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勢如破竹

這次作爲建奴大軍前鋒人馬的還正是建奴正白旗和鑲白旗兩部,這兩旗都是多爾袞三兄弟統領的兵馬,而他們的存在無疑使對皇太極和他兒子豪格權位的一種威脅,像這樣的大戰,皇太極是絕不會放過削弱兩白旗實力的機會的,於是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兄弟,自然而然就只能請纓充當建奴軍的前鋒,率領兩白旗和部分蒙古八旗以及漢八旗的兵馬,先行衝向了寧遠城。

而此時寧遠一帶的官軍兵力只有兩萬多人,畢竟有限的明軍要防守寧遠和山海關一帶,洪承疇不可能將所有可用的人馬都堆在寧遠城一帶和建奴軍決戰,故此在多爾袞三兄弟的進攻之下,洪承疇放在寧遠城外圍的幾道防線,很快便被多爾袞等人的兵馬突破。

這一戰不能說官軍兵將們不肯賣力,不管是鎮守白台山的曹變蛟,還是鎮守老歪桃山的王廷臣,乃至是鎮守九龍山一帶的呂品奇等軍將,也都盡了力,各自率部和建奴軍進行了一番激戰,但是何奈官軍士氣本來就不高,加上兵力也沒有建奴軍多,也就是在白台山佈防的曹變蛟,打了建奴一個措手不及,小勝了一場,之後因爲兵力不足的緣故,眼看要被建奴大軍包圍在白台山一帶,曹變蛟纔不得不爲了保存實力,率部撤離了白台山,而王廷臣則很快便在老歪桃山一帶被多鐸和阿濟格的大軍包圍,王廷臣拒不接受多爾袞的勸降,領兵在老歪桃山一帶和建奴展開了一場激戰,可惜的是他的實力有限,而且是孤軍奮戰,經過兩天的激戰之後,力戰之下王廷臣最終壯烈殉國,陣亡於兩軍陣前,麾下四千餘兵將,被殺過半,其餘的則幾乎盡數被俘。

曹變蛟試圖以殘部救援王廷臣,但是卻被多爾袞率部堵住,廝殺一場之後,曹變蛟兵敗逃回了寧遠城之中。

只有鎮守九龍山的副將呂品奇在得知王廷臣兵敗身亡之後,眼看力戰不敵,最終率部投降了多爾袞的建奴軍。

至此寧遠城外圍戰經過了六天時間之後,全線崩潰,隨即建奴大軍便將寧遠城包圍了起來。

雖然洪承疇想要再寧遠城拖住建奴軍一段時間,遲延建奴軍南下的速度,爲後方山海關一帶的佈防爭取一些時間,但是何奈大明官軍到了這會兒,戰鬥力已經相當虛弱,即便是像曹變蛟王廷臣這樣的軍將願意死戰,也無法改變他們的劣勢,使得寧遠城外圍戰僅僅是幾天時間,便全線崩潰。

無奈之下,洪承疇只得率領剩下的祖大壽所部、曹變蛟一部等一萬餘人困守於寧遠城之中,並且急忙派人向京師求援。

雖然大明到了這會兒已經是四面楚歌,可是當得知洪承疇和祖大壽等兵馬被圍於寧遠城的時候,皇帝朱由檢還是表現出了他值得令人欽佩的一面。

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雖然已經得知肖天健的刑天軍已經開始分三路大軍直撲京畿,內心中也很清楚大明很可能就在今年之內,便要覆滅,可是他對於建奴的出爾反爾還是憤怒異常。

而就在三天前,他又得知了刑天軍左路軍人馬,在叛臣盧象升以及賊將閻重喜等人的率領下,“擊敗”了宣大總兵楊國柱,佔領了大同府全境,同時“逼迫”楊國柱不得不率部從宣府鎮一帶退入到了居庸關之內,放棄了宣府鎮,使得宣大之地也在幾天時間之內,便迅速的丟失,朱由檢同樣惱怒異常,但是在這個時候,他還是選擇了令楊國柱和宣化密雲總兵唐通,率軍奔赴山海關,馳援被圍於寧遠城的洪承疇所部。

另外吳三桂死後,山海關已無大將,在朝臣的請命之下,崇禎再一次將已經在京師去職的吳襄起復,再次任命吳襄爲山海關總兵官,令其立即出京奔赴山海關,主持山海關防務。

在這段時間裡,崇禎也仔細的回顧了一下自己這幾年來的過失,對於肖天健,他自然是痛恨無比,但是對於建奴方面的恨意,甚至超出對肖天健恨意的十倍。

仔細回想一下大明之所以走到眼下山窮水盡的地步,朱由檢認爲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建奴身上,自從野豬皮努爾哈赤在遼東起兵造反之後,大明的財政便開始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從天啓年間開始,大明的財政收入便主要傾斜到了關外對付建奴的事情上,以至於國內災荒連連,卻無力賑濟,還迫於北方的局勢,不斷的加餉加賦,最終搞得天下狼煙四起,變民到處揭竿而起。

所以眼下雖然大明覆滅在即,朱由檢還是暗下決心,要守住山海關一帶,不能再讓建奴南下了,面對着這樣的局面,朱由檢在這個時刻,選擇了將手中還能調動的主要兵力投入到了關寧戰場上去。

爲此他還將總兵官唐通招入京城之中,親自提點了一番,對唐通給予了厚望,希望唐通能在這個時候發揮關鍵的作用,將洪承疇救回山海關,同時也召見了即將離京赴任的吳襄,希望他能守住山海關一線,不能再放建奴大軍入關。

唐通和吳襄開始都很感動,一個個拍胸脯保證不會辜負聖望,一定要擋住建奴入關,之後出京各自率部朝着山海關行去。

大批官軍在楊國柱和唐通的率領下,開始離開京畿之地,奔赴了寧遠城,頓時使得京畿之地更加兵力空虛了許多,爲了防範刑天軍左路軍從居庸關叩關入犯京城,無奈之下的朱由檢只得下旨令現任的兵部尚書傅宗龍率部返回京師,鎮守京師一帶,並且派出了大將周遇吉去坐鎮居庸關,抵禦刑天軍的攻勢。

於是整個大明最後可用的兵力,都開始朝着京畿一帶匯聚,沒幾天時間,在刁正的統領之下,大中朝中路軍便勢如破竹的拿下了廣平府,兵鋒直指真定府。

整個中國北方三股勢力就此在明崇禎十四年、大中天元元年、清國崇德六年間,展開了一場有關三方生死存亡的大對決。

這場對決的主角其實只能說是建奴和大中兩方面,至於貌似正統的大明王朝,在這場對決之中,已經徹底的淪爲了從屬地位,已經不能稱呼其爲主角了。

大中朝的北伐起兵稍晚於建奴軍幾天時間,但是對肖天健來說,大中這邊所面臨的局勢,卻要比建奴方面稍好一些,畢竟到這個時候,大明最後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軍隊,主要都集中在了關寧一帶,至於關內各地留守的官軍,卻基本上都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三月十七肖天健領兵出淮安府之後,沿着大運河便開始一路北上,沿途不斷的攻擊尚沒有投降的官府城池,在肖天健強大的右路軍兵鋒面前,各地方官府守軍,根本就沒有任何與之相抗的兵馬,於是在肖天健的督帥之下,沿途州府縣城可以說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的紛紛被大中朝右路軍攻破,更多地方官軍和官吏,則直接在大中右路軍兵鋒所指之下,紛紛主動投降,歸順了大中朝。

所以右路軍沿着大運河一帶的攻勢非常順利,一個月的時間不到,他們便在肖天健的統御之下,從淮安府一直攻到了臨清城下,沿途所經清江、徐州、濟寧、東昌府等運河沿線的重鎮要麼直接投降,要麼便在右路軍大軍兵鋒之下,迅速的被攻破。

爲了阻止肖天健的大軍沿着運河北上,官府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說破壞沿途的船閘、在運河之中沉船堵塞運河,但是這些舉措對於肖天健的右路軍來說,收效甚微,在軍事力量上,各地官府根本無法和右路軍相抗,每每遇上官府試圖阻塞運河,肖天健往往振臂一呼,便有無數百姓應聲而來,幫着大中軍隊疏浚河道,修復破壞掉的水閘船閘之物,再加上此行軍中有精銳工兵營隨行,這些工兵部隊則承擔下了大量的修復工程,使得官府方面做出的努力,往往起不到足夠好的效用,右路軍如同一把利刃一般,繼續朝着北方勢如破竹一般的進展着。

天元元年二十二,徐州知州開城獻降,三月二十九濟寧城被右路軍攻破,守城知州被殺,四月初六東昌府被破,四月初七,劉耀本從東昌府分兵直撲濟南府,三日時間,濟南府宣告投降,一天後泰安州也宣佈投降,四月十七日,剛好就是大中朝北伐滿一個月的時間,肖天健便率軍出現在了臨清城下。

而負責鎮守山東的山東都督總兵官劉澤清在這一個月時間裡,根本就沒有起到半點作用,他領麾下兩萬官軍,是一退再退,接連放棄多座城池,比肖天健麾下的右路軍要快兩倍的時間,先是從泰安州奔入濟南府,接着放棄濟南府又逃往了濱州,可以說一仗都沒有跟右路軍打,便在四月中旬逃到了濱州,開始在濱州喘息了起來,他麾下的兩萬官軍,在這一個月的奔逃之中,逃卒甚多,等他跑到濱州的時候,兩萬官軍逃得僅剩下了四千人還弱,根本上徹底的失去了和大中國防軍相對抗的實力,成爲了一支驚慌失措的軍隊,充其量稱其爲匪兵也差不多。

第94章 炮轟襄陽第97章 絕非君子第127章 勸降不成第16章 劍指中原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94章 一觸即發第17章 突擊第33章 兵臨城下第229章 寶船舊址第210章 絕地反擊第125章 時光飛逝第11章 夜襲第67章 紛雜局勢第191章 虛實不定第30章 悍勇知縣第124章 李自成的老底第108章 白旗第3章 不堪回首第118章 虛實難定第195章 堅壁清野第56章 水壩第168章 再議遷都第3章 不堪回首第106章 追悔莫及第105章 兵至高嶺第97章 定策解圍第44章 頭疼之事第133章 拋車建功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126章 劍鋒再露第47章 兩強之戰2第24章 捷足先登第53章 分兵向西第116章 奉旨抄家第172章 伏兵四起第63章 奏捷第19章 入甕第190章 坐等上門第24章 言而有信第174章 西方造船師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98章 入甕第170章 背叛第32章 打上門來第6章 詐城第155章 撞破第79章 進展神速第50章 忠烈之臣第3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91章 實證第23章 交貨第9章 怒屠潰兵第67章 馬賊第103章 無奈的放棄1第38章 人才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60章 反目成仇第58章 決勝3第121章 內訌第163章 平亂第99章 夜襲2第17章 覬覦第143章 建軍節大閱兵第36章 去留自便第47章 惱羞成怒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143章 僥倖第5章 密道第142章 窮酸秀才第47章 爾虞我詐第66章 有詐第42章 萬人敵第1章 困頓督臣第19章 厲兵秣馬第6章 陰溝翻船第115章 怎麼摟錢第71章 敲定合作第149章 濟生堂第7章 潛入第229章 寶船舊址第97章 山海關之役3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7章 長槍直刺第166章 吳三桂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60章 韃子避戰第63章 城門2第45章 京師第9章 時局第158章 小施懲戒第33章 英魂第10章 靈機一動第104章 疑兵之計第112章 大軍來犯第117章 絕殺第8章 出迎第8章 僥倖成功第9章 時局第24章 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