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列陣(一)

張輒被晉鄙留在了大營,曹先生和靳先生帶着幾名門客中途離開,去巡察地形,爲信陵君充當車右的是一名身材瘦小的漢子,姓許,身體充滿活力。他不像別的門客矜持少言,嘴裡總是在嘮叨着什麼。信陵君一臉正經,對他嘮叨的話不聞不問,不理不睬,似乎沒聽見。然後,前面出現了小城,以及在道旁突然之間紮營的民軍。這裡的民軍早就點過卯,營司大約都去了小城,等待今天的行動命令,軍士們在原地休息。

車駛過軍營,進到城邊的廣場上,果然看到一羣軍官們聚集在那裡,留在小城的門客以及分派至各營的門客則以仲嶽爲中心另聚一羣。廣場周邊則是兩營武卒,他們也在原地休息,兵器橫放在身前。他們見信陵君戰車駛來,紛紛停止交談,按次站立在兩邊。休息的武卒也在一聲號令下起立。

許先生還未等車停穩就跳下了車,順手就把車踏翻下,伸手去扶信陵君,嘴裡嘮叨着:“乘車真難過,真不如在地上跑……慢着點……腳都木了吧……我說怎麼一動不動呢,乘車長了,全身都僵了!”信陵君還是不理他,自顧自地下了車,一邊整頓衣裝,一邊悄聲道:“跟車。”許先生聽說,又跳上車,對夏侯道:“走了,我陪你餵馬去!”

信陵君整頓好衣裝,跟隨的衆門客也列好隊,信陵君捧着鉞,一名門客捧着符,直走到城門口立定,門客們在身後一字排開。信陵君道:“得令!”衆武卒齊齊地震動手中的兵器。信陵君又道:“各校率、仲嶽先生隨我進城!”

在小城,共有五員校率,一員爲武卒校率,四員爲民軍校率,但均系武卒。他們隨着信陵君進入城門。

信陵君捧鉞道:“今奉晉鄙大夫主持大營,孤主小城事務,暫代偏俾之職。”

衆校率敬禮:“謹奉上令!”

信陵君道:“仲嶽先生心性忠純,嫺於事務,特總護五校十營。”

衆校率又敬禮:“敢不從命!”

仲嶽也敬禮:“謹奉教!”

信陵君道:“吾偏軍四方輻湊而成,暫無節符。孤之門客分在各營,各位可識?”

衆校率道:“相識。”

信陵君道:“衆先生依然隨護各營,但有軍情上通下達,以衆先生爲使,即爲合符。”

衆校率道:“謹奉!”

信陵君道:“奉令:吾部選精卒以爲興軍,其餘各部俱嚴陣以待敵。吾決,各卒選迅捷善走及精壯勇武者三人,編爲一卒爲興。武卒一校,左營左卒守城,務要安治全城,不令動搖。右營及左營餘部隨孤爲前部。民軍各校,各留老弱一卒守營,餘者俱列陣於營前以爲後援。但按軍令行事。各選卒到城前集結。一時後列陣完畢。各軍務要安定,違者必正軍法。各營飽餐,準備迎敵。”

衆校率皆道:“謹奉!”

仲嶽隨即宣令:“擂鼓,立沙漏!”

隨着命令一層層傳出,旗鼓車上傳來巨大的鼓聲。衆校率出城,各引營司回營。

仲嶽將一隻沙漏立在城門外的廣場上。兵士們回營,知道大戰將臨,一個個取出餱糧,準備飽餐一頓,畢竟,下一頓還有沒有是個問題。

又過了二刻,遠遠傳來馬車之聲。芒家父子帶着十輛戰車、十輛輜車到了。

信陵君領着衆門客將芒卯等迎進城中城主府裡,那裡爐鼎沸騰,正在早炊。芒家的門客被信陵君的門客們迎入廊下,芒氏父子則被信陵君引到正房,兩人坐下,芒申在下侍立,仲嶽則侍立在門外。

信陵君將適才所發之令對芒卯言講,芒卯讚道:“公子天縱之才,處置甚爲得當。臣不才,敢奉公子之教!”

信陵君道:“大王深賴將軍,不願須臾離也。某不才,疏於陣戰,暗于軍事,今日當戰,願得將軍指教!望將軍不棄!”

芒申道:“臣何能,敢當公子此任!惟大王召見,臣當宵夜往赴,怎得耽擱。”

信陵君道:“只此一日,黃昏便與將軍餞行,決不敢多留!”

芒卯道:“既公子如此相任,臣敢不從?願聞公子之說。”

信陵君道:“某尚未有法,惟將軍所教。”

芒卯道:“臣於昨日,已默看地勢,偶有一得,惟公子心裁。”

信陵君道:“謹受教!”

芒卯道:“時候尚早,天色微明,正好與公子觀看地勢。敢請公子且上城門一觀!”

信陵君道:“正合吾意,不敢請耳!”

芒卯對芒申道:“請王先生與周先生一同上城。”

信陵君也對仲嶽道:“請先生選幾位先生一同上城。”

信陵君他們登上城,城裡城外的景色盡收眼底。這裡沒有高大的樹林,更沒有高山,西邊遠遠的嵩山在望,北邊則可以一眼望到北邙山,東邊隱隱可以看到長城,迤邐着向西南延伸,一眼望不到頭。城上有武卒戍守,城中也有武卒巡視。城中街道安安靜靜,沒有一絲人聲。

芒卯道:“從外方向東,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亦無城池可依。這廢城與小邑雖殘破,亦聊勝於無。借城背一,或可一戰。昨日日晡,後軍移營時,後營遭秦輕兵窺探而潰散。從那時至此已近一日,我軍只嚴陣以待,並未派出哨探,不知秦軍動向若何。”

信陵君知道,芒卯這是在旁敲側擊地指責自己,主將離開大營,各種軍令無法及時下達,耽誤了事情。他既無可辯解,也不知該如何作答,只好擺出一副恭敬的姿態聽着芒卯繼續往下說。

“依臣所見,秦軍當出滎南,屯於廢城與小邑之間;而後向南延伸,從東南兩面攻擊小邑。”

“如此,卻當如何?”

“吾軍陣勢如常山之蛇,擊尾則首至,擊首則尾至。秦軍擊小邑,廢城方面自當卷擊秦軍側背。”

“如此,則戰勢無憂矣!”

“非也,小邑城薄無溝壕,臣恐秦軍雷霆一擊,即成齏粉。故臣難以決斷。”

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3章 出城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23章 大梁門衛第80章 司馬堂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81章 換防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60章 餱糧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94章 追蹤第327章 夜守第35章 計議第92章 整軍第196章 張祿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98章 離華陽第297章 會魏齊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13章 計糧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68章 城北驛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52章 私議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8章 管城第130章 烤肉第17章 奸細第17章 奸細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二章 戰警第320章 封賞第235章 貴公子第57章 樑尉公子第86章 尉府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32章 陷城(三)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43章 夜行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53章 匏瓠有助125章 洛陽白氏第41章 備戰第238章 議兵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28章 降服(二)第297章 會魏齊第77章 聚兵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6章 巡哨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44章 神蹟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20章 封賞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72章 巴姊第12章 張輒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7章 降服第158章 女閭第130章 烤肉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62章 傷營第67章 交酒第20章 行刺第41章 備戰第165章 破臉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30章 烤肉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37章 圖秦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40章 勵士第64章 布衣第6章 囿中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50章 防民第4章 信陵君第24章 調兵第163章 船離啓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