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管邑之怨

在管民歸家途中,宿於長城驛。管邑之衆久受凍餒,今猝得煙火,皆激動難忍。食畢,張輒向城主說起十日後月明之夜,信陵君要來管邑會祭,並行狩、燒荒。城主想要錯後幾天,張輒解釋說,會祭必當月明之日,而接下來兩個月明之日都不可行,就到了春耕時節了。城主聽了解釋,雖然無法反對,但仍然心事重重。

張輒安慰道:“但得精壯數人相從,餘者在後吶喊、驅趕。有疾者可不出。”

城主只得道:“深感君上之恩!”

張輒道:“一應諸事,皆由令、丞等相告。今日勞累,可暫歇。旦日歸城,還有路途!”把一應家長都還回院中安歇。自己與鄭安平等五人同居一室,仔細商議了每日的工作進程才就寢。

次日晨起,驛站供應一頓早餐,隊伍再度出發。可能是晚上休息得好;正規吃了兩頓飯,雖然談不上吃飽,但也依了定量;加之歸家在即,衆人的精神看上去好了不少,行程也加快了。

列隊出了長城,行出不遠,小邑已經在望。再往前走,大量的老弱婦孺聚在路邊,見隊伍過來,一擁而上,瞬間就把隊伍瓦解了。張輒和曹包牽着馬車站在隊列外面還好,在隊列中行進的鄭安平等四人,陷入衆人的包圍之中,擠得他們根本無法作出任何反應。好不容易纔從人羣中衝出來,冠歪甲斜,幸虧把綬帶和印放入懷中,否則早已不知擠到何處了。城主徒勞地喊着,讓大家安靜,哪裡靜得下來。

抽泣聲出現,開始只是小聲,然後迅速蔓延,最後整個野地哭聲一片。張輒不敢再呆下去,對幾人悄悄招了招手,上了車,迅速離開……

城主雖然也在哭,但還是看到張輒離開,臉上若有所思。

進入長城後,張輒安排鄭安平等四人就住於長城驛中,讓他們密切關注小邑的情況。他和曹包上車急馳大梁。鄭安平等四人自然感受到小邑管民的怨恨和怒氣,這對他們今後的管理十分不利,心情都有些緊張。

小四很無助地問道:“奈何,奈何?軍心渙散,士氣不振,戰之必敗!”

粟兄道:“卻也未必。妻久離夫,子久離父,父久離子,一朝相見,相擁痛哭,人之常也。是時也,最懼截之。若因其勢而導之,非只無害,且有利也!”

犬兄道:“粟兄之言是也。吾等久歷戎行,驚譁之變,在在不少。但主將安定,無不立平。”

粟兄道:“故其要也,在吾等鎮靜以定。吾等驚惶,則事愈賁也。”

鄭安平道:“管邑難服,本在意中;久見而泣,亦爲常情。此心難服,其意難平,要之亦不過以德懷之,以刑威之。信陵君,仁義者也,曹叔乃其所用,雖爲丞,其實主事。吾四人雖衆,無君上則無以立。願以曹叔爲主,而聽之也。”

粟兄道:“鄭兄乃管令也,曹叔不過管丞,何以加兄之上?”

鄭安平道:“吾兄弟四者,皆武夫。治國者,武夫焉爲?必也,縱無聖達,亦在賢能!其於吾何有哉?曹叔生於士家,起於草莽,文武皆備,正堪其任也。”

小四道:“吾等皆以鄭兄爲首,鄭兄所教,自當會之。然上下之禮,不可廢也。若曹叔敬兄如令,吾等自尊之爲丞;若有失敬之處,吾等自投他處!”

犬兄道:“四兄之言,甚合吾意。但看曹叔如何,不可預爲主也。”

粟兄道:“今者張先生雖臨事無亂,然亦無策,中人之才也。曹叔一聽於人,非斷謀之人也。”

鄭安平道:“粟兄之見,正中綮肯。曹叔縱愚,其君上及衆先生何?其所籌策也,又豈吾四人所能及也?要之,領管邑者,君上也,非吾四者也。曹叔代君上而領管邑,聽之則聽君上也。今日之變,雖張先生亦乏其策;然其退也,必得良謀善助,而立其功也。非吾等所能及也。”

小四道:“兄之臣,亦善謀者也。若得其助,豈有他哉!”

鄭安平心中一驚,道:“恐命不久矣,焉敢勞之!”

犬兄亦道:“此臣時瘥時病,何也?”

鄭安平道:“老病久矣,又何問哉?然所歷者多,偶諮之則有卓見。”

粟兄道:“今者當若何?”

鄭安平道:“張先生既命吾等密探小邑,不可緩也。然亦不可近。可於城上觀之。”

粟兄道:“誠所計也。從今至晨,吾四人各上城一時,不可稍懈。”於是排定了次序,依次上城觀察一個時辰。鄭安平先自上城。現在天色明亮,正好觀察。

先向馭吏借了沙漏,以便計時。再與長城戍衛打通關節,允其上城樓觀察,說明隔一時辰,換一人上樓接替。戍衛驗過節符無差,又不用自己做什麼,自然應喏。

鄭安平上了城樓。長城是一道綿延的防線,防水防盜的作用多過作戰,城牆並不太高,但城樓卻建得儘可能高,以方便瞭望。鄭安平登上望樓,向四周看去,城外的小邑盡在眼底。除了少數幾處地形起伏造成的瞭望死角外,幾乎一覽無餘。回望城內,一望無際的水田,點綴着星星點點的農家,圃田和倉城如同大門一樣,矗立在水田之中。再遠處,囿中城隱約可見。他想望向華陽方向,實在太遠了,沒有看到。

他靜下心來看小城,野外聚集的人羣正在往小城中走。一直在樓上瞭望的士卒告訴他,他們在野外聚集了好長時間,不久前纔開始往回走。長長的隊伍如同螞蟻在爬,以慢得揪心的速度漫向小城。等他們接近小城時,換班的時間到了。來接他的是粟兄。鄭安平向粟兄報告了自己觀察到的情況:小城管民在野外長久聚集後,向小城移動。粟兄望了望,道:“彼等入城矣!”鄭安平見那隻隊伍好像停下來似的,一點點被小城吞噬。

鄭安平下城離開,回到驛站。站了一個時辰,雙腿有些痠軟,也不便坐下,就和其他兩人在院中打鬥,直到犬兄道:“漏盡矣,吾當上城。”三人才罷了手。結束好服裝,也不帶器械,把漏翻轉過來,便離開了。

少時粟兄來歸,鄭安平問道:“何得?”

粟兄答道:“無所得,但入城耳。”

鄭安平道:“盡入之乎?”

粟兄道:“盡入之。”

鄭安平道:“未知有少人通信,犬兄能見之否?”

粟兄道:“平曠野上,或得見也。若潛身隱形,其難矣。”

鄭安平道:“若小城四出報之,必俟其夜,吾難知也。今夜無月,無可奈何。”

小四道:“目雖不見,耳卻可聞。”

鄭安平道:“耳聞能以幾何?”

小四道:“三十里外,亦能聞也!”

粟兄不信,道:“入夜令其登城,且觀所聞幾何!”

三人正說道,馭吏過來道:”尊駕之炊何以爲?“

鄭安平道:“已交晡時矣?!吾等四人願求小鼎自炊之。”三人到前面,領了粟、鹽、梅、果蔬等物,以及鼎、柴、碗盞等項,壓了手印,回到院內,升火炊粥。

待粥成,已是換班之時,小四就要上去,兩人勸他喝了粥再去,定然不肯,說回來再喝。於是二人只能等犬兄回來,三人一齊啜粥。

犬兄望見衆人入城後,不斷有人出城,四出樵採,“暗計之,乃十四人,皆歸於城也。亦無外人與之交接。”看來觀察要領掌握得很到位。

三人每人先啜了一碗粥,便停下不再喝。火也不滅,小小地燃着,保着鼎中的溫度。鄭安平道:“若小城夜來無他事,旦日亦恐無他變也。” wωω• тт kan• ¢ ○

犬兄道:“但如兄所願!”

粟兄道:“縱有其變,其變奈何?逐吾等出管邑?”

鄭安平道:“是叛也,必遭族滅。”

犬兄道:“管邑近長城,必不敢反。但道路以目而已。”

鄭安平道:“誠如兄言,其至也,不過道路以目而已,出言不遜猶未可也。”

犬兄道:“或有一二粗莽之人爲之,必爲人所詈,安之不難。”

鄭安平道:“若爲他人所預,則奈何?”

犬兄道:“若爲賊人所預,則尤可畏也!其次則暗通韓人。其餘諸國,則未其然也。”

鄭安平道:“兄言是也。然其暗通賊人,所欲者何?暗通韓人,所欲者何?”

犬兄道:“通賊人與韓人者,皆欲得其利也。”

鄭安平道:“利從何來?”

犬兄有些猶豫,道:“或其中有通賊……若通韓者……”

粟兄道:“若只三五人所爲也,刑之何妨。況以一人之利,害一邑之衆,殺一人而衆皆服!”

鄭安平也有些猶豫,道:“若一邑以通賊而得其利者……”

粟兄道:“昔者刺君上,其出管邑乎?寧管邑皆知,而有所隱?”

鄭安平道:“君上,仁義者也,天下歸之,奈何刺之?此必有人所以謀也。吾與小四之訪麻邑也,夜宿管城,其夜甚不得安,人馬鼎沸,車聲轆轆,經夜不息。吾二人恐致災禍,但自保,未得其實。”

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364章 戒備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78章 驚訊第170章 遠迎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82章 疑雲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34章 訪友第67章 交酒第234章 旦夕評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53章 圃田之衆125章 洛陽白氏第31章 陷城(二)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33章 積竹柲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09章 乘其隙第38章 列陣(一)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1章 陷城(二)第308章 救暴鳶第202章 倉城第46章 入國第221章 除警第308章 救暴鳶第33章 出城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2章 張輒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95章 示警第345章 除夕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97章 會魏齊第93章 故地重遊第43章 等待第155章 共其利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63章 韓警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48章 管仲明第70章 蔡澤第308章 救暴鳶第42章 失機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43章 伐兵第1章 鄭安平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44章 慰功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02章 倉城第263章 密議第133章 呂太公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97章 會魏齊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9章 降服(三)第46章 入國第363章 韓警第93章 故地重遊第80章 司馬堂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36章 宴前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62章 兵符第345章 除夕第244章 慰功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358章 夜聚第14章 定計第42章 失機第345章 除夕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31章 陷城(二)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