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從天工開物說起

夜宴之上,肖天健在和羣臣談笑了一番之後,一方面總結了一些近兩三個月諸部的工作之外,還令人送上來了一批由前段時間,剛剛在工部下面建立起來的印務局刊印出來的新書。

肖天健在令人將這批新刊印出來的新書送上來之後,立即給在座的所有人都送了一套。

於是諸臣紛紛好奇的開始觀看這些尚散發着墨香的新書,最先映入衆人眼簾的一套書,封面上印製了幾個大字《天工開物》,旁邊有著書之人的名字,用小楷寫着“宋應星”三個字。

其中幾個大臣立即便興奮了起來,因爲這些人之前有些是前朝舊臣,曾經見到過抑或是聽說過這套書。

現任大中朝修史館大學士的丁啓睿,還曾經拜讀過這套書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於叫得出著這本書之人的名字,立即便驚呼道:“好書!卻是是好書呀!著此書之人,實爲大才,據微臣所知,宋應星曾在亳州任職,先前在江西分宜縣任教諭之職,多年潛心編著,才寫下了這本書!實爲難得呀!只可惜現在也不知道此人身在何處!如果聖上能找到此人的話,定要請聖上重用此人!”

衆人紛紛翻開這本書,簡單的先看了一番目錄,看罷之後,無不爲之驚奇,原來這本書果真堪稱奇書,此中收錄了收錄了農業、手工業、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並且都有比較詳盡的解釋,同時還繪有圖畫,可謂是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將這些科技都記錄了下來,所以說能著出這本書的人,絕對是個飽學之士,而且不是那種僅知道讀死書的讀書人,他肯定是深入到民間,詳盡的考察過各種實務之人,並且積累下了豐富的知識,才能著出這樣一套書籍來。

於是雖然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看其中內容,但是所有人都還是連呼此書乃是奇書,紛紛忍不住趕緊朝下看去。

肖天健哈哈一笑道:“丁愛卿所說不錯,宋應星卻是乃是大才,而且還堪稱全才之人!而且這本書並非朕所刊印,而是早在前朝崇禎十年的時候,已經在南京被編印了出來,朕不過是前段時間見到了一本,查詢之後,得知非常可惜,當初此書的雕版已經損毀,於是朕這才趕緊着令工部印務局將其重新開版,刊印了出來,而且朕首批便刊印出了五千本,今後如果需要,可以繼續加印更多出來。

今日送給諸位愛卿的這套書,便正是耗盡他心血所著之書,而且此人既然是大才、全才,那麼朕豈能暴殄天珍棄之不用呢?

不瞞諸位,宋應星朕已經派人找到了,此人在我們攻佔亳州之後,便棄官不做,回到了原籍江西,這兩年不問政事,在家潛心著書,今年江西歸服我朝之後,朕便派人前去了他的原籍,並且找到了此人。

他不但編著了這套《天工開物》,而且在天文之事上也造詣頗深,另外還著有《觀象》《談天》等著,所以經過多次勸說之後,他已經答應出仕爲官,暫時朕打算在工部之下,再成立一個大中科學院,專注於各種學術之研究。

而宋應星涉獵極廣,正是主持此事的最佳人選,所以朕已經下旨,授其爲大中科學院監正之職!”

聽罷了肖天健的話之後,諸臣紛紛點頭,雖然不太清楚這科學院是個什麼東西,但是他們也知道,肖天健時不時的會弄出一些新名詞,所以也就習以爲常了,既然肖天健要成立這麼一個部門,那麼肯定不會是無的放矢,胡鬧着玩兒的,所以大家也對此不以爲意,對肖天健能蒐羅來這麼一個人才也感到高興。

肖天健從桌案上,將這套《天工開物》放到一旁,接着拍着剩下的那些書,對諸臣說道:“大家先將這套書放到一旁,看看下面的!這一次朕下旨刊印的還有幾本書,大家可以看看!

這裡面還有前朝重臣徐光啓的《農政全書》《幾何原本》《泰西水法》,孫應元所著的《西洋神機》《經武全書》《幾何用法》《幾何體論》《泰西算要》,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遊記》,名醫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以及《救荒草本》當然也不乏一些其它書……

今日朕之所以刊印這些書籍,主要是想要讓大家知道,前明實質上能人很多,其中不乏身負奇才之人,可惜卻並未受到前朝重視,甚至像孫應元這樣的大才,居然被前朝冤殺,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讀書不單單隻讀四書五經,讀書人爲了什麼?俗話說的好,學會文武藝,買與帝王家!讀書人不正是想有朝一日學成之後,能安邦治國,經緯天下嗎?

假如讀書人長久下去,只知讀一些四書五經,難道就能治國安邦經緯天下嗎?大明亡,便亡於此道!諸位之中大多數人乃是讀書之人,恐怕不會信服朕所說。

但是我們不妨簡單說吧!僅僅依照前朝科舉所考之事,官吏中了進士之後往往要授官,而且多外放於地方爲地方官,許多人根本不知農政,如何管好地方農政?

所以本朝要摒棄前朝舊制,科舉不單單隻考死板硬套的四書五經八股文,那樣只能培養出來越來越多讀死書之人,絕非我強國所需之才!

所以朕取士,今後並不看誰的八股文寫的好,誰的字寫的漂亮,而是要讀書之人,學有所專,各有一技之長,不管他們是專於農政,還是專於法學,乃至是專於數算之學,朕將按才任用!此乃纔是今後富國強民之道!

想我泱泱中華,數千年來人傑地靈,創造了多少奇蹟,可是現如今卻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諸國,也就是你們所常說的泰西!

假如我們還不能因此自省的話,那麼不需多長時間,我泱泱中華,便會遠遠被這個時代的西方諸國拋至後面!”

肖天健的話說到這裡之後,朝中諸臣都皺起了眉頭,不僅有些牴觸,有人認爲肖天健突然改變用人之法,那麼對於天下諸多士子,將會是何等的打擊,要知道多少讀書人十年寒窗,讀的都是四書五經,寫的都是八股文,突然間肖天健說不看重這些,那麼就意味着這些讀書人這麼多年所學之物,所花費的時間都等於白白浪費了!

而讓讀書人今後學一些雜學,這又成何體統?於是不少文臣頓時都爲此緊張了起來,更有人認爲,肖天健所說有點危言聳聽,泱泱中華幾千年來,是何等的輝煌?怎麼可能不學這些雜學,今後就會被那些泰西諸國拋至後面呢?

於是本來還很是熱鬧的氣氛,在肖天健說罷了這些話之後,大殿之中便立即冷了下來,不少人露出了牴觸的情緒,但是武將方面,卻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這章字數少了點,下午再加更一章!

第19章 入甕第81章 殊途同歸第94章 望風而逃第236章 大閱兵3第35章 多爾袞的圈套第52章 臨危不懼第37章 安逸第237章 大閱兵5第47章 兩強之戰2第40章 告慰苦主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61章 君子一言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48章 喜峰口第58章 可悲可喜第82章 定裝顆粒火藥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156章 新年攻勢第59章 石橋攻防戰、死神之鐮第30章 公審大會第3章 重編2第84章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第33章 兵臨城下第59章 決勝4第127章 勸降不成第43章 兵至柳泉鎮第103章 祖寬之憂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76章 需求、給予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49章 隱真示假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201章 石冉發威第111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124章 各地局勢2第140章 火箭彈第122章 糊塗勝利第128章 巨斧猛劈頑敵首第128章 炮營駕到第2章 全面歇兵第33章 英魂第80章 進展神速2第21章 強心劑第165章 完勝第156章 各個擊破第126章 劍鋒再露第190章 坐等上門第108章 輪式火炮第33章 不相爲謀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9章 厲兵秣馬第93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68章 佈置第208章 酣戰第15章 巡視第65章 兩害相遇第15章 尋仇第10章 宿命?第一百八十七八 破洛陽第38章 擴大戰果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124章 報復第16章 躍馬揮刀第135章 破莊第62章 標槍逞威第169章 困坐愁城第79章 土工作業第200章 建奴入寇第17章 覬覦第193章 右勾拳第91章 實證第217章 龍幣發行第57章 亡命一擊第77章 再戰大石橋第20章 毫無懸念第20章 大軍壓境第202章 最後堡壘第30章 大明最後的精銳第62章 標槍逞威第171章 入福建第2章 薊遼糧荒第40章 皇太極的算計第179章 豫西亂戰第56章 再次失利第77章 現身說法第124章 屠殺第155章 來而勿忘非禮也第59章 還歸第143章 糾結的鄭芝龍第165章 完勝第62章 總結第145章 西北終決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48章 調戲第57章 重修寨牆第135章 取士第122章 不是結束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