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魔漲道消【求訂閱】

“河北兩路州府長官入陸王眼中者不多,李邈、張所爲其首也。陸王使人暗中勸降,皆爲其嚴詞所拒。現今大名府破,張所殉死,依次便是真定了。”河北空虛至此,梁山軍掃蕩北地,已確切無疑。陳瓘有時也不得不感慨,兒子的這一搏,真是可搏出一似錦前程來。“陸王根基穩固,人心在握,縱使士心猶有反覆,亦不過是細枝末節。”

難得啊,士大夫自己把自己說成“細枝末節”,難能可貴的很。

須知道士大夫口中的‘民心’更多時候是在指點自己,可是在梁山,這民心指的卻是真正的百姓之心。

陳瓘以‘民心’、‘士心’區分之,任伯雨自然懂得。

“李彥思在其位謀其政。當今聖上繼承大統以來,疏斥正士,狎近奸諛,任用蔡京、童貫一黨奸佞,驕奢淫佚,雖屢失民心,卻也不至叫一路疆臣都不戰而降了梁山。”任伯雨看着陳瓘,他清楚這個時候陳瓘來真定的用意。

都是經歷仕途數十年的人物,此刻就不需要去說什麼士林風骨,天下大義。但任伯雨就是好奇,“老夫素聞那位陸大王視士林爲朽木,視名儒爲草芥,恨大戶入骨,恨巨室入髓,何以就叫瑩中前來真定招撫了?”

這明顯與那位的風格不同麼。就梁山軍歷來施行的一套,那不是從頭到尾,一路車翻,敢有異議者,歷來都斬草除根,殺得乾淨的麼?否則士林怎會傳說他暴虐兇殘,爲有史以來蓋始皇帝第二!

“哈哈,這般言語就未免過於偏頗。陸王所殺之人雖多,卻皆是罪有應得之輩,從無濫殺無辜之舉,豈能稱得上暴虐二字?此以訛傳訛也。”

“昔年江公望有言:人君所以知時政之利病、人臣之忠邪,無若諫官、御史之爲可信。若飾情肆誣,狹己私忿以罔上聽,不可不察也。”即是說人君若要知道時政之利弊,人臣之忠邪,沒有像諫官、御史那樣可信的了。而若諫官、御史挾私情肆意誣言,爲泄私憤而擾亂皇帝的視聽,則此情不可不明察。

“人處於世間,所聽所聞所知,何嘗不與上相似?德翁亦曾爲親民官,當知道今日天下之大戶巨室多惡跡累累者,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而士大夫之流出於大戶巨室者多,寒門小戶者少,言語詆譭,不足爲奇。當今之世,士風日下,不可執也。”

“陸王雖嫉惡如仇,實則明察秋毫。”說道這,陳瓘也是覺得羞慚,這話說的他都臉紅。

“如此瑩中今日來此又是爲何?莫不是陸王以爲,這真定府內外大戶巨室,便就人人向善乎?”任伯雨語音中含着笑意。

陳瓘哈哈笑來,任伯雨這番話叫他想起了當日兒子陳正匯所述的那番話。

小地主【豪強】——大地主【士紳】——官宦世家。

其由小到大之中,積累手段相差彷彿,都是田租盤剝,或是恰逢天災,逼人不得不借貸過活。而後放人借貸,利滾利,一錢變兩錢,兩錢變四錢,無窮無盡也,如此般收割,自是無往而不勝。這般收攏附近人家田畝於自家之手中,內中透着無盡的罪惡和血腥。但陳瓘知曉,這卻是事實也,天下士紳百家,清正乾淨着十中無一。

而當地主由小變大,錢財不缺,便自想往權利。如是商賈有了錢財也想往政治,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地主卻比之更便易也,便是供養子弟讀書,旦有人能在科場出人頭地,或是以文明顯盛一地時,則便是聲望劇增,家族亦爲一地之望也。

如是要家族聲望長遠,便會一改往日面目,或施行善事,或修橋鋪路,或接濟鄉鄰,如是不一,如此三兩代人後便就是那遠近聞名的大善之家。書香門第,耕讀世家也。若是再好運的有族中子弟連連高中,科場得意,則便就是官宦世家,簪纓之族也。

“世間繁雜無數,紅塵利祿翻動人心,豈有那人人向善之地。德翁請看——”陳瓘拿出了一個冊子來,內裡記載了不少真定周遭世家大族的善行惡跡,何人可救,何人可折,一一標明。

“德翁可知道黃潛善?”

“福建邵武黃茂和,元符三年,庚辰科進士,知大名府事?”

“德翁真博聞廣見。”陳瓘拍手。“且以爲此人如何?”

“有志而無才,好名而無實,驕蹇自用而得聲譽,難當大任。”任伯雨道。

“哈哈,德翁真是一雙慧眼。那黃潛善與其族弟黃潛德,經年之見未嘗就沒那貪污受賄之舉,然如今這兄弟二人,一隨侍陸王左右,一外放元城縣令。何也?”

任伯雨的眼睛一動,心中瞭然,陸謙這是政策有所轉變啊。

“破大名時候,許貫忠曾諫言陸王,故王有所動。雖一時間難變根本,卻也於大戶巨室,善莫大焉。”陳瓘沒說的太過詳細,只是簡單了說了四個字——立功贖罪,任伯雨自然秒懂。

“再則,真定內外今名士雲集,我拼着臉面,要爲陸王留下幾人,只求盡己之力,求一心安。否則,不及十年,北地士林必功利之說當道,羣魔亂舞也。”陳瓘這句話中,更該將陸王換做他兒子陳正匯。但除此之外卻是情真意切。

陸謙厭惡周程道學,而好事功取利。那些士林敗類,自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文人無恥起來,祖宗都會不要,何況是道學。

“此般情形始於去歲秋冬時節。”陳瓘是好不嘆氣,卻也無力阻擋。他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他一樣不是?那樣的話,他也就籍籍無名了,如何能在北宋末年的士林中搏得偌大聲名?

任伯雨看了陳瓘一眼,沒有想到事情還有這般曲折。自從梁山軍橫掃齊魯,後者的名儒名士或是被清算,或是落荒而逃,再有就是‘寂寂無聲’。齊魯之地與偌大中原漢土,實則是切割開來。內中消息、情形,少有人知曉,任伯雨也是如此。

現下聽到陳瓘如此說,縱使他年逾七旬,性格已漸平和,也瞬間氣的面紅耳赤。

事功之學與北宋中期後逐漸興起的道學,相差太甚,乃是根本上的偏頗。雖說後世的程朱理學在朱熹這位集大成者還未出世之前,尚沒有徹底成型,更不似明清兩朝那般成壓倒性的優勢。但理學的根基在北宋時期已經被夯實了。

後世人說,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爲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天理”即是道德神學,爲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以儒家學說爲中心,兼容佛道兩家的哲學理論,論證了封建綱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恆性。

後世人自然會說理學空談誤國,陸謙顯然就是這一理念的受影響者。對於周敦頤和二程等十分之不屑。

可在如今這士林當中,這種以‘倫理道德’爲核心學說,影響力卻是十分之廣泛。若不是靖康之恥叫趙宋痛徹心扉,恐怕都不需要等到朱熹,理學就已經大成。更不用待到南宋末年,理學纔會被官方定爲官學。

這種學說只用來‘修身養性’,規範自我,還是甚好的。陸謙就覺得理學的‘理’字,就是華夏民族自古傳承的傳統美德,就是廣義上的華夏民族社會價值觀。雖然那一個個張口閉口都是理學的道德先生,本身私下裡並不能真就一一遵守。

但作爲一種廣義上的道德理念,還是有一定的用處的。只是這玩意千萬別跟政治結合在一塊。

從古到今,國家利益都是弱肉強食,可不會有那般多的溫存謙和。

陸謙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將學者和政治徹底的區分開,或許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去解決的問題。但他現在可以做到排斥道學先生。儒家如果真是一‘明智’的羣體,他們自然會做出選擇。

事實證明,陸謙想的沒有錯。那‘明智’的儒家士子,果然是拿節操當飯吃的貨色,在梁山軍的優勢確切顯露之後,如是雨後春筍樣兒層出不窮。

陳瓘把這一切看在眼中,自然是痛心疾首。年至六旬的他,思想觀念早就成熟,也早就鞏固,想叫他忽然的改變理念,那是不可能之事。對他而言,這兒子做官歸做官,他的學問是學問。

貢川陳家可是福建最有名的世宦家族之一,族中有一個十六字的祖訓世代相傳,那就是“事親以孝,事君以忠,爲吏以廉,立身以學”。這種治家理念,叫陳瓘先天上就親近道學。

任伯雨自也知曉君王傾向對於儒家學派影響有多巨大,聽了陳瓘之言,亦是長嘆一聲,“此間事大,當廣邀名儒雅士,撥亂反正。”

“德翁在此隱居亦屬無奈之舉。昔日黨禁讓人神傷,蔡京猖獗,童貫囂張,非只德翁,便是我亦對朝堂之事心灰意冷。然時過境遷,昔日朝廷已不復從前,舊國既去,新朝鼎立,德翁一雙佳兒又何必荒廢了滿身才華呢?”

此事,必然是要任伯雨出力。如此就要於人好處,且任象先、壬申先亦非是庸才,陳瓘還是很樂意引入仕途的。

任伯雨呵呵笑出聲來,“瑩中老友,你這說客端的稱職,始一見面,就說到此事,讓我不知該如何回答。不如說說那陸王治下,叫我這老朽之人亦開開眼界。去歲寒冬,河北遍地難民流離,陸王能納而濟之,活蒼生無數,此是莫大功德,堪稱萬家生佛也。叫我亦是生出佩服。”

陳瓘樂了,任伯雨這是答應了。當下說道:“自然是客隨主便,依德翁之言。”他在齊魯安居多時,對於陸謙治下民政多時瞭然。如此挑選幾件說來,那是信手拈來。

第一百九十八章 亂軍當中走呼延第一千章 父皇這是甚意思?第五百二十三章 遼軍入寇!!!第七百零四章 燕雲(二十七)第七十七章 一夜暴富第二百九十八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五百五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一十章 二和尚梁山鬥武第七百四十章 和紳跌倒,嘉慶吃飽第七百五十四章 算計第八百五十一章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夢醒時分真分外殘酷!第四百三十六章 再亡一將【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三章 歷史小白第七十二章 在劫難逃!【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四章 英雄玉麒麟第二十六章 哪來的晦氣婦人?【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八十五章 皇帝與倖臣第一百零三章 男人的運動第七百八十章 常規操作【求訂閱】第三百零一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求訂閱】第四百零三章 人心之險甚於山川【求訂閱】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的戰爭第二十一章 夜殺西門【求收藏,求推薦】第三十八章 梁山,我來了……【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三十八章 閉門自焚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戰獨龍崗(三)【第七更,還是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與武大【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七十九章 官奴【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畿近地,怎有如此巨寇?第十六章 蜈蚣嶺【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九十四章 刨趙皇帝的根兒第四百一十六章 非趙氏可比【求訂閱】第六百一十一章 烈火焚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急先鋒英雄孟州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燕雲(十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不是白給的第六百九十章 燕雲(十三)第八百零六章 天子之怒【求訂閱】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想當元帥的將軍不是好的將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燕雲(九)第五百五十章 長蛇七寸第四十八章 三雄入夥【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陸頭領高義第八十二章 晁蓋拜山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神羅第五百八十四章 進展神速第九百二十二章 自己有手有腳,自己打拼第五百一十五章 魚餌,誘餌和釣魚人第八百七十八章 來客第三十六章 人生目標【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二十一章 稱孤道寡的滋味【求訂閱】第四百三十六章 再亡一將【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二章 師從朱洪武【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九章 平遼寨第九十七章 贊梁山,英雄小聚義【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所向披靡第七百六十一章 明國的建立(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孕不育有良方第七百一十九章 金陵見聞第三百八十三章 “國教版”的威力第三百零九章 唐斌離心【求訂閱】第五百四十三章 關勝死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筋疲力盡第六百一十三章 老子慫包兒軟蛋第三百八十八章 鐵桿是怎麼煉成的【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一章 朝廷有難我歡喜【求訂閱】第六百八十八章 燕雲(十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落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叫我等立此大功【第四更,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一章 糊了董平一臉第五百六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心叵測,各有盤算第二百六十四章 數河北風流人物【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七章 援軍還沒來第五百零九章 胡說!第五百二十七章 英雄氣短第二百八十一章 陸寨主笑諷宋公明【求訂】第十四章 天下有數的奢遮人物【求收藏,求推薦】第五十五章 呼保義【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一章 戰幽雲【求訂閱】第九百一十九章 一份“合同”第六百四十章 國庫餘款第四百六十六章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第三百四十二章 此便是北地豪傑乎?【求訂閱】第七百三十五章 “要臉”皇帝【求訂閱】第八百零一章 不當爲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新舊之爭第三百三十四章 東溪村上遇舊人第一千零三十章 動員第一百一十三章 結盟第六十四章 陸謙用兵【求收藏】第九百九十二章 結盟第二十六章 哪來的晦氣婦人?【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零三章 一場驚喜無限的反轉大劇第四百七十三章 廬州【求訂閱】第八百二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百五十七章 契丹八旗第八百一十八章 勝敗乃兵家常事【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