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陳公之言

再一次確認了秦人的確刑徒遍野,必以征伐加以消耗,故歲歲征伐,不得稍歇。這讓張輒一喜一憂。喜的是掌握了秦人政策的弱點,憂的是秦人的攻伐恐難以消除了,除非秦改弦更張,重新變法。

陳筮略閒談幾句就離開了,交待曾季給張輒看一看從鄭地給秦人運糧的情況。兩人重新開始酒談模式。這次酒肆送來的酒品規格很高,量很足,但不及早上的汽水鴨對口味,所以吃得比較慢,直到夕陽西下,兩人實在吃撐了,吃食還剩下很多。無奈只好出來,閒步消食。

一路回到竹筏繫泊處,交談一會兒,天徹底暗下來。兩人上了筏,曾季將竹筏劃到溱、洧交匯處,找了一個隱蔽的河汊停下,一臉神秘地對張輒道:“少時便見分曉。”

不知過了多久,果見一隊舟船從上游而下,船上張着火把,把周圍照得通亮。張輒一直數到十,最後一條船纔過去。待船隊過去,曾季把竹筏劃出來,遠遠地吊在船隊後面前進。沿途非常小心地靠着岸邊行走,藉助陰影掩護,也不敢十分靠近,途中有時會看不到船隊的蹤影;但曾季顯然熟悉這支船隊的行進方向,跟丟了不久,緊劃兩下,又能在夜色中朦朧地看到船隊火光。

走了半夜,船隊顯然進入了逆水,速度慢了下來。曾季也不再划船跟隨,把竹筏拴好,和張輒上了岸,沿着河邊而行。約走出五里,遠遠望見船隊已經靠了岸。岸上燈火通明,曾季拉了張輒一把,道:“恐有暗哨,不敢向前。”伏在岸邊觀察了好一會兒,張輒覺得沒有什麼可以看的了,對曾季道:“吾等且歸。”

曾季道:“兄其識否?”

張輒謹慎地回答道:“隔岸觀影,蓋得大略而已。”曾季微微一笑,轉身離開。

待二人回到湖邊草舍,天已微明。兩團衣物還堆在窗下。張輒換好舊的服飾,特別關注一下,沒有發現被擾動的跡象。顧不得連夜奔波勞累,立即啓程,往華陽而來。途中被魏軍暗哨發現擒獲,說明身份後,送到樑尉公子處,安全回到華陽城內。

入城時,軍中正在應卯。信陵君聽到張輒回來,也不等點卯結束,急匆匆地過來相見。見過禮,急切地問道:“先生隻身入險,令人不安。曾兄引先生何處?”

張輒道:“往見陳公!”

只一句,就把信陵君震驚了。他移近一步道:“陳公?先生見陳公?陳公何言?”

張輒道:“此行所獲甚多,真僞夾雜,願詳報君上。”

信陵君道:“然也,然也。先生辛勞,且暫歇,待營中事了,乃見焉。”

昨天,秦人也出陣了,但雙方沒有交手,對峙了半日,秦人收兵。一連兩天沒有戰事,營中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晉鄙沒有更多的命令,只讓各營嚴加戒備,不可稍懈。

昨天晚上,全軍都吃上了張輒買回的豬肉湯。魏高把豬肉分成六份,每偏一份。而武卒在分配時,照顧到了營數,大體上一營連骨頭帶肉夾雜碎能分到一斤左右,用一隻大鼎在營門前烹煮,衆士卒依次喝湯吃餱糧。至於民軍,就更加寒磣,好幾個鄉一起喝一鼎肉湯。雖然誰也沒吃上肉,但能聞到肉味,也令衆軍感到精神振奮,覺得君恩浩蕩。——畢竟,那是個中產階級一輩子都吃不上幾次肉的年代!

點卯畢,進入早餐時間。沒有職司的衆先生一齊進了府,就在院中一角煮粟粥。幾句核心門客圍着信陵君坐下,其他人有興趣的就坐在外圍,沒興趣的乾脆去聞粥香,或者幾處來來回回地閒逛。

信陵君很急迫地道:“張先生昨日一夜未歸,所獲甚巨。先生但言其狀。”

張輒道:“臣奉命往鄭會中人,不意途遇故人曾季兄……”

一名門客道:“曾季兄何人?”

張輒道:“曾季,俠士也,遊於四方,近則至於韓。”

那名門客道:“遊俠定居,必有所爲。”

張輒道:“先生之言是也,曾兄入韓,乃爲陳公也。”

一名門客道:“陳公何人?”

攪得信陵君不勝其煩,道:“但聽先生言!”

張輒還是耐心地回答了最後一個問題,道:“陳公名噬,說客也。說韓通秦,乃其人也。”

秦韓暗通,目前知道的只限於核心層,張輒突然說出,引得外圍的門客一片譁然。幾名內圈門客回頭伸手製止他們的驚訝聲,靜待張輒往下說。

張輒道:“臣於途中遇曾兄坐於道中,截斷去路。臣乃依言請二先生歸報,臣獨隨之往鄭。”他本來要說他與曾季的文王、周公之爭,但想到來的人太雜,怕有不好的影響,就忽略過去,續道:“曾兄言,秦自商君變法,秦人小過大罰,刑餘之徒乃三十萬,力田者少,秦王憂之。乃歲歲征戰,必得戰功,而贖人罪。臣聞而驚,問曰,輕罰省刑,而行仁義,不亦宜乎?曾兄曰,秦便商法久矣,雖有其弊,廢之不便。”

外圈有人道:“秦既爲戰功而來,舍一邊鄙小城,何損焉,奈何爭之久也?”

馬上有人反駁道:“年舍一邊鄙,魏即削也,何有魏哉!”那人不說話了。

張輒道:“與曾兄論之至午,乃往有申門見陳公。陳公先隱於一酒肆中,待吾二人至,乃出焉。五鼎四簋,以爲酒宴。”

四下又響起一片唏噓聲,好像很羨慕張輒獨得五鼎四簋的待遇,而自己只能在野外喝小米粥。

張輒不顧衆人的唏噓,道:“席間,陳公備陳秦魏之恩怨,斥魏首倡合縱,與秦爲敵。三入秦,雖敗而不悟。臣則責之秦之無禮,多奪魏城,秦負魏多矣,而魏不負秦。陳公曰,若效張儀舊事,而與秦連衡,則戰事可息,秦軍可退。臣不敢專斷,只哼哈以應之。”

信陵君道:“陳公與晤,得幾時?”

張輒道:“陳公言不久,即辭去。但以韓諾連衡爲辭,並指曾兄引吾觀鄭糧舟之至啓封也。”

信陵君、郭先生、靳先生齊道:“先生觀之否?”

張輒道:“入夜,曾兄引臣伏於筏上,果見十舟之糧順洧而下。曾兄駕舟尾隨,半夜,乃見其繞行鴻溝,而入啓封。入鴻溝後,逆水行舟,舟行緩慢,曾兄乃與臣棄舟登岸,潛入五里察看,見舟泊於啓封,兩岸燈火通明,想在卸船。恐爲秦暗哨所覺,不及靠近。所見若此。”

這下,門客們再也壓不住地議論起來:“鄭地”“十舟”“順洧而下”“直至啓封”,各種關鍵點都被一一提及。信陵君則沒有過多地思考韓秦相通的事,而是問道:“願先生詳敘陳公之言。”

門客們的聲音漸漸低下去,大家都在聽張輒的敘述。張輒道:“曾兄引臣至酒肆,曰,陳公將至,兄其待之!不意隔間內陳公應曰:‘吾已至矣。’唱酬已畢,陳公曰:‘久聞公子之名,無緣相見。’臣曰:‘公子亦頗聞陳公威名,而傾心焉!’陳公曰:‘臣與公子心意相通。昨聞公子訪臣下處,不敢自隱,乃邀一見。借酒肆之地相會,以慰平生之望!’”

信陵君道:“陳公何以知欲知其下處?”

張輒道:“臣往鄭地見中人,自以事出機密,奈全在陳公眼中。曾兄曰,鄭之半,盡其耳目也。雖不實,差相彷彿。”

信陵君道:“聞先生爲曾兄所請,仲嶽先生復請舊同先生行者,潛行入鄭,以會中人。中人乃告,陳公所居,居無定所,數日更替,並無常行。有時但宿宮中,王獻美女薦枕蓆以待。正嗟呀間,先生竟與陳公會,其樂何之!”

張輒道:“臣曰:‘公子聞小子攪擾陳公,心甚不安。但言若得相見,必再三拜上,以達敬誠!’避席三拜以敬,陳公於座回拜。臣曰,吾魏得罪陳公,而受天罰。若其能恕,願公恕之!陳公曰:‘秦之伐魏,實有不得已。昔吳子守西河,累戰侵秦,數入咸陽。諸侯相王以來,犀首首創合縱,集天下而攻秦。張儀連衡,親和天下,欲致太平;魏罷其相,而爲合縱,雖屢戰屢敗,而不改策,何也?秦王二十年,復以五國伐秦,秦割地以爲和。齊王滅宋,天下討之,秦爲首義,魏乃謀秦。秦與魏何虧,而當此罰?’”

信陵君道:“舌辯之士,其利若此!”

張輒道:“臣答曰:‘陳公論及五國相王之時,小子年幼,尚不及也。秦王二十年,乃秦奪魏數十城,魏不得已,乃合縱而相保。秦王復六國之地,六國自然退兵。何割地之有哉!王初即位,秦伐吾邊;今才二年,又至國郊。故秦負魏多矣,而魏不負秦!’”

信陵君亦讚道:“先生口舌之利,亦不下於陳公!”

張輒道:“陳公曰:‘秦入魏郊,非爲伐魏,乃圖自保。何者?秦出關東,必經韓魏,韓爲東道,而魏不允,是不得東出也。若得連衡,天下太平,豈非妙事!’臣曰:‘秦欲連衡,當遣其使,以達王意。奈何以兵相加,寧欲盟於城下乎?’陳公曰:‘非也。秦兵加啓封,欲動王之耳目,達意於魏王。今承魏王惠賜,令秦就食於啓封,大梁與鄭,皆供糧秣,未曾稍怠。’”

這下,衆人全體都炸了:“大梁與鄭,皆供糧秣?”“未曾稍怠?”……

信陵君道:“是何謂也?”

張輒道:“臣亦以此問於陳公,陳公答曰:‘張兄昧於時勢,曾兄其引而觀之,告於公子,以定大計!’臣曰:‘大計爲何?’陳公曰:‘若明於時勢,必得其計,夫復何言!’乃退。臣復問其苛法嚴刑,刑徒乃盈野之事,陳公曰‘有是!’”

第74章 將相和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41章 備戰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77章 點軍第230章 司勝第162章 離啓封第12章 張輒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30章 司勝第171章 信用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44章 慰功第70章 蔡澤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82章 疑雲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45章 回朝第10章 麻三第129章 草舍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51章 棄民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21章 豪強第27章 降服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88章 武卒第86章 尉府第103章 危機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41章 備戰第88章 武卒第22章 俠客第6章 囿中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95章 覆命第72章 節鉞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85章 軍市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86章 尉府第237章 圖秦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69章 賜婚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32章 晉見第8章 管城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235章 貴公子第64章 布衣第228章 戰臨第5章 夜行第157章 交糧第158章 女閭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275章 和議第230章 司勝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145章 曾季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333章 積竹柲第36章 定奪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82章 爭武卒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21章 管令第195章 覆命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63章 商賈第169章 誘供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52章 私議第21章 籌謀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52章 私議第83章 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