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五倫之首

聽了四人的介紹,印證了仲嶽先生對豕三的認識。他又問了四人一些與豕三相識、交往的細節,他發現這三人中,只有季河和豕三見過面,其他人都只是聽人說起豕三。畢竟窮鄉僻壤,哪裡有那麼多牲畜可屠!

夏天的白晝尤其長,而仲嶽先生又十分健談,充滿智慧,一衆人等一直走到天色全暗,才踏上歸途。

由於仲嶽先生在,大家不便抱着秸草到處跑,就留在昨天住宿的鄭安平宅中休息。

四名驛卒回到廂房內,大堂上只剩下仲嶽先生和鄭安平等五人。仲嶽先生關上前後門,衆人知道,真正的談話開始了。

仲嶽先生從最輕鬆的話題談起道:“右夥入大梁,得定婚期。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已成其五,但候親迎矣。”

小四道:“承君上及諸先生操勞,若臣者,焉得成之。”

仲嶽先生道:“呂先生親執雁赴女門,極言相贊。肆主本與右夥相交甚密,一聞便納雁而準,隨出女名及生辰。呂伯執歸,君上乃命卜氏卜之,得上吉之兆。後聞曹先生言,右夥願於歲末迎之。卜之得冬月十三,上上大吉。值右夥押車親至,豈非天哉!當即備辦彩禮,親至肆家。肆家與夥,四目相見,涕淚頓下。請出肆妻,夥三拜而禮成。夫妻殷勤囑咐,肆內酒保烹雞宰羊,吾等皆被其光!”

鄭安平道:“先生親至乎?”

仲嶽先生道:“非獨吾也,張輒先生、郭先生、曹先生、靳先生……凡往華陽者,無不至也。君上之不至者,蓋分所不當也。”

坐中所有人均爲動容,齊齊伏地拜道:“臣得何幸,得君上厚恩!”

仲嶽先生道:“其次者,乃鄭公子之婚也……”諸人見說到賜婚,個個正襟危坐起來。仲嶽先生道:“管邑小奴,公子其知也。身雖倚門,其性豪俠,其見卓遠,雖男子亦莫匹也,君上深敬之。乃思納入深宮,不過一妾也,辱沒其人。乃思贈與英雄,或爲良助。鄭公子與君上性命相交,非區區所能報也。今公子獨掌管邑,萬事艱難。小奴久居管邑,風俗諳熟,且見識卓遠,或與管令能得一助,則幸甚。”

鄭安平道:“臣何德,而得君上深恩!五腑內感,不勝涕零!”雖然口裡說着感恩的話,口氣卻十分平靜。

仲嶽先生看着俯首貼耳的鄭安平,道:“公子不必多禮。若管邑得治,管民得安,所得不亦多乎!”

鄭安平道:“臣敢負君上之望?”

仲嶽先生道:“小奴之子,年雖幼,天資驍勇,諸藝過目即會,會則能通。君上賜名蓋聶,意其猶勝聶政也。小奴賜名聶姬。”

鄭安平道:“謹喏!蓋聶尚在幼年,筋骨不完,若猝遇強敵,難免受傷。若動筋骨,其生廢矣。置於管邑之亂世,臣不知其意,願先生解之。”

仲嶽先生道:“蓋聶若居魏公子府,不過賤妾一家生子,名位甚賤,不得其用。惟願公子,舉而拔之,設庠之時,好加調教。令其根基堅固,才藝增長,則幸甚。”

鄭安平道:“管邑,僻邑也。縱設庠序,焉得明師,但以小學教弟子耳!”

仲嶽先生道:“公子勿憂,管邑若得庠序,君上親請明師主持,必不勞公子操勞!”

鄭安平道:“謹喏!但倉廩略實,即設庠序。”

仲嶽先生道:“先夫婦,而後有父子、君臣,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女怨男曠,失天之和。諸兄孤身,非所宜也。願其早家室焉。”

鄭安平道:“臣等無計,願聞先生之教。”

仲嶽先生道:“公子一月之內,可得迎婦乎?”

鄭安平道:“願聞迎婦之禮。”

仲嶽先生道:“守土之臣,例不離疆。君上乃送婦至長城,而公子迎之於疆界可也。至於迎婚之禮,君上家相當與公子議。”鄭安平聞聽,心中忐忑,少不了一通大出血,但也只得道:”謹喏!“

仲嶽先生複道:“管尉家室,若得其便,願即遷之。或於領中覓一妾室,終不得曠身空室。”

粟兄道:“臣等久在軍中,少近女身。雖有妻室,長養家中,終不隨臣。”

仲嶽先生道:“軍中無女,例也。然今掌一邑之政,終不能廢人倫。”

粟兄道:“敬喏!俟管令婚畢,臣即歸家室於城中。”

仲嶽先生又看向曹包。曹包道:“臣於草莽之中,閱女數矣。今願覓其未嫁者歸之可也。寧女負我,我終不負之。”

仲嶽先生點頭道:“敬候先生佳音。”然後望向犬兄道:“左夥壯年,亦當娶之。”

犬兄知道自己躲不過去,只得應道:“臣失怙恃,所歷者少。願於左近覓之。”

仲嶽先生遂對曹包道:“管丞體近民情,但有相配者,當與說之。”

曹包知道犬兄在圃田有父母,只不過自己報了身故,失了籍,外出當武卒。便道:“管邑之女,皆少婦德。來日當於圃田城中覓一佳偶,方相趁也。”與犬兄相視一笑。

仲嶽先生道:“如是而五兄皆得其偶也。非所逼也,蓋夫婦乃五倫之首,夫曠女怨,有失天和。邑中之人,見令尉之屬皆無家室,必懷疑懼,難生定心。心不定則氣不靜,氣不靜則神不安,思慮雜起,而爲動亂之源也。故婚姻者,實王化之始也。其義大矣哉!”

衆人皆拜道:“謹受先生之教!”

仲嶽先生道:“夏至之前,居宅其務也。夏至之後,人倫其務也。從夫婦乃至君臣,上下尊卑,禮儀成焉。願諸兄察之!”

衆人皆道:“謹喏!”

仲嶽先生道:“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此政治之大要也。身家豈容輕易哉。”

衆人複道:“謹喏!”

安排完下半年的政務,衆人歸房休息。——哪裡睡得着,各人都想着娶妻生子的事。

第二天,仲嶽先生再三叮囑了齊家就是治國的道理,囑咐他們一定要把家先安頓下來。一一確認了要做的工作、在吃過早餐後,就踏上了回大梁的路。

當務之大事,就是準備迎親。曹包親自跑到城中,向城主通報了君上賜婚管令,將要迎親之事。城主欣然承諾,但有所需,一力配合。曹包還不放心,一一找到各家家長,告知此事,提及可能需要女眷出面相助。各家家長亦無二話,均承諾鼎力相助。小四每天帶着一名驛卒或到圃田,或到南關通報,主要是與當地的驛站、長官混個臉熟。順便問起裁衣之事。圃田令聽聞信陵君賜婚,當即一應承擔,把官府的裁縫派了一人到管邑,給鄭安平定製了一套婚服,從爵弁到纁裳,約定一月齊備。只說是與管令相賀,並不收錢。

五天後,魏公子府儐相帶着兩人駕車到了。儐相是一名相貌端莊的中年人。進了城,相了形勢,又到邑中轉了轉,最終和鄭安平等敲定了婚禮全部過程。曹包一一記錄在一片木版上,不敢絲毫有失。儐相透露,信陵君將賜鄭安平全套戰車一駟,不僅轡飾齊全,還有全套武器。鄭安平聽到這消息,憑空掉下來一車四馬,頓時感覺壓力山大。但衆人都在喝彩,他也只得稱謝不已。

儐相不屑與野人打交道,只向五人交待清楚,就乘車返回了。曹包則再次進城,與城主和各家家長一一敲定儀式過程,他們需做的準備。過程之複雜,讓大家都有些頭暈。好在曹包還沒有頭暈,終於給他們說明白了。

鄭安平等四人則在一遍遍演習着整個經過。如果是管民只是婚禮的背景,略出點差錯還情有可原,他們是整個婚禮的主角,不能出一點差錯。四名驛卒,被兩兩派出,以通消息。

而這時,豕三來了。他沒有去管邑,直接進入廢城。小狗的叫聲驚動了所有人,大家出來一看,見是豕三,遂迎上前來,恭敬行禮。

豕三手裡託着兩條幹肉,獻與鄭安平道:“管令大婚,微庶謹備修束爲賀!”

鄭安平笑道:“豕兄亦入庠序乎?”引得衆人大笑。

大家一起進了城,到館驛之內,分賓主相對而坐。豕三道:“何不見管丞?”

粟兄道:“鄭兄大婚,需得管民相助,管丞乃召管民而教之,難得分身。”

鄭安平道:“臣之婚,兄其約親喚友,容臣爲東。”

豕三道:“不敢攪擾。鄉野之人,恐失禮儀。”

鄭安平道:“設若不便,臣當備薄禮以爲敬!”

豕三道:“若得管令之賜,得惠多矣!”

鄭安平道:“粟米一乘,得至兄宅,可乎?”

豕三一愣,道:“焉敢勞諸兄,弟當親爲。”

犬兄道:“唐叔車行在此,兄可傭車而往。其值取之官司。”

豕三道:“如此,甚感兄惠!”

豕三也不推辭,也不客套,直接到車行套了車,和一名車伕一起趕車到驛站。鄭安平等已經把粟米準備好,衆人一齊動手,擡上了車,豕三和車伕一齊駕車離開。

第88章 武卒第177章 點軍第87章 武將第60章 餱糧第156章 過橋第26章 謀定第221章 除警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39章 列陣(二)第72章 節鉞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29章 草舍第155章 共其利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4章 定計第356章 訪圃田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42章 失機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63章 商賈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3章 出城第136章 宴前第144章 訪老第333章 積竹柲第51章 棄民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372章 巴姊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89章 壯行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93章 韓援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4章 定計第42章 失機第334章 訪友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60章 議連衡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125章 洛陽白氏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61章 秦箭第21章 籌謀第356章 訪圃田第37章 點兵第3章 祭旗出征第83章 俠士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85章 見陳公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70章 賞罰第15章 升帳第142章 刺探第366章 寧治第16章 巡哨第4章 信陵君第58章 藍田玉第358章 夜聚第177章 點軍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53章 私授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45章 入韓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83章 俠士第262章 傷營第173章 夜議第53章 私授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42章 失機第273章 練兵第71章 吹臺第45章 回朝第82章 出城第340章 三牲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36章 宴前第131章 麻太公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0章 行刺第6章 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