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擴城方案

長安擴城並不是臨時纔有的想法,唐高宗時代就有了,新建大明宮就是擴城的一種方案,最後是選擇洛陽東都的雙京製作爲擴大都城的方案。

如果從廣義的概率上來說,唐朝甚至還有太原府、河中府、成都府、鳳翔府、江陵府等等都城,甚至唐肅宗李亨在朔方靈州登基,那麼靈武縣也短時間成爲過唐朝的都城。

但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擴都,長安作爲唐朝都城有兩百六十六年時間,而東都洛陽成爲都城也不過才二十六年,所以真正意義上擴都還是要擴大長安城。

長安擴城的思路是李鄴最先提出來的想法,主要源於兩個朝廷合併,涉及到大量官員的既得利益,還有軍方將領希望在長安有宅子的訴求,還有江南士族也抱怨距離長安太遠,長安控宅太嚴,他們在長安買不到宅子。

所以李鄴從泉州回來後,就提出了擴城思路,然後政事堂討論通過,由工部制定擴城方案,交由軍政議事來討論。

按照李鄴最初的思路,長安擴城是向西向北擴,把漢長安城和現在長安城融爲一體,但遭到政事堂一致反對,他們認爲這會破壞長安城的統一協調,破壞長安風水。

右相李岱提出了第二個擴城方案,東西南同時擴城,東北方向灞橋也修建一座新城,和漢長安城平衡呼應,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雖然李鄴覺得這個方案牽涉面太大,但這是他父親深思熟慮後提出的方案,李鄴也勉強認可了。

工部制定的細節方案已經下放到各部寺監,各部寺內部也進行過討論。

右相李岱緩緩道:“擴城就涉及到把農田變成宅地,大家都知道,農田纔多少錢一畝,宅地又要多少錢,這裡面有巨大的利益,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凍結一切土地交易,由朝廷統一收購農民手中的土地。”

李岱作爲統治者的代表,文官集團的領袖,他首先考慮的可不是農民的利益,而是朝廷的利益,大家都清楚,一旦擴城會產生大量的土地利益,這塊利益大家都要搶,李岱主張朝廷拿大頭,李岱的思路自然得到了政事堂的一致支持。

李岱這個思路還是兒子李鄴教他的,當年李岱出任戶部侍郎,朝廷極度拮据,李鄴給他出的主意就是賣地,賣掉了部分土地後,財政拮据極大緩解,李岱嚐到了賣地的甜頭,他很清楚,一旦擴城後,大量土地會產生多少利益?

今天軍政議事敲定的第一個方案,就是土地併購法案,朝廷一致同意,以農田五倍的價錢收購農民手中的土地,當然,農民的宅地不會收購。

但城外真正屬於農民土地並不多,恐怕連一成都沒有,唐朝兼併土地的風潮如此強盛,緊靠長安城的土地簡直就是黃金中黃金,哪裡還會有多少屬於農民,大部分都在各個權貴的手中,其中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

這裡麪包括了三座各自佔地萬畝的皇莊,以及禁苑大量的土地,這些都屬於皇帝所有,佔據全部土地的四成。

其次便是朝廷,這得益於閹黨集團的覆滅,數十名宦官貪財如命,他們利用各種手段在長安和洛陽佔據了大量土地,收斂天量財富,閹黨集團覆滅後,金銀等財富七成進了內庫,三成進左藏庫。

然後所有不動產,包括土地房宅等等,都歸了朝廷,加上官府控地,比如漢長安城基本上都屬於官府,所以朝廷、官府佔了全部土地的三成左右。

第三大地主是權貴,包括皇族、關隴貴族、外戚、高官士族等等,他們積累百年,土地數量也十分龐大,大概佔據了全部土地的兩成。最後纔是商人、農民和普通平民等等,他們的土地非常零星,幾乎幾畝、十幾畝,幾十畝,彙集起來最多隻佔一成,這裡面農民的利益會更多一點,他們有宅地,目前只有百貫一畝,一旦擴城,畝價至少會漲三五倍。

所以通過的土地併購法案,主要就是針對第四類人,商人、農民和普通平民。

這並不是朝廷剝削農民,現在長安城外的農田畝價二十貫,以五倍價格收購就是百貫了,這和宅地的價格一樣。

如果被權貴搶先去收購土地,溢價兩三倍就已經是菩薩心腸了,大部分都原價收購,如果不賣就得罪了權貴,現在不收拾你,等着吧!以後會慢慢算賬。

小民得罪不起權貴,只能被迫出售,所以朝廷及時出臺併購法案,實際上是保護了農民,同時朝廷也獲得了未來的土地利益。

長安擴城討論涉及面太大,直到天黑,才討論完成了一部分,剩下的延期後天繼續討論。

獨孤烈回到了府中,長子獨孤晉陽已經先一步,在書房裡等候父親。

獨孤晉陽目前已辭去所有職位,只保留藍田縣公的爵位,他代父守孝三年,獨孤老太太去世,獨孤烈應該丁憂三年,但獨孤家族不想放棄這次出任輔相的機會,一致決定由獨孤晉陽代父守孝三年,獨孤烈出任兵部尚書輔相,和當年李岱一樣,裡面不脫孝衣,不飲酒,不聚會,府中不張燈結綵。

父子二人在書房裡坐下,獨孤晉陽問道:“父親,聽說朝廷已經決定要擴城?”

獨孤晉陽看了兒子一眼,淡淡道:“朝廷已經出臺法令,暫時禁止長安周邊土地買賣,你就不要想去買農民的土地了,買了官府也不會給你過戶,另外,軍政議事還沒有進行表決,最終是否擴城還沒有決定下來。”

獨孤晉陽臉上露出失望之色,只得苦笑一聲道:“這種大事攝政王決定就行了,還需要軍政議事表決嗎?”

獨孤烈冷笑一聲道:“你就不懂攝政王的政治智慧了,像太上皇和先帝,什麼權力都往自己身上攬,結果白白便宜了宦官,有智慧的上位者,把權力分給了大臣,同時把風險也分給了大臣,但你敢說這個天下不是他的?”

停一下,獨孤烈又道:“你其實沒有看懂,攝政王並沒有把權力都交給政事堂,他實際是用軍政議事來牽制政事堂。”

第194章 半夜截殺第538章 荒唐讖案第617章 先下一城第448章 特別辦案第380章 慾壑難填第652章 初戰江夏(下)第379章 一舉兩得第879章 反擊痛處第677章 再戰漢水第253章 人生再遇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810章 祖孫對話第123章 飛龍遺物(下)第155章 路遇主力第847章 抵達太原第1258章 清倉行動第581章 秘密會見第856章 火油基地第71章 常樂買房第930章 異常客人第620章 初戰魚梁第435章 返回京城第165章 仇恨難解第1249章 戰略陷阱第204章 出線一戰第399章 穿針引線第839章 東宮出事第45章 規則之外第85章 護身鎧甲第722章 提醒關鍵第714章 孰不可忍第731章 騰籠換鳥第781章 由表及深第787章 軟硬兼施第370章 再次相約第1157章 擊掌爲誓第255章 意外任命第982章 必須妥協第1001章 酒樓小議第646章 斬首行動第501章 喜獲新宅第135章 激戰隴右第273章 痛下殺手第564章 畫蛇添足第212章 禍水西引第264章 深謀遠慮第268章 聯合軍議第225章 龜茲古城第20章 友情提醒第833章 再遇故人(下)第508章 血戰勃律(上)第424章 草原大戰第1230章 交釋兵權第553章 整編掌權第14章 臨陣磨槍第1142章 出師未捷第1180章 投名之狀第174章 天寶九年第558章 過境漢中第1172章 深夜急報第1229章 啓用名將第1039章 兩個方案第979章 藩鎮子弟第1258章 清倉行動第488章 釜底抽薪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133章 東市遇熟第482章 臨危授命第192章 重要棋子第503章 再見阿靈第220章 追殺入薛第1160章 窮途末路第747章 首戰部署第169章 千里追殺(四)第1166章 歷陽攔截第829章 再回帝京第637章 糧草機會第1004章 上元燈會第161章 斬將奪寶第722章 提醒關鍵第1257章 渡河再戰第987章 嚴厲管控第1106章 動員部署第424章 草原大戰第1173章 將計就計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357章 惡婦上門第334章 朝會之爭(二)第98章 花明柳暗第442章 夜間行動第23章 討要說法第424章 草原大戰第167章 千里追殺(二)第70章 約法三章第1255章 根本目標第1161章 洛陽新政第404章 戰俘大營第611章 終獲接納第659章 究竟是誰第776章 精英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