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

“誰是狀元?”

文彥博停下了腳步。

“宗澤。是太后欽點。”

文及甫看了看手中厚厚一疊信紙,然後擡頭說道。

文彥博沉默了片刻,才又說着:“……似乎聽說過此人。”

“去歲他在京師兩家快報上,化名評論河東戰事,很是出名。”

“哦。是哪裡人?”

“他是浙人,婺州義烏的。”

“義烏……考卷呢?七哥有抄來嗎?”

文彥博八子,只有文及甫在家侍奉老父,其餘皆在外任官,光是在京中的就有兩人,只是地位都不高,也沒有什麼實權。

“七哥附在信上發回來了。”

腳下是一座兩尺來寬的小橋,文彥博看過宗澤的文章之後,就沉默地低頭看着橋下淙淙溪水。

溪水清澈,溪底的白石青藻清晰可辨,一尾紅鯉打了個水花,追着幾隻小蝦從橋下游了過去。

觀魚半晌,待魚兒遊遠,文彥博方擡起頭,“義烏雖在江左,但多山多礦,民風悍健,又淳樸至孝,近於北風,與南方之人大不相同。”

“大人說得是。”

難得文彥博贊人,文及甫連連點頭,等着老父的下文。

但文彥博卻又走了起來,文及甫連忙趕上去攙扶。

已是暮春,自邙山中流淌下來的溪水越發的多了。

位於邙山下的文家別業,向以山林秀美著稱西京。

文家別業之後,有山坡,有溪流,更有芳草萋萋、篁竹叢叢。春夏秋冬,覽勝訪幽,皆會感到驚喜。

父子兩人沿着青石板鋪就的小路,一路向上。穿過一片竹林,文彥博方纔幽幽說道:“就知道此子不會甘居人下。”

不用文彥博說明,文及甫也知道他父親到底說的是誰。自不會是宗澤,只會是出題的韓岡。他的七弟將宗澤的試卷一併抄來,重點還是在題目及評判標準上,而不是狀元郎的答案。也許宗澤的回答十分出色,但在真正的宰輔眼中,沒有實績爲憑的答案,也僅僅是一篇好文章。

文及甫單手艱難地翻出了長信中的某一頁,隨着文彥博的腳步,扶着他邊走邊說:“七哥在信裡也說了,這一次殿試考題的改變,完全是韓岡的獨斷,韓絳、張璪皆不得參與。”

“不是說朝堂上,”文彥博偏過頭,“是儒門之中。各家之爭,如今愈演愈烈。王安石、韓岡翁婿二人之間更是。韓岡此子或許可以不在乎一時的官位高低,但他絕不會甘心讓新學壓在他的頭上。”

“但韓岡這麼做,氣學就成了衆矢之的了。”文及甫爭辯道。

“那些新進士出來後怎麼說?”

“當然是罵韓岡。”

“你覺得有用嗎?”

文及甫搖起了頭,“沒用。”

“對,沒用。歐九因文體黜落多少貢生,也沒見能奈何得了他,天下文風都爲之一改。眼下僅是在殿試上,又是名次高下,誰敢輕易開罪韓岡?趕去找張載、韓岡的著述都來不及。”

“這麼看來宗澤當是氣學門人。兒子記得他是以評論河東戰局而出名,想必韓岡那次去河東,當已經投入其門下了。”

文彥博不置可否,撫摸着路邊一支將及一人高的竹筍,“才一天,都這麼高了。”他回頭對兒子說,“別看剛出頭,轉眼就不一樣了。看現在,想得到昨天才一尺多高嗎?”

文及甫會意,點頭道:“兒子也聽說他曾去聽過程伯淳的課。”

“博採衆家,方是治學之道。宗澤的文章不差,光靠讀新學、氣學兩家的著述肯定不夠。”

不管有多少僥倖,不管太后多麼偏袒,宗澤這位偏向如此明顯的考生,王安石和章惇都沒能攔住他成爲狀元,本身必須要有足夠的才華,可不是像那位葉狀元一樣。

以葉祖洽狀元之位,十餘年方得爲河南府通判。要知道狀元釋褐授官,一開始就是京官,通判資序。與三五名之後的進士,需要從選人階段開始苦捱完全不同。洛陽河南府是四京之一,地位高於他處,府中通判也有知州的資序,可後一科的韓岡都兩入兩府,與他同年的也有做到知州的。

這與葉祖洽本身的才幹有關,能被挑選爲熙寧三年庚戌科的狀元,只是因爲一句“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投合了先帝之意,王安石又因爲要變法,而把這種溜鬚逢迎之辭當成是號角,才讓葉祖洽撿了便宜去——眼下黨爭歸黨爭,但還沒有到只論派系、不顧事實的地步,真沒有水平,絕難在諸宰輔那邊討得了好去。

文及甫也有同樣的感慨,“能將這樣的文章置入榜末,王存之輩,可謂是有眼無珠。”

宗澤的名字被放在了最靠後的位置,倒數十名之列。從禮部試的前百,降到倒數十名之內,如此巨大的落差在歷年的考試中也不多見。

文彥博回頭,有幾分不快地瞪着兒子:“你看了宗澤的卷子沒有?!”

“……看了。”

“看了還不知道他爲什麼會被排在最後?”

文及甫乾嚥了口唾沫,小聲道:“因爲在策問中太過尖刻。”

文彥博重重哼了一聲:“知道還說!”

今科殿試策問一題,是很多人事前都猜測到的詢問闕政。

正常當然是要多說幾句太后的豐功偉績,然後批評宰輔;若想賭一把的話,就可以批評太后對二大王姑息過甚,宰輔不能事先防備,如今的情況,太后不可無責——就像對鄭莊公一樣的批評,然後再贊一通太后的治政,來一句瑕不掩瑜。

而宗澤文章中的批評,比起後一種的手法更爲犀利,尤其是批評太后與朝廷。對河東、河北的災民用心不夠,頌揚太后執政的篇幅遠遠少於其他人。試問哪位考官敢於將這樣的試卷放在前面?

現在太后的一句話,將位居倒數的考生一下提拔成狀元,考官們哪一個能逃過識人不明、判卷無術的罪責?太后沒有介意宗澤的直言,反而大加褒獎,王存之輩卻將他放在最後,以此來討好太后,如此作爲,在士林中怕不要被視之爲奸,事後也會爲御史所論,以罰銅論處。

被訓了一句,文及甫扶着文彥博,不敢多說話。

下了小坡,那條溪流又出現在眼前,沿着溪邊小路走着,文彥博問道:“王存等人只是罰銅,其他處罰有沒有?”

“沒有,有人幫着說了話。”

“是韓岡?!”

拔高的尾音讓文彥博的問題充滿了嘲諷的味道。

“是章惇。說王存等人誠有過,然猝不及防下,也難免錯訛,不宜重懲。韓岡沒有反對。”

文彥博沉默了幾步,回以重重的一聲冷哼。

文彥博的心思,文及甫這個做兒子的多多少少能猜到一點。從對考官和狀元兩件事上可以看出來,韓岡還沒有與王安石、章惇等人真正撕破了臉,互相之間還極力維持着關係。這種鬥而不破的局面,肯定不是文彥博想看到的。

父子兩人默默在小路上走着,貼身的僕婢前後都在十步之外,不敢打擾到文彥博和文及甫。

年歲越大,文彥博的身體卻越發的康健。每日晨起和午後,文彥博都會從別業後的竹林走上一圈,不是養尊處優,少有運動的文及甫能比。文及甫這個第六子是文彥博中年之後才生,論年歲也不過四十出頭,可隨着文彥博在山上竹林中走了一圈,老宰相僅是微有薄汗,文六衙內卻已經是呼哧帶喘。

在山下水池畔的小亭中坐定,看着呼吸粗重的兒子,文彥博搖搖頭:“真是沒用。”

不再理會兒子,文彥博低頭仔細地看起這一次殿試的考題來。

許久,文彥博擡頭道:“這一題申論,當是韓岡準備在制科御試上出給黃裳的題目。”

若是其他考題,不論是策問,還是論。不論黃裳寫得多少,都會有異議。只有這種新體例,纔會讓人無法置喙。

文及甫此時已經緩過氣來:“大人說的是,兒子也是這麼想的。”

“如今韓岡將這制科考題放到了殿試上,若僅僅是加了一題,其實不足論。評卷的考官,可以只看策問,不顧申論。韓岡要是拿申論做文章,反而落了下乘。”文彥博眯着眼睛,“過去也曾有詩、賦、論三題並舉,但最後評定高下還是看賦文的水平,詩與論,有個中上水準就可以了。但韓岡將兩題明確爲三七之分,儘管申論只居其三,但也沒人敢放棄這一題了。”

少了申論,就是少了三十分。在四百多新科進士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一分都代表上下十名的變化,何況三十分?

聽了文彥博的話,文及甫就想起了信中那位只做了一刻鐘的頭名貢生。

原本他爲考官們排在了第一——其申論一題在第三等,也是唯一一名在第三等的考生。在用上了百分制之後,原本第一題很難做到出類拔萃的考卷,因爲第二題的高評價,比起其他考生至少多了七分半,一下就拉開了差距。不過在王安石、韓岡等宰輔看過之後,給共同黜落爲第五等,總分一下就少了十五分,不僅沒了第一,連前三、前五、前十都沒能保住。

“但宗澤被取中,也是靠了太后欽點的結果。韓岡的謀劃,也是無用。”

太后的欽點就是一切,既然說宗澤是狀元,那他就是狀元。真要說起分數,他絕不會有其他人高。即便第一題能夠得到上等的評價,第二題也不會讓宗澤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信中將這一次殿試之事說的很詳細,事後有人問韓岡,對宗澤,韓岡的評價是第四等上、第三等下。以殿試評卷應有的苛刻,自是要取下限。依然是第四等。

“能別出心裁,又能使之順理成章,這是韓岡的本事。就算這一回不是宗澤被取中,也不會是將國子監中將經義倒背如流的‘人才’。”文彥博在最後兩字上加了重語氣,滿是諷刺,“詩賦選拔不出人才,經義一樣也不行。蘇軾當年這麼反對更改進士科的體例。申論也不能,可至少能知道那些新進士有多少見識。”

“也只是紙上談兵。”文及甫道。

“好歹能談了,而不是吹噓。所以王安石才能容得了他如此行事。”

“王安石的脾氣好像變了不少。”文及甫想到了之前第一次推舉,韓岡能夠入兩府,還是他的父親遣人去幫的忙,要是韓岡與王安石繼續維持下去,豈不是白費功夫?

“是韓岡懂得收斂,也是纔開始的緣故。”文彥博不急不躁。

韓岡遲早會明白,宰輔和儒宗之間,絕不可能維持一致的行事作風。

或許韓岡已經明白了。

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中)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二)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八)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箭(五)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