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入國

軍使受到讚揚,心情舒暢,話也就打開了:“敝人時運不濟,未能分得向東的差事。向東只跑三十里就有驛站交差了,向北得一直跑八十里。這可不是單單多跑五十里的事,得調好步伐,勻暢氣息,還要知道按時按候休息;千萬不能自恃體力,一股勁跑,那是肯定跑不下來的;要選好休息的地點,不然被強人發現就壞了;要按時進食進水,要不會抽筋的……”軍使嘮嘮叨叨沒完。芒卯攔住道:“路上可曾遇見強人?”

軍使道:“託大人福,敝人一切順利。”

“見過什麼人沒有?”

“那見過,行商的,下田的,不過都小心避過去了。那些人沒事時行商、種地,有了空隙,一樣殺人奪財。敝人命是小,延誤了軍情事大!”

車右的先生聽到這,嘴角也不覺向上彎曲起來。芒卯和芒申則都笑出聲來。

“做得好!”芒卯誇獎道,“這樣的人多嗎?”

“遇見過三五起吧?”

“三五起?每起有多少人?”

“可不定,許十來人,許三五十人……行商人多,下田人少……不過也有十多人。他們是不是約好一起去的?”

“行商當然要先約好,下田要約嗎?”

“如果情誼,也會約……能約十來人一起下田,這情誼……”

“行商大約都帶什麼,挑擔還是駕車?”

“駕車,牛車,走得慢。帶什麼?這可說不準,大車罩着呢。”

“他們往南還是往北?”

“往南往北?”

“也就是說他們的方向和爾一樣,還是相反。”

“各樣都有!”

“也有與爾迎頭相遇的?”

“有!”軍使肯定地說,“最後遇到的一起,就是迎頭遇到的。吾聽見前面有車聲,趕緊拐到另一條道上,伏在溝裡,等他們過去了我纔出來。是好多人的一隊行商!”

“沿途可有巡哨盤查?”

“未見!”

“荒唐!”芒卯狠狠地說。軍使見芒卯發怒,明智地閉上了嘴。

在沉默中,前面出現的城牆的影子,正是囿中。先行出發的門客已經將城守帶到城外道口等候,身後十輛牛車滿載糧秣。芒卯一行到一箭之外即緩轡慢行,隊形也從雁形轉成方形,芒卯的車突在最前面。車右先生跳下車,先行跑向城守,向城守報將軍芒卯到,城守一行即向車隊行來,而車隊見城守一行步行而來,也停下馬車,車左和車右都跳下車,芒卯也跳下車,向着城守走去,只有軍使不知所措,還在車上站着。芒申小聲道:“下車,立在車後。”軍使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芒卯與囿守見面後,相互禮敬寒喧了片刻,芒卯道:“家先生承囿守相待,予有榮焉!爾等尚需前發,如蒙賜換馬匹輛,則幸甚!”

囿守連忙讓一名手下和打前站的門客一起,乘車入驛站換馬。芒卯向門客低聲囑咐了幾句,讓他們離開了。

待門客離開後,芒卯對囿守道:“請暫摒退左右。”兩人揮揮手,周圍的人都退到十步開外。中央的兩人相互靠近,芒卯道:“秦人已入南關,多半直赴啓封,已有商旅爲其運送輜重,可能後續還有。”

囿守詫道:“生晨間見南關烽火,並未接報,將軍如何得知?”

“軍使交晡時入圃田,與吾同車回朝,不必一程程傳送,徒費時光。故爾知曉。不然軍使過時便到。”

“原來如此。將軍有何示下?”

“一定全聽大王決斷。啓封當大梁之南,素爲商旅之集,只有少數靖安之卒,爲吾鞭長莫及之處,必不可守。而啓封一失,大梁危矣!”

“將軍入朝,必有所計!”

“吾所計者,只有召當前所集樑郊軍屯於樑郊,以爲之備,故囿中當棄守。此計只守一人知道,預做準備,免得王令下達,臨時忙亂。”

囿守應喏着,隨問道:“將軍可入城歇馬,如王命緊急,生也負糧於道旁,可就此稍做休息。”

芒卯看了看遠處的十輛牛車,道:“軍情緊急,刻不容緩,今夜月色正明,可以快馳,交人定可至大梁,或可於王前與衆共議。輜車緩慢,且存於囿中,備餉士卒而已。”

“如此,生心何安!”

“盡心準備,此次解大梁之難,或在囿守。”

“敢不盡命!”

“卻不可提前走漏,激起民變。”

“敬喏!”

芒卯走回車隊,道:“稍息片刻即起程!”

這時,車士才離開車,或方便,或進食水,馭手則解下水囊飲飲馬。而城守一行則轉身離開返城。芒卯一邊進食水,一邊四下走着,與各車的先生們交流着,商量一路的行程和步伐。最後一致認爲,快步直駛入城應該沒有問題;如果快馳,中途則應該稍歇一次。各車又再一次確認了陣形變換的號音。各人經此打尖,感覺輕鬆很多,各自上車,各車緩步排成預定陣形,隨後各車都默契地輕抖絲繮,馬車改爲快步。

天色已經暗下來,月亮升在空中,灑下清涼。各車都沒有說話,埋頭趕行,只有軍使,冷天乘車,雙腿凍得又麻又硬;見着芒卯、芒申和車右先生俱泥塑一般一動不動,他也不好大動,只能悄悄地換腿縮肩,巴望着一步飛到大梁。

也不知過了多久,大梁終於在望,而在離大梁一箭之外,有一隊火把。這隊火把似乎也見到車隊,一支火把向前迎上來,近前了可以看出是一名騎兵,隨後聽到問話:“來者何人?”

車隊最前面的一人答道:“芒卯將軍回朝!”

等車隊駛到近前,人看得清楚了,這人撥轉馬頭,高舉火把,叫道:“芒卯將軍回朝~”飛馬前行。車隊中傳來一聲號音,車隊迅即在行進中轉成一列縱隊,緊跟在騎兵身後。騎兵馬跑得飛快,逼得這隊馬車也不得不改爲馳步,瞬間越過那隊火把,原來是兩隊,前隊是同樣手執火把的騎兵,後面則是彎弓控弦的騎射。在車隊駛過後,這隊人也以橫隊形勢跟在後面,直到城門前才改爲雙列縱隊馳進城門。在他們進城後,城門在“咯吱”聲中呯然關閉。而車隊已經由那名手執火把軍使直接引導到魏王宮大梁門前。

第26章 謀定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77章 聚兵第321章 管令第63章 商賈第11章 離城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62章 傷營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4章 又見屍身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09章 乘其隙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21章 管令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38章 席次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34章 訪友第170章 遠迎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66章 濮陽呂氏第366章 寧治第193章 將相和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45章 回朝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21章 豪強第20章 行刺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230章 司勝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60章 餱糧第151章 匯合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64章 失散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94章 再入小城第79章 掌兵第318章 退兵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13章 贈劍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0章 麻三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7章 奸細第52章 私議第50章 防民第1章 鄭安平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32章 晉見第70章 蔡澤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40章 蓋聶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56章 訪圃田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55章 段子幹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70章 遠迎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二章 戰警第1章 鄭安平第22章 俠客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17章 奸細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5章 見陳公第213章 贈劍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73章 練兵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90章 氣候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