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袁紹的投降

公元200年初春,很多人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更多人卻倒在了邊疆。

袁尚在撤退的路上遭到王御的伏擊,最終選擇投降,帶着兩萬殘兵接受王御的收編。許多俘虜都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兩萬人最大限度的活了下來。

本來已經做好在逃亡的路上,陣亡一萬人以上的,沒想到隨着全軍被俘虜,超過一萬八千人最終活了下來。袁尚看着那些爲王御歌功頌德的己軍士卒,心情非常的複雜。

徐晃攻入了薊縣,袁熙最終南下逃難成功,成爲唯一一個沒有被俘虜的存在。不過他丟棄了偌大的疆域逃難,甚至連累審配被徐晃俘虜,讓袁紹對他徹底的失望。

原本袁紹已經爲袁熙訂下了一個婚事,對方是鄴城甄氏的幼女甄宓。不過經此一事後,甄氏似乎也沒有那麼積極促進這場婚事不說,袁紹也不好意思再和對方提起此事。

誰都看得出來袁紹完蛋了,偌大的的河北地盤,如今只剩下冀州。這片地盤依然很大,放在以前絕對可以讓他再次崛起,不過經歷黃巾之亂,以及與公孫瓚的戰鬥,後續與朝廷軍和李明軍的交戰,已經變得十室九空,人口嚴重不足。

“完蛋了……諸位,你們說說吧!接下來,我們又該何去何從?”袁紹頹廢的坐在上位,整個人似乎衰老了好幾歲一樣。

消息靈通的,都知道袁紹在受到袁尚和袁譚被俘虜的消息之後,吐了口血,一度昏了過去,差點小命就交代了。

袁熙在袁紹身旁,很想反駁幾句,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如今袁紹麾下還有五萬大軍,可物資,經過機場大戰下來,已經消耗殆盡。原本依附袁紹的世家,已經對他失望透頂。

“李明那邊對世家頗爲薄涼,向李明投降,是取死之道。”很多世家出身的官員,紛紛出面勸說,朝廷那邊有弘農楊氏,還有不少蜀中的世家在幫襯,甚至太原王氏也佔據一定的話事權,是以若是投靠朝廷,他們的日子有保障,但去了李明那邊,就難說了。

“並非如此!”田豐卻是站了出來,“李明和我們是一路人,投靠他的話,主公尚能保全,比如公孫瓚,以前就與李明交好。如今居然被允許返回遼西,雖然沒有以前那麼輝煌,但至少還能得到重用。又比如呂布,被封爲平西將軍,受李明直轄,隸屬於徵西軍團。若主公過去,不管如何都不會受到冷落。更別說,大公子和三公子還在他們手裡!”

袁紹聞言,也是點了點頭,似乎只有投靠李明是最佳的選擇。對於世家來說,投靠朝廷纔是最好的選擇,因爲這關係到他們以後的地位和影響力。但對於他來說,投靠李明的好處更多,別的不說,只說劉璋投降之後,如今幾乎是被軟禁的狀態,就能明白他若是投降過去,只怕……

“非也,曹操和孔融也投降了朝廷,如今不也過得很好嗎?”許攸卻是站了出來,孔融在朝廷裡面擔任重臣,曹操被封爲徵西大將軍,地位的確不低。

“是啊是啊……”許多臣子紛紛應和,這個呼聲佔據大多數。

換做是以前,說不得袁紹就會答應他們的意見,畢竟他優柔寡斷,面對抉擇難免會遲疑一番,最後就算確定,往往也是比較保守的意見。

不過他同樣有一個潛質,那就是一旦被逼到絕地,那麼就會爆發出強大的能力。此刻,對於他來說同樣的到了絕地,是以他能清楚的看到,在場衆人的嘴臉,讓人厭惡的嘴臉。

“公與(沮授表字),你怎麼看?”袁紹偏向於投靠李明,但同樣要顧慮世家的想法,否則的話說不得明天軍中就會有大變,別的不說,紀靈首先是絕對不會投降李明的。

“主公,朝廷不會接受冀州的。昔日朝廷接收兗州、青州和荊州,結果李明多路齊攻,以至於首尾難顧,被我等打下了兗州和青州,李明也奪走了潁川和荊州。這次就算我們願意投降,他也不會要冀州,換言之冀州最終還是會落入李明的手裡。

朝廷的意思很明確,他們希望藉助冀州和幽州,尤其是胡人的勢力來拖住李明,然後趁機攻城略地。無非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罷了。

我們夾在中間,處境非常尷尬,李明未必會希望我們投靠,畢竟他們也需要消化兗州、幽州和青州這三處地盤。屬下的意思,是我們可以讓二公子掌管清河郡、渤海郡、中山郡和河間郡四郡,並表示投靠李明;同時主公宣佈解除和二公子的關係,並且帶着常山郡、鉅鹿郡、趙郡和魏郡宣佈效忠朝廷即可。”

結果地盤還是在袁紹手中,不過名義上冀州已經分裂成兩塊,分別屬於朝廷和李明。兩家都不會真正派兵過來進駐,結果袁紹就能苟延殘喘一番。如此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未必沒有可能再崛起。

“嗯,也只能這樣了!只是,我那兩個孩兒?”袁紹有點爲難,袁尚和袁譚都在李明手中,結果和把冀州都送給李明有什麼區別?

“不出預料的話,李明很大概率,會讓大公子回來,同時把袁尚送到關中給朝廷。”田豐想了想,然後彙報道。

“呵呵,應該會是這樣……”袁紹也不傻,自然很清楚爲什麼會這樣。袁譚一直很不爽袁尚,同樣袁尚一直很不爽袁譚。他如今還活着,那麼一切還好說,一旦他出現什麼意外,那麼袁譚必然會帶着四郡,和朝廷對立,甚至有可能會投靠李明。反之袁尚也會想辦法,藉助朝廷的手,對付袁譚。

“都是不省心的!”袁紹苦笑,什麼時候了,兄弟之間還要這般爭權奪勢。仔細想想,其實從他們這一代開始,何嘗不就是這樣?

正因爲袁紹和袁術互相看不爽對方,結果搞得袁閥一分爲二。如今第二代也互相看不爽對方,結果進一步分裂,袁閥只怕終究要分崩離析。

袁熙縮了縮腦袋,要說不省心,他也逃不掉。

公元200年2月,袁紹正式與袁熙決裂,將其逐出家門,不過卻把四郡之地劃給了他。袁熙公開表示投靠李明,而袁紹也正式向朝廷寫了一封認罪狀,承認以前的所有罪過,希望能夠迴歸朝廷。

不出所料的是,朝廷接受了他的投降,不過並沒有讓他撤軍,同時任命他爲徵東將軍。李明接受袁熙的投靠,也沒有派兵前去入駐,袁閥姑且的苟延殘喘了下來,不過名聲徹底被打落塵埃,昔日歸附的世家,紛紛爲自己謀劃出路。

第44章 饞是種天性第124章 封賞與約戰第28章 散功與臥底第52章 武將級對決第7章 真實的江南第28章 散功與臥底第12章 月下的少女第26章 人情與敵情第28章 煽動與擴招第46章 三尸腦神丹第80章 漢獻帝殞落第71章 諸暨縣變化第62章 輕軍破城門第55章 倉促中定親第96章 新設福建郡第102章 廬陵郡郡守第179章 求助與聖旨第80章 漢獻帝殞落第4章 公元194年第146章 不怕爾小鬼第98章 推廣與自願第75章 曲終人散去第131章 吏治的問題第16章 真正的大禮第82章 真正的經過第47章 意外的背叛第54章 打斷與青睞第144章 回還與樓空第82章 真正的經過第105章 回還與急報第43章 遭遇火牛計第7章 論功與孫堅第7章 真正的目的第128章 認慫的陶謙第42章 考生入考場第43章 弩末與終結第33章 軍中大腹瀉第6章 審訊與總結第4章 好壞兩消息第109章 嘉獎與班師第16章 圩集與戶籍第73章 準備開飯吧第81章 袁紹的投降第52章 後續的瑣事第21章 呂布也不傻第173章 瘋狂刷經驗第84章 李儒的投效第151章 西園八校尉第30章 一百VS三萬第132章 招攬徐公明第103章 揭開的傷疤第54章 打斷與青睞第33章 統御的作用第83章 諸葛亮離去第94章 深夜的《梁祝》第149章 真無雙亂舞第90章 陷阱與領命第89章 羣鱷與慘敗第12章 勾搭與藉口第133章 袁紹的邀請第145章 切磋勝華雄第55章 倉促中定親第6章 應召與拒召第92章 驚人的猜測第127章 雷法與追人第120章 冠禮與詔書第97章 萬事已俱備第97章 李明VS張樑第116章 特殊的客人第39章 私學與獸場第148章 反響與噩耗第41章 李明說科舉第189章 彪悍的登場第34章 趙雲的春天第24章 突變的局勢第164章 蘭臺那倩影第19章 實力的本質第41章 李明說科舉第58章 餘暨新縣令第99章 駐軍豫章郡(上)第31章 吊睛藍黑虎第25章 肖遙納樊氏第27章 封王或封侯第82章 真正的經過第71章 羽絨與棉花第125章 槍挑建御雷第35章 李明要當爹第139章 退敵與蛇羹第104章 奇門八荒槍第100章 高傲與代價第39章 九轉終溯源第181章 劉廷的陰謀第83章 旺夫的彭蝶第113章 且渡江北伐第59章 聲望與反響第118章 沒一個簡單第145章 切磋勝華雄第47章 意外的背叛第24章 郭趙俱入彀第105章 張寶的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