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接見官員

第1114章 接見官員

正月初五,李鄴在勤政務本樓舉行舉行了一次座談會。

三十五名官員,個個穿得整整齊齊,年紀都在三十餘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這時,幾名官員陪同着齊王李鄴走了進來,衆人紛紛起身見禮,“參見殿下!”

李鄴擺擺手,示意大家坐下,李鄴微微笑道:“大家請坐!“

衆人坐下,李鄴也和幾名官員坐下,李鄴看了一眼衆人,微微笑道:“今天還是新年假期,所以請大家過來喝杯茶,聊一聊,舉行一個茶話會,大家都不要緊張,放鬆一點。”

李鄴語氣很輕鬆,笑容親切,衆人緊張地心情也慢慢放鬆下來。

李鄴這才緩緩道:“大家或許很困惑,爲什麼朝廷不重視各位,我這裡卻很看重大家,給大家升官加俸,解決住房等後顧之憂,其實不光是你們困惑,我手下官員也很不解,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我就得從歷史上的一件事說起。

曹操遠征烏桓,以少勝多,打得烏桓人土崩瓦解,最後滅了國,光俘虜就抓了二十餘萬,曹操深入匈奴腹地去打仗,匈奴各單于、名王不但供給肉食糧草,還要跪在路邊“歡送”,打得匈奴男女老少白天聽到曹操的名字,晚上都得做噩夢。

比起漢武帝攻打遊牧民族,曹操派出的兵力並不多,一兩萬人就能把匈奴打得屁滾尿流,爲什麼曹操能做到?是曹操兵力擅戰嗎?並不是,是因爲技術,因爲曹操的騎兵裝備了馬鞍和馬鐙,而草原遊牧民族沒有,對於草原遊牧民族,馬鞍和馬鐙就是碾壓他們的大神器,可以說單邊屠殺。

在沒有馬鞍和馬蹬出現之前,戰馬的作用只是來得快,跑得快而已,但有了馬鐙和馬鞍後,騎兵就能騎在馬上作戰,就能居高臨下碾壓。

有人說技術用在軍事上沒有意義,好!我們就換一個例子,我們說紡線吧!一個人一天能紡多少,最多兩三斤,而水轉大紡車,能同時帶動三十幾個紡錘,一晝夜能紡一百多斤紗,一個熟練的女工可以照看兩三架紡車,這就是技術帶來的改變。”

魏金城鼓足勇氣道:“還有水力磨面機!”

“對!水力磨面機,一隻水車可以帶動二十幾只普通磨盤,是人力和畜力磨盤的二十幾倍,這位官員叫什麼名字?”

“卑職魏金城,原是將作監中校署署,卑職的父親研究了一輩子的水力機械。”

李鄴點點頭,“那你認爲水力機械中最難的是什麼?”

“最難是力量的方向改變,比如磨盤是橫向轉,而水車是縱向轉,怎麼把縱向轉動變成橫向轉動,這就是難點,我們用的辦法是多個斜齒輪,就解決了力量轉換方向的難題。”

李鄴又饒有興致問道:“那怎麼解決前後運動轉換成圓周運動呢?”

魏金城欠身道:“回稟殿下,這個問題在東漢時期就解決了,東漢初年,南陽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利用水車來鼓風打鐵,中間就用了一種連桿裝置,把圓周運動轉變成前後運動,反過來也是一樣,後來因爲漢末戰亂,這種連桿裝置技術失傳,我們找到從前的書籍圖紙,又把它復原了,現在我們用的水力榨油機,就是利用了這種連桿和曲柄。”

李鄴讚道:“這位魏使君說得很好,也說到了關鍵支處,你們和工匠的區別在哪裡?工匠不會著書畫圖,把技術以文字和圖紙的方式流傳下去,而伱們可以,工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們發明一種技術,卻只侷限於一個領域,而你們懂得技術原理,就能把這種技術推廣出去,用到其他方方面面。

我有個很好的想法,但工匠卻無法把我的想法變成現實,而中間就缺了你們這樣的研究者,我有個好的想法,你們負責摸透它的原理,然後和工匠一起把它變成現實,這就是我需要各位的真正原因。” 衆人默默點頭,他們都是技術官員,完全能理解齊王殿下的一番描述,他們也開始意識到,他們並不是來教書那麼簡單。

“以後你們教書的同時,也要進行研究,我會投入資源給你們建立研究院,學校既是教書育人之地,也是研究技術的試驗之地。”

茶話會很快結束了,三名官員被留了下來,一個是剛纔擅自發言的魏金城,一個是王展,還有一個叫韋清月,聽起來是個女人的名字,但本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虯鬚漢子,三十多歲,是司農寺的底層官員,官職不重要,但他是大唐最優秀的育種專家。

三人有些忐忑不安坐下,李鄴對韋清月道:“我要先告訴你一件事,我們很快要搞到一種新的水稻種子,事實上已經搞到了,目前送去了泉州。”

李鄴說的種子就是占城稻,但他忘記了一件事,現在是唐朝,唐朝有安南都護府,現在的占城還叫林邑國,很大一部分土地屬於安南都護府,安南都護府最南面的唐林州和羅伏州就有他要的稻種,甚至北面的交州也能找到這種優質早稻。

根本不需航海去林邑國,直接在交州就買到了上千斤優質雙季稻種,李鄴自然是送去泉州試種。

“這是一種早稻,如果能引種成功,那麼我們就有了一年種植兩季的水稻。”

韋清月沒有太激動,他遲疑一下道:“卑職聽說南洋有些地方水稻一年能種三季,有商人買種子回嶺南種植,但都沒有成功,這種南方的雙季稻對水熱要求很高。”

李鄴當然也知道,占城稻在北宋成功,並不是因爲他一年兩季,但是它的適應力強大,適應了福建那邊的氣候和土壤。

“我明白你的擔心,但這種雙季稻最大的特點就是高產、早熟、耐旱,適應力非常強,生長週期短,畝產超過五百斤,取代目前南方的晚稻,那就一年能產兩季,必然會對我們的糧食產生深遠影響。”

韋清月眼睛一亮,現在江南實行冬小麥加上晚稻,小麥一畝兩百斤,晚稻也不過四百斤,一年收成六百斤,如果新稻試種成功,那麼一年每畝地的收成就有近千斤,在糧食方面確實是一個產量的飛躍,對整個大唐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韋清月毫不猶豫道:“卑職願去泉州培育新稻種。”

李鄴點點頭,“我把農學放在泉州,你出任泉州農政兼農學學正,全面負責培育新稻種和其他農產品,可能要辛苦你,你要趕春耕,希望你儘快出發,你的家人我會派專人送去泉州。”

“卑職願爲殿下分憂!”

李鄴隨即讓一名吏部司的官員把韋清月領去就職,然後派人護衛他這兩天就出發趕去泉州。

===

【今天只有兩章,見諒!】

第1029章 四大承諾第854章 沙河大戰(下)第274章 無情滅絕第482章 臨危授命第341章 服軟求饒第621章 死亡陷阱第406章 大食使者第1251章 狼羣戰術第1115章 佈置任務第217章 居延之海第266章 侵佔事件第449章 捷足先登第931章 夜闖道觀第459章 如夢方醒第463章 岩漿沸騰第956章 大膽猜測第1014章 有備無患第618章 失守魯陽第1260章 誘之以利第753章 抵達金城第947章 上皇駕崩第622章 攔截情報第74章 新房新家第275章 驚悉叛變第559章 過關斬將第1203章 劍南鹽案第47章 家有難經第550章 初到襄陽第1177章 軍功機會第750章 洮州激戰(下)第165章 仇恨難解第389章 奸計得逞第369章 酒樓聽曲第538章 荒唐讖案第204章 出線一戰第741章 皆大歡喜第898章 不速之客第1006章 添丁進口第191章 雷霆之怒第528章 揭穿謎底第1073章 皇后心思第93章 如履薄冰第270章 黑夜偷襲第907章 石堡之城(上)第840章 忽聞真相第501章 喜獲新宅第125章 告密者誰第1086章 真相如此第347章 錯失機密第616章 不期而遇第833章 再遇故人(下)第273章 痛下殺手第471章 真相暴露第949章 唯一機會第252章 偷天換日第32章 前因後果第357章 惡婦上門第876章 遭遇之戰第157章 奇兵行動(上)第114章 比武較箭(下)第1101章 連夜出擊第498章 裡應外合第137章 初爲隊正第791章 苦口勸諫第695章 千里之眼第132章 還是要懇請書友們支持啊!第286章 返回長安第378章 心有不甘第96章 難以翻盤第475章 冤家路窄(下)第1002章 名將之死第417章 遠敵來襲第756章 降唐反唐第848章 意外兇器第22章 請君入甕第23章 討要說法第179章 無能之輩第1259章 抓住弱點第1026章 魯王遇刺第559章 過關斬將第372章 上輩恩怨第1050章 例行檢查第1038章 料敵在先第527章 石破天驚第236章 峽谷遇劫第1079章 線索初現第423章 大戰來臨第1234章 命在一線第847章 抵達太原第581章 秘密會見第572章 火燒蛇谷第750章 洮州激戰(下)第986章 不忠者亡第234章 石屋聞警第105章 道家玄學?第288章 撲所迷離第1245章 爆裂震懾第832章 再見故人第760章 三吏三別第529章 三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