦軍,必如蝗蟲過野,不可複製。”

魏齊道:“我就知道不可嘛。如果民軍一鬨而散呢!”

芒卯道:“此爲潰軍。按律當斬。”

魏齊一拍手,道:“如大王發旨,潰軍回鄉免死,如何?軍也散了,糧賦照收,士卒得免於死,除少數剽悍之徒,其餘必然還鄉,其民亦不稍少。如有餓殍,再行開倉賑濟。如此行得?”

芒卯道:“軍國之事,怎得兒戲!不戰自潰,爲軍中第一大忌,不僅士卒當斬,即全軍將佐,無不死罪。”

魏齊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嘛,只此一例,絕不再行……否則不但我過不去,大王也必定駁回。如芒卿另有別策還好,否則大王相問,芒卿何對?”

一直沉默的大梁尉突然道:“偏俾願直至軍中,替回信陵公子。民軍之事,再不勞大王費心。”

芒卯道:“大梁尉意欲如何?”

大梁尉道:“只以將軍所言,長驅敵後,以死繼之!”

芒卯道:“秦人計首論功,十萬大軍恐不免矣!”

大梁尉道:“苟利國家,生死何計!”

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33章 出城第260章 議連衡第165章 破臉第198章 襲居華陽125章 洛陽白氏第50章 防民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0章 麻三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72章 節鉞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91章 美酒美姬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57章 交糧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344章 神蹟第104章 夜訪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75章 和議第22章 俠客第213章 贈劍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0章 行刺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99章 歸華陽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96章 張祿第144章 訪老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21章 管令第321章 管令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30章 司勝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30章 烤肉第80章 司馬堂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09章 乘其隙第51章 棄民第333章 積竹柲第357章 管祭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83章 俠士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73章 樽俎折衝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19章 夜襲第135章 打探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348章 管仲明第137章 軍市第46章 入國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48章 管仲明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7章 奸細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21章 豪強第273章 練兵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5章 計議第80章 司馬堂第367章 仲嶽親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