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煙塵起處

關於這一千多年,史家有很多斷代方式,最常見的便是大周建國,也有很多人選擇以百草園之亂、太宗皇帝登基爲節點。民間有也不少人選擇王之策的橫空出世做爲新時代的開端,把這一千多年分成他之前的歷史以及他之後的歷史。

因爲在伐魔的戰爭裡,他扮演的角色太過重要以及太具傳奇性,

今天是歷史裡的一天,同樣以他的出場爲時間點分成了前後兩個階段。

在王之策出現之前,天書陵內外充滿了緊張對峙的氣氛,所有人都覺得不安而且焦慮到了極點。在他出現之後,很多的陰暗負面情緒消失一空,很多人的臉上露出喜悅的神情,甚至有些癲狂。

人們終於確認了那個傳聞是真的,他還活着,那麼他自然能夠解決人族遇到的所有的問題。

就連初春的陽光都快要提前燦爛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聽到了一句話。

“王大人您是不是老糊塗了?”

……

……

王之策與徐有容的交談並沒有刻意瞞着天書陵內外的人們。

前者是因爲事無不可與人言的心性與自信,後者則是因爲淡淡的失望與隨之而來的戰意。

聽到徐有容的這句話,天書陵內外一片譁然。

她所用的王大人這個稱呼是整個人族給予王之策的尊敬,她還稱了您。

但是誰都不會認爲這句話是真的關切。

哪怕她是南方聖女,是京都這些年最大的驕傲與寵兒,人們依然無法接受她對王之策這般無禮。

天書陵外激起一片議論聲,甚至夾雜着憤怒的喝斥聲。

即便是南麓樹林裡的離山劍堂長老還有那些宗派強者,也都微微蹙眉,對此很不贊同。

木柘家的老太君與吳家家主再次對視一眼,無言搖頭,更是已經做好了認輸離京的準備。

徐有容沒有理會天書陵外的那些動靜,也沒有在意南方強者們的反應。

她神情平靜看着王之策。

商行舟在劍陣裡,漠然看着這幕畫面,沒有說話。

王之策在劍陣外,微微一笑,似乎並不在意被她如此嘲弄。

他通讀道藏,閱遍世事,自然清楚徐有容現在的情緒,以及這些情緒從何而來。

徐有容說該他出現的時候,他始終沒有出現,這自然指的是這個世界需要他的時候。

比如二十餘年前國教學院的那場血海,比如三年多前天書陵裡的這場驚天之變。

這些重要的歷史轉折時刻王之策確實沒有出現,但他曾經在別的時刻出現過。

當年他心灰意冷離開京都,便不再關心朝政權位的更迭。

他雲遊四海,隱居深山。

但他依然在意人族的將來。

所以當初魔君要殺陳長生的時候,他出現在寒山。

魔君死的那夜,他出現在雪嶺。

前些天白帝城內亂之時,他出現在北方的雪原裡。

王之策說道:“我以前曾經看過陳長生。”

徐有容說道:“我知道。”

王之策說道:“我當時還準備去看看秋山與你。”

徐有容說道:“今天見到了,是不是有些失望?”

王之策笑着搖了搖頭。

他不在意徐有容剛纔的無禮。

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小女孩辛苦了好些天卻依然沒有湊齊胭脂種類後的生氣。

徐有容今天表現的已經足夠優秀,失望自然談不上。

只不過他今天確認徐有容持的是太上無情道。

而他從來都是一個多情人。

道不同,自然難以爲謀。

兩路人,自然只能路人。

這讓他覺得有些遺憾。

“你說你想試試,我也想試試。”

王之策看着徐有容說道:“我想試着說服你放棄這個瘋狂的想法。”

“說服?”

徐有容脣角微揚,再次笑了起來。

這一次,她笑容裡的嘲弄意味更濃。

在她看來,王之策想說服她放棄,這本身就代表他已經做出了選擇。

並且,他已經替整個人族做出了選擇。

她除了接受還有什麼別的辦法?

這樣的說服並不是真的說服,因爲與道理無關。

今天徐有容能夠把商行舟逼到這種境地,便在於她最終指向的並不是勝利,而是舉世皆焚。

這是周獨夫的刀法。

她能夠做到這一切,是因爲有很多勢力願意追隨她。

無論是南方的那些宗派世家還是國教騎兵與信徒。

當王之策出現之後,她的這個局便破了。

不要說他本身就是是位境界深不可測,與太宗、周獨夫齊名的至高強者。

只是他的名字,便足以改變整個局面。

他聲望之高,舉世無人能越。

當他站在徐的對立面,誰還願意追隨她?

南溪齋少女們沒有放下手裡的劍,但知道王之策身份後,她們的臉色變得有些不對。

天書陵南方以及京都裡的國教強者們,又有誰能向王之策出手?

就算依然有人忠誠於她,但她已經無法完成舉世皆焚這個目標。

換句話說,她再沒有辦法威脅到商行舟。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熟悉兩斷刀訣的人,果然還是王之策。

直到周獨夫迴歸星海的那一天,他都沒能戰勝自己的大兄。

但他知道,如果要破掉焚世之刀,一定要在焰生之前。

微寒的春風依舊微寒着,從那片雲底向神道兩側拂去,吹動草屑。

原野上兩道煙塵漸近,意味着恐怖的玄甲重騎即將歸京。

天地間一片安靜,所有人都在等着徐有容承認自己的失敗。

忽然,天書陵的地面劇烈地震動了起來。

神道前方那些淺淺的清渠裡的水,像透明的紙片般離開地面。

繞着天書陵的那條河裡生出無數微渾的浪花,剛剛生出幾天的青萍被攪成碎片。

震動是從南方的那片原野裡傳來的。

京都有天書陵隔斷,幸運的沒有宅院垮塌,無數民衆依然驚慌地走上了街巷,看着就像無數只螞蟻。

人們震驚異常,向着那片原野望去,看到了一幕極其詭異的畫面。

離京都只有十餘里地的那些玄甲重騎帶起的煙塵忽然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更粗更大的煙塵,遮光蔽日,沖天而起,看着就像是一條蒼龍。

看着原野間的那道恐怖煙塵,王之策與商行舟以及陵外的王破及相王同時色變。

身爲神聖領域強者,他們自然能夠看清楚,那道蒼龍確實是由煙塵凝成。

問題在於,煙塵起處應該是京都南向最後的屏障磨山。

磨山居然塌了!

……

……

(今天是媽媽七十大壽的生日,來了很多親人替她慶祝,她很開心。後天老媽繼續進醫院化療,重新進入我們全家習慣的生活狀態,這一年與腫瘤君戰鬥不歇,真是辛苦她老人家啦,我們全家也都辛苦,給媽媽加油,也給自己加油。病來如山,但再沉重也不怕,總能把它弄塌掉。一直不願提這事,今天心情比較好就說一下,謝謝大家這一年來的理解,飛吻。)

本書最快更新網站請:雲/來/閣,或者直接訪問網站

第八十章 全職教育(二)第二隻松鼠第一百四十三章 焚心以火(下)第五十章 天地之間諸事更新第九十一章 臨陣磨劍(上)第一百零五章 何以解憂?第四十一章 一道劍意的出現第一百五十二章 獨在異鄉爲異客第二百七十八章 於夜空裡相遇第七章 她第六章 七日之約第二百一十一章萬種解碑法(中)第九十九章遮天劍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燃雪原第五十八章 看見中年書生,天便黑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起於兩個女子(下)第六十七章 她這樣想着(下)第一百零八章 最後三劍、夜色以及睜開的眼第九十五章 遠去的馬蹄,憂傷的歌第一百零七章 初雪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鳳之鳴清而已第一百三十六章 皆陣列前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腰纏十萬貫(上)第二十章 挖坑第三十三章 柳殘陽第一百零二章 語鋒何如龍吟第二十七章 已多年第七十三章 千萬人,我在溪邊烤魚第二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中雲出門(下)第十四章 那一代老人第九十四章 生與死之前有關情與愛的對話第一百一十五章 越鳥之鳴第八十章 本應斬斷一切的把一切聯繫起來第九十八章 鳥山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落於鬢間的小白花,殺機漸發第二章爲什麼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朋自南方來第七十章 問罪第四十九章 事情的原點還是殺人第三十九章 請不要重複昨夜的故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將在外第二百零八章 謝謝你,不客氣第四章天道院第三十章 舊書換新天第一百零三章 老少年們的離山行第七十六章 丹藥的名字第四十七章 招生風波(一)第二章 聖後的教誨第十二章 教宗的歸來第四十五章 虎虎生風第二章 拜見教宗大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樣也行第六十五章 碑與劍的過往第二十七章 天道西流去第七十九章 由山野而廟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燃燒第五十九章 天青色第八十章 這裡也有一顆黑石第一百三十二章 父與子(中)第九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三)六第三十六章 困第七章 我不準,太陽便不能落山第一百五十章 撕裂夜色的電光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夜之間,萬人之前第八十章 一切都是假的第四十五章 名劍風流第六十六章 兩位君王的相遇第八十四章 放手第六十章 周園的真跡第一章 掌落石出第五十一章 她的名字第三十二章 黑棺的鑰匙第一百九十二章 國教的執杖人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去死?第八十七章 紅燜總是肉第五十二章 萬劍成軍第七十三章 等一個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青煙傳警訊第五十一章 山門紀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兩地醫(下)第二百零二章 近在眼前,隔着數百萬光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地悠悠,所以不捨晝夜第七十九章 一顆丹藥引發的血案第五十七章 桐宮之囚第一百三十三章 父與子(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選擇第五章 夜色第八十二章 全職教育(四)第一百零五章 有人乘着風箏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比湖水更綠的綠第十六章 生者第一百二十九章 戴笠帽的年輕人第二十二章 死無地第九十五章 遠去的馬蹄,憂傷的歌第六十一章 遺失的石碑,無力的少女第三十三章 你幫我把傘還給他第二十八章 兩位老供奉的真身第二百四十五章 拜見教宗大人第一百九十章 歷史裡的那抹光亮第一百一十三章 蒼老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