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自立

確實,如果這個局勢演變下去,支撐不住的一定是他們,因爲此時南方有近八千萬人口,每年出產的米糧、鐵料、布匹有多少,忽必烈心裡還是有點猜測的。

在別人眼或許一場戰爭就能主導世界局勢,可是到了他這個地位,已經能隱隱約約感覺到,所謂的強大,應該是全方位的。

如今的明廷,武力不遜色於蒙兀人,可是各種物資之充沛卻要遠遠勝於蒙兀人,他們可以失敗一次兩次,可是蒙兀人失敗一次,就是生死攸關。

這也是很多草原民族興起時百戰百勝,甚至打得中原王朝無還手之力,可是隻要一次大的戰爭失敗,他們就會很快衰落,除非如遼人那樣,佔據幽燕等神州膏腴之地。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是絕不會放棄中原的,哪怕要填上無數塞外戰士的血肉,否則,他們恐怕會如匈奴、突厥、柔然一樣,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只有中原人的典籍纔會記得他們。

所以,對於這個請求,忽必烈答應了,因爲相比辰漏觀或者明廷,他們手下的真君確實在數量上大大佔優。

不過,他也不準備將希望完全放在修士身上,打鐵還需自身硬,他準備要將大營往前移,去往邳州,首先挫敗邳州的明軍,然後收拾蔡州,最後纔是唐州、鄧州。

之所以選這裡,一是因爲明軍攻擊邳州確實是極爲冒險,他已經北移到幾乎脫離淮河戰線了,對蒙兀人的攻擊反應最遲鈍。

下定決心,他準備同時應付兩線,潼關一線他不用管,想管也管不了多少,但是挫敗邳州明軍,他是需要親自參加的,舉傾國之兵,他還沒有如此信任的將軍出現。

就在忽必烈思考的時候,遠在益都府,益州都督李檀正在請教他的岳父,也是他的謀士王文統。

“岳父大人,您認爲蒙兀人和明廷,兩虎相爭,誰會贏?”王文統自從上次給忽必烈獻策後身體一直不好,甚至他都有點懷疑,是不是他透露太多,遭天厭棄。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豈是我能隔上千裡就清楚的,若果如此,我就是張良、韓信之類的人物了。”

“那岳父大人,誰的贏面大呢?”

“贏面的話,我認爲是明廷。”

“爲什麼?蒙兀人的強大,衆所周知,據天下精銳之兵,膏腴之土,何愁不能戰勝一個南國呢?況且,只有以北統南,哪有以南統北之事。”

“不盡然也,都督,你知道我這趟武陵府之行,最深的感慨是什麼嗎?”

“莫不是他們離經叛道,不以聖人之學取士,而以法、墨、雜學取士?還是他們竟敢讓修行者加入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不怕死的光光嗎?還是他們賙濟貧民,扶養孤幼?”

“都不是,這些雖讓我敬佩,可卻與我毫不相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言必行,行必果,以致百年來,他們說什麼,那些武陵府的黎民都信,就是家家出兵,他們也願意。”

“如果再給他們二三十年,讓他們在整個南方都建立起如此信譽,結果是什麼,你知道嗎?是關中老秦人於暴秦,是虎狼之邦的重現。”

“是官府的管束深入到每一個人,如武陵府中的居民一樣,他們視官府如吃飯喝水一樣自然,像孩子信任父母一樣信任官府。如果真的這樣一天來了,你覺得我們這樣的人還有活路嗎?”

“當然有,只是一切就要沿着他們規劃好的路線走,讀書出色或者修行稟異,然後一步步有了更寬廣的平臺,更雄厚的資源。”

“可是,這樣一個未來我是害怕的,都督,他們不但在顛覆我們的學術、思想,更在更易我們的生活方式,要將我們熟悉的一切改成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方式,這纔是我害怕的。”

“可是我更覺得,這一天快來到了,他們不但在戰場上節節勝利,而且在經濟、民生等領域也在不斷滲透。”

“我這病大概是好不了了,我也不想看見他們真的一統天下的那天,我只希望我死後,都督能將我埋在一處不爲人所知的山谷中,我不希望我死後真的看見他們席捲天下。”

王文統絮絮叨叨,說了半天,這也是他從武陵府回來後思考了很久的肺腑之言,對於自己的生命,他已經有數,命不久矣了,他也給了子女們暗示,希望他們能躲過這場大難。

而從王文統住所出去的李檀,卻並不在意王文統的其他話,對他來說,那不過是讀書人杞人憂天想的太多了,他只想到眼前,那就是,明軍很可能會勝。

對於自己這位謀士兼岳父,他一直是很佩服的,也多虧了他,自己纔在父親死後帶着殘部來此,站穩腳跟,事實上割據一方。

既然會勝,那麼自己就可以動一動了,不過在這之前,還是需要問那位自己名義上的後母,白蓮聖母的聖女。

於是,他急馬趕往濟南府,去見自己那位後母。

其實,他近年來一直是不願意見到那位後母的,與攜殘部北上時不同,如今那位後母愈發不似人類,反倒像她崇拜的那位邪神一樣了,喜怒不可捉摸,神通愈發鬼魅。

尤其是一進入濟南府城,那滿城信徒詭異的目光,莫名的神情,彷彿他們心中的神纔是此地的統治者,而自己,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每當有此念頭,他都想直接將此城屠了,然後當一個真真切切的都督,一方土皇帝,而不是這種別人眼中的傀儡。

щшш⊕ тTk an⊕ ¢O

不過,每次也只是衝動而已,他的理智還在,沒有到那種喪心病狂的程度。

依舊是頂着滿城詭異的目光進入了濟南府城,在大明湖畔找到了楊妙真,此時已是深秋,可是大明湖之中滿塘的荷花似乎開得更加嬌豔。

聽了他的講述,楊妙真懶懶道:“這些事你做主就好,我們不會阻攔你,你是都督,不是我。”

李檀欲言又止,楊妙真看出了他想說什麼,接着道:“不用擔心,你只要虔誠信仰聖母,聖母一定會保佑你的。”

說這話時,她臉上的神情鄭重、莊嚴、聖潔,彷彿眼前就是她信仰的那位聖母一般。

李檀得到了一個模模糊糊的承諾,急忙又出了濟南城。

他其實早就有了反心,不然青島方面不會向金陵報告說,益都府大都督似有反意。

出了濟南城後,他沒有回益都府,而是轉而向東北方,直奔青島而去。

早在他到之前,就已經通知了青島方面,張世傑也知道他不便在公衆場合露面,想了想,直接約到會山相見。

這裡是青島城中幾個陣法的核心之處,紅星、孔雀坐鎮於此,平時人跡罕至,正是一個會面的好去處。

李檀也知道這個地方,也不擔心明廷會對他不利,畢竟自己要做的事,接下來可是有大好處於明廷,所以,他這次來,不僅是要與明廷結盟,還是尋求他們物資上的幫助。

理清了思緒,他走上了會山。

這座山並不高,不過在這海邊顯得最高罷了,山頂是一株鬱鬱蔥蔥的靈木。

上得山來,張世傑已經烹茶等候,一見到他,立馬上山施禮,道:“見過李都督,都督大駕光臨,我等卻不得不於此相見,實在是怠慢了。”

“張城主客氣了,此次是我厚顏相邀,應該我賠罪纔是。”

兩人你來我往,客氣了多番,才談到核心問題:益都府反正,明廷可以給予什麼樣的幫助?

也就是到了這裡,雙方卡住了,李檀堅持要百萬斤糧食,足夠十萬人的武裝,張世傑卻只肯提供十萬斤糧食和一萬柄長矛,其他的物資,需要李檀拿錢購買。

雙方脣槍舌劍,最後李檀道:“如果沒有這些,我不敢起兵,以卵擊石,爲你們火中取粟。”

“李都督言過其實了吧,如今蒙兀人在中原的力量都調集到了淮河一線,這裡還有多少實力?再說,沒有我們,李都督就不反正了?我可是聽說,忽必烈對都督一直不以爲然,只是被我們纏住了手腳纔沒空處理都督的。”

“再說了,如果戰事稍有不利,蒙兀人肯定會調將軍的軍卒投入兩淮,到時,將軍準備做炮灰嗎?”

一番話也說的李檀無可奈何,最後,張世傑道:“都督,十萬斤糧食和一萬柄長矛,三天後送往益都府外,再多,就沒有了,天下所有勢力,除了我們,誰還能一次性拿出這麼多物資送人,都督三思。”

“至於反不反,都督自有決斷,我等不敢妄言,都督三思而行,不要到最後,學韓信做銅室之悲。”說完,張世傑便帶人下山去了,沒有再多話。

路上,有幕僚問道:“將軍,那李檀會反嗎?”

張世傑沒有回答,轉而問起旁邊的另一個幕僚:“慎遠,你認爲那李檀會反嗎?”

“他來和我們接觸,估計就已經下定決心了,現在不知道的,是他如何反?以什麼名義?不過也不外乎據益都府、濟南府,攻下大名府,威脅河間府罷了,難道他還有膽子敢直接放棄一切,偷襲幽州不成?”

“不錯,那你認爲他會向朝廷稱臣還是自立?”

“都不會,他大概率會想着在我們和蒙兀人中左右逢源,表面上向朝廷稱臣,實質上卻自立一方,甚至與蒙兀人牽牽扯扯。”

“那好,我們看一下他最後的選擇,不過,他一旦起事,齊魯之地恐怕又是烽火連天,我們要早作準備,收納更多的難民去南方。”

“將軍放心,我們已經做好了預案,趁着戰爭,我們可以嘗試着把探子放到幽州去,我聽聞直沽口是一座天然良港,很方便我們的水軍直搗幽州啊。”

“不錯,不過三兩年間,我們就已經接連勝利,如果這次在兩淮再勝一次,統一神州不過時間問題。”

張世傑心懷大暢,他出生於涿州,因得罪金人而逃到兩淮從軍,這幾十年來,也想着有朝一日,宋廷振興,北伐成功,可惜,直到宋末帝投降,都是一場空。

如今,終於能有希望實現他的北伐期望,他能不高興,不充滿了幹勁嗎?

至於給李檀的物資,真的只有這麼多,他也不怕李檀不反,李家父子都是那種不甘人下的角色,否則也不會在金、宋、蒙兀之間反覆做亂了。

更關鍵的是,他現在不自立,忽必烈一定會藉着前線局勢緊繃將這些軍頭們統統拉去前線整飭一番,到時,生死可不由己了,對他這樣心懷反意的人來說,還有比這更可怕的威脅嗎?

兩日後,通過水路,張世傑將十萬斤糧食和一萬柄長矛送到了萊州府的掖縣,因爲這裡面朝渤海灣的港口之一,方便水軍來往,也方便李檀做些事。

糧食送到之後,又過了十餘日,當潼關之前,蒙兀方面的真君都已經準備好,要再次襲擊潼關,而陳天也和自身的冰魄珠化身來到這坐鎮,隨時準備大戰之時,李檀突然反了。

這一動向,立刻打亂了蒙兀人的軍事佈置,尤其是正在淮河一線,邳州與明軍作戰的蒙兀漢軍來說,面臨着兩面夾擊的危險,一不小心,如果黃河防線崩潰了,整個中原都可能大亂。

見此情況,蒙兀人迅速派人與李檀接觸,答應封他爲魯王,將桑乾水以南,御河以東,黃河以北的廣大區域封給他,條件就是李檀需要防衛明廷,並讓蒙兀人退出黃河沿線的軍隊。

對於這個條件,李檀是萬萬沒想到的,沒想到蒙兀人竟然要放棄經營許久的黃河防線,他們就不怕自己將整個地盤完全獻給明廷,這樣,明廷就可以直搗幽州了。

第28章.和談第84章.隊伍第110章.鳩佔鵲巢第56章.火種第184章.準備第24章.遠行第45章.搜刮第237章.滄海桑田(求票)第185章.出發第311章.初戰第129章.療傷第150章.革天命第259章.行雲布雨第95章.炮聲(月末求票)第113章.天外第70章.妒火第151章.靈鯨(求月票、推薦票)第228章.白澤第238章.道路第61章.老蔫第71章.天師伏魔第130章.安排第196章.成神第3章.天魔潮第4章.陰陽轉換第110章.誓言(求票)第151章.靈鯨(求月票、推薦票)第101章.放棄(假期求票)第2章.靈化(求月票)第34章.先天第106章.白昭第281章.轉生第90章.騙潼關第95章.炮聲(月末求票)第219章.創世第187章.煞雲(月末求月票)第184章.準備第223章.大事第274章.金帝第196章.成神第257章.敗兵第56章.火種第315章.血珊瑚第248章.破滅第1章.暴雨第36章.花椒樹第61章.宴請(新春吉祥,萬事如意)第16章.日夜輪轉第23章.出航第220章.抽芽第198章.被劫第3章.賭鬥第265章.神國崩毀第211章.勇士第46章.分寶第217章.雷劫第73章.錢幣第19章.蜚第193章.山童(最後一天求月票)第135章.道廷第23章.仙渡第7章.夜話第80章.濟南府第119章.陰陽大擒拿手第238章.道路第250章.天主(求月票)第263章.戰魂第34章.赤離第148章.道君皇帝第92章.鯪鯉(多吃元宵多團圓)第17章.合作第135章.道廷第27章.補全第160章.劉海煉丹第316章.陰陽二氣鞭第133章.啓程第70章.女修(求推薦和收藏)第102章.盟約第181章.盜木第4章.嘉禾第214章.星辰五行陣第17章.反叛第4章.換魂第145章.趕海第123章.蘊龍第20章.黑手第40章.收徒(月初求票)第171章.平天潮第2章.馭妖第300章.大鯤第134章.三仙山第297章.珊瑚第83章.願望第34章.先天第159章.鬥陣第291章.新教第186章.魚膾第119章.陰陽大擒拿手第54章.大集第15章.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