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明最後的精銳

山海關其實並非只是一個孤立的關城,而是由數座城池以山海關爲中心,形成的一個整體防禦工事,相互之間互相依存,構成了一個完善的防禦體系。

所以對於守軍來說,要分兵駐防在各處要地,看似山海關守軍有兩萬官軍,可是要防守這麼一大片地方,倒是也攤薄了不少兵力,所以整體上顯得兵力有些薄弱,但是對於進攻一方來說,想要打下山海關也不容易,因爲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完善的防禦體系,單單隻擊破一點,是無法攻破山海關整個防禦體系的。

山海關北依角山,南傍渤海,最東面是老龍頭,長城延伸到了大海之中,而山海關則城高牆堅,在山海關之外還築有東羅城、西羅城以及北翼城、南翼城等衛星城環衛在山海關城周邊,互爲犄角之勢,戰時可互相支援,可以說是易守難攻之地,這裡也是建奴軍此次入寇,所要必取之地,所以三方的主要兵力,便都集中在了山海關內外,整整集中起來了十幾萬兵馬,可謂是將這一帶給堵得是水泄不通。

在吳襄和馮衛漢達成協議之後,吳襄便下令“抵抗”大中軍對山海關一帶的進攻,說是抵抗,其實說白了就是換防,吳襄令幾個親信手下接管了東西羅城和南北翼城的防務,一方面抵抗着關外建奴對這些要地的猛攻,一方面卻做好了撤離的準備。

撫寧衛到山海關不過百里左右,騎快馬的話,半天時間不用,便能趕到山海關,於是閻重喜爲了防備夜長夢多,便先派出了王承平率領左路軍七千騎兵現行趕往山海關,至於其他步軍以及輜重炮兵等兵種,則隨後趕至。

吳襄在先前左右搖擺的時候,爲了防備大中軍從背後進襲山海關,還從手頭有限的兵力之中,抽調出了近六千官兵擺放在了山海關以南的石河一線,試圖阻止大中軍進犯山海關,所以使得他手頭用來抵禦建奴大軍的兵力更是捉襟見肘,可是現如今吳襄投靠大中軍心意已決,這些放在石河沿線的官軍,天不亮便接到命令,撤回到了長城沿線,並且被派駐到了山海關長城沿線的敵樓之中,頓時便大大增強了長城一線的守禦力量。

天光一放亮,建奴方面多爾袞也已經意識到想要再勸說吳襄投降於他們建奴一方,已經是不現實的事情了,考慮到另一面還有一支大中軍在覬覦着山海關,他生怕大中軍搶在他的前面進入山海關,和吳襄的明軍匯合,增強山海關一線的防禦實力,所以早早便命麾下諸軍起來埋鍋造飯,四更造飯,五更出發,天一亮便出動了大批人馬,開始對山海關沿線發動了極爲猛烈的進攻,試圖搶先奪佔山海關,即便是最不濟,也要先打開幾個缺口,使得他的優勢兵力可以先行入關,從長城內部對大中軍以及吳襄麾下的明軍發動進攻。

在這方面上,多爾袞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畢竟這些年的經營下來,山海關一帶的守軍之中已經有不少明軍兵將表示願意投降他們建奴一方,所以即便是打不下山海關,最起碼他也能打開長城上的幾處缺口。

但是多爾袞卻不知道,僅僅是一夜的時間過去,山海關的形勢便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大中軍情報系統的幫助下,吳襄就在下定決心投靠大中軍的當晚,便在山海關守軍之中進行了一場空前的大清洗。

吳襄畢竟是關寧老將,控制兵將還是頗有一些手段的,而且他的性格也不乏殺伐果斷之處,先前只是他沒有能下定決心,但是一旦他下定了決心之後,動起手來卻是毫不容情的,當晚便抓捕了幾十個暗中聯絡建奴試圖投降建奴的各級軍官,半夜時分便將他們盡數處決,人頭掛在了關城之上,以此來震懾諸軍,雖然個別的軍將發現勢頭不對,試圖反抗,但是他們身邊卻早有大中軍一方安插的細作和提前收買的內線,這些人不等他們興兵作反,便痛下殺手,在吳襄派人前來抓人的時候,很快便配合吳襄控制住了這些反將的兵馬,並且很快更換了主將,重新穩住了一些不太安分的部隊。

等到多爾袞興兵猛攻山海關一帶的長城沿線的時候,卻突然間發現,山海關沿線的明軍抵抗的都十分激烈,各種炮火此起彼伏,打的進攻的建奴軍傷亡慘重,沒有一處抵抗有明顯放水的跡象。

關寧諸軍到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沒落,但是畢竟是大明幾十年來,集天下之力,供養出來的一支人馬,現如今雖然凋零,但是鎮守山海關一帶的這些兵將的裝備質量放眼天下,還是數得着的。

更加上山海關乃大明京師之北門,又是抵禦建奴的最後一道防線,不管是哪一任薊遼總督上任,都不敢對山海關一帶的防禦掉以輕心。

早先長城上是沒有敵樓的,但是在戚繼光北上入主關寧一帶的防禦之後,便着手在長城上開始每隔三裡,便修起一座敵樓,除了可供守軍遮風避雨之外,還可以增強長城一線的防禦力量,所以山海關一帶的長城除了堅固之外,守禦功能十分完善,想要攻克這裡的長城,不流足夠的人血,是不行的。

現如今大部分關寧軍早已不存在了,抑或是被建奴所滅,抑或是被朝廷調入關內一支支的覆滅在了各地戰場之中,吳襄麾下的這兩萬多關寧軍可以說是整個關遼諸軍之中碩果僅存,但是這些山海關守軍手中掌握的武器質量,也可以說是諸軍之中最好的。

正因爲山海關的重要性,使得明朝歷代都這裡的防禦都十分重視,最好的武器往往都先發放到山海關一帶,所以山海關一線的長城上,火炮密集度恐怕是這個世界上在這個時代最密集的地域。

這些火炮式樣繁雜,既有百年以上年齡的老傢伙,也有近些年來新鑄成的紅夷大炮,這些炮之中,既有重達五百斤重的老式銅鐵大發熕,也有稍微新式一些的各型弗朗機炮,更有不少老掉牙的碗口銃、滅虜炮,以及不少戚繼光所創的虎蹲炮,總之林林總總,在這段並不算太長的長城沿線各處密密麻麻陳布了不少這樣的火器。

至於這些山海關守軍之中,也有大批操炮的炮手,雖說官軍訓練程度有限,但是相比之下,這些山海關守軍們,隔三差五還是要操練一番的,所以使用這些亂七八糟的火炮,也是沒有多大的問題的。

而且這些山海關守軍手頭上還有大批其它火器,最最普及的恐怕就算是三眼銃這種東西了,三眼銃在明朝普及起來,就是從關寧軍普及開來的,爲了加強關寧軍的戰鬥力,從萬曆年間,到天啓年間,以及近十幾年的崇禎年間,大明爲明軍打造出了大批的三眼銃,裝備到了諸軍之中,而關寧諸軍顯然裝備量遠超過其它地方的明軍,其次就是鳥銃這種東西了,在朝鮮戰爭之後,明軍便發現小鬼子手中使用的鐵炮身爲犀利,在朝鮮戰場上,給明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而明軍的強項在火炮上面,最終取得了朝鮮戰爭的勝利,但是也同時發現明軍的單兵火器,要弱於小鬼子不少,於是朝鮮戰爭之後,明朝便開始大批仿製小鬼子的鐵炮,並且加以改進,生產出了明朝的鳥嘴銃,也就是鳥銃,並且開始大量在軍中裝備,而裝備最多的自然也是關寧軍。

故此山海關的明軍,火銃手的比例之高,甚至可以說超出了大中軍之中的火銃手的比例,火力是相當旺盛的。

本來這支大明的兵馬,鎮守山海關,應該在歷史上對建奴入犯中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衆所周知,由於原來歷史上李自成所犯的一連串的錯誤,最終導致吳三桂投降了建奴,這些吳三桂麾下的關寧軍,轉身便成爲了建奴南下搶佔中原的急先鋒,本來該發揮重要作用的山海關防線,也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倒是吳三桂在山海關擋住了李自成的大順軍,並且聯合建奴大軍,打的李自成的大順軍落花流水,從此一蹶不振,一敗再敗,連李自成最後也稀裡糊塗的死在了湖廣山中,讓建奴鑽了一個天大的空子,才入主了中原。

可是現如今的情況卻不同於原來的歷史了,吳襄最終被逼得只能投靠大中軍這一方,督率着這些關寧軍死守山海關,雖說多爾袞帶來了七八萬的建奴大軍,並且對山海關一線發動了兇悍的進攻,可是這一動起手來,多爾袞才領教到了山海關以及這一帶長城的厲害。

明軍在馮衛漢配合着吳襄清理掉了其中的那些試圖投降建奴的一批軍將之後,便等於是統一了思想,軍中雖然因爲臨陣換將也造成了一些麻煩,但是這種影響卻是有限的,比起讓那些軍將們臨陣倒戈,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221章 定淮門第97章 山海關之役3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19章 摟草打兔子第108章 白旗第41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184章 賜宴第36章 萬安王府第100章 天命之人第216章 澳洲遠征軍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22章 直面交鋒第203章 固若金湯第10章 定四川第113章 又生一計第58章 石橋攻防戰8第112章 毒計第98章 合縱第18章 豁然開朗第100章 逆襲2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135章 平西之戰第82章 收穫紅利第93章 三順王第21章 臨陣脫逃者殺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80章 兵至盧氏第237章 大閱兵5第174章 好消息第51章 攜美出巡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94 格殺令第114章 婦孺肉盾第49章 滿門盡屠第131章 借頭示威第106章 追悔莫及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151章 向東掃蕩第39章 再下一城第29章 踏上征程第61章 君子一言第99章 山海關之役5第90章 大敵當前第178章 內閣第32章 暗箭1第99章 逆襲1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14章 舌戰老粗第63章 城門2第69章 破格任用第171章 死士第124章 李自成的老底第56章 石橋攻防戰6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2章 兵至韓城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6章 詐城第170章 背叛第45章 靜觀其變第59章 石橋攻防戰、死神之鐮第117章 官道口決死戰1第146章 八大王就撫第46章 事有異常第119章 世事難料第181章 兩路進逼第61章 陷阱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39章 總結第186章 父女相見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148章 分而化之第178章 雨夜第192章 大敵當前第56章 水壩第54章 逆攻第154章 再臨強敵第115章 暴跳如雷第152章 鑽地鼠第55章 定心丸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145章 投靠者第138章 援軍紛至第79章 賀人龍的反擊第34章 險勝第47章 惱羞成怒第97章 緊鑼密鼓第107章 伏兵四起第42章 關寧鐵騎第181章 夜訪第33章 不相爲謀第85章 屠奴第11章 莫名其妙第87章 請辭第133章 名儒第11章 忠臣赴死第111章 難兄難弟第81章 綁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