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韓警

衆人說了自己心儀的庭院樹,穿過庭院,進入堂中。堂上有屏風,屏風前有案。兩側的房間已經做好隔斷,每側三間。各人一一進去,各房間都是空的,殘留着或多或少的施工垃圾。

推開後門,進入後院。後院不大,雜草尚未除盡;盡頭有一間正室,兩側各一間耳房。房屋東側建有圊廁。

從後院退出來,從兩側側門進入東西跨院,東院的主體建築是兩座倉庫,可以放糧食和錢物。西院則是飼養牲畜的地方,目前什麼設施都沒有,只在兩廂建有廂房,供廄人居住。

驛站比原來的設想的更加偏南一些,主要是爲了借用舊有的房基。驛站面積大約是小四官宅的三倍大,最北邊靠近小四宅院的是最大的院落,正中大堂,兩側都是獨立的房舍,左右相加足有十座之多。——這些都是借用舊有地基修築的,大約在這裡住的都是沒什麼身份的人,房基相鄰,幾乎沒有院子。再往南,過一個門,是一座小小的院子,建着五間房,應該是辦公和/或居住的場所。

偏南的院子是庫房所在。這裡的庫房比起小四的倉庫要小很多,但建了六座,可以存放的物品各類更多。門口建了塾房,可以供人居住。再偏南的院子則是牲畜院,目前同樣空蕩蕩的。

小四道:“這驛勝於樑西驛多矣。若樑西驛得若此之勝,吾何苦入管邑!”

粟兄道:“不過思爲驛吏而已。汝家近驛,便當驛吏也難長居於此。”

小四道:“何命運之舛若此哉!”衆人皆笑。

既然到了南邊,大家隨即拐向鄭安平的官宅。

一近其宅院,就能感覺到官宅的氣勢就遠遠超過小四的宅院。最直觀的就是院牆高大,院門高聳,佔地寬廣,門前設有照壁,門口設有臺階。粟兄道:“管令之宅,深具氣勢,領一城之威。”鄭安平笑笑,沒有應聲,卻“吱”地一聲,把儀門推開。

曹包道:“管令大開儀門,是必貴人。”

鄭安平深深一揖,道:“諸公駕臨,敝宅生輝。”衆人大笑,也不謙讓,直從儀門而入。

繞過蕭牆,眼前的大院令人都“啊”出了聲。小四家的院子已經令人驚歎了,但這座院子還通要更大,但並不顯得空曠。院子盡頭是三層臺階高的大堂,匹配了院子的面積;大堂兩側還建有耳房。兩邊的廂房也是內外兩間,寬度更寬。

大堂寬三間,兩側的房間各有五間。正面的屏風更加高大,屏風前的几案更加厚重。曹包推鄭安平道:“且往坐堂,吾等且瞻威儀!”鄭安平要推辭,被其他三人一把按在案前。鄭安平只得於案前正襟危坐,衆人一看,一齊喝彩道:“好威儀,好氣派!”

曹包道:“若手中執簡,腰中帶劍,真卿士之相也。”

鄭安平笑着站起,衆人一一看了兩側的房間。對東側,曹包依次言道:“節符、文吏、盜吏、功吏、計吏。”轉到西側,曹包再道:“議事、尉、丞、左夥、右夥。”

衆人皆轟然道:“吾等且各居其室,想見來日這景。”遂各自進入自己的房間。少時,曹包從房間出來,對鄭安平敬禮道:“臣得此計,願獻於令!”

鄭安平回禮道:“先生賜教,臣當敬領!”兩人皆笑。衆人也就從各自的房間出來。小四問道:“東側所居者何人?”

曹包再言道:“節符、文吏、盜吏、功吏、計吏。”

小四道:“其人安在?”

鄭安平道:“休聽曹先生之言,多方誤汝。小小管邑,戶不過百,焉得若許多吏!”

曹包道:“管令所轄,五十里也。戶少則五千,多則數萬。區區小吏,何足道哉!”

衆人又一起來到後宅。後院也不大,但房屋佔滿了整個寬度,兩邊沒有東圊等其他建築。東跨院和西跨院和小四的一樣,也是倉庫和馬廄,除了面積大一些,格局大致相當。

曹包道:“諸公何時入住新宅?”

鄭安平道:“城內並無鐘鼓,有事難集。”

曹包道:“其事易耳!”遂走出門外,左右一指,道:“設鐘鼓於門外,無論何人,皆得警報。”

鄭安平道:“如此,全賴先生!”

這時,小四突然道:“南邊有人至!”衆人順着城門望出去,果見有人順着河邊而來。除了南關的人,幾乎沒人沿河而來。於是他們迎了上來。等到看清楚時,才發現來的竟然是全副武裝的十名韓卒。這五人只是魏士子打扮,沒有帶甲兵,不好迴避,只得硬着頭皮迎上去。

韓卒也迎上來,爲首的施禮道:“諸公何至?”

曹包道:“吾等圃田令吏,見廢城中常有人行,奉命探查。敢問尊長何干?”

韓卒道:“亦見此處情形有異,奉命探查。”

曹包道:“敢問尊長,所查何異?”

韓卒道:“或言信陵君封於此,欲設官司。”

曹包道:“或有傳言,未見其行。”

韓卒道:“圃田亦未得其行乎?”

曹包道:“未所聞也。”

韓卒道:“諸公所見若何?”

曹包道:“但見城外新闢良田,荒原盡焚。”

韓卒道:“何以見之?領吾觀之。”

五人強壓抑着忐忑的心情,引着韓卒沿河過了橋,順着河邊走到小城附近,指着河對岸道:“尊長且觀,粟已抽穗矣!”

韓卒什長道:“管邑之人常在城南耕種,奈何轉至城北?”

曹包道:“尊長知管邑之深也。敢問舊田何在?”

什長也不敢引人穿城而過,怕發生衝突,遠遠地繞過城,靠近一看,這片田也開始抽穗了。

什長道:“怪哉!管邑今歲奈何耕種雙倍?又不在城南,覆在城北新墾其荒?”

曹包道:“奈何管民必於城南耕種?”

什長道:“管邑與華陽有約,凡有耕者,必在城南,以示向韓也。今復得北畝,是欲悔乎?”

曹包道:“管邑長在城下,今尊長令向韓,是未敢聞也。”

什長並不接曹包的話,但道:“是非下卒所能道也。今得其情,當歸報之。”領着衆韓卒就此向南而去。鄭安平等禮辭後,悄悄潛入廢城,登上廢城樓,注目觀看,一直到這隊韓卒完全走出視線之外。

曹包道:“事急矣!吾當速歸,兄其披甲枕戈,恐有夜賊。”五人急忙回到城中,曹包等不及開飯時間,袖了節符,匆匆而去。

到晚餐時,鄭安平隨意問城主道:“韓卒頗來攪擾乎?”

城主道:“韓卒不至,長城之兵不出,此兩國之契也。焉得韓卒攪擾!”

鄭安平道:“豕兄有音訊否?”

城主道:“未聞也。豕兄何訊?”

鄭安平道:“粟糧當收,恐有賊至。豕兄既無訊,今日無事。收穫時節,恐有盜賊,城中勿得懈怠。”

城主道:“謹奉管令教。”

鄭安平道:“城中守備何如?”

城主道:“管邑,小邑也。但四門設哨耳。若有警,但鳴金擊鼓而已。”

鄭安平道:“是則善矣!”

幾句話沒頭沒腦,聽得城主只嘀咕,不知鄭安平等人得到了什麼消息。

吃過晚飯,鄭安平等把所有的甲都穿在身上,重新整理了長戟、手戟,將弩和箭都理順了,放在最順手的地方。連五旺和五兒也察覺出有些不對勁了,五旺問道:“夜間有警乎?”

鄭安平道:“有備無患。”

到了晚上,鄭安平與五旺換了位置,自己睡在門邊,耳朵貼在地面上,半睡半醒地迷糊了一夜。——並沒有發生什麼事。

第二天,鄭安平找城主要了秸草,用車送到城中,全都放在自己的家中。四人全副武裝,讓城主感受到形勢嚴峻。他什麼也沒問,照鄭安平說的把秸草放好,駕車離去。城主走後,大家輪流上城瞭望,其餘人則仔細地巡查着城內的地形,商議着守禦之道。大家的共識是,如果在城內發生交點,自己四人憑藉地形和偷襲的掩護,加上皮甲保護,對付十來個人應該不在話下。如果對方的人數超過這個數,那就由小四帶着節符入長城報警、調兵,剩下三人竭力周旋,以隱蔽自己爲主,消滅敵人爲輔。

整個白天的商議,五旺和五兒都跟在旁邊聽着,見他們完全沒顧及到自己,覺得被輕視了,便道:“吾二人亦可出力!”

鄭安平道:“若戰起,汝二人當隱於暗處,勿爲賊見,或可全命。”

五旺道:“諸父有二戟,若予吾一枝,亦可殺賊。”

鄭安平道:“戰鬥非易,汝勿易視之。異日多加習練,或可上陣。”

整個白天也沒有發生什麼事。鄭安平讓五旺和五兒回城,把牲畜都趕來,就在城外放養,任由它們自由吃草。

有了兩處警戒,加上討論了戰術,武卒們感覺心裡踏實點,不當值的就在隨意躺在“自己的房間”裡,靜養休息。

到了晚餐時間,鄭安平等回到城裡吃飯。

第199章 歸華陽第22章 俠客第19章 邂逅第128章 階父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1章 陷城(二)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93章 將相和第50章 防民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05章 夜談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5章 升帳第65章 梁氏賈米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95章 覆命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6章 巡哨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6章 巡哨第3章 祭旗出征第25章 仲嶽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63章 密議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72章 節鉞第41章 備戰第165章 破臉第138章 席次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93章 將相和第158章 女閭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8章 列陣(一)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62章 離啓封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71章 吹臺第237章 圖秦第143章 夜行第171章 信用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47章 尉氏第30章 陷城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89章 壯行第340章 三牲第95章 郭子仲謹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58章 女閭第303章 韓襲第32章 陷城(三)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89章 壯行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55章 段子幹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28章 階父第32章 陷城(三)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03章 韓襲第302章 報喪第59章 拜將第82章 出城第128章 階父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29章 草舍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95章 覆命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33章 呂太公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20章 封賞第90章 整頓軍務第87章 武將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84章 侯嬴第35章 計議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96章 張祿第230章 司勝第80章 司馬堂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21章 除警第319章 請關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