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內情與晚宴

楚公的禁衛軍負責開路,有小吏在前面敲鑼打鼓,宣佈三人高中頭榜前三名,就這樣繞了宛陵一圈,可想而知今天的事情,必然會被有心人傳遞出去,最終天下皆知。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就是不知道全詩如何……”騎着高頭大馬,一路享受着百姓仰望的蔣琬,似乎明白那句殘詩的真諦。哪怕他出身世家,針對定力進行培訓過,如今驟然名利雙收,眼神之中難免有些得意。

科考的過程姑且不說,科考後和大漢的制度倒是銜接上了。大漢讓各地郡守舉孝廉,之後進入雒陽擔任郎官,數年後再根據各自的才能分派崗位,或者外派成爲地方縣令。

李明這邊,前一百名進士擔任郎官,幾年後安排崗位或者外派,其實也差不多。

一圈之後,蔡邕言一個時辰後,在府衙召開酒宴,讓考生們回去沐浴更衣,做好準備。考上了進士的考生們,紛紛行禮致意,隨即紛紛回到各自下榻的地方準備。

沒有考上進士的,哪怕是考上了舉人,此刻也是意興闌珊。只是蔡邕在之前有告誡他們,要留在這裡三天,領取各自的學籍冊,同時舉人在三天後也會獲得官職的任命,這才讓他們心情好了不少。

至於只考上了秀才和童生的考生,也要在這裡等三天,領取了學籍冊才能離開。十天內不來領取,那麼學籍冊作廢,相當於放棄這次考試成績。童生還好,考上秀才還不去領學籍冊的,估計還要被官府拉入黑名單。

“可惜了,我怎麼就沒有把名字寫上去呢?”回到旅館,看着略有得意的徐庶,孟建不由得打趣道。

“如果公威兄填上名字,未必不能和其他三人爭一爭。”徐庶很認可孟建的才能。

“哈哈哈,你錯了,我就算填上也還是會落榜!”孟建大笑,“你真以爲這次中榜的,就全都是有才華的人了?你們離開之後,我看了看那些榜單,結果發現但凡合格,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能夠爲朝廷說話,必須要站在楚公的角度來考慮大局。換言之,楚公要的人才,未必是最有才華的,但必須要是能爲他所用的!”

“這個……元直還真沒注意到……”徐庶也沒想到過這個問題。

“不出所料的話,但凡辱罵他,勸他投降朝廷的考卷,首先都會打入落榜那部分。是以有很大一部分或許有才華的考生,結果都沒有被錄用。

別的不說,南郡枝江董休昭(董允)便是如此,他父親董和早先隨劉焉入蜀,如今更是在朝廷出仕。休昭的立場自然不容許他投靠李明,這不這次榜單上,都沒有他的名字。

京兆人杜畿更不必說,他有才能,只是他是京兆人,看問題肯定站在朝廷這邊。於是這次榜單上也沒有他的名字。當時我們幾個就在那裡,我也是聽了他們幾個的談話,才瞭解李明用人的標準。”

“楚公看來真的有割據一方,甚至席捲天下之心……你說一直有謠言,甚至朝廷都在說李明是項羽之後,是不是真的?”徐庶看向孟建。

“哈哈,是與不是又能如何?李明姓李不姓項,奮鬥至今並無家族助力,主要的幫手,便是與其聯姻的荀氏和王氏,聽說之後他還和武夷山彭氏,還有陸家下屬的一個小世家聯姻,另外還有徐州糜氏。這些家族在地方都有影響,甚至王閥的影響就更不必說,如今王御都還在江北擔任鎮北將軍。

朝廷非要說,李明是項羽之後,難免有點欲蓋彌彰。然而就算李明是項羽之後,又能如何?且不說他一直強調自己姓李不姓項這點,只說如今他大勢已成,大不了撕開‘清君側’這最後一塊遮羞布,難道江東百姓還會直接反了他?

至於下面的官員,再舉行幾次這樣的科考,只怕在任上的,都是他的擁護者。百姓和官場都亂不起來,他的統治將固若金湯。”孟建分析道。

“原來如此,他這是在爲以後的自立做準備啊!”徐庶點了點頭,“或許也沒那麼簡單!他似乎也是打算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天下人,他同樣有能力去獨.立培養人才。以後世家大族想要在人才方面鉗制他,只怕會非常困難。你看,他拿出了那麼多的錢糧資助考生學習,沒有了後顧之憂的考生,自然會發奮學習,關鍵這裡的書本又那麼便宜……”

“我現在都有點後悔了,下次我要考,結果還得從童生試開始考起。”孟建苦笑。

“你回去把科考的過程彙報上去,怎麼都能混個一官半職,這江東的童生試,只怕你也會看不上了吧?”徐庶調侃道。

兩人打趣了一番,孟建便告辭離去,他也該回去長安覆命。徐庶最終留了下來,畢竟已經成爲舉人,就算不要官職,學籍冊好歹也要領取。

他也沒打算爲官那麼快,早年沉迷武藝,如今追悔莫及。難得江東學風濃厚,尤其是以宛陵這邊書籍要多少有多少,甚至最近一兩年,還出現了進修的私人書院和夜校。若是可以,他打算進修幾年,累積足夠的知識,再出仕。

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在三年後的科考上,至少也要拿到一個探花!

一個時辰很快就到,考生們紛紛集合在府衙門前,隨着許褚親自到來,帶着他進入府衙,才發現這裡已經佈置妥當,一個個圓桌已經擺放就位。

南方流行圓桌就餐,那是最近四五年流行起來的事情。一開始還是分餐制,最後也不再分餐,只是夾菜的時候會有一雙公筷。說起來還鬧出了用着用着,公筷變私筷的笑話。

好在考生們,已經大多瞭解過這邊的禮儀,也在告誡自己不要鬧出笑話。

入席的順序按照考試成績由低到高一路向上,最上面主位上也是一個圓桌,李明已經坐在上面,旁邊是這次科考的五個主考官。另外還有三個位置,顯然是留給科考前三名的。

在所有人羨慕的目光下,蔣琬、張鬆和杜襲三人緩緩入座,蔣琬更是坐在李明對面。

奴僕們紛紛把飯菜端了上來,每桌更有兩個婢女隨侍在側,幫忙斟酒添飯。只是很多人第一次見識這樣的場面,難免有點拘謹。

“我也不是什麼洪荒巨獸,不用那麼緊張,今天是各位大喜的日子,也是我李某人獲得如此多人才的大喜之日,爲了這個喜慶的日子,各位與我浮一大白!”李明舉杯高呼。

“謝楚公!”考生們欣喜,迅速起身,具備回禮,隨即衆人將杯中酒一口飲盡。

“勉勵的話待會再說,大家不要客氣,敞開來吃便是!”李明隨即指了指飯菜笑道。

第151章 直取白波谷第83章 諸葛亮離去第53章 完勝與總結第28章 女權開不得第185章 引出而殲之第60章 總攻的開始第22章 拐走少年郎(上)第44章 最後的算計第80章 鄉野有遺才第122章 奴僕與家兵第139章 深山種植園第8章 虎牢關崩塌第43章 遭遇火牛計第40章 考生的百態第74章 大宗帥彭虎第107章 不就是書嘛第34章 決戰函谷關第175章 衛氏的責難第41章 荀緄的饋贈第133章 袁紹的邀請第33章 我們要報仇第125章 朱儁的到來第128章 幕後的黑手第110章 陳溫暴病亡第6章 全面級戰爭第36章 打完好收工第98章 華歆的決定第21章 終於到酸棗第107章 不就是書嘛第184章 謹慎的韓遂第81章 袁紹的投降第15章 酣暢戰一場(中)第97章 李明VS張樑第145章 切磋勝華雄第64章 潛入雒陽城第47章 袁閥的分裂第148章 大青寨李樂第15章 初聞練炁法第15章 雙方的伏兵第141章 呂布戰妖獸(下)第81章 諒解與抱怨第97章 李明VS張樑第23章 有故人來訪第21章 南中的異變第123章 論功行賞宴第58章 餘暨新縣令第91章 可惡的土人第139章 深山種植園第6章 郝浪的目的第71章 諸暨縣變化第46章 信函與情感第43章 三天的考試第20章 《青囊書》初稿第74章 美味停不住第175章 衛氏的責難第33章 統御的作用第36章 失去與獲得第48章 最後的瘋狂第88章 進擊的鼉龍第134章 絲路已打通第67章 李儒圍綺羅第78章 夜曲與心跡第13章 不對等決鬥第131章 吏治的問題第13章 不對等決鬥第168章 蘭臺遭賊了第22章 殺豬與烹煮第97章 累積的威望第162章 朝廷的賞賜第51章 一箭還一箭第5章 奉命去討賊第97章 萬事已俱備第142章 猛將與任務第9章 宴請與商議第1章 我要活下去第132章 公元187年初第117章 純粹欺負人第67章 僥倖殺波才(上)第27章 血爆VS神速(下)第120章 冠禮與詔書第6章 應召與拒召第87章 接管與挑釁第76章 嗑藥與搶劫第33章 沛郡的攻伐第127章 蠻力破符陣第90章 屍骸與存疑第48章 投石機逞威第52章 血契同心符第30章 李明收祖郎第46章 信函與情感第129章 倭人的認慫第10章 討董檄文出第135章 調侃與反擊第8章 學習與挑釁第35章 連續升兩級第167章 文姬速記法第30章 最惡毒詛咒第164章 蘭臺那倩影第34章 趙雲的春天第27章 燉肉與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