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

“也就是灑家,換個別人也不會這般賣力。”王舜臣從嘴裡扒出根雞骨頭,看了兩眼,又丟回嘴裡嘎嘣嘎嘣地嚼起來,“日他鳥的。灑家看陳舉不順已經很久了,韓秀才你讓他吃了個大虧,灑家看着煞是痛快。軍器庫一案,有沒有人告訴秀才你,陳舉爲了趕在經略相公回來之前結案花了多少錢嗎?”

韓岡點了點頭,“八千多貫!”頓了一頓,又強調道:“銅錢!”

北宋銅錢不足,銅價又貴,而且多產於東南。萬里迢迢運送到陝西、蜀中十分不便,所以許多時候,兩地都是通用鐵錢。鐵錢的價值遠遠小於銅錢,官價有時是一比二,更黑一點的則是十比十二,但在民間,多是三四枚鐵錢才能換一枚等大的銅錢。

“八千貫銅錢!”王舜臣搖頭嘆着,“陳舉那廝,單是收買州中官員就用了八千多貫銅錢,補充軍器庫虧空又費了萬多貫,還有安頓黃大瘤的家眷又是一大筆。韓秀才你在德賢坊射出的三箭,讓陳舉不是出血,而是大塊大塊地割肉啊……”

韓岡苦笑着點了點頭,這也是爲什麼陳舉將他視爲死敵的緣故,而他也因此絕不會奢望能與陳舉達成諒解和妥協。不過陳舉一次過拿出了兩三萬貫錢鈔,將自己的家底攤在了陽光下,連王舜臣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秦州這麼多官員,韓岡不信沒人會對此動心。只不過他們近期內很難有動作,韓岡也等不及陳舉在秦州被人連根剷除的那一天。

不想再提陳舉之事,韓岡轉而問道:“不知軍將是哪裡人氏?”

王舜臣回得爽快:“灑家是延州人。世代都是吃兵糧的,不比你們讀書人光彩。”

韓岡奇道:“既然軍將出身延州,不在當地投軍,怎麼到秦鳳來的?”

王舜臣沉默下去,神色在跳動的火光中變幻不定,最後猛然仰脖灌下一口酒,將酒氣化作憾然一嘆:“若不是犯了事,灑家現在應該在綏德城啊……”

綏德……

韓岡還記得陝北有句俗話叫做“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的炭”。可在此時,瓦窯堡此時尚未修築,米脂在西夏人手中,青澗城被宋人控制。而綏德,一直都是党項人的控制區,直到三年前西軍名將種諤用計逼降了當地的守將嵬名山,方纔佔據了綏德。

位於無定河邊,橫山深處的綏德城,是控制無定河流域以及附近百里橫山蕃部的核心所在。種鄂奪佔綏德就如將一枚釘子釘進了橫山,讓宋軍的控制區向着西夏的腹地拓展了一大步。

“若不是犯了事,灑家何必避到秦州來?若有五郎照拂,過兩年也該升做殿侍,等再立些功勞,升做三班何在話下【注1】?……灑家的老子曾在種老太尉帳下行走,守過青澗寨,築過細腰城,倒是灑家生得晚,沒能得見老太尉的威儀。”王舜臣說起他父親曾經跟隨過的種老太尉,在面上閃過的憧憬和仰慕的神色,在他身上實是難得一見。

“軍將說的種老太尉可是種公世衡?”

“這天底下哪還有第二個種太尉?!如今打下綏德的五郎也當不起太尉二字。”

韓岡至此方是恍然:“原來是鄜延種家的人,難怪氣魄如此。”

王舜臣說的老種太尉,就是十幾年前去世的關西名將種世衡。也是如今鄜延將門種家的前任家主。種世衡是真宗朝著名隱士种放的侄子——既然是著名,那所謂的隱居其實也便不過是做做樣子,終南捷徑這句成語不僅是韓岡,此時的人們也都耳熟能詳,在終南山做隱士只可能是爲了做官——不過當其時,世稱隱君的种放深得真宗皇帝的寵信,名位頗高。

等种放去世之後,由於其無子,便由種世衡這個侄兒受了恩蔭,入了軍中。種世衡在關西爲將數十載,戰功卓著,范仲淹向朝中推薦陝西將官時,將種世衡列在第二位,而第一位便是狄青。歐陽修也曾上書說,“臣伏見兵興以來,所得邊將,惟狄青、種世衡二人”,都是把種世衡和狄青狄武襄視作同一等級的將領。

只是種世衡的官運遠不如最後當上了樞密使的狄青。他名聲雖響,可名位卻不甚高。雖是關西人稱種老太尉,但終其身也不過一個正七品的東染院使,離橫班這等高階將領還有七八級,離真正的太尉之銜更是十萬八千里。稱橫班是太尉,那是世間的習俗,就像將民間將經略使稱爲經略相公。楊文廣能稱太尉,因爲他曾爲秦鳳路兵馬副都總管,而種世衡無論從品級還是差遣上都是遠遠不夠資格。

韓岡前身是士人,對名位高低而帶來的不同稱呼有着天然的敏銳,在他的記憶裡,從沒有以太尉之名來稱呼種世衡,一聲世衡公已經是很恭敬了。但現在是跟崇拜種世衡到五體投地的王舜臣說話,稱呼一聲“太尉”也是理所當然。

“後來老種太尉故了,大郎去京中告御狀又犯了事,灑家的老爹就跟着五郎,不過前兩年病死了。灑家是自小跟着五郎的兒子十七哥兒,只是今年年初酒後惡了個鳥官的衙內,逼得灑家在延州站不住腳,不得不到秦州避避風頭。吳節判曾在延州監酒稅,跟五郎交好,灑家便投到了他門下。”

韓岡並不清楚種家內部的排行,但王舜臣既然說種五郎現在正駐守在綏德城,那定然是種世衡諸子中,最爲有名的種諤。王舜臣與種家因緣不淺,若能拉好關係,日後也多一條出路。至少韓岡可以確定,直到北宋末年,種家在關西依然是武臣名門之一——因爲有留名千古的种師道。

韓岡爲王舜臣將酒斟滿:“令尊既久隨老種太尉,功績當不在少數,難道沒能給軍將留下個蔭補?”

王舜臣又一口將酒灌下,憤憤道:“鳥蔭補,輪也輪不到指使的兒子頭上,灑家的爹又是死在牀上的,哪有那個命!”

一個指揮使,如果是禁軍中的上四軍——天武、捧日、龍衛、神衛——指揮使,好歹一個從八品的大使臣。但若是駐泊禁軍的指揮使,恐怕連品級都不會有。但要想蔭子爲官,上四軍指揮使都不夠資格,請先升到從六品!當然,還有另外一條路,那就是戰死在沙場上,作爲撫卹,朝廷也會錄用一兩個兒子。王舜臣的老子兩樣都沒有,當然蔭補不了。

韓岡笑着勸道:“算了,以軍將之才,入官也是遲早的事。”

王舜臣哼了一聲,“你們措大就是會說好聽的。一點實誠都沒有。”

韓岡笑了笑,絲毫不以爲忤。只是他心中有些奇怪,種世衡死在二十四年前的仁宗慶曆五年【西元1045】,王舜臣說他那時還沒出生。難道他現在才二十出頭?韓岡有些吃驚地看着王舜臣的側臉,那一張毛茸茸的大鬍子臉,橫看豎看也有三四十了!

王舜臣低頭搖着酒水,突然嘆道:“還是找個好根腳有用。秀才你跟着橫渠先生,怎麼着都能考個進士,不比俺們廝殺漢,拼死拼活也不定能混到一個官身。”

“說是弟子,韓某投到先生門下也不過區區兩年,難得先生教誨。”韓岡也嘆着:“真要說起根腳,韓某不過是灌園出身。若非如此,怎麼會被陳舉、黃大瘤之輩所欺?”

王舜臣抓了抓頭,“管他時日短長,學了一天也是學。不是有說法叫朝什麼死的……”

韓岡笑道:“可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對!對!就是這句。十九哥說過幾次灑家都沒能記住。”王舜臣今天不知嘆了多少次,“當年老尚書的文章連真宗皇帝看着都喜歡,到了老太尉時,便弱了許多,現在傳到第四代,也就七郎家的十九哥算是有文有武。灑家跟着的十七哥在文事上還差一點。”

老尚書說的是隱君种放,他死後追封的官位是工部尚書。他算是第一代,種世衡第二代,如今關西軍中有名的三種——種詁、種諤、種診,也就是王舜臣方纔說的大郎、五郎還有個沒提及的種二郎,是第三代;而現在王舜臣說的十七哥和十九哥則是第四代。但种師道是第幾代?也許是第五代吧,韓岡猜測着,若是能打聽到這位日後的名將的下落,有機會自當多親近親近。

“不知軍將說的十九哥大名爲何?若是上承隱君之才,日後一個進士當是探囊取物。”韓岡問道。

“咦,秀才你不認識嗎?十九哥正是投在橫渠先生門下,與秀才你應是同學的!”王舜臣因酒水而變得有些恍惚的眼神突然銳利起來,“韓秀才你既然也是橫渠先生的弟子,應該不會不認識罷?!”

韓岡的呼吸有那麼一瞬間停滯,這王舜臣真是不簡單,心思細密得與外表完全相反。一番話彎彎繞繞,竟然是在探他的底子……幸好他還是繼承了前主的記憶,而那一個韓岡的的確確正是橫渠先生張載的弟子。

“也是在先生門下嗎?種……種……”韓岡輕輕念着,一個陌生的名字從幽深的記憶中跳出水面,他眼睛一亮,“種建中!軍將說的十九哥可是種建中種彝叔?!”

注1:軍將、殿侍和三班都是指得宋代武臣的階級,相當於現代的軍銜。這些軍銜都是屬於沒有品級的低階武官。從高到低爲:三班借職,三班差使,殿侍,大將,正名軍將,守闕軍將。王舜臣現在的階級爲正名軍將。

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