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最後通牒

三更時分,剛剛睡下的李經被一陣敲門聲驚醒,他連忙推一下身邊的侍妾,讓她趕緊替自己穿衣。

“什麼事情?”李經問道。

門外親兵急聲道:“軍營發生騷動,吳休將軍請公子趕緊去一趟!”

李經嚇一跳,連忙起身,侍妾替他穿了衣,又穿上鞋,這纔開門問道:“是發生兵變了嗎?”

“好像不是兵變,只是騷亂!”

李經心中不安,還是披上盔甲,翻身上馬,在百名親兵護衛下向軍營奔去。

很快便來到軍營,只見軍營內燈火通明,整個軍營的氣氛十分詭異,涌動着一種不安的情緒,草地上坐滿了三三兩兩的士兵,都在低聲議論着什麼?

李經來到中軍,只見中軍大帳前坐滿了中低層將領,益都這邊只剩下三萬軍隊,都是青州和淄州的漢人,最精銳的三萬東胡騎兵和兩萬高句麗人都交給李納,帶去歷城縣了。

所以益都縣只剩下本土子弟,李鄴的公開告示書把將士們都嚇壞了,如果不投降,一旦城破,所有將士和家人都被沒爲官奴,發配嶺南開荒。

這可是攝政王說的話,一言九鼎,所有將士都坐不住了,紛紛逼宮,要求投降。

李經一出現,有人大喊:“大公子來了!”

衆人紛紛圍上來,七嘴八舌道:“大公子,城池肯定守不住了,及早投降,保大家和家人平安吧!”

”大公子,投降吧!”

李經爲人寬厚,好脾氣,他連忙拱手道:“各位將軍,我都不知出了什麼事,讓我和吳休將軍談一談!”

這時,有人厲聲大喊:“你們都閃開,不要圍着大公子!”

正是副將吳休,主將是李正已,現在是李經了。

衆將只得閃開,李經身材肥胖,被圍出一身汗,他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連忙走進大帳。

“吳將軍,出了什麼事?”

“大公子,你看看這個!”

吳休將一張紙遞給了李經,李經看到落款,呆了一下,“是李鄴的親筆信?”

“應該是,沒人敢冒充李鄴寫這封信。”

“所以大家都被嚇着了?”

吳休點點頭,“哪怕去挖礦,都沒有人想去,何況是去嶺南開荒,全家沒爲官奴!”

吳休嘆息一聲,“莫說將士們,卑職也害怕啊!”

李經沉默片刻道:“如果投降,朝廷會怎麼對待我父親?”

“王爺還能醒來嗎?”吳休專門去問了名義陳方,他大概瞭解李正已的病情。

李經搖搖頭,“氣息微弱,看樣子支持不到天亮了。”

吳休忽然明白了,李經其實是擔心他自己,吳休想了想道:“殿下可以派人去談判,公子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向對方提及。”

吳休又低聲道:“卑職擔心天亮後還沒有什麼說法,將士們焦慮起來,恐怕就會發生兵變了,甚至砍掉你我人頭,作爲他們的晉升之階!”

李經發現吳休眼中閃過一絲凌厲的目光,他心中一陣膽寒,這個吳休是在說他自己吧!此人用他們父子的人頭作爲他的晉升之階。

“好吧!”

李經知道再不答應就小命難保,他果斷答應了,“也不用談判了,傳我的命令,開城投降!”

吳休意味深長看了李經一眼,走出去高聲宣佈,軍營內頓時一片歡呼。

五更時分,益都城開啓南城門,向城外的唐軍投降,南霽雲率領三萬軍隊在南城外接受投降。

李經身穿白衣,打着白旗走在最前面,後面是一百多名將領,以及三萬軍隊,所有人都沒有穿盔甲,而是把盔甲和兵器拿在手上,放在城門旁邊一個事先畫好的白圈內。然後去一里外的空地上坐下休息。

李經走到南霽雲面前,高舉大印,“罪臣李經無條件投降朝廷,願接受朝廷一切處置!”

“你父親呢?”

李經眼淚流下來,哽咽道:“家父半個時辰前去世了。”

南霽雲一怔,“爲什麼?”

“家父聽聞歷城縣慘敗,李納率軍北逃,舊疾復發,吐血不止,一直昏迷不醒,半個時辰前嚥下最後一口氣,現停屍王府!”

南霽雲點點頭,“好吧!李公子請節哀順變,李公子爲人寬厚,善待百姓,相信攝政王也不會爲難李公子,公子處理完父親後事,便可收拾行裝去長安。”

“多謝將軍!”

天終於亮了,八萬唐軍兵不血刃拿下益都城,南霽雲隨即命人驗屍,確實死者確實是李正已,這才把屍體交還給李經,讓他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安葬父親。

按照李鄴的事先命令,所有降軍,願意加入唐軍者,可以挑選強壯士兵從軍,其餘士兵全部遣返回鄉。

郭子儀那邊也是一樣處理,不過有一萬五千高句麗降卒需要特殊處理,這牽涉到李正已引進了數萬戶高句麗人,目前安置在萊州和登州境內,但朝廷絕不可能讓這麼多高句麗人聚集在兩個州內。

這就需要朝廷安排處理。

郭子儀的軍報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疾速送往長安。

長安,一年一度的科舉又要來臨,除了河北之外,天下各地的士子都絡繹不絕向長安趕來。

去年科舉還有不少河北士子趕來長安,但今年戰事緊張,各個藩鎮都封閉了邊界,河北士子們只能缺席今年的科舉。

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想方設法來到黃河邊,很多農民就會看在錢的份上,冒險送士子們過黃河。

畢竟黃河沿岸太漫長,巡邏隊也主要集中在衛州一線,所以成功的概率還是很大,而且就算抓住了,士兵們也不敢殺去參加科舉的士子,而是遣送回原籍,命令官府嚴加看管。

長安宣陽坊的安然居大酒樓內,三名年輕的士子正聚在一起喝酒,三人都姓崔,一人叫崔寶林,另一人叫崔樺,這兩人來自貝州清河崔氏,但並不是主房嫡子,而是偏房庶子,另一人叫盧詩,來自魏州盧氏,估計是北宋盧俊義的祖先。

三人都是高姓,但不是豪門,家境都很一般,他們是在偷渡黃河時認識的,三人各花了一貫錢,請農民用冰橇把他們送過了黃河。

他們運氣不錯,今年朝廷給河北考生免費安排了食宿,都住在迎賓館內,三人一間,他們三人正好住在一起。

三人都已決定,不再回河北,爲了保險,參加錄取人數較多的明經科,就算考不上明經科,他們還會參加太學的考試。

太學錄取一千五百人,它類似於後世的師範,在太學讀三年後,會分配到各州各縣的官學做助教,做了五年助教,升爲教授,那就是九品官了,所以還是有機會當官。

“聽說這家酒樓是攝政王的?”崔寶林打量酒樓笑道。

“怎麼可能?”

“真的,我剛纔問了掌櫃,這家酒樓是李家的,就是前相國李林甫,攝政王不就是李林甫的孫子嗎?”

崔樺搖搖頭,“你真是糊塗,這是李氏家族的產業,和攝政王沒關係,攝政王是什麼身份,會和族人一起分產業?”

崔寶林笑了笑,“你說得對,我糊塗了,罰酒一杯!”

崔寶林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一擡頭,卻見盧詩在豎耳朵聽什麼,“盧兄在發什麼呆?”

“噓——”

盧詩小聲道:“你聽,外面在喊什麼?”

很多人都聽見了喊聲,酒樓內安靜下來,有人打開了窗戶,只聽有士兵在高喊,“喜報!齊州喜報!淄青節度被剿滅,李正已死了,第一家藩鎮滅亡!”

酒樓內頓時一片歡騰.

第38章 入會終試(五)第852章 保存實力第230章 勇奪險堡(下)第1146章 情報欺騙第16章 王府揚威(二)第1271章 公開評估第1273章 渭南夜談第27章 被迫相親第157章 奇兵行動(上)第1129章 進展彙報第130章 新的志向第337章 不肖子孫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940章 巡視河西(上)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850章 殺入河北第48章 小胖求救第426章 急轉直下第249章 再出奇兵第123章 飛龍遺物(下)第930章 異常客人第420章 官復原職第815章 草原佈局第347章 錯失機密第855章 驚聞變故第1224章 找到線索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357章 惡婦上門第78章 效力天鵬第1001章 酒樓小議第1256章 橋頭初戰第875章 草原阻截第203章 月夜捕狼第72章 不得要領第38章 入會終試(五)第1208章 固若金湯第22章 請君入甕第617章 先下一城第17章 王府揚威(三)第480章 終成良緣(下)第853章 沙河大戰(上)第753章 抵達金城第199章 再遇佳人第176章 殺人事件第762章 洗兵之計第160章 朔方大戰第898章 不速之客第1239章 漏網黑魚第1020章 抵達洛陽第631章 計中有計第977章 等級制度第109章 再遇程家第1254章 回紇入幽第472章 無米侍郎第1219章 陰魂不散第94章 押寶祖父第776章 精英來投第933章 蹊蹺猝亡第55章 龍爭虎鬥(下)第668章 緊急部署第1182章 黃雀在後第690章 曲江攻勢(上)第1029章 四大承諾第758章 得罪小人第1117章 再託煉酸第653章 萌生退意第891章 姐妹重逢第543章 反遭清算第219章 繼續北上第333章 朝會之爭(一)第1210章 老將坐鎮第764章 奇怪騷擾第1208章 固若金湯第507章 許下重賞第408章 碾壓之戰第717章 襄州世家第941章 巡視河西(下)第321章 蠢蠢欲動第1225章 順藤摸瓜第453章 內應確定第22章 請君入甕第1143章 懦夫有用第85章 護身鎧甲第1180章 投名之狀第555章 返回河西第1175章 居心叵測第211章 長街殺戮第887章 父親面子第162章 新的任務第1086章 真相如此第464章 節度述職(上)第307章 壽宴邀請第266章 侵佔事件第379章 一舉兩得第1090章 三名官員第483章 困局難解第453章 內應確定第744章 出祁山道第810章 祖孫對話第181章 飛鯊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