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夜行

四個驛卒由於忙前忙後地幫大家搬草料,搬傢什、糧食,自己打火倒是最晚的。等他們打起火時,周圍已經飄出了縷縷飯香。

這時,鄭安平看見信陵君和將軍晉鄙、驛吏麻三一起,向着自己這堆火走來。他趕緊跪直身子,其他驛卒也都跪直身子,向着信陵君躬身行禮。信陵君在這堆火前跪下,晉鄙跪在他旁邊,驛吏手足無措,不知道應該跪在哪裡。

當時所謂坐,其實是今天的跪。根本原因是當時中國人還不習慣穿褲子,長袍下面是兩條光腿,冬天最多加一保溫厚襪,如果不跪着,別的坐姿都會暴露的。

信陵君彷彿沒看見驛吏的窘樣,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包,略躬身道:“借諸君的地,叨擾了。我這有點鹽,我們一起享用。”他把鹽遞給驛吏,示意他往鼎里加鹽。

那時節,鹽是絕對的奢侈品,俗語云:用盡天下的錢,吃盡天下的鹽。說的就是鹽和錢一樣,絕不可能多到令人討厭。說這話的人絕想不到,有一天鹽會成爲令人望而卻步的“毒藥”,但願錢也有這一天。

魏國原在河西的故地,是鹽的主產地之一,但十多年前已經割讓給秦國了。這麼些年來,鹽越來越貴,還經常沒貨。所以一聽信陵君說鹽,鄭安平一行人眼睛就亮起來。

驛吏哆哆嗦嗦地接過這包鹽,小心地打開,用手指捏出一點,灑到鼎中。信陵君笑道:“多些……,再多些……,再放些……,加,加,加,哎,對了!”眼看一包鹽快放完了,信陵君這才讓驛吏停手。他接過還剩不多的鹽包,放進懷中。

飯熟羹成,信陵君示意驛吏分羹。有驛卒將蒸好的粟米飯盛上,放在信陵君身前。信陵君召呼大家圍坐過來,驛吏將羹分給每人一碗。信陵君接過羹,起身拿起一隻小盤,拔出匕首,向盤中切出一把粟米飯,向自己的馭手走去。一直到每人都從驛吏手中拿到自己的羹,坐到飯簋前,信陵君纔回來,從驛吏手中接過一碗羹,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上。驛吏最後端着自己羹,不知應該往哪兒坐,信陵君往自己旁邊一指:“請就祭酒!”驛吏一臉感動地在信陵君旁邊坐下,臉上放着光。

信陵君伸手從簋中撮出一撮飯,灑在簋的旁邊,權作祭天地。然後又撮出一撮,優雅地放進口中,慢慢地咀嚼。端起羹,啜了一口。

晉鄙第二個撮飯,祭天,入口,啜羹。

第三個應該輪到驛吏麻三,但麻三卻遲遲不敢伸手,拿眼看着地,大氣也不敢喘。

信陵君望着晉鄙說:“將軍,我們到別的夥轉轉。——大夥先吃。”站起身了,轉身走了。晉鄙也站起身,跟在後面走了。

看見他們走了,麻三這口氣才捯過來,回頭對大家說:“吃,吃,趕緊吃!”抓起一大把飯,兩手揉成團,塞進嘴裡,用力嚼起來。其他驛卒“嗷”的一聲,也都伸手大把抓飯吃,呼嚕呼嚕的喝湯聲也響起來。

等他們狼吞虎嚥吃了一回,簋底開始露出來,信陵君和晉鄙也回來了。他們似乎在路上談論了很長時間,信陵君正從懷裡掏出一段銅符,交給晉鄙,晉鄙雙手接過銅符,揣進懷裡。

他們走近驛卒所在的火堆,重新跪下。信陵君微笑着望向這些驛卒:“還要辛勞諸君!請隨晉將軍先行一步。”

晉鄙立即發出口令:“起立,整束!”

驛卒們立即站起,轉身走進驛站,洗手洗臉,整衣、束帶、正冠,汲好水,灌滿水瓠。

等他們收拾好一切,重新回到場地時,那些甲士們基本都吃完飯,圍在火邊低頭休息。門口站着信陵君和晉鄙,晉鄙手裡還拿着一些背囊,裡面應該是蒸熟的粟米飯,隱隱飄出香氣。

起見驛卒們出來,晉鄙與信陵君相互施禮告辭。晉鄙將手中的背囊交給每名驛卒一條,權着乾糧,帶着這五名驛卒一起走進暗處。

這裡停了三輛戰軍,有三名馭手坐在車上。晉鄙低聲說道:“我和麻三一輛,你們倆左邊那輛,你們倆右邊,上車!”

“不能點火把,都把耳目放機靈些!”他又回頭補充道。

六人上了三輛車,三輛車載着九人向濃濃的暗夜駛去。

大車駛上驛道,順序從河上一道石橋通過。這裡是驛道的終點,過了橋,驛道就消失在芒芒荒野中。

過橋後,三輛車整了整隊,晉鄙的車居中突前,另兩輛在左右十丈之外跟着。車前還有被前人踩出來的小徑,向人們指引着方向。

鄭安平瞪大了眼睛看着四周。天上半輪殘月,微光之下,四周一望無際。他又仔細聽了聽,除了微風,似乎什麼聲音也沒有。

隨着戰車漸行漸快,他耳邊只有車輪的咯吱聲和馬蹄的踢踏聲,還有呼呼的風聲,別的什麼也聽不見。

夜越來越濃,鄭安平發現自己已經很難看清草叢中被人踩出來的小徑。他不知道馭手是依靠是怎麼來辨認方向的:“難道真的是老馬識途嗎?”他在心裡問。

秋冬之交,夜風很有些寒冷。車在草叢中行駛,顛簸、搖晃得厲害;鄭安平站在車中,雙手扶軾,竭力維持身體的平衡,感覺很不習慣;人不斷被顛起來;兩手握軾太緊,胳膊也痠疼起來。他偷眼看了看旁邊的驛卒,那表情似乎還不如他。只有馭手,一會兒拉拉繮繩,一會兒甩甩鞭子,兩隻手什麼也沒有扶,完全靠兩條腿維持平衡,但卻似乎完全不受顛簸的影響。這讓鄭安平心裡升起一股佩服。

他少年時也學過御和射,那是“君子六藝”之一,是成年的必修課。但下了學堂之後,就再也沒機會用上。後來到大梁,投身武卒,更以步戰爲長,御基本用不上,射也不是用弓,而是用弩。至於讀書禮樂,乾脆不知放到哪個角落了!但畢竟練過,門道還是可以看出點。

他又往前看,隱約發現晉鄙似乎在不斷回身張望。他也回過頭去看,驛站場地上的火光隱約可見,別的什麼也沒發現。

他悄悄關注起馭手的身形來,自己也回憶着小時候從老師那兒聽來的駕車要領:放鬆身體,雙腿分開,再緊緊夾住。過了一會兒,維持平衡倒是容易了些,但腰又疼得不行。

“坐車真是個苦差事,還不如在地上跑呢!”鄭安平下了結論。

不知行了多久,前面響起嘩嘩的流水聲。中間車上一聲鐘鳴,三輛車停了下來。

第66章 濮陽呂氏第49章 庭議第85章 軍市第1章 鄭安平第121章 豪強第151章 匯合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58章 藍田玉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215 歃血爲誓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5章 夜行第240章 蓋聶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7章 點兵第173章 夜議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65章 執帚第157章 交糧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18章 退兵第132章 晉見第31章 陷城(二)第293章 韓援第46章 入國第88章 武卒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47章 龍陽君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44章 訪老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82章 爭武卒第26章 謀定第297章 會魏齊第57章 樑尉公子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53章 私授第10章 麻三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40章 勵士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80章 司馬堂第88章 武卒第171章 信用第297章 會魏齊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04章 夜訪第8章 管城第260章 議連衡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30章 烤肉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52章 賈匏第260章 議連衡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31章 麻太公第98章 敵乎友乎第41章 備戰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章 芒家父子第88章 武卒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75章 和議第83章 俠士第247章 魏使第173章 夜議第293章 韓援第129章 草舍第84章 侯嬴第26章 謀定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57章 管祭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64章 布衣第6章 囿中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45章 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