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奴酋困局

到了這會兒,皇太極已經後悔了,後悔他去年因爲想要坐山觀虎鬥,看着大明和刑天軍決一死戰之後,再坐收漁翁之利輕取關內的想法,如果去年他按照原定計劃,沒有撤兵而是當時就跟大明朝撕破臉,率兵入關的話,這個時候恐怕燕雲之地早已經被他控制住了,又如何會出現現在這種讓他在山海關外面進退不得的窘境呢?

所以皇太極爲此深爲後悔,但是卻又沒人可去傾訴去,只能一想起來這件事,便後悔的直流鼻血,現如今他眼看着山海關就在面前,可是卻愣是乾着急沒法入關,本來他還指望着多爾袞這次來個人品大爆發,能打下山海關,趁着大中軍尚未大批抵達京畿之地,奪取燕雲,可是現在看來,希望卻越來越渺茫了。

頭兩天他接到多爾袞的消息,說大中軍已經又有一支人馬抵達了山海關一帶,使得山海關守軍兵力再次增強,他便覺得事情有點不妙了,於是他下旨給多爾袞令其務必立即攻克山海關。

可是多爾袞乾的真是不錯,全軍押上去大打一場的結果卻是被人家山海關的大中軍守軍又將他們打了個屁滾尿流,敗退了下來。

這次多爾袞的損失之大,讓皇太極都有點想要吐血的感覺,他好不容易這兩年拼湊起來的漢八旗的兵馬,這一仗下來,漢軍旗的鑲黃旗、正紅旗、鑲藍旗三旗,便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另外還有兩蒙古旗也同樣損失慘重,這還不算,這一仗下來,鑲黃旗固山劉之源也被打死了,鑲藍旗梅勒章京李率泰和正紅旗梅勒章京馬光輝當場在西羅城內陣亡。

雖說這幾個都是漢軍旗的固山和梅勒章京,命算不上多值錢,可是對於他們清軍來說,一下損失了一正兩副三個大將,無疑這是他們建州軍起兵以來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可見的這一仗多爾袞也是下了本錢的,但是結果卻如此令人泄氣。

皇太極得知消息之後,立即將多爾袞和多鐸、阿濟格三人招至了前屯衛他的大營之中,劈頭蓋臉的便是一通臭罵,而多爾袞他們三兄弟屁也沒放一個,低着頭讓皇太極罵了個夠,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

反正他們的仗是大敗了,但是他們三兄弟控制着的兩個滿軍旗實力猶在,大不了就是今後夾着尾巴做人,低調一些罷了,但是他皇太極這個時候臨陣換將,將他們幹掉,還是讓皇太極投鼠忌器不敢這麼做。

罵歸罵,皇太極也沒真的就把多爾袞他們怎麼樣,只是下旨免奪了多爾袞和多鐸的親王之位,將他們二人降爲了郡王,各自罰銀萬兩,沒收他們奴隸十人,罰戰馬二十匹,算是對他們的懲戒,並且令濟爾哈朗接替多爾袞,領鑲藍旗及羅洛渾的鑲紅旗所部以及懷順王耿仲明的漢軍正黃旗、恭順王孔有德漢軍等部,增援到山海關,以多爾袞、多鐸爲輔,繼續攻打山海關,將已經打殘的漢軍三旗撤下來,重新整編補充兵將,安撫那些陣亡者的家眷,穩定軍心。

皇太極這麼安排之後,諸臣領命下去開始調兵遣將安排繼續攻打山海關之事,但是皇太極卻開始爲阿巴泰和他兒子豪格擔心了起來。

從形勢上來看,大中軍又一支人馬已經抵達了山海關,那麼便說明大中軍在關內的實力正在逐步增長,由於大中軍的在關內活動日劇,隨着戰事展開,原本關內細作送出的消息越來越少,到現在他們已經無法及時掌握關內的情況了,更不清楚大中軍主力現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可能會抵達京師。

從多爾袞一敗可見,大中軍現如今在山海關內集結的兵力已經不下四五萬之多,而且表現出了大中軍極其善戰的一面,對於多爾袞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多爾袞作爲野豬皮最疼愛的小兒子,多爾袞並不是廢物,其年少便隨軍征戰,多有智謀而且同時不乏驍勇,可謂是有勇有謀之人,這些年來做事從未出過紕漏,多次率軍攻明立功頗多,更是在崇德三年被皇太極任命爲“奉命大將軍”和嶽託一左一右破關而入,連敗明軍,攻克明城數十座之多,如果不是碰上刑天軍的話,那次多爾袞率兵入關,可謂是完美之作,所以多爾袞的本事他是很清楚的。

可是這刑天軍卻如同是多爾袞的天生剋星一般,多爾袞這麼能幹之人,這幾年不碰上刑天軍的話,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隻要碰上這刑天軍,便會吃癟,這說明眼下的這大中軍確實不是好對付的,本來他派阿巴泰和豪格繞過山海關,從西面另覓入關之路,想要以其爲奇兵從背後牽制大中軍,可是現在看來,他走出的這一招棋不見得就是一招好棋,因爲他現在已經不知道關內大中軍的主力在什麼地方了。

如果大中皇帝肖天健這會兒率領的大中軍主力尚未抵達燕雲之地的話,那麼阿巴泰和豪格這支人馬無疑將會起到奇兵的作用,給關內明軍和大中軍來一個出其不意,很可能會扭轉山海關的戰局,但是如果那肖天健現在已經領兵抵達京師附近的話,那麼以大中軍這樣的戰力,阿巴泰和豪格這路人馬搞不好不但成不了奇兵,反倒可能受其所害也說不定!

皇太極其實這個時候已經得到了阿巴泰和豪格領兵自黃崖口破關而入的消息,他們二人此次破關進入到關內,比起他預料的要晚了好幾天時間,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二人先是在喜峰口試圖破關,但是卻被守將周遇吉死死的堵住,未能在喜峰口入關,不得不繞路到黃崖口才破關而入,如此一來,便耽擱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大戰之中,時間的重要性皇太極豈能不知,有時候一刻鐘便可能決定一場大戰的勝負,可是他們此次南下,事事不順,耽誤的已經不是一半天的時間了,這一拖就是近兩個月的時間。

以他們大清國目前的實力,一二十萬兵馬,被拖着兩個月的時間,對於他們國力的消耗之巨,是不敢想象的,雖說這些年他們大清國也積累下了一些老底,但是他們的底子到底並不算太厚,可是這兩個月下來,他們大清國的老底便被消耗了大半,如果短時間再不能破關而入的話,那麼他們此次南下之戰,也就可以收拾收拾回家洗洗睡了,僅憑着眼下他們南下獲得的那些戰利品和物資,對於他們大軍的消耗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而他們清軍這麼多年來打仗,基本上都是戰爭紅利的獲得者,靠的是獲取戰爭紅利才支撐的他們的行動,可是這一次南下,別說是紅利了,現在看來,基本上是處於絕對虧本經營之中。

皇太極的擔心讓他幾乎是夜不能寐,但是以這個時代的通訊速度,他根本無法改變什麼,哪怕是他想要派人去通知阿巴泰和豪格,令其放棄行動撤回關外,暫時他也做不到,在戰場敵軍情況不明的前提下,他這個“睿智”的大清開國皇帝,也無法做出什麼明智的選擇了。

於是皇太極在派出濟爾哈朗接替多爾袞,繼續發兵攻打山海關之後,考慮再三還是決定他親自去山海關一帶,去會會這傳說中可怕的刑天賊,去親眼看看這刑天賊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居然能入此囂張。

五月二十七日這一天,皇太極終於率領着兩黃旗以及代善的正紅旗還有智順王尚可喜的漢軍等兵馬,也進抵到了山海關外。

此時山海關外建奴大軍十二萬人馬已經全部聚齊,單是連營就一下扎出了十餘里遠,整個把山海關一線給堵了個水泄不通。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山海關之內,也迎來了一支兵力多達四萬左右的大軍,爲首的正是大中皇帝肖天健,同樣山海關之內的大中軍包括吳襄麾下的明軍兵力也達到了七萬之衆,實力比起關外的建奴大軍來說,並不弱於建奴大軍多少。

而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剛剛抵達山海關,便得到了一個噩耗,有人從關內帶出了一個消息,說阿巴泰和豪格所領的建奴右翼大軍,在此前的十天前,在通州被大中皇帝肖天健領兵一舉擊潰,其二人所率三萬多建奴軍兩天之中,被大中軍主力幾乎盡數全殲在了通州和順義一帶,幾乎無人逃出關外,僅有少量的蒙古騎兵,以小股潰兵的形勢,分別從密雲一帶的邊關,棄了戰馬,翻出了關牆,逃回到了關外,同時消息說的很明白,右路軍奉命大將軍阿巴泰於大戰當日,便被大中軍陣斬於亂軍之中,正藍旗旗主豪格在順義被大中軍攔截,兵敗之後不知所蹤。

皇太極以及麾下清國諸臣聽聞此消息之後,各個都如同被雷劈了一般,當即便傻了眼,皇太極更是聽聞此消息之後,當場吐了一口血,險一些立即便暈了過去。

皇太極最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他派出的這路右翼軍,最終沒有成爲他們獲取勝利的砝碼,倒成了送給大中軍的一桌盛宴,全部被大中軍給一口吞了下去。

要知道這次阿巴泰之敗,對於他們大清國來說,是何等沉重的打擊,這麼多年來,他們這幫野豬皮的兒子,還沒有人死在明軍抑或是敵人的手中,阿巴泰卻成了第一個當場陣亡於戰場上之人,同時一同損失的還有整個正藍旗的全部兵馬,而作爲正藍旗旗主的豪格此時也生死不明,這會兒尚未有消息說他逃出關外,那麼也基本上可以說豪格估摸着也是凶多吉少了。

除了正藍旗之外,一起完蛋的還有漢軍鑲紅旗全部,正白旗大部以及蒙古旗一部還有部分蒙古外藩的蒙古騎兵以及大批跟役包衣,總之損失之大,讓建奴上下無不震動,同時也大驚失色。

多爾袞在山海關雖然敗的很慘,但是好歹損失的多爲漢軍和蒙古人,多爾袞和多鐸的兩白旗的旗兵損失並不算很大,但是豪格的正藍旗這一次卻是全軍盡墨於關內,這樣的一旗的兵馬成建制的被敵軍消滅,在建奴成軍史上還尚屬第一次,這對於人丁不多的韃子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到了極點的打擊。

同時對於建奴軍上下人等的心理來說,無疑也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本來他們此次南下,想要達到的目的,到現在除了拿下了山海關以外孤懸的寧遠之外,殲滅了一些明軍,除此之外,他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相反卻近期連吃敗仗,先是攻打山海關不克,損失衆多兵馬,現如今一下子整個右翼軍三四萬兵馬被人又一鍋端掉,連番敗仗死了一個饒餘貝勒,丟了一個武親王,另外還損失了兩個漢軍旗固山,四個漢軍旗梅勒章京……

第216章 澳洲遠征軍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213章 出乎意料的戰果第78章 兵圍開封第14章 切磋第176章 休整第76章 受降第21章 強心劑第131章 借頭示威第50章 火器第33章 不相爲謀第60章 鍊鐵爐頭第137章 多喜臨門第2章 全面歇兵第65章 下場第169章 困坐愁城第5章 闖王第78章 李過之惑第148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134章 朝議3第141章 刺第8章 都是尿惹的禍第83章 參謀部第73章 以殺立威第128章 兩個小朝廷第136章 平西之戰2第63章 城門2第198章 鑄幣第66章 以寡敵衆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153章 首戰建功第61章 退縮第52章 石橋攻防戰2第50章 火器第90章 大敵當前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216章 澳洲遠征軍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22章 奇襲隊第91章 亂局之下第61章 退縮第195章 破南陽第105章 有得有失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99章 夜襲2第197章 一拖再拖第126章 劍鋒再露第86章 高闖駕到第51章 石橋攻防戰第3章 強度黃河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123章 絕望反擊第10章 清點第35章 起贓第83章 參謀部第82章 波濤洶涌第32章 脫離第55章 定心丸第177章 小常原之戰1第11章 夜襲第2章 薊遼糧荒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44章 轉送民衆第4章 分兵而動第39章 總結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7章 誓師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16章 奉旨抄家第181章 兩路進逼第30章 各懷心思第190章 追責第208章 再打廬州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94章 伊河之屠第114章 迎戰第56章 再次失利第51章 以一當十第141章 刺第100章 賞功罰過第100章 突然襲擊第12章 八隊闖將第109章 天不作美第133章 名儒第85章 巡視鄉里第138章 試炮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87章 雞飛狗跳第116章 官道口兵堡第20章 毫無懸念第119章 摟草打兔子第80章 憶苦思甜第49章 兩強之戰4第112章 震服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216章 暗戰第98章 夜襲1第174章 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