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

皇帝死了。

種建中用了幾秒鐘的時間,才領會到這四個字中的含義。

然後在他把吃驚表現出來之前,第一個反應,卻是韓岡的用詞。

沒有用駕崩、宮車上仙、龍馭賓天之類的敬語,甚至沒有用過世之類比較和緩的說法,而是直截了當地說了一句死了。

從韓岡的用詞語氣和態度中,找不到一絲敬畏之意。

的確,大行皇帝本身並不是那種能激發得起臣子忠心的人物。這位皇帝給種建中留下的印象,比晨間的一縷輕霧還要稀薄。

自登極至駕崩,近二十年,沒有一天親掌大政,近些年,連朝會和郊天、明堂等典禮都不讓他參加了,完全被關在宮禁之中。

沒有人受過他的恩惠,也沒有人受過他的盤剝,除卻披掛在身上的皇帝外衣,其人無足可道。

他死了,就說一句死了,的確並不爲過。

但在種建中的印象中,韓岡對大行皇帝批評有之,不屑有之,甚至設法將皇帝趕下至尊之位,剝去其天之元子的僞裝,卻從來不曾公然違反儀禮。

皇帝的死,是不是中間有什麼變故,出了什麼事,有何不可告人之處,故而讓韓岡如此失態?

從韓岡的態度上,種建中有七八成把握,他的這位老同學心裡正燒着不知有多猛烈的怒焰。

幸好自己只是外人,什麼都不知道。

短短數秒,種建中的腦袋裡就轉過了有七八個念頭,而姚古則比他更加直率地表露出內心的想法。

“是章相公幹的?!”姚古問題出口,就自覺失言,臉色一下煞白。

種建中明白韓岡脾氣,知道韓岡只在意下屬說的是不是實話,不會在意說出真心話時的冒犯,“沒聽說皇帝進來有什麼病症。”

韓岡嘴角抽動了一下,似乎是苦笑,“是沒什麼病症……”如果有什麼病症,現在根本不需要坐下來專門談,“現在章子厚麻煩大了。”

……

章相公麻煩大了。

丁兆蘭只在街頭走了一圈,就聽到了七八種不同的對大行皇帝死因的猜測——說是猜測,其實每個人都說得信誓旦旦。

有說是死於牽機毒,死時渾身蜷曲,手成鳥爪狀;有說是大土囊子壓在胸口,活活悶死;有說是吃東西哽到喉嚨給噎死;還有說是煤氣中毒。

不是話本中的死法,就是先帝的死法,創意幾乎爲零。

無一例外,都確認皇帝死得不明不白。

正常病死,前面至少會有些徵兆,仁宗、英宗,都是纏綿病榻多時,熙宗如果不是因爲一口氣死了四個服侍的宮人,說他病重不治,沒人會覺得突然。

但現在的這一位呢?

體弱多病,這是十幾二十年來一直都有的宣傳。可這一年來,也沒說他有什麼重疾。

或者說,幾年來,報紙上連一點有關皇帝的消息都沒刊載過——只有一次例外,議會中通過皇帝繼承法,緊接着京師的報紙就刊登了皇帝全力支持繼承法案的通過,並稱皇位本得之於萬民,理當決之於萬民。

大行皇帝對繼承法的支持真僞難辨,總而言之,一直以來什麼消息都沒有,突然就來了死訊,即使不是皇帝,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也不免讓人心中生疑。

一個弒父弒君的皇帝,一個在臣民中毫無根基的皇帝,其實死了也毫無影響。

仁宗皇帝駕崩,京師上下慟哭,熙宗皇帝也爲京師百姓貢獻了相當數量的談資,但這一位如果不是死因不明,就連談資都算不上了。

現在皇帝的確是不明不地的死了,也就一下子成爲了京師百萬士民議論的焦點。

有蹊蹺,就必須有答案。既然皇帝死因不明不白,那就不免要找一個罪魁禍首出來。

還有誰比章相公更合適?

丁兆蘭找不出來。

太后身體欠佳,早就不理政事了。皇后更不可能。遠在關西的韓岡,一應事宜都推不到他身上。除了章惇還能有誰?

丁兆蘭一路走來,道路兩邊的酒肆茶社裡面,到處都是交頭接耳的人羣。他耳朵伶俐,連那些客人的對話都聽到了一二。

也就難怪焦頭爛額的章相公和他的走馬狗們,連他這個前警察總局提舉的鐵桿黨羽,被調到遠郊派出所做駐地警的倒黴鬼,也被叫回來協同查案了。

丁兆蘭帶着諷刺的笑走過州橋,在警察總局門下亭下。

看門的是丁兆蘭認識的人,乍見到丁兆蘭,倒像是見了鬼的反應。

丁兆蘭沒多理會,打過招呼後,腳步不帶停頓就往裡面走,司閽愣了一下沒去攔他。

走進熟悉的大院和主樓,好些人的反應跟前面那司閽人沒有什麼區別。被趕走了的邊緣人,突然間回鄉,到底意味着什麼,總是要讓人多思量一下。

其實丁兆蘭自家知自家事,要不是自己跟韓岡的四兒子有份交情在,之前展熊飛辭官,自家被人尋個差錯,扒了身上的狗皮也說不定。不過那時候,自己就可以去陝西尋個差事,免得現在在派出所裡受人閒氣。

“來了?”

辦公室口,現任的總局提舉正穿了一身外出的服飾,看到丁兆蘭,沒有寒暄上兩句,就叫丁兆蘭跟着他一起出發。

丁兆蘭跟在總局提舉身後,沿着中線穿過了警局內部,在一羣人跌碎眼鏡的驚詫中,他這纔想起來還有重要的事忘了問:“去哪裡?”

“宮裡。”

……

“警察總局已經派人去宮裡了。”

“丁兆蘭也被帶着一起去了。”

壞消息已經連續數日充斥耳間,終於有了一條讓人振奮點的事情了。

章惇輕咂了一下嘴,稍稍有些開心了。從皇帝忽然駕崩的消息傳來時開始,他嘴角生了一個燎泡,稍一沾冷熱就疼得厲害,整兩天沒怎麼好好吃喝了。

如果丁兆蘭能找到線索,甚至能偵破此案,那他嘴角的燎泡,還有身體的這些紅斑,都能得到一個解決了。

不過,會有多少人相信查明的真相?

章惇還真的沒有把握。

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一)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九)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九章 君臣(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二)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