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北塘炮臺

“嗚嗚——”

在聲聲汽笛聲中,日軍聯合艦隊旗艦鬆島號艦橋上面的伊東亨佑,出羽重遠,尾本知道——

登陸運輸船江戶丸號上面的小松宮彰仁親王,奧保鞏,大寺安純,伊地知幸介,黒瀬義門——

一羣日軍的海陸將領,都站在璀璨夜空之下,內心澎湃的遙望着西方黑色無邊的大陸輪廓。

哪裡是,直隸,津門!

夜已深,萬籟俱靜。

在大清的直隸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清日雙方各有異夢,都在暗夜裡積蓄着明天的力量。

在西洋歷2月18號的這一天,大清直隸省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日軍第1軍如犁庭掃穴一般,輕鬆的擊敗了通州清軍,嚇跑了張家灣的程文炳部,兵困燕京城。

光緒皇帝下令鎖拿替罪羊聶士成,並且一度異想天開的下昏令,命令大舅哥志銳去攻打東交民巷。

慈禧老佛爺強橫出場,再次垂簾聽政,下令朝廷‘光腚’乞和。

劉坤一在灤州熱熱鬧鬧的開了一整天的‘誓師勤王’儀式,幕僚易順鼎寫的誓師文花團錦簇氣血軒昂的簡直能感天動地。

誓師完畢,諸將準備在晚上痛飲一杯壯行酒,明日上午正式啓程勤王,就收到通州來電。

‘議和在即,灤州諸軍在原地待命,不得擅動’。

劉坤一頓時‘怒髮衝冠’的給通州去電,‘三軍將士礪兵秣馬,枕戈待旦,殺倭報效皇上之心拳拳,萬不可輕啓議和。’

甘軍遊擊王華,率領着1800名就要斷糧,而且手無寸鐵的潰兵,呆在虹橋村一帶的八九個村落裡面,翹首以待的等着劉坤一大軍的到來。

王華爲此還特意寫了一封長長的奏摺,準備到京師以後上奏皇上,奏摺中涕訴狀告旅順副都統何長纓跋扈,強行侵吞甘軍的罪行。

而何長纓率領着擴編的山海關軍團,經過了兩天的急行軍,一路風塵的到達了牛道口鎮,距離通州大約還有100餘里的路程。

預計抗倭軍將在20號下午,抵達通州城南的張家灣鎮。

南下的津門旅帶着大量的輜重,傷員,和14門火炮,剛剛抵達了寧河縣城,就接到了津門北洋軍務幫辦大臣劉坤一的急令。

‘朝廷旨意,議和在即,各部歸營不得妄動,柳剛志部暫駐寧河武毅軍大營,嚴束士兵在營地待令。’

柳剛志想了想,覺得現在還不是翻臉的時機,就大罵了幾句‘特麼比’,下令部隊進駐寧河大營。

而李經方則是率着傷兵,大清將軍們的屍骸,帶着大量繳獲的日軍銘牌,旗幟等各種戰利品,繼續南進。

李經方昨天在路途中,就收到了父親李鴻章手寫的家書,信中李鴻章對於知道他安然無恙極爲高興,並且詢問何時回津。

這次回津門,既是李經方的任務,同時他也想回家看一看,再和父親好好的進行一番詳談。

這一天,在這諸多的事情之中,有兩個當時看着似乎不是很波瀾的小細節,並不爲很多人所留意。

然而應該記住的人,或者說真不該記住的人,卻偏偏都牢牢的記住了這兩個小細節。

從而產生了兩個,深深影響了未來中國,甚至世界地緣格局的大變化。

其中一個就是歐格衲,還有黑木爲楨,之前對大清誓旦旦做出的,‘東洋軍隊將立即東退到寧河’‘不會攻擊燕京’的保證。

正式基於歐格衲的這個很正式的保證,大清皇室纔沒有在日軍圍困燕京之前迅速逃離,結果被日軍堵在城內,陷入極端的被動之中,任其魚肉。

這個保證,後來經過何長纓的大肆宣傳下,在後世產生了兩個很有名氣的諺語‘歐格衲的承諾’‘黑木爲楨的謊言’。

用來形容不守承諾出爾反爾,欺騙詭詐的人或國家組織。

也正是通過這件事,讓華夏國從上到下的智識分子,開始對之前深以爲信的西洋公理,條約產生懷疑。

進而真正的意識到,藏在西洋光輝外像下本質的血腥叢林法則。

由此,華夏和英國的蜜月期宣告結束,不再如同以前那般,相信英國的任何條約和保證。

並且開始改變了之前對‘西方文明’盲目的接收態度,批判多餘接受。

另外一個,就是山縣有朋在暫停火條件裡面第3條的‘遼東,朝鮮清軍’,引起了慈禧的警覺。

在大清皇室看來,任何一支並不知道,而且不受控制的軍隊,對這幾十年來一直苦苦掙扎,風雨飄搖的大清八旗來說,都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徵兆。

清日戰事走到此時,不管大清是輸的多麼的不光彩,似乎也都走到了尾聲。

而何長纓在安州,遼東的藏兵,還有在旅順的軍力,也已經將要漸漸的暴露出來。

而那個時候,他和他的抗倭軍所要面對的,就絕對不單單只是兇殘的東洋兵。

西洋歷2月19號,清晨6點,渤海灣北塘炮臺東北十五海里海面。

日軍艦隊混編艦羣。

“嗚嗚,——”

在聯合艦隊旗艦鬆島號信號兵石井力三郎的旗語下,混編艦隊開始分航。

一隊駛向北塘炮臺,準備攻擊清軍薊運河口的炮臺陣地,一隊駛向北面十五海里處唐河入海口,進行步兵登陸。

而這個時候,早已被驚動了的北塘炮臺的守軍們,都蜂擁的跑上了薊運河河口兩岸的北營炮臺和南營炮臺。

衆人望着東方海面如林,直衝天際的煙柱子,無不是駭然變色。

這北塘原本是正定鎮總兵吳育仁的防區。

朝鮮事起,李鴻章先後兩次抽調仁字軍去牙山增援,結果第二批在高升號上遇襲,死了八九百人。

第一批的三營仁字軍,則是跟隨江自康從牙山一路退到平壤,然後又逃到鴨綠江,最後和何長纓的抗倭軍一起去了旅順。

而在北塘大營駐守的最後兩營仁字軍,在何長纓奔赴山海關的時候,光緒就越過兵部插手,全部撥給了何長纓。

光桿司令吳育仁在心灰意冷之下,就回了津門的宅子裡養病,空着的北塘營房和南北炮臺,就成了津門道練水勇的練兵駐地。

而這些水勇自從來了北塘,朝廷又沒有槍支彈藥供應,就象徵性的給了兩百條前膛舊槍。

所有的士兵都是幹拿着軍餉,天天混吃等死的無所事事。

別說放炮海防,就連鉛彈都沒有打過幾顆。

“這些倭狗究竟要幹什麼,朝廷昨兒不是剛給津門來電說是停戰和談,不得浪挑釁事,怎麼又要打來了?”

負責守衛北營炮臺的營官沐長材,急的直跳腳:“就算真的要打,特麼的跑到北塘來打個***瞎沒見南邊三十里的大沽炮臺?擺擺舵輪就過去了,那裡纔是你們該去的地兒!”

第一百一十七章 爲了全人類第五百五十二章 奧山義章斃命第六百二十二章 借來一用第四百零七章 大連灣海防戰十第三百四十九章 渡江第二百五十七章 第一個基地第一百八十九章 平壤戰役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虎山三第九十九章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第三百零七章 鴨綠江畔的首站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2號高地第四百八十一章 火燒碉堡第四百四十二章 水豐失陷一第七百九十七章 擊殺天龍號第六百七十九章 火光搖曳第六百二十六章 炮擊第四十五章 廟太小第八十六章 我不如你多矣第五百六十四章 廣島來電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壤戰役十一第四百六十章 營城子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改詞第三十九章 安之,真名士也第三百九十五章 擊沉的第一艘魚雷艇第五百五十八章 止步山海第一百二十八章 葉志超要重兵安州第二百五十章 打嚴嵩第一百九十章 平壤戰役七第六百七十四章 回通州告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平壤防區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京郊一第七百八十二章 何長纓和劉步蟾第三百八十一章 等待,進攻第四百零九章 爲何不鬥雞走狗第七百七十章 突圍中的絞殺戰一第三十四章 張士珩第四百九十九章 守城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不求流芳但也別臭萬年第五百四十三章 攻陷安東第八十二章 同騎第六百四十三章 決戰山海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擊,反炮擊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連灣一第八十七章 星火燎原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沽口海戰一第六十一章 英德想賣大清不買第七百二十五章 東營一第六百零四章 石門寨第二百七十三章 何長纓,你去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沽口海戰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止步山海第五百九十六章 九門口長城七第四百四十八章 何長纓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七章 酷烈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沽口二第六十七章 中國領土,誰給你的權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軍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示範區背後的意義第五十章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第九章 你怎麼沒有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舍人關阻擊戰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遼東大勢千里畫卷第六百八十章 國戰無仁慈第六百三十二章 唐山炮火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沽口第七百三十八章 作戰令第四百一十四章 從此不用搭帳篷第二百七十三章 何長纓,你去死第六百一十二章 出關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洞仙嶺伏擊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我們要報仇第三百三十章 兄弟們,一路辛苦第二百三十七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七百四十六章 二十三年的遺憾第三十二章 時不待人第六百二十九章 餌和陷阱第六百七十章 不再仁慈第四百一十九章 爆破第二百四十一章 90度大轉向第八十二章 同騎第三百二十三章 相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今日令吾不歡者第六百五十章 克山海一第六十九章 何爺純爺們,鐵血真漢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鬥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回義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迷惑第二百零九章 安州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組建騎兵二連第三百七十九章 破頭山第五百零五章 反攻奉天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圖未窮,匕微現第三百七十八章 今日令吾不歡者第六百六十三章 分歧第三百零八章 鴨綠江畔的首戰三第一百一十章 分兵登陸第三百零九章 鴨綠江畔的首戰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奧山義章斃命第七百九十五章 旅順戰役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畔激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