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考生的百態

自黃巾之亂開始,學風最濃的潁川,學子爲了避難,不少人都去了荊州。荊襄之地本來學風也很濃厚,如今已經成爲華夏學風最盛的地方,就算會稽郡都只能仰望。

自然而然的,這次過來考試的學生裡面,也以荊州考生最多。

“德高?怎麼巨達不和你在一起嘛?”公琰(蔣琬表字)聞聲看去,卻是意外的說道。

“巨達(向朗)已經被朝廷徵辟,自然不會和我南下了!”德高(韓嵩表字)笑道。

“這樣說來,向寵豈非也被朝廷徵辟?”承明(潘濬表字)不由驚呼。

荊州向朗,有丞相之才;其胞弟向寵,文武雙全,兩人都是一時俊傑。算起來向朗今年也不過二十來歲,沒想到居然已經被朝廷徵辟。

“哈哈,向氏一門雙英傑,朝廷自然不可能只徵辟其中一人。”韓嵩笑道,“不過我倒是看到文偉(費禕)和休昭(董允)他們兩個,看來這次科考,我們的競爭激烈了!”

“德高有所不知……”聞言蔣琬不由苦笑,“馬氏五常,伯常、仲常和叔常三人也來了,聽說還把‘白眉’和幼常給帶了過來,打算入讀會稽書院。”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說的便是老四馬良。如今不過十歲,雙眉卻已經斑白,馬良從小敏而好學,過目不忘,就算是龐德公、宋忠之輩,都說他以後必有出。

幼常馬謖更不必說,允文允武,不過五歲在修煉上已經表現出很不錯的天賦,很多人都說,他十歲前必然能夠凝聚先天之炁。

“知道這次科考會錄取多少人嗎?我可以看到了,潁川甚至是益州的人都過來了!”蔣琬問道。

“尚且不知,我只知道這次參與科考者,已經高達五千多人,遠的來自幽州的都有,會稽書院今年也有不少學子畢業,好在聽聞會稽書院不僅培養文人,也培養武將,武將畢業後就去軍中服役,唯有那些文臣纔會過來參加科考。”韓嵩笑着搖了搖頭。

益州的考生他也見過,也有不少才華不錯的,其中有個長得醜陋的傢伙文采最好,似乎叫做張鬆的。只是他和其他益州考生格格不入,不過長成那樣的話,也難怪吧?

“五千人,那還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潘濬不由得驚呼道。

“這不宛陵的書肆都被各地學子擠爆了?書本根本不夠賣的,來了一批就被買一批,這裡的書籍還真便宜,就算考不中,這次也不白來。”蔣琬感嘆道。

“以公琰的才學,說出這樣的話就不厚道了!”韓嵩聞言當即調侃起來。

“不不不,蔣某也不過實話實說。”蔣琬笑了笑,“剩下三天時間,若德高有空,我等不妨探討探討,將學識鞏固一下?”

“善!”韓嵩也有此意,“回頭我把文偉和休昭給叫過來!”

歷史名人必然是歷史名人,沒有出色的才華和天分,只是依靠家族餘蔭根本不可能登上高位。不說蔣琬和張鬆等人,只說在客棧一角,默默看書的徐庶,也絕不簡單。

“元直,看什麼那麼津津有味?”一個聲音傳來,不多時一個身影就出現在徐庶身邊。

“原來是公威(孟建表字)啊?這本《數算》的李氏數字有點意思,不由入迷!”徐庶擡起頭來一看,原來是同樣在水鏡先生門下求學的孟建,於是合上書本,遞給了他。

“說起來,這數算既然是楚公編撰,怕這次科考,也要考這個。我等對經義瞭解比別人通透,但數算方面,只怕和別人比起來,就略有不足了。”孟建感嘆道。

“所以徐某不正打算接着這三天,好好啃啃這本書,看看在考試前,能啃多少吧!”徐庶點了點頭,這個數算其實就算不用於科考,很多地方還是能用得上的。

和他們一樣頭痛的大有人才,來到宛陵,接觸到《數算》才意識到這點,於是很多人都在啃《數算》這本書,甚至爲了捧臭腳,這不連《拼音》和《標點》都想辦法通讀。這場面,和唐初的科考場面也差不了多少。

“我倒聽聞,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蔡邕,另外還有張昭、虞翻、張默和荀棐四人擔任考官。”孟建把他打聽到的消息說了出來,“如今五個考官的門檻,都被拜訪的學子踩爛。”

“張昭是徐州大儒,蔡邕更不必說,虞氏是會稽郡的大族,荀棐來自潁川荀氏,只是這張默是何人?”徐庶不由得好奇。

“此人的崛起也算值得外人稱道,據聞他是司棣的小戶人家出身,連寒門都算不上。後來從軍入伍,楚公最初擔任屯將的時候,當時張默便是他麾下的隊率。如今已經是近衛軍的統領,可以算是楚公嫡系中的嫡系,後來更是拜在楚公門下,應該算代表楚公來監督這次科考吧?”孟建倒也有點手段,短短的瞬間已經把張默的資料給人.肉得差不多了。

頓了頓,繼續補充道:“對了,聽聞他迎娶了蔡邕長女蔡琰爲妻!”

“聽你說來,他也不過是個莽夫,怎麼能被蔡大家看上?”徐庶頓時也來了興致。

“主要是後來學習吧!”孟建說道,“聽聞來了會稽郡後,張默習文學武,每天勤學不輟,十年下來文武雙全,有段時間似乎楚公還任命他全權負責會稽郡的農事,對農事方面似乎也很擅長。”

“世間多遺賢,奈何他們大多都沒有學習的機會。”徐庶感嘆道,在投入水鏡先生門下學習之前,他也不過是個普通豪俠,本想着仗劍快意江湖,才知道武道不過是旁枝末節,唯有學會這萬人敵的手段,又或者滿腹經綸,才能救國救民。

若非水鏡先生給他機會學習,他只怕也會泯然衆人。

“你說我們要不要去拜訪拜訪他們?”孟建提議道。

“沒有必要,如果所謂科考,都要通過拜訪考官才能得到名次,那麼這樣的科考和孝廉制度又有什麼區別?若不需要這樣,那麼憑藉你我的才學,又何懼考不上?”徐庶緩緩說道,“更別說,公威你一開始,就不是來考試的。”

“噓,此地人多耳雜!”孟建戒備的看着周圍。

“安心,我選擇此地看書,正是這裡偏僻無人注意。”徐庶淡淡一笑,當了幾年遊俠,好處就在這裡凸顯出來,周圍的人是否關注這裡,一點風吹草動,都瞞不過他。

“不過還是不要隨便妄言好些!”孟建聞言才鬆了口氣。

次日大早,卻是有專門的官吏過來告知大家,李明在府衙門前與所有考生見面,要勉勵大家一番,同時說明一下考試要注意的事項,頓時考生們紛紛朝着府衙方向涌去。

第59章 聲望與反響第37章 東萊太史慈第37章 安排與邀宴第91章 可惡的土人第4章 董卓欲廢立第15章 籌碼與妥協第18章 時局的變化第58章 魄力還不夠第34章 決戰函谷關第194章 偷渡者蔡琰第109章 嘉獎與班師第4章 新手大禮包第12章 月下的少女第93章 另一個可能第52章 某乃黃漢升(下)第57章 送達的軍令第79章 袁尚的底牌第77章 鍛造與肖遙第80章 典傑與啓程第115章 賊人的到達第43章 三天的考試第10章 輕取下邳城第19章 大風破陣槍第14章 拔牙與炒作第26章 人情與敵情第143章 泄密與遇伏第93章 章安縣解圍第7章 袁譚的覺悟第149章 真無雙亂舞第96章 新設福建郡第122章 公元192年(上)第114章 照會與備戰第145章 黑夜的殺機(上)第102章 求救與定計第44章 閱卷進行中第59章 李明來救場第63章 劉廷的底牌第41章 勸諫與發現第128章 真正的比試第109章 狂熱的銷售第139章 深山種植園第166章 蘭臺裡選書(下)第118章 沒一個簡單第7章 袁譚的覺悟第96章 新設福建郡第18章 圩集的影響(上)第64章 聞下邳陳氏第32章 第一個從屬第76章 三十年河西第36章 祖郎VS馬超第12章 各自的成長(3)第87章 霸王衣冠冢第136章 融入了圈子第7章 袁譚的覺悟第151章 直取白波谷第82章 真正的經過第52章 後續的瑣事第2章 雒陽動亂起第45章 榜單發放日第16章 圩集與戶籍第132章 招攬徐公明第97章 累積的威望第134章 相聚綺羅閣第3章 人脈的力量第133章 交州的淪陷第182章 賣柴的青年第104章 奇門八荒槍第177章 暗招與勒索第85章 局勢的變化第19章 他鄉遇故知第100章 高傲與代價第80章 鄉野有遺才第22章 九品中正制第35章 李明要當爹第92章 驅虎以吞狼第39章 夜襲終戰篇第33章 馴服大山豬第92章 驅虎以吞狼第176章 衛家的目的第107章 不就是書嘛第115章 賊人的到達第12章 正式的決裂第137章 會盟於湞陽第136章 刷一波經驗第74章 大宗帥彭虎第81章 諒解與抱怨第124章 我在即城在第34章 不再是割草第125章 鬼神級管亥第6章 全面級戰爭第107章 不就是書嘛第114章 絕學已盡傳第46章 悲喜各參半第13章 不對等決鬥第21章 請戰與任命第118章 亂了都亂了第164章 蘭臺那倩影第59章 李明來救場第72章 曹操與嘉獎第60章 開發與移民