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身擔之

呂氏突然拜入信陵君門下,這一戲劇性的結局,出乎席間所有人的預料,連張輒和仲嶽都有些措手不及,一時沒有任何表示。呂氏兄弟叩頭畢,即站起身來,堅持不肯入席,一定要立於張輒和仲嶽的席下,鬧得張、嶽二人也不得安席,跟着一起立起,遜謝不已。信陵君道:“請先生聽吾一言:吾府舊例,諸先生並無座次,隨其自便。現大梁尉、鄭公子是客,自是上座,其餘座次,請先生自便,仍歸舊座,無須移席。”呂氏這才歸座。

大梁尉道:“非公子,衆生難保其首領。”

信陵君道:“大梁尉固以爲,督民軍入城解圍爲不可取乎?如有一二可取,無忌一人擔之,開圃田倉以爲軍糧,提勁旅與秦決於城下。”

大梁尉道:“此非臣所敢知,所敢言也。”

信陵君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利國家可也。願大梁尉勿疑。”

張輒道:“三人爲衆。今只君上與大梁尉二人,可請晉大夫同來商議。無論如何,軍在此立不住。臣等亦當準備,或移師,或遣散,均非一日可辦。當議章程,以便施行。”

信陵君道:“確是如此。大梁尉大病初癒,鄭公子尚有餘創,且請回室歇息,並思良謀。院內微寒,但請張、嶽、呂氏各先生至舍下一議。”於是,仲嶽對自己的弟子們囑咐幾句,與信陵君一行出了門。大梁尉和鄭安平送至堂下,敬禮而別。

出門後,信陵君朝上望了望,已是月至中天,遂道:“時間不早。吾等不繞到前面,但從後門而入,倒也方便些。”衆人齊聲應喏。

只略一轉彎,就到了城主府後院。夏侯先生已將草料拌好,正在往槽中添加。信陵君進來,寒喧道:“夏侯先生尚未安歇!”

夏侯先生道:“草料已備,飼畢即眠。”

仲嶽先生道:“恐難矣!夏侯先生其上堂,少時有軍使用馬。”

夏侯先生道:“如須用馬,先生只管調動。吾就不上堂了。”

信陵君道:“還有雜事要向先生請教,先生其勉乎!”

夏侯先生道:“喏!君上與諸先生其上堂,微賤少時便到。”

張輒道:“何先生敬畜甚於人乎?”

夏侯道:“非敬畜而賤人也。飼不精則畜力不強,臨事必誤,不可不詳也。”

信陵君道:“專候先生,幸無遲也。”

夏侯道:“少時便到!”

信陵君道:“少不得還要請幾位先生共議。前夜已驚動先生,此議再請三五人即可。”

張輒道:“依然郭、曹、靳三先生。”

信陵君道:“善。此三先生俱擅軍務,自然要請。範先生籌謀深遠,許先生奇思妙想,亦一時之會也。”

張輒道:“領喏。”自己一人離開,去邀請相關門客。信陵君同着仲嶽和二呂穿過二堂,進入暖閣內。這裡無人侍候,幾人自己動手,鋪好坐席,卻是信陵君打橫,衆門客坐於兩邊。呂氏這才知道,信陵君府門客議事是這等座次,一時不知該往哪裡坐。仲嶽先生道:“議事無上下,隨意而坐。”自己先在右手上席坐下,呂氏十分不安,不敢坐於左席,只在仲嶽先生肩下坐下,信陵君和仲嶽也不勉強,只隨其意。

夏侯先生安頓好飼料,是第一個進來的,身上還掛着秸稈和濃郁的馬糞和馬汗味,略施一禮,就在最靠近信陵君的席上,與仲嶽先生對面坐下,向對面的三人行禮致意,三人回禮。另五位先生,依住處遠近,或單獨,或結伴而來。許先生明顯是從夢中叫醒,甚至沒有帶冠,只把頭髮胡亂地用根絲帶挽了挽,衣裳也是歪斜的,不成體統,被張輒拖拽着過來。進門時,左席已經坐滿。兩人見過禮,就在呂氏兄弟肩下坐下。呂氏兄弟很是不安,想要告坐,張輒悄悄用手製止了他們。

見張輒和許先生坐定,信陵君於座上施禮,衆人回禮。信陵君道:“夤夜請先生駕臨,固有要事。驚擾清夢,萬乞恕罪!”

衆人齊道“不敢”。

信陵君又指着呂氏兄弟道:“呂氏伯仲,廣聞博識。無忌何幸,得二先生相助,諮以錢糧諸事!”

衆人又與呂氏兄弟相互見禮。

信陵君道:“今夜所議之事,請……仲嶽先生相告。”

仲嶽整整衣帶,拱手道:“臣得聞,朝中所議,命大梁尉提本部軍,躡秦人後,與之死戰。君上回都。”

郭先生道:“先生所言,適才席間亦得聞也。且歸途宵小甚多,欲不利於君上。”

仲嶽先生道:“哦?臣卻不知。何人所報?”

信陵君道:“暗探秘報,不足爲外人道也。”

仲嶽先生不再說話。張輒小聲對身旁的呂仲道:“先生可曾得聞?”

呂仲不防有這一問,面色驚慌道:“啊?啊……,不曾聽聞……”

兩人小聲的對話,似乎沒有被信陵君聽到。他掃了一眼席間,道:“朝中所議,非獨孤也,且欲送十萬民軍。孤心不忍,願先生教我。”

郭先生不解道:“此言何意?”

信陵君道:“但請呂伯言其詳。”

呂伯似乎也沒想到信陵君會點到自己,直起身,拱了拱手,沉吟片刻道:“臣所得不詳,請但陳其略。朝中議論,方今大難,一則大梁,一則圃田。大梁之禍,迫在眉睫;圃田之變,變起腹心。如以圃田軍攻秦軍,則一舉而兩禍滅。故命大梁尉星座前來,替回君上;但日饗士卒,與秦軍一戰。”

張輒旁邊的許先生傳來懶洋洋的聲音:“魏人獻首,秦人領功,妙計,妙計!吾料秦將,這場功勞不小。但不知秦王更有何封!”

信陵君道:“許先生既識其計,必有以教我。”

許先生道:“此易與也!公子且領軍,大張旗鼓入南關,逼啓封,與大梁相互犄角。”

信陵君道:“奈軍中少糧何?”

許先生道:“鄰近圃田,何軍糧之少也!”

信陵君道:“圃田,王田也,非王命誰能應付?”

許先生道:“如大梁尉領軍,自然無糧。若公子領軍……但看願不願耳!公子王親弟,身居君侯,外掌雄師,實一人之下。但發一書,圃田守令誰人敢違?”

仲嶽道:“許先生妙計!臣等適才議得三策,引軍入長城,上也;就地遣散,中也;驅軍與秦鬥,下也。”

許先生道:“吾計無他,但先生上、下二策也。”

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70章 遠迎第240章 蓋聶第196章 張祿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260章 議連衡第27章 降服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09章 乘其隙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63章 韓警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96章 張祿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98章 離華陽第72章 節鉞第169章 誘供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32章 陷城(三)第273章 練兵第193章 將相和第21章 籌謀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73章 樽俎折衝第86章 尉府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87章 武將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09章 乘其隙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18章 退兵第55章 段子幹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47章 尉氏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363章 韓警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2章 俠客第195章 覆命第333章 積竹柲第24章 調兵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36章 宴前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87章 武將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22章 豕三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7章 圃田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285章 見陳公第33章 出城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69章 賜婚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338章 祭壇第29章 降服(三)第151章 匯合第170章 遠迎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93章 韓援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64章 布衣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50章 防民第171章 信用第48章 真心第41章 備戰第138章 席次第302章 報喪第132章 晉見第242章 撲空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7章 圃田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02章 倉城第74章 將相和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5章 仲嶽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40章 糶於啓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