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巡視岐州

岐州雍縣,李鄴站在高處,注視着下面官道上忙碌的民夫。

此時是二月中旬,唐直道已經在二月初恢復動工了,從前年開始動工的唐直道已經修建了一年半,完工了近一半,關中段完工了九成,隴右段完工了六成,現在主要是河西段在修建。

唐直道並非重建一條官道,而是在拓寬平整現有的官道,這樣工程量就會少很多,唐直道同樣也不是一條道路,它還有各個支道,就像長江一樣,除了幹流,兩側還有無數支流,連接着各個縣城。

東水西路是李鄴即位後的兩大戰略工程之一,和滅國工程是相輔相成。

滅國之戰並不是頭腦發熱,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後,唐朝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盛唐的氣象。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損失太大,財政來源枯竭,割據的藩鎮和吐蕃入侵就像兩個巨大的出血口,朝廷爲了維護統治和軍隊,不得不竭澤而漁,普通百姓掙扎在生死線上,就彷彿失去了水份軀體,只剩下枯朽和衰敗,哪裡還有半點生機勃勃的盛唐氣象。

李鄴即位後,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安史之亂帶來的千瘡百孔和整個大唐的衰敗,怎麼才能恢復大唐生機,一般統治者想到的辦法就是儘快結束戰爭,降稅減賦,與民休養生息,重新對土地進行分配。

這也是李鄴同樣在做的事情,但和歷史上統治者不同的是,李鄴還在利用強大的唐朝武力征討四鄰,掠奪財富,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補血方式,能使大唐財政迅速改善,還能留下積蓄。

比如回紇交付了一千萬只羊,才把可汗和十萬軍隊贖回去,一千萬只羊意味着什麼,一隻羊兩貫錢,那就是兩千萬貫錢的財富,相當於朝廷一年半的財政收入。

唐朝的朝臣們都是飽讀聖賢書的鴻儒之士,他們卻一個個睜隻眼閉隻眼放任李鄴派大軍東討西征,就是因爲滅國之戰能帶回來天量的財富,能夠迅速改善財政,補貼財政,老百姓才能降稅減賦,休養生息,大唐才能儘快恢復元氣。

在現實和道德理念面前,他們更偏向於現實。

而東水西路工程則是真正的利國利民,把征討得來的財富用修建工事辦法分配給百姓,以長安爲中心,長安以西修建唐直道,它不僅僅是連通西域,縮短統治中心和西域邊疆的通行時間,有力鞏固唐朝朝廷對邊疆的統治。

其次就是把隴右河西的帶動起來,交通更加便捷,物資流通更加快速。

而長安以東則是拓寬並疏浚水道,重點就是天寶渠、三門峽和丹灞水道,還有現在正在進行開鑿的西漢水水道,連通西漢水和嘉陵江,再通過丹灞水道,便打通了長安到巴蜀的水路運輸。

所以東路西水工程一直得到滿朝文武的支持,雖然剛開始有不少大臣擔心財政無法支撐,但隨着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境外涌入,現在再也沒有人擔心財力不足,同時開始了唐直道工程的支線建設。

目前李鄴正在視察的唐直道就是雍縣支道,從雍縣修建一條五十里長的直道連接上唐直道主幹。

雍縣動員了三萬民夫,準備用三個月時間修好這條長約五十里的直道。

之所以只要三個月,那是因爲在原來官道的基礎上翻新修建,工程量就小了很多,這期間商人們只能走從前已經廢棄的官道,或者走水道。

工地上人聲嘈雜,民夫正在鋪設碎石,一名官員給李鄴介紹道:“陛下,這些碎石來源於附近山石開採,現在用火雷開採,要比以前人工鑿採容易得多。”

李鄴點點頭,“下面壓實了嗎?”

“當然壓實了,在鋪設碎石之前肯定要做好,把路面鋪設平整,然後用巨大石碾來回碾壓,才能鋪設碎石,最後上面再鋪設一層熟土。”

李鄴沉思片刻,又問旁邊陪同的戶部侍郎楊慎餘道:“之前談好修路負擔是地方一半,朝廷一半,他們的財力來源是什麼?”

楊慎餘躬身道:“回稟陛下,這條直道計劃四十萬貫,主要是工錢,朝廷補貼了二十萬貫,雍縣自己要拿出二十萬貫,一方面是百姓和地方豪門大戶捐錢,另外官府拿出三萬頭健牛賣給各地商人。”

“雍縣能拿出三萬頭健牛?”

楊慎餘點點頭,“縣官府有三座大型養牛牧場,圈養牛在十萬頭左右,還有兩百萬只羊,原本屬於一個姓曹的大商人,他的兩個兒子都死在安祿山叛亂中,也沒有孫子,曹姓商人死後,牛場無人繼承,就收歸官府了,一半歸縣衙,一半歸州衙。”

李鄴回頭對陪同的州縣笑道:“朕還還是第一次知道雍縣官府有三座大牧場,看來在岐州做官是肥差啊!”

岐州刺史武煥元嚇得臉色大變,連忙躬身解釋道:“回稟陛下,御史每年都會來監察,臣等不敢有非分之念。”

李鄴微微笑道:“至少羊肉很便宜,吃得滿口流油,上任兩年就長胖了,怎麼不是肥差?”

衆人都笑了起來,幾名官員連忙道:“陛下說得沒錯,雍縣的羊肉價格比長安便宜三成,很多長安人都會來雍縣吃羊。”

李鄴笑道:“今晚就在雍縣休息一夜,好好吃一頓羊肉,朕自己掏錢,不用你們請客!”

其實李鄴知道,地方官員不可能沒有好處,一般而言,貓膩就在損耗上面,養牛羊總會有夭折病死吧!這就是損耗,比如十萬頭牛損耗百分之五,那就是五千頭牛,可以賣一大筆錢,不走公帳,上上下下都有好處。

李鄴當然清楚這一點,但水至清則無魚,官員沒有好處,他們就不會賣力做事,明明可以養十萬牛的牧場,因爲沒有好處,可能最後只養了兩三萬頭牛。

官場就是這樣,任何事情只要不做得過份,能把握住一個度,那基本上不會有事。

就像三座牛場,官員們利用損耗來撈好處,其他地方官府也是利用官倉糧食損耗撈好處,這些都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假如縣令把牛場私貪了,其他地方官員把官田私貪了,那就觸犯紅線了,不被抓纔怪。

所以當官能力很重要,但情商也同樣重要,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知道紅線在哪裡?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明朝初年某地發生水災,朝廷撥來三萬石救濟糧,縣官發現米的質量不錯,都是新米,他就把三萬石新米換成三萬石陳米,縣官吃了幾百貫的差價,三萬石陳米發放給了災民,災民可不管什麼新米陳米,拿到救濟糧,個個感激萬分,縣官還刻意留了幾百石新米沒換,放在倉庫內備查。

後來朱元璋派御史來覈查,發放糧食數量完全正確,留下的存糧也沒有問題,災民們歌頌縣官爲青天,御史就回復朱元璋,所查官員爲上上好評,龍顏大悅,縣官由此升爲州官。

災民滿意,皇帝滿意,官員也滿意,皆大歡喜,這就是高情商的官員,在朱元璋的剝皮年代把握住了一個度,不貪本錢,過手油水。

當然,到了康乾盛世,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雍縣住了一夜,吃了一頓羊肉,自然是地方官府請客,記在公帳上。

次日一早,李鄴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帶着寵妃楊玉環離開雍縣繼續北上,沿着另一條正在修建的官道前往麟遊縣。

第363章 榻中之物第1078章 案情分析第1423章 南征林邑第830章 出手相助第878章 危機來臨第1078章 案情分析第1219章 陰魂不散第12章 西市買杆第1081章 以孫代子第623章 烈火焚江第8章 刮目相看第1318章 南詔之變第291章 金鼎失竊第1391章 碎葉會師第1330章 驚聞漏洞第1342章 南詔大戰(上)第1053章 不速之客第1288章 宏圖遠大第972章 壽宴趣事第1151章 來瑱投效第393章 人約黃昏(一)第1193章 錢塘夜戰第1400章 中原災起第904章 卑劣告密第301章 說服王家第1075章 國丈張立第776章 精英來投第954章 遲到抉擇第902章 計輸一籌第1068章 直白相告第550章 初到襄陽第1084章 仇不過夜第1100章 錯失良機第1102章 公共交通第714章 孰不可忍第950章 智取劍門(上)第895章 延州事件第1210章 老將坐鎮第1005章 欲加之罪第909章 巧破防禦第900章 辭去相位第1210章 老將坐鎮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1360章 出海協商第739章 釋疑解惑第1349章 勇救羣孤第56章 破爛得寶第1031章 官宅問題第325章 想盡辦法第1264章 陷入絕境第1095章 轉換思路第1382章 談判破裂第877章 刺殺大案第1375章 意外退兵第391章 貴妃求詩第213章 戍堡鏖戰第721章 神秘來客第58章 誰是棒槌第162章 新的任務第685章 修補漏洞(下)第702章 南城決戰(六)第336章 朝會之爭(四)第576章 夜踏龍武第84章 欺人太甚第1298章 旁觀者清第278章 峽谷血戰(上)第1056章 顛覆認知第212章 禍水西引第1261章 困獸之計第54章 龍爭虎鬥(中)第1108章 燒兩炷香第521章 初探橋陵第1272章 渭河瑞兆第552章 斬盡殺絕第471章 真相暴露第691章 曲江攻勢(下)第459章 如夢方醒第560章 漢中咽喉第1054章 軍營奪權第358章 改變策略第163章 穿越賀蘭第132章 還是要懇請書友們支持啊!第684章 修補漏洞(上)第1222章 功敗垂成第1335章 循循教育第1347章 發現線索第810章 祖孫對話第1089章 密見彭王第276章 怛水初戰第1143章 懦夫有用第1152章 父子交心第485章 天子心機第810章 祖孫對話第579章 短兵相接第97章 一線希望第780章 民間疾苦第1092章 視察流求(下第1442章 歲末深海第758章 得罪小人第58章 誰是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