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宴前

呂伯在閒談間,得到許多信息,心裡有了底,嘴裡與呂不韋閒話,心裡暗自盤算。不久到了白府。

入府後,發現分散而行的其他諸人大多先到。呂伯與見過白艮,陪了許多罪。由於諸唐人數較多,惹人注目,唐叔依其才,各領職司,或堂前,或竈下,或井旁,或偏院,一一排定,由白艮叫人帶走照應。曹、鄭原定身份是護衛,不能上席,隻立於柱下;呂伯與須伯岸坐東,白艮、呂仲居中爲相。鼎前分肉唐叔自然是不二之選;往上端的,也從諸唐中選年輕老成者爲之。由於沒有采購成功,呂伯只能紅着臉,掏出一塊金餅塞給白艮。白艮推辭一番無果,說明記在賬上,也就揣進懷裡。

現在時候尚早,堂前竈下自有人照應,白艮即邀諸人入側間坐談,領一衆先到竈下將先前煮好的棗水搬過來,自然是曹、鄭二位護衛出力。衆人團團坐定,分飲着帶着絲絲姜味的棗水,精神緩了過來。白艮道:“華陽雖小邑,亦韓王孫所領,非參差所能過也。某等不才,久居此地,與其尉稍稍近之,略知其性。願諸君聽之。”

座中諸人聞白艮語氣正肅,均正色道:“正要聽白兄教訓。”

白艮道:“華陽尉,韓王諸孫,年初就職,嗜食貪財,驕橫淫逸,非易與也。諸公萬勿以其職卑而輕之。”

座中諸人道:“謹從教訓。”

白艮道:“言非易與,非有他難,但有‘禮盡事全’四字,其事易耳。”

座中人道:“願聞其旨。”

白艮道:“華陽尉,韓王諸孫,雖流落行伍,不欲人以武人視之。待之以士禮,尊之爲王孫,則爲禮盡。”

呂伯道:“此事易耳。須公子魏王商也,士禮嫺熟,可盡之也。”

一向不愛說話的鄭安平忽道:“貴行中亦備士人以盡禮乎?”

白艮道:“行中並無士人,宴席故事,須鄉紳士者相陪。”

呂伯道:“既有故事,應不破例,仍當請之。”

須伯岸道:“僕何能,自當居其後。”

衆人議了一番,均以爲須伯岸雖盡士禮,然畢竟外來,要有本地鄉紳鎮壓,諸事方便。議定,遂命呂不韋駕車往請二鄉紳作陪。呂不韋輕車熟路,一喏起行。

白艮又道:“華陽尉,嗜食貪財,所謂事全,即爲備禮,衣食用玩,四色必齊。”

呂伯道:“愚等遠來,諸物不備,敢請白兄置辦,金錢不敢有虧。”

白艮道:“不勞諄囑,禮物已齊備,只請諸君過目。”遂起身提來兩個小筐,分別打開與衆人觀看。一筐盡爲五穀五肉,一筐爲日常食用之物,雖無特別,惟品種齊全,花樣時新。衆人均禮道:“有勞白兄。”提過,放在一旁。

白艮道:“吾等夜來商議,只報備五十乘,惟食禮按百乘。諸君諒知。”

衆人道:“白兄費心。”

白艮道:“再願諸君更衣。華陽尉難與短褐者同坐。”

衆人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均爲出大梁時扮作短工時的打扮。到了滎陽和小邑,均未更衣,還穿着那身出來了。只呂氏昆仲着長衫。見衆人臉上露出難堪的神情,白艮笑道:“後宅自有各色衣裳,願往更衣。”

衆人即於座上再拜道:“微白兄思慮周全,事必賁矣。”

白艮將衆人領至後院,進到一間西廂房中,靠牆放着一排衣篋。白艮打開,裡面衣裳、袍衫、冠帶,一應俱全。衆人暗吃一驚,知道這其中必有不妥。但主人既已領入,自不好說破。相互商量一下,決定按本人原來的身份着裝。須伯岸換上士子裝;曹、鄭二人本也可着士子裝,但因爲要扮着隨衛,換了身素袍;二呂着裝與身份相應,不必換裝;唐叔原來也是一身短打扮,由於內定的角色爲分肉的冢宰,也換上了長衫。

換裝最麻煩的是換頭衣。短打扮時以短巾束頭,最爲簡便;士子要戴冠,着長衫要以長巾束髮,着長袍要戴抹額,均非常費時。白艮和二呂不用換裝,就在衆人間穿插幫忙。待換裝完畢,已過大半個時辰。接鄉紳的呂不韋已經進來通報,鄉紳已經接到。

衆人正好換好服裝,各按品級列隊,迎出門外。見兩名士子打扮的老者。白艮是東道,先行禮敬,道:“微庶何幸,得楊子、微子光臨,寒舍何幸!”轉向迎出來的衆人,道:“此諸君乃宴東,須公子、呂氏伯仲、唐叔、曹叔、鄭叔。”

楊、微二子只對士子打扮的須伯岸回了禮,其餘衆人皆只頜道示意。楊子問須伯岸道:“士子亦行商乎?”須伯岸道:“奉王命,不敢有違。”二子略一拱手,不再說話。

一行人進門登堂,分賓主坐下。白艮以居中人的身份打橫,呂、須、唐居東,二子居西,鄭、曹立在席後。二子寒喧道:“客何來?”

呂伯道:“微賤等自出洛,欲往啓封賈糧,轉往鄭國,尋些身家。”

楊子道:“客所圖非小。往者宴城尉,只吾等一人叨陪,今者庶子令吾二人俱至,想是大宴。客所圖非小也。”

呂伯道:“微賤之輩,久慕上國,願籍寸土,以安性命。凡有所得,不敢盡私,必與共之。”

微子道:“客能以士子爲助,所得亦大矣。敢請士子何氏?”

須伯岸有些窘迫道:“臣須氏伯岸。祖上豎頭須是也,爲王奔走,故得爲士。”

微子點頭道:“原來如此。豎頭須實晉侯所設,晉侯,諸侯也,非王也。”

須伯岸兩次窘迫起來,道:“翁言是也。臣無狀濫言,貽笑大方。”

二子見須伯岸如此,心中暗道:“臣吏之後,終上不得廳堂。”又轉向呂伯道:“近日道上不靖,客寧有聞乎?”

呂伯道:“正有所聞,秦人入韓魏。詳情不明,願公相教。”

楊子道:“公從洛來,當知秦人出關。前日從鄙邑呼嘯而過,聞昨已佔啓封。客往啓封賈糧,寧勿荒浪?”

第293章 韓援第56章 計謀第151章 匯合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18章 退兵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5章 夜行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65章 執帚第165章 破臉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58章 夜聚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20章 封賞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31章 陷城(二)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95章 示警第295章 示警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52章 賈匏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62章 傷營第275章 和議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68章 城北驛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4章 信陵君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60章 餱糧第364章 戒備第22章 俠客第340章 三牲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162章 離啓封第206章 洗塵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61章 秦箭第261章 秦箭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5章 計議第155章 共其利第113章 計糧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7章 奸細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206章 洗塵第126章 傭車第285章 見陳公第206章 洗塵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54章 賣王第138章 席次第213章 贈劍第194章 追蹤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34章 旦夕評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62章 傷營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60章 餱糧第65章 梁氏賈米第61章 席議第104章 夜訪第327章 夜守第50章 防民第79章 掌兵第84章 侯嬴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61章 席議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165章 破臉第79章 掌兵第38章 列陣(一)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39章 華陽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