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峽道困狼(上)

第935章 峽道困狼(上)

三峽道由夔州、歸州和峽州三地組成,其中夔州被李璘控制,歸州和峽州則歸屬於山南東道,目前屬於荊襄節度府管轄範圍。

歸州,一支三萬人的軍隊在李璘三子九江郡王李偵的率領下,正在三峽北道上疾速行軍。

這次爲奪取荊襄,李璘一共出兵五萬軍隊,其中兩萬人爲後援軍,三萬人爲李偵率領的前軍。

三萬前軍的第一步當然是奪取歸州,目前歸州有三個縣,最西面的巴東縣,東面的秭歸縣和興山縣,根據最新的情報,歸州沒有駐軍,三萬軍隊志在必得。

中午時分,大軍兵臨巴東縣城下,縣令開城投降,三萬大軍沒有停留,把巴東縣交給了後軍,大軍繼續向兩百里外的秭歸縣和興山進發。

前軍沒有攜帶輜重,每個士兵只帶了六天的乾糧,甚至水也沒有多帶,路上有溪泉水補充,大軍一路輕裝疾行,兩天後,大軍抵達了秭歸縣。

歸州刺史楊子霖帶着一羣官員出城迎接巴蜀唐軍的到來,對他們來說,這不叫投降,都是唐軍,朝廷沒有發佈宣戰通告,那麼對方就不是敵軍。

更重要是楊子霖是太上皇的人,和李璘關係也很不錯,他原本要跟李璘去巴蜀,卻被李璘勸說留下了,繼續做歸州刺史。

這就等於隨時可以把歸州獻給李璘。

但有個成語叫做刻舟求劍,幾年前楊子霖是效忠李璘,但當河隴李鄴越來越強大,明眼人都能看出,李鄴隨時可以滅掉李璘。

那麼,李璘還在能在原來刻舟的位置處撈到楊子霖這把劍嗎?

三萬大軍着實有點累了,李偵下令大軍入城休息。

秭歸縣城內頓時一片雞飛狗跳,百姓被迫把房子騰出來,讓給士兵休息,很多百姓只帶了一點細軟離開,房子裡留下的財物基本上都會士兵洗劫一空。

城內的豬羊雞鴨也被搜刮一空,成了士兵的軍糧,折騰了兩個多時辰才終於安靜下來。

州衙內,李偵和行軍司馬杜清正在詢問荊襄的情況。

刺史楊子霖行一禮道:“啓稟殿下,據卑職所知,季廣琛的兩個兒子季壽春和季江寧反目成仇,兄弟二人爭奪軍權鬧得不可開交,聽說軍隊被一分爲二,季壽春佔據了襄州,而季江寧佔據了豫州。”

行軍司馬杜清眉頭一皺道:“季壽春不是在河隴爲官嗎?”

“他趕回來了,參加了父親的下葬,下葬後,兩兄弟就開始反目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季壽春代表河隴的利益,季江寧代表朝廷的利益,以前季廣琛就是腳踏兩隻船,讓季江寧出任豫州刺史兼兵馬使,率一萬五千軍隊坐鎮豫州,但副節度使陳景光是李鄴任命的,他效忠河隴,季壽春就得到了他的支持,得以控制襄州。”

李偵深以爲然,他們早就發現季廣琛腳踏兩隻船,兩個兒一個效忠河隴,一個效忠朝廷,很有手段,

“那現在兄弟二人怎麼樣?”杜清又問道。

“聽說兩兄弟鬥得跟烏雞眼似的,各自統領大軍在唐州對峙,都想把對方吞掉,唐州是季江寧的地盤,應該是季壽春先挑起紛爭。”

“那荊襄水軍呢?”

“他們在江夏和漢陽,水軍聲明保持中立!”

“也是一個老狐狸,兩不得罪。”

李偵哼了一聲,對楊子霖道:“知道了,多謝楊使君!”

楊子霖行一禮,退下去了。

李偵見他身影走遠,這才問杜清道:“杜司馬,我們該怎麼辦?” 杜清得意一笑道:“這就叫鶴蚌相爭,漁翁得利,抓住戰機先奪取峽州和荊州,峽州是巴蜀大門,必須要控制在我們手中,荊州是荊襄重鎮,拿下荊州,我們一半荊襄就到手了,關鍵是要快,趁兩兄弟還在爭奪之時,我們奪取最大的利益,這是我們的機會。”

“如果兄弟二人聯手怎麼辦?”李偵擔憂道。

“怎麼可能?”

杜清冷笑道:“立場完全相反,怎麼可能聯手,最多是暫停對峙,掉頭來攻打我們,我們正好集中兵力,一個一個吃掉。”

杜清的思路完全正確,但他所有的思路和策略都構築在楊子霖給他們提供的情報上。

楊子霖給他們編了一個兩兄弟爭權的故事,使他們二人深信不疑。

次日一早,李偵留下數百人看守縣城,三萬大軍繼續向東疾速而行。

就在三萬大軍離開秭歸縣,進入峽州後不久,夜裡兩更時分,一支埋伏在北面山區的五千荊襄軍悄然殺至。

秭歸縣城內,一支三百人的內應士兵開始迅速集結,他們摸到東城門,留守的六百名士兵大部分都在熟睡中,只有一百士兵分成兩隊,分別看守東城門和西城門。

之所以要選擇東城門,這就是爲切斷士兵和三萬前軍的聯繫,防止前軍得到消息後立刻調頭殺回來。

東城門有五十名士兵看守,夜裡十分寒冷,大部分士兵都躲在緊靠城門的一家客棧內睡覺,城門看守實際上只有十人。

三百士兵兵分兩路,一路兩百人殺進了客棧,將熟睡中的四十名敵軍幹掉。

另外百人則假裝爲巡邏隊,上城去將十名士兵用亂箭射殺。

輕而易舉就幹掉了東城的五十名士兵。

城門開啓了,埋伏在城外的五千荊襄軍衝進了城內,睡夢中的六百守軍幾乎都沒有反應過來,便被一鍋全端,與此同時,看守西城門的五十名也被一網打盡,無一人逃脫。

天還沒有亮,五千荊襄軍便開始在東西兩端峽道的險要處佈下重兵,將兩萬支援軍切斷了東進之路,同時也切斷了李偵三萬前軍的退路。

雷萬春不愧是李鄴培養出來的名將,他充分利用了李偵前軍輕裝行軍的弱點,再利用三峽道特殊的地形,便將三萬前軍困死在三峽道上,三萬前軍最大的敵人不是荊襄軍,而是他們自己,他們只有幾天的糧食,能支撐多久?

兩天後,李偵和杜清率領三萬大軍抵達西陵峽的出口下牢鎮,隊伍行走在只有一丈寬的山道上,再走兩里路就進入開闊地帶,那邊就是下牢鎮了,然後再走五十里就抵達三峽道的出口夷陵縣。

但下牢鎮這裡有一處極爲險要的地形,那就是有一段長約一里的棧道。

這時,杜清已經感覺到有點不妙了,他們一路經過的十幾個村子都沒有一個人,糧食、牲畜什麼都沒有,很顯然都被轉移走了。

如果說他們得到消息,自發地驚恐逃走也解釋得通,但總有點牽強,應該逃得不會那麼幹乾淨淨,連一粒糧食都沒有留下,這點是最大的疑問。

所以杜清心中開始打鼓,但他又沒有證據,不能明着說出來,只能寄希望於拿下夷陵縣。

就在這時,前面士兵忽然大喊起來,李偵勒住戰馬喝問道:“什麼事喧鬧?”

片刻有士兵跑回來稟報,“啓稟殿下,前方棧道沒有了,兄弟們無法前行!”

第1085章 詭異之處第653章 萌生退意第248章 攻守激戰第967章 隱秘關係第365章 名人薈萃第590章 機密外泄第1153章 李岱失蹤第202章 狼子野心第565章 全軍覆滅第284章 初步善後第854章 沙河大戰(下)第114章 比武較箭(下)第413章 漢女小康第532章 又見張平第322章 追悔莫及第282章 怛城決戰(三)第1146章 情報欺騙第1003章 下定決心第1262章 秘密營救第662章 用人失誤第1091章 視察流求(上)第129章 五強首戰第576章 夜踏龍武第982章 必須妥協第6章 競爭上崗第1261章 困獸之計第863章 知微見著第1144章 太后臨朝第137章 初爲隊正第362章 河中新軍第1238章 韋相勸諫第363章 榻中之物第125章 告密者誰第283章 怛城決戰(四)第525章 引蛇出洞第813章 驅逐出境第874章 凶神歸位第703章 南城決戰(七)第926章 符璽之憂第220章 追殺入薛第705章 燕軍東撤第1018章 三眼神判第579章 短兵相接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392章 驀然回首第137章 初爲隊正第481章 突聞警訊第581章 秘密會見第259章 銀庫之謎第167章 千里追殺(二)第713章 關鍵線索第1271章 公開評估第615章 大軍壓境第72章 不得要領第81章 入學考試第1194章 發現秘密第91章 淘汰複賽(中)第1181章 吞食殘兵第1056章 顛覆認知第400章 戰略目標第261章 燙手之銀第499章 清除畢黨第927章 條件升級第602章 亂象隱現第1025章 協議漏洞第355章 喬遷新居第615章 大軍壓境第106章 有失有得第868章 心中不甘第617章 先下一城第521章 初探橋陵第134章 柳葉飛刀第1019章 兩個選擇第48章 小胖求救第1149章 改弦易撤第1110章 新年沐浴第623章 烈火焚江第1117章 再託煉酸第825章 緊急運作第28章 自作多情第276章 怛水初戰第188章 留有餘地第787章 軟硬兼施第1053章 不速之客第935章 峽道困狼(上)第831章 無意插柳第459章 如夢方醒第736章 談判僵局第229章 勇奪險堡(中)第329章 黃粱一夢第1231章 序幕拉開第1257章 渡河再戰第1223章 除夕納妾第1248章 陷入困境第258章 石國寶冊第91章 淘汰複賽(中)第1124章 夜間設伏第138章 刺頭尉遲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1021章 上皇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