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後患難斷

薊縣,李懷仙再次把張通儒請到自己大帳,商量談判進展。

張通儒沉思良久笑道:“其實繼承權談判毫無意義,軍權在使君手上,等需要繼承的那一天,誰還會在意什麼條款約束?或者提前幾年任命自己兒子爲副節度使,接掌兵權,給朝廷面子,就說舉賢不避親,不給朝廷面子,就直接任命爲節度使,朝廷能不承認?”

“有道理,繼續說!”

“關於地方官任命權,可以一分爲二,把州一級的任命權給朝廷,縣一級的任命權歸節度府,如果州官聽話,就給他點權力,如果州官只想效忠朝廷,那就讓縣裡直接架空,州衙政令出不了官衙。”

李懷仙負手走了幾步,“朝廷也不是傻子,他們肯定明白我們的意圖。”

張通儒笑道:“任何事情都能說得通,我們要考慮當地豪強的利益嘛!所以要縣官任命權,關鍵是搞定了李輔國,他會向天子解釋,只要朝廷肯讓一步,那我們也會讓了一步,放棄繼承權,使君說對不對?”

李懷仙緩緩點頭,“長史說得對,李輔國是關鍵。”

長安,趙楓再一次在夜裡拜訪了李輔國,這一次他摸出一個盒子,放在桌上,下面還壓着一封信,

李輔國打開盒子,這一次是一顆大品金黃珠,大小如鴿卵,閃爍着金光。

“這顆珠子是安祿山送給他妻子的,後來又歸史思明的老婆,現在歸阿翁了!”

李輔國點點頭,他知道這種大品珠是無價之寶,市場上根本就見不到的寶物,他擁有不少玉石,但這種大品明珠還是第一次得到。

趙楓笑道:“談判達成之後,再一次性給阿翁三萬兩白銀。”

李輔國笑了笑,拾起信看了片刻,他便道:“我知道了,會讓你們節度使達成心意!”

次日,李輔國匆匆來到御書房,找到了天子李亨。

“陛下,我看到駱奉先的快報,似乎雙方談判又出現了僵局?”

李亨點點頭,“一個繼承權,一個地方官府人事權,都是重頭啊!雙方都不肯讓。”

“陛下,微臣的意見,繼承權絕不能讓,一旦有了繼承權,藩鎮就變成王國,性質完全不一樣了,至於地方人事權,微臣倒覺得問題不大,當初我們同樣擁有幽州的人事權,但安祿山還是一樣造反。

微臣覺得像李懷仙這樣的軍閥,應該重視軍權,而不是重視地方權力,他應該是想得到各地豪門支持,要知道縣一級官衙幾乎都是被地方豪門把持,是地方豪門逼他不放人事權。”

李亨沉吟一下道:“你的意思是,用地方人事權換對方繼承權讓步?”

“陛下,我們必須得讓步,但微臣覺得,也不用讓得太多,把縣一級的人事權交給他,他給地方豪門一個交代,微臣相信他對州一級人事權不會有興趣,這樣我們就以最小的代價拿到最大的利益。”

李亨微微點頭,“朕支持你的意見,雙方都需要讓步妥協,但政事堂那邊咬牙不放人事權啊!”

李輔國哼了一聲,“財權都讓了,那這個人事權有什麼意義?幫李懷仙收稅嗎?李懷仙要養軍隊,要收稅賦,地方敢不配合?當心他被逼急了,一個個全殺了,陛下,其他軍閥都在看着呢!如果李懷仙順利投降,那麼田承嗣和張忠志也都會跟隨投降,五年的叛亂由此結束,天下百姓也不用再受戰亂之苦,陛下也有時間和精力處理皇太弟的危機,爲一個縣級人事權導致談判失敗,因小失大啊!”李亨本來就沒有主見,他被李輔國徹底說服了,他點點頭,“這件事朕做主了,出讓縣級官員任命權,換取他在繼承權上的讓步。”

在雙方各自讓步下,談判終於達成一致,李懷仙正式投降朝廷,李亨隨機派駱奉先出使幽州,封李懷仙爲范陽節度使兼盧龍節度使,同時冊封他爲燕山郡王。

與此同時,李懷仙命次子李旭押送太廟禮器和史朝義等人前往長安,李旭將留在長安爲人質,出任校檢太常少卿。

朝廷和李懷仙的談判無疑具有深遠影響,緊接着滄州張忠志和魏州田承嗣也紛紛表態,願意效仿李懷仙投降朝廷,兩人隨即套用李懷仙的條件和朝廷達成了投降協議。

田承嗣和張忠志紛紛派人帶重金賄賂了李輔國、魚朝恩等閹黨。

在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等人的全力協調之下,天子李亨封張忠志爲成德節度使、河間郡王,並賜名李寶臣,田承嗣被封爲魏博節度使,封清河郡王,張忠志和田承嗣也把自己的兒子送去朝廷爲人質。

河北三個藩鎮的建立,意味着歷時五年的安史之亂正式結束。

但中原和淮北的平亂還在繼續,史朝義部將李春割據徐州,而劉展在中原南部的叛亂愈演愈烈,起因是田神功不服朝廷對河北藩鎮的封賞,遂放鬆了對劉展的剿滅,率軍南下,佔領了揚州,縱兵搶掠民財,殺波斯胡商數千之衆。

江南一帶的稅賦極爲沉重,百姓民不聊生,民衆造反在江淮此起彼伏,方清在歙州率饑民造反,袁晁、袁瑛兄弟在浙東造反,聲勢浩大。

唐軍內部也不安寧,唐將尚衡割據兗州,殷仲卿割據鄆州,來瑱在淮西擁兵自重,不肯向朝廷交出兵權。

朝廷內外交困,李亨下旨封李光弼爲臨淮郡王、河北節度使,率軍十萬平定中原和江淮、江南之亂。

一支數萬人的大軍抵達了海州,這支大軍正是田神功的軍隊,田神功得知被李懷仙擊敗的叛賊侯希逸從幽州南下,佔據了自己的老巢青州,田神功大驚,急速率軍從淮南返回,企圖奪回青州。

大帳內,幕僚賈元勸田神功道:“現在天子昏庸,朝廷閹黨橫行,黑白顛倒,是非不分,正邪不辨,李懷仙、張忠志、田承嗣這樣的逆賊叛軍居然能節度一方,高爵封王。

而使君爲朝廷賣死命,卻還是一個青州都兵馬使,無爵無官,這是何等不公,朝廷分明是欺軟怕硬,見使君軟弱好欺,卑職奉勸使君不如割據淄青,逼朝廷效仿河北三鎮,給使君相應的賜封!”

田神功點點頭,“伱說得對,我算是看透朝廷了,強者爲王,愚忠者吃大虧,李光弼爲朝廷賣命,絕不會有好下場,我也絕不會任由朝廷捏拿!”

賈元又道:“聽說李懷仙等人是買通了李輔國,卑職覺得,花一點小錢就能成大事,使君何不效仿?”

田神功剛剛搶掠了揚州,手頭頗有金帛,他大當即採納了賈元的建議,上書天子,自己要討伐佔據青州的叛賊侯希逸,劉展就交給李光弼繼續剿滅,望天子恩准。

他又讓心腹帶着重金趕往長安,賄賂李輔國。

田神功隨即率領五萬大軍疾速北上老巢青州,攻打佔據青州的叛將侯希逸。

第594章 新兵選將第779章 喜迎新婦第885章 喜憂參半第1066章 覓藥吊命第904章 卑劣告密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103章 危機再現第368章 尋寶行動第127章 釣魚執法第1196章 視察泉州第434章 籌備婚禮第45章 規則之外第978章 明年計劃第469章 以牙還牙第1112章 拜請辦學第187章 收買人心第801章 大斗血戰(上)第488章 釜底抽薪第1226章 出師未捷第659章 究竟是誰第961章 優勢在彼第621章 死亡陷阱第592章 喬彬要官第1171章 江淮來人第9章 撲朔迷離第111章 雪中送炭第660章 曲線勸諫第990章 淮西兵變第326章 賞金獵人第1188章 江南沈氏第166章 千里追殺(一)第1035章 重大改革第1016章 李泌原則第821章 調船之困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1041章 偷襲黎陽第148章 黑夜化魔第348章 果斷出手第1204章 驚悉機密第238章 戰爭來臨第1091章 視察流求(上)第47章 家有難經第374章 宇文懷德第1271章 公開評估第344章 故技重施第237章 上師之憂第573章 回頭是岸第82章 求票!求打賞第703章 南城決戰(七)第732章 風險提示第304章 被迫接受第908章 石堡之城(下)第264章 深謀遠慮第503章 再見阿靈第819章 草原變局第1130章 科舉取士(上)第63章 出線之戰(上)第1235章 最後通牒第1225章 順藤摸瓜第616章 不期而遇第499章 清除畢黨第1232章 引蛇出洞第637章 糧草機會第787章 軟硬兼施第1078章 案情分析第343章 未盡之志第99章 改變策略第435章 返回京城第1098章 長遠計劃第1189章 江南沈氏(中)第592章 喬彬要官第40章 短期協議第96章 難以翻盤第465章 節度述職(下)第472章 無米侍郎第538章 荒唐讖案第907章 石堡之城(上)第10章 神秘男子第914章 時機成熟第979章 藩鎮子弟第1034章 疫情爆發第462章 聞危知險第391章 貴妃求詩第273章 痛下殺手第1026章 魯王遇刺第835章 酒樓遭辱第1169章 郭公之擇第1193章 錢塘夜戰第1017章 宣召來洛第520章 再爆內幕第476章 姐妹之諾第747章 首戰部署第172章 誤人清白第425章 兵臨鹹海第864章 貪者必潰第1126章 算科考生第107章 臨陣磨刀第181章 飛鯊歸來第361章 新任幕僚第1250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