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密書戰報

夜間的暴風給軍營帶來很大沖擊,地穴的頂棚幾乎被吹翻,火坑全部熄滅。有些枝葉掉進地穴中的火坑裡,差點引發火災。啓封的暗探來報,秦軍雖然住進了民宿,但應該也有較大損失,因爲一夜人喊馬嘶,未有停歇,至天明風息方止。所以今天估計秦人來不了。除前軍派出一營擔任警戒外,其他各營的任務是維修地穴。

張輒取劍回來,正好趕上三司和樑尉公子在與信陵君報告例會的情況,也就坐下傾聽。四人見張輒來了,紛紛問安,張輒表示感謝。他們見張輒帶着劍過來,以爲又有差事,張輒回答道:“見蓋聶習武,心爲之動。”這些人也向階下的小孩看去,果然功架端正,動作流暢,一招一勢,認認真真。也都表示讚歎。又見東閣內有女人,惟恐說錯,不敢多說,把正事說完就禮辭而去。

張輒把劍遞給信陵君,信陵君接過來,隨手插在腰間。他覺得服過仲嶽先生的草根湯後,汗出得少了,頭似乎也不那麼暈,嘗試着站起來,竟然也有了些氣力。心裡對仲嶽先生的佩服又加了幾分。對張輒道:“仲嶽先生乃神醫也,兩劑入口,病除大半。”

張輒道:“昨日亦服先生之藥,卻不似君上神驗。想其有偏私!”兩人笑了。信陵君嘗試着邁下臺階,想舞舞劍,可剛擺出一個架勢,就覺身軟力疲,趕緊上了臺階,復至門前坐下。

蓋聶一直練到粥熟才停下來。信陵君和張輒都沒有過去盛粥的意思,仲嶽先生親自用一個小案託着四碗粥過來,粥面上撒着鹽梅。按照規矩,信陵君和張輒都有一整碗粥,小奴是三分之二碗,蓋聶是半碗。但過去小奴一直自己喝那半碗,而把三分之二碗的一份讓給蓋聶。今天四碗上來了,信陵君和張輒因爲感冒都沒有胃口,兩碗粥沒有動。小奴和蓋聶各自端起自己的粥,呼呼地喝了下去。看着他們喝得香甜,喝完還意猶未盡,信陵君索性把自己的粥傾出一半來分給兩人。兩人不敢接受,信陵君道:“夜感風寒,恐有傷食,故少食也。卿但食,勿慮也。”

兩人謝了。小奴又把自己的一份倒到蓋聶的碗裡,蓋聶同樣呼呼地喝了。張輒在旁邊喝彩道:“壯哉!復能食否?”把自己的粥也分了一半給蓋聶。小奴和信陵君都勸阻道:“先生不可!”張輒道:“吾亦感風寒,恐傷食矣!”堅持讓蓋聶喝了。看到蓋聶心滿意足的樣子,兩人才把自己碗裡的半碗粥喝掉。把碗放在几案上,由蓋聶端到鼎邊,由門客統一清洗。

信陵君和張輒肚裡有了食,睏意上來了,拱手相辭,各自回房睡覺。

信陵君一覺睡到下午,感覺精神恢復了些,只是添了鼻涕、咽痛,起來活動倒還自如,不像早間渾身無力。他從席邊取劍插上,從東閣出來,就見仲嶽先生正與一幫先生閒話。信陵君走過去,道:“先生安好!”衆人見是信陵君掛着劍過來,都賀喜道:“君上大安,實衆軍之福也!”

信陵君道:“全賴仲嶽先生妙手!”

仲嶽先生道:“臣豈敢!君上所託之事,已與曹先生等訪過……”

信陵君知道是書寫功績文書的事,不動聲色地帶着仲嶽先生離開衆人,走到堂下。仲嶽先生道:“與曹先生等訪白氏車行,先生等以爲可,惟需將車行盡行戒備。車行人等但居於後院或別居他處。白氏家主艮用願車行人等一應供事,惟不得擅離。白氏家產盛大,恐有所失,故有此言。曹先生以爲可。文書之事,與諸公子計較,計得千牘一月,日但得三十牘,但三五人即得,無需多人也。芒公子言,牘書頗易,其文曰,‘某縣某鄉某裡某人等凡幾人,效力疆場,陷城凡幾,得首凡幾,皆敘功一爵。此照!’或丹書,或墨書,或混書,皆可。惟有功人名,不可誤也,必再三覈對,書於絹帛,與策簡同上。”

信陵君道:“丹書、墨書,或有異同?”

仲嶽先生道:“無異也。墨書硃批,乃其常也。”

信陵君道:“誠若是,簡牘無多,更需絹帛。”

仲嶽先生道:“絹帛者,非官府所有,皆各營自備。”

信陵君道:“各營自備?何以得?”

仲嶽先生道:“芒公子曾言,往時各營但以舊衣或裳或裙爲之,往往酸腐不堪。”

信陵君道:“既以各營自書……先生亦爲之乎?”

仲嶽先生道:“鄉野俚夫,焉得文書!非將軍府相助則不能。”

信陵君道:“然則何得而不泄乎?”

仲嶽先生道:“臣亦諮之於芒公子。公子言,往昔軍報所書,戰皆畢也;營報首級,軍報陷陣,皆與人言。從未戰事未了而報者。”

信陵君想了想,腦袋頓時又暈又痛,只得停下,道:“是必賴先生之策也。……先生之技神矣哉!病幾愈矣。”

仲嶽先生道:“亦當謹避風寒,慎勞慎思!”

信陵君道:“敬喏!營事一賴先生!”

仲嶽先生道:“現糧秣接續,營有地穴,略無疾病,營事皆付於諸先生與諸公子。”

信陵君道:“諸公子誰可任者?”

仲嶽先生道:“各領其事,皆可任也。惟忠勇者,其魏民乎!”

信陵君道:“魏民少吾知也,惟先生知之!”

仲嶽先生道:“君其任之以衛,以觀其勇。”

信陵君道:“先生所見,諒無差也。任公子爲衛,豈尋常哉!姑俟之戰後。”

仲嶽先生道:“民生於校尉府,頗有勇力,技藝精當,若任之以車右,其可也。”

信陵君道:“旦日且訪之。”

仲嶽先生辭去。行前囑自己的弟子再煎一齊葛根湯給信陵君服下。信陵君送走了仲嶽先生,轉到張輒門前,想進去探望,但見房門緊閉,恐有打擾,自己似乎有些累,也不願與諸先生閒話,就自顧回到東閣門前坐下休息。

小奴和蓋聶難得見信陵君清閒,也都出來,在門前坐下。

信陵君道:“蓋聶一日幾課?”

蓋聶道:“三課。”

信陵君道:“何課?”

蓋聶道:“其晨也,日出地下,故練腿;其午也,日照中天,故練手;其昏也,日薄西天,故練身。”

信陵君道:“善哉,其言也!其誰聞之?”

蓋聶道:“其有管叔者,過其宅,乃教之。”

信陵君道:“管叔其誰何?”

小奴道:“頗有人過其宅,或一二日,或三五日,或十餘日,管叔或其一也。”

信陵君想起小奴以倚門爲生,恐其羞慚,遂不再細問,只問蓋聶道:“管叔各以何法練腿、練手、練身?”

蓋聶來了興致,道:“腿法有八,走躥跳躍,進退正斜。”一邊說,還一邊比劃。“手法有六,上下前後左右。”……“身法有四,起落正倚。”……

信陵君看了哈哈大笑,這套操演雖然簡單,但卻扼要。尤爲難得的是,蓋聶竟然認認真真地依此盤演不輟。信陵君讚賞道:“難得志之,而尤難其行之!”

小奴道:“小兒自得此法,日習不輟。若論其餘,則癡如也。”

信陵君道:“管叔其草莽俠士哉,此法得技之要也。以此行之,固本正源,乃大乃長。管叔何以得其技矣?思之神往!”復問蓋聶道:“吾觀汝晨間之法也,與此法大異。”

蓋聶道:“腿法雖有八,變則無窮。變雖無窮,實八法也。手法、身法亦然。”

信陵君道:“其復誰得之?”

蓋聶道:“此得之於君上與諸先生。吾觀諸先生之習也,變雖萬千,不出其法。君上所教,異乎尋常,亦不離其中。故練諸先生之法與君上之法,實其法也。”

信陵君道:“舉一隅而三隅反者,此之謂也。”

仲嶽先生的弟子送來湯藥,信陵君喝了下去,睏倦也隨之襲來。他站起來,交還了藥碗,道:“身疲神乏,竟復睏倦。”小奴也起身,伺候信陵君回房躺下。躺下後,信陵君有些頭暈,閉上眼,似乎睡着了又似乎沒睡着,嘈嘈雜雜地迷糊過去。一會兒眼見陳公在說教,一會兒看見蓋聶在練功,一會兒鼓聲大振,喊聲大作,似乎發生了激烈的交戰……信陵君一躍而起,一把抓起身邊的劍,把守候在旁邊的小奴嚇了一跳,連聲道:“君上安好!”信陵君定定神,周圍並沒有金鼓之聲,自己不過是中了風寒,喝過藥,正在休息。

屋子裡很暗,看不出時間。信陵君問小奴道:“現當何時?”

小奴道:“想是晡時,諸先生已炊粥矣。”

信陵君道:“可有人訪?”

小奴道:“偶有問安者,並無他人。”

信陵君道:“仲嶽先生或張先生其至乎?”

小奴道:“張先生曾來問安,見君上安睡,即歸去。仲嶽先生則未至。”

信陵君自言自語道:“密書戰報其可乎?”這是晉鄙大夫交給自己的第一個在實質意義的任務,如果完成得不好,實在說不過去。但要把它完成好,實在沒有底。兩眼一抹黑呀!

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78章 驚訊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37章 軍市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95章 示警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79章 掌兵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22章 俠客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65章 執帚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215 歃血爲誓第22章 俠客第334章 訪友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45章 回朝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03章 危機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4章 定計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69章 誘供第261章 秦箭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21章 豪強第202章 倉城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05章 夜談第86章 尉府第358章 夜聚第131章 麻太公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77章 聚兵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46章 入國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29章 初戰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42章 刺探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03章 危機第37章 點兵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155章 共其利第22章 俠客第194章 追蹤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70章 賞罰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70章 蔡澤第30章 陷城第297章 會魏齊第103章 危機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1章 離城第57章 樑尉公子第54章 賣王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46章 入國第372章 巴姊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84章 侯嬴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1章 陷城(二)第48章 真心第20章 行刺第137章 軍市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7章 奸細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97章 會魏齊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99章 義士曹包第44章 入城第371章 司徒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