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用人失誤

這時,襄州長史柳洵和襄陽縣令陳祚都趕來了。

李鄴不睬他們,取出了十兩碎銀子塞給老人,兩個老人激動得跪下磕頭,李鄴連忙扶住他們。

“以後城內會天天賑粥,你們就有飯吃了,天冷,老人家先回去吧!”

“感謝使君,襄陽有您做主,是我們小民之幸也!”

李鄴慚愧道:“是我不對,剛剛纔發現,哎,你們回去吧!”

兩個老人互相攙扶着蹣跚而去。

李鄴望着兩個老人走遠,這才冷冷道:“知道我想說什麼嗎?”

兩人滿臉慚愧,躬身道:“卑職知錯!”

“我不想再說什麼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們縣衙州衙的每個官員把這兩句抄寫一百遍,明天上午,我若還沒有看見三處以上賑粥點,你們就直接辭官吧!”

“遵令!”

柳洵和陳祚心急如焚,連忙匆匆走了。

李鄴並不是矯情,他當然知道在安祿山佔領的州縣內,凍死餓死的老人比比皆是。

但這裡是襄陽,是他李鄴的地盤,就在自己的眼皮子下面,下雪天,一對無依無靠的老人居然在路邊乞食,讓李鄴怎麼能不憤怒。

李鄴沒有心思再巡視了,坐上馬車返回了官衙。

李鄴坐在火盆邊烤火暖身,心中鬱鬱不樂,這時,李泌笑着走了進來,“聽說殿下心情不好,我特來看看!”

“軍師請坐!”

李泌坐下道:“剛纔我也聽說了,這件事我也有責任,畢竟我是襄州刺史!”

“軍師不要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我心裡有數,你只是掛名,從來沒有過問州事。”

“但我確實知道這件事,而且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軍師說說看!”

李泌沉吟一下道:“殿下不覺得奇怪嗎?官府沒有賑粥,寺院也沒有,豪門世家也沒有,這可不像正常的州縣啊!”

李鄴點了點頭,“是有點奇怪,什麼原因呢?”

“問題就出在長史柳洵身上,他不允許官府賑粥,也不準別人做善事!”

“爲什麼?”李鄴着實一頭霧水。

李泌緩緩道:“雖然這個柳洵是殿下的同窗,但我還是要實話實說,他這個人書生氣太重,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完全和低層百姓脫節,不瞭解現實,也不瞭解民生,他想當然地認爲賑粥是在養懶漢,很多人便不再努力,靠官府和別人的慈善養活,最終是害了他們,一旦官府不再賑濟,他們就會無以爲繼。”

李鄴眉頭皺成一團,“那縣令陳祚呢,他怎麼不做?”

李泌搖搖頭,“陳縣令做了,他利用賑濟難民的藉口,在城門處賑粥,結果排隊之人幾乎都是本城的老弱,被柳洵發現了,他大發雷霆,逼陳縣令撤銷了賑粥點,然後陳縣令想給本縣的老人和孤兒一些補助,柳洵就不肯批准。”

“爲什麼?”

“他說官府已經撥錢慈幼院和善福堂,就不應該再另外撥付慈善錢,但慈善院只收容一百孤兒,城內孤兒至少有上千人,善福堂只能容納八十名老人,可需要扶助的孤老何止八十人,但柳洵卻認爲,額外補助,只會讓那些負責贍養的人佔便宜,他這個人的特點,時時刻刻就怕別人佔便宜。”李泌已經對長史柳洵很不滿了,終於找到這個機會,向李鄴提出了諫議,“恕卑職直言,使君任命柳洵爲襄州長史,完全就是錯誤的,他根本沒有能力,在難民營做得一團糟,在襄州也是一塌糊塗,該做的實事不做,連續五次召集一幫文人開詩會,幾乎每月一次,說是要振興襄陽文學,每次詩會都要耗費幾百貫錢,殿下任人唯親,在柳洵這件事上很失民心。”

李鄴半晌道:“王昌齡建議雪後去巡視民情,你們都事先商量過的吧!”

“正是!”

李泌毫不掩飾地承認了,“其實還是卑職出的主意,與其我們勸說,不如讓殿下親自去了解一下,卑職今天去的是老城隍廟,那裡聚集着一百多名孤兒,也是靠乞討爲生,如果官府不管,以後他們就會成爲小偷、盜賊,已經有這個趨勢了,他們都去偷別人的柴禾來烤火取暖。

卑職認爲應該辦一所特殊的學校,讓他們能讀書識字,讓他們有個睡覺的地方,有個能吃飯的地方,但是.殿下,柳洵是不會幹的,他會認爲讓這些孩子佔便宜了,除非殿下像逼他賑粥一樣逼他辦學。”

李鄴負手走了幾步,嘆息道:“一葉可知秋,我以爲是地方官的責任,沒想到最後是我的責任,我揹負了一個任人唯親的名聲。”

“殿下,柳洵必須要撤換了,襄州是我們的根基大本營,不能讓一個庸人來主持襄州政務,會壞大事!”

“李長史說得對!”

王昌齡走了進來,躬身對李鄴道:“柳洵確實平庸無能,毫無經驗,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整天熱衷於詩會那種虛榮東西,如果殿下找不到合適的人,卑職自薦出任襄州長史,別的職務我可以辭去!”

李鄴點點頭,“司馬就不用考慮辭職了,我考慮用漢陽縣令黃有功出任襄州長史,你們覺得如何?”

李鄴對漢陽縣養老助幼的傳統,印象極其深刻。

“卑職完全同意!”

李泌當即表態道:“卑職在漢陽縣呆了十幾天,仔仔細細考察了漢陽縣,漢陽縣確實治理得井井有條,治安非常好,青壯人人都有事做,所有六十歲以上老人,十六歲以下孤兒都由官府補助,真正做到了老有所養,少有所依,卑職說的特殊學校,就是參考漢陽的扶幼學堂。”

王昌齡追問道:“那柳洵改任何職?”

“讓他去州學當學正,可能更適合他一點。”

李鄴當即下達了魯王令,免去襄州長史柳洵之職,升漢陽知縣黃有功爲襄州長史。

柳洵改任州學學正。

但讓李鄴沒有想到的是,柳洵竟然跑來哭訴一通,說他是外地人,他不屑於去本地的世家豪門一一拜訪,結果得罪了他們,導致被他們報復,他的政令根本出不了州衙。

在賑濟老弱這件事上,他並不反對賑濟,而只是主張鼓勵民間賑濟,而不能由官府事事包攬。

但這些世家豪門都不買帳,一個都不響應他的呼籲,他只得作罷。

至於養懶人的說法,是因爲他看到很多人拿着桶來打粥,認爲一部分刁民貪得無厭,只想佔便宜,所以他一怒之下命令縣衙停止賑濟。

李鄴無語了,柳洵的哭訴,他看到了一個自命清高,卻百無一用的書生,一個吝嗇小氣,連幕僚錢都捨不得花的無能之輩。

專門撥給他每月十五貫錢的幕僚錢,他拿去養小妾了,導致他身邊一個幕僚都沒有。

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民間疾苦,不體恤下屬,完全就是一個內心充滿偏激的憤青,連最起碼的賑濟都不懂。

百姓拿桶來裝粥,他就能帶一桶粥走嗎?這是賑粥,不是自助餐,每人的定量是兩勺,哪怕拿口缸來也是兩勺,他就不想想因爲窮人家裡是不是沒有合適的容器。

就爲這點小事,他就叫停了縣衙的賑粥,這樣的人居然被自己任命爲最重要的襄州長史,李鄴就恨不得給自己幾個耳光,自己真是瞎了眼。

 

第1140章 天子駕崩第447章 獻金訴求第376章 王母之石第416章 非職之責第409章 奪取堅城第725章 再見高適第1079章 線索初現第773章 激戰金城(上)第158章 奇兵行動(下)第482章 臨危授命第594章 新兵選將第297章 哥奴之夢第25章 無主之財第962章 再談交易第590章 機密外泄第428章 裴家之諾第264章 深謀遠慮第261章 燙手之銀第924章 爲利而來第1251章 狼羣戰術第8章 刮目相看第328章 血腥殺賊第902章 計輸一籌第352章 激烈交鋒第361章 新任幕僚第576章 夜踏龍武第351章 人質脅迫第395章 人約黃昏(三)第674章 火攻藍田第715章 帝王心思第106章 有失有得第1096章 攜美視察第170章 誤打誤撞第1040章 取捨之間第310章 嫉恨如狂第361章 新任幕僚第291章 金鼎失竊第1004章 上元燈會第1252章 梟雄謝幕第934章 後顧之憂第344章 故技重施第10章 神秘男子第623章 烈火焚江第127章 釣魚執法第960章 肺腑之言第531章 特殊禮物第530章 尋找同盟第431章 惡念不斷第903章 青城上皇第726章 交易盛會(上)第972章 壽宴趣事第806章 文吏招募第1183章 全城搜查第1075章 國丈張立第122章 飛龍遺物(上)第303章 無奈妥協第914章 時機成熟第496章 戍堡示警第716章 案情惡化第780章 民間疾苦第8章 刮目相看第449章 捷足先登第799章 兵臨隴右第358章 改變策略第492章 若羌四城第868章 心中不甘第134章 柳葉飛刀第478章 喜慶迎婚第171章 金山獵酋第44章 另類出城第1059章 踏上返程第1093章 雲州計劃第258章 石國寶冊第247章 殺將立威第1207章 首戰祁縣第634章 陰差陽錯第1252章 梟雄謝幕第975章 兩祠合併第1215章 強勢競爭第1085章 詭異之處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321章 蠢蠢欲動第401章 重返碎葉第57章 妙手小廚第634章 陰差陽錯第307章 壽宴邀請第791章 苦口勸諫第44章 另類出城第369章 酒樓聽曲第239章 夜襲陷阱第154章 血戰峽谷(下)第364章 人情如水第627章 朔方來使第540章 居心不良第1025章 協議漏洞第678章 已無退路第21章 睚眥必報第1003章 下定決心第58章 誰是棒槌第672章 又遇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